《为什么佛学是真

2024-05-09 10:46

1. 《为什么佛学是真

真理?是吧!
        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样东西是真是假,必须要经过500年时空的检验,“时”,过去可以,现在可以,未来同样也可以,所以这个时间至少要500年;“空”也就是不同的地域和国家,中国可以,其他的国家也可以,至少5-10个国家。——那么以这个标准,你就可以看得出,哪些东西是经得起考验的:佛教2561年;道家儒家2568年;天主教2017年(基督教是从天主教派生出来的),等等。
        佛教自创立以来,至今2558年,累计信众过百亿,截止2014年底,全球信众7亿多,这些信众中,有帝王将相、有平民百姓、有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及各类名人伟人,这些人都不是傻子,都会识辨是不是迷信吧?
      除非是你见到了打着佛教旗帜搞迷信的行为,但这也不是佛教的错。对吧?
        所以佛学是真理,是佛陀所说的“揭示宇宙自然人生规律、洞悉宇宙真相的教育学科”。

《为什么佛学是真

2.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西方作者眼中的佛学

 佛教是距今两千五百多年,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主要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从地域上分为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
   北传佛教主要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   南传佛教主要进入一些东南亚国家,以小乘佛教为主。
   但是无论怎么说,他都是一个很东方的东西。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的作者罗伯特·赖特,是一位美国的科学作者,同时也是一位进化心里学作者。也就是说,作者是一个很西方的作者。
   那么一个西方的作者写东方的东西,靠谱吗?
   事实是美国有很多人在学佛,而且你甚至可以说西方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佛学体系。这套体系,大约相当于是把亚洲佛教中的“超自然”因素全都去掉,只留下哲学和冥想修行的方法论。这大约是一套“现代化”的佛学。
   万维钢老师说,西方佛学,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它从不故弄玄虚,总是用尽可能简单明白的语言把道理说清楚。如果你说“这怎么可能呢?佛经怎么可能说清楚呢?佛经里的每一句话都是玄之又玄,必有我们不可理解的深意!”但这正是作者要做的?   赖特这本书,就是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尝试解释一些佛学的概念和观点。
   本书300页,讲的内容也比较多,说实话读书笔记我也是写不太好,我还是讲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地方吧,主要分为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
                                           作者上来就举了《黑客帝国》中的例子,类比我们人也生活在虚幻当中,我们平时的所感也是种错觉。
    什么是“苦”    “苦”的巴利语,是 dukkha。英文中对 dukkha 的正统翻译,是“suffering”,正好对应中文的“苦”。但是,赖特说,有人考证,dukkha 在巴利语中的意思,也可以被翻译成“不满足”(unsatisfactoriness)。   最后的结论是说 我们的“苦”其实就是“不满足”, 好像还是有点那个意思。
    快乐是错觉    作者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解释了快乐的本质。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活着的的目的,就是传播自己的基因。为了传播基因,人就需要找到伴侣生孩子,也就是最核心的两个权利---生存权和生育权。
   为了促使人类“乐意”去做这两件事情,就需要给人以快乐,但是快乐必须是短暂的,因为只有是短暂的,人才有动力去做第二次、第三次。
    色即是空 
   这时候电锯声仍然存在,但是似乎就不带负面感情了。再到后来,赖特甚至觉得电锯声还挺好听,他听出来了音乐的味道。
   这段经历,就是赖特第一次体验“色即是空”。
   赖特说,电锯声,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我们之所以反感电锯声,是因为它会给我们恐惧的联想 —— 从电锯声,你会想到电锯,然后你会想到电锯可以锯木头,也可以锯人,它代表破坏的力量。这些恐惧的联想,是人赋予电锯声的一个“内涵(essence)”。
   那么翻译一下,声音就是声音,我们自己有了扰动,如果我不管那个声音,它就不会恼我。从某种意义上讲,声音令人不悦,那就肯定是你对它做了加工。
   “无我”的巴利语翻译成英语是not-self,也就是不是我。那么无我的本意就是你认为 你以为的我未必是我。 
    大脑是个多元政体 
   而另外一本书《24个比例》讲的可能更有意思,大概就是说一个人大脑里面住着完全不同的24个人,不同的场景会有不同的我来控制身体,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百度一下。
   赖特讲的另外一个体验更加有趣,是他在冥想的时候。
   什么意思呢?我尝试解释一下。   往内收,我冷眼观察这个疼痛,分析他,到底为什么会疼,疼到底有几分程度,这个时候我仿佛抽离出来,观察其他事物一般,仿佛身体不是我的一部分。
   往外延展,我把身体往外延伸,我感觉我和世界是一个整体,鸟儿也是我的一部分,鸟儿的歌唱就仿佛表达我的愉悦一样。
   这就是非常接近“无我”的境界了。
   在古代,宗教是给人以寄托给人与宁静,那个时代生活比较艰难,很多时候完全靠着宗教信仰度过一个有一个难关。
   到了现代,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了,但是很多时候人们也陷入物质的多与少、得与失当中,内心也容易陷入焦躁不安,这个时候是不是可以想想佛学中的“色即是空”,当你执念一个东西,一个想法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可想想是大脑当中的那个模块,哪种物质反应使你产生这样的行为的,此时的执念到底是哪个我的想法!
   至于冥想更是有用,是不是能达到“无我”的境界倒不是很重要,保持正念,它对焦虑和失眠倒是很有疗效,因为17年我也是通过冥想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间。
    空与无我是佛学当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通过他们,佛陀帮助我们认识真相,唯有真相才能给人以真正的自由! 

3. 关于《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的几点思考

1.佛学和佛教不是一个意思。
佛教就像社团,比如语文,文学,数学等等社团一样。他们只是爱好,好奇。但是真懂的绝对不会信佛教。
2.佛学可以让人了解宇宙的本质,
3.可以开导人的内心,解惑人生的真谛。
4.会更好的懂得宇宙,万物和谐的真谛

个人感悟。
顺便说下,全世界所有的宗教都是骗人害人的

关于《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的几点思考

4.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赖特的《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笔记。 
  
 佛教和其它宗教相比,最大的好处是它允许思辨。赖特这里研究的是把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等东方佛教里玄学的东西去掉,以冥想修行为主的在西方比较流行的佛教,更好的词是佛学。它允许你辨析和论证,也允许你用现代知识去检验它。
  
 这时你会发现,现代心理学的很多研究结果和佛学的观点是一致的。
  
 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这个比较容易理解。
  
 基因决定了苦的体验是一种必然。
  
 首先,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永远不会满足,快乐必然是短暂的。
  
 人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基因的唯一目的就是不断的复制下去,为此它会控制人类,让我们的行为对它的复制最有利,包括:
  
 其次,我们的情绪不能反映真实世界。
  
 草原时代、早期小规模的熟人世界里,我们的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生存,比如恐惧、愤怒、焦虑、悔恨,但是这些到了文明时代,其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意义,于是逐渐成了我们的心理问题。这也是一种苦。
  
  所以佛学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学为什么会流行开,除了解决了人对死的恐惧以外,最大的价值就是帮助人们解决苦的问题。 
  
  贪、嗔、痴,就是苦的原因。 
  
 佛学认为人的身体、感情、感知、想法行为、甚至意识,都不属于真正的自我。
  
 现代脑科学的研究证实了,我们的大脑中并非只有一个自我,而且我们经常会自己欺骗自己。
  
 有部分脑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脑至少有7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会试图控制我们。比如你考虑吸烟时,就会有支持你吸烟和反对你吸烟两个模块在竞争,最后会有一个模块胜出。这样我们就很难说我们有一个统一的自我,因为不同的模块的感情和思想都是不同的。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无法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不同的模块会不断的跳出来对你进行骚扰。
  
 佛学是强调修行的,仅仅靠认知无法领会佛学的真谛。好比,你永远无法让一个色盲真正体会什么是红色,只有他的色盲症好了,看到了红色,才算真正的体会。
  
 冥想通过专注呼吸,或者某一件具体的事情,而达到不被人脑模块轮流影响和控制的境界,从而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自我。赖特举了一个例子,好比你在火车站,各种模块就是一辆一辆火车,它们都会尝试把你拉上火车,于是你就在不同的火车之间跳来跳去。 通过冥想,你可以做到站在原地不动,静静的看各列火车开来开去,而就是不上车。 
  
 色就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情感。我们看待任何事物,其实都是先天的带有情感的,比如,听到尖叫会联想到危险,看到阳光会感到温暖。这种情感在草原时代,有利于我们快速的做出各种判断,更好的存活下来。
  
 但是由于这个情感是主观的,那就有可能出错,而且不同的人的情感也是不一致的,这就会给文明时代的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麻烦。举个例子,有一个人对你做了一件坏事,你就会给他贴一个标签,坏人,而且你的实际行动会和他对立。 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其实是没有固定性格的,在不同的场景下,会有不同的表现。给他贴一个简单的标签,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应。 
  
 佛学要求大家认识到,我们对世界的主观看法是不真实的,真实的世界是不带感情色彩的,是需要去除这些色,达到空的境界。 所谓的色即是空,就是说我们赋予万事万物的主观情感、看法、内涵,其实都不真实。 
  
 佛学认为,我们光认知到这点没用,需要通过修行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赖特问过一些修行到了很高境界的人的体验,他们感觉看待世界的确“颜色”变淡了,桌子还是桌子,人还是人,但是赋予它们的各种内涵或者情感变得没那么突出了。
  
 前面说的无我,指的是我们没有一个统一的自我,所谓的自我是不存在的。而佛学里的自我,还有一个外部的概念,就是通过修练可以达到个人和外界合二为一的境界。
  
 贪、嗔、痴里,最根本的就是贪,而贪的就是你想要把外部的东西占为己有,拿到我这里。如果你修练到了无我的境界,那你和外界就没有边界了,也就不存在贪了。
  
 修行的最高目标是涅磐,是一种超级的宁静、幸福、自由,以及对万事万物的清楚的认知和理解。而且涅磐可以摆脱因缘,也就是因果关系的控制,进入绝对的无条件和自由。
  
 这是一个终极目标,是一个过程,当今世上,还不太有人敢说自己进入了涅磐状态。
  
 释迦牟尼生活在2600年前,那时相比草原时代,人类已经非常文明了。佛陀年轻时是个不折不扣的王子,有妻有子,荣华富贵,但他不觉得幸福,于是出家修行。他尝试了当时印度流行的各种宗教,都不满意,最后在菩提树下苦行,终于悟道,创立了佛教。
  
 那么,佛陀究竟悟出了什么呢?
  
 本书就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试图做出解释。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我们之所以要带着感情色彩去看万事万物,之所以有贪和嗔,是自然选择给我们大脑的设定。凡是看上去对传播自身基因有利的,我们就认为它是好的,就贪,反过来就是坏的,就嗔。你可以把佛法当成一个超越自然选择的方法。
  
 为什么要超越自然选择呢?因为自然选择的设定具有天生的不合理性。
  
 赖特说,自然选择给每个人的基本假设就是,你是特殊的,你比别人重要。我们总是从自我的视角出发,去判断好坏。但是这个基本假设不可能是正确的,因为全世界有这么多生物,不可能每个生物都比别的生物重要,不可能每个人都特殊。
  
 那我们能不能换个视角。如果你能跳出自己, 用上帝视角或者说宇宙视角去看世界, 那么 “无我”和“空” 这两个概念就很自然了 —— 它们等于就是说,你并不比其他事物特殊。
  
 一块腐败发臭的肉,从人的视角来看,它里面有细菌、对健康有害,显然是个坏东西。但是从细菌的视角来看,腐肉恰恰是它们繁殖的温床。这就是“色即是空”。认识到这一点,这块肉就是一块肉,并不存在好与不好。
  
 也许这就是佛学的意义所在:把我们从自然选择给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从一个更高的水平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
  
  两千六百年前,佛陀体察到了自然选择给人的思想的限制。他没有任何现代科学工具,但是他发现了问题所在,找到了解决方法,还发展出一套知行合一的佛学体系。佛陀走得非常非常远,以至于后世的人已经难以理解他。 
  
 两千六百年后,现代科学让我们再一次发现同样的问题,使得我们可以学习佛陀的方法,印证佛陀的思想。
  
 佛陀的时代,大部分人都是文盲,而且语言本身的发达程度也没法和现在比,佛陀为了传教,就要使用大量的口语化的描述以及各种比喻,以让普通老百姓也能理解。而在佛教传播到全世界各地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翻译和二度甚至数度解读的问题。原始的佛经是用梵语写的,现在纯正的梵语已经失传。所以,我们现在所有的解读都无法还原佛陀的本意。
  
 正因为如此,这也给了现代科学进行尝试的机会和空间。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佛学的意思,可以说是, 通过认知革命和刻苦修行,从而做到不从自我的角度来看世界 。
  
  参考文章:万维刚,精英日课。

5.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赖特的用现代心理学解构佛学的一部著作。
  
 书中的观点给我很大的启发。首先是作者对佛学中“苦”的解构。苦就是不满足。进化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然选择将快乐当成诱饵,来使我们完成基因传播的目标,但快乐是短暂的,而我们的大脑总是专注于获得快乐,而忽视快乐是短暂的事实。这就是苦的由来。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在做某个事情之前,我们觉得做这件事会很快乐,可是真正做了之后,又感觉到很空虚。这就是苦,你永远都不会真正的满足。所谓的快乐,其实只是个错觉。
  
 作者对“空”的解构也很有意义。所谓“空”,并不是说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是空的,而是说我们赋予万事万物的“内涵”,是空的。因为我们总是从自我的视角出发,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6.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1.佛学的意义是把我们从自然选择给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从一个更高的水平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
  
 2.自然选择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快乐,它只是把快乐当作诱饵,来使我们完成基因传播的目标。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各种情绪其实是自然选择对我们思想的编码,让我们能对外部的环境做出一个“好坏”判断。
  
 3.进化设定我们的快乐必须是短暂的,因此我们永远都不会满足,而这就是人生的“苦”。同时,进化设定我们的各种情绪并不能反映真实世界,所以烦恼可能是“空”的。
  
 4.内观冥想可不仅是为了休息,也不是陶冶情操,内观冥想的目标,是获得对事物的洞见,和个人真正的自由。
  
 5.无论是强烈的感情也好、一般想法也好,我们的做法都不是压制或者扼杀它们,而是承认它存在、允许它出现,但是不受它影响。
  
 6.所谓“空”,并不是说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是空的,而是说我们赋予万事万物的“内涵”,是空的。
  
 7.第一点,当你认识到空和无色的时候,再去看万事万物,你看到的东西就会比以前看到的更真实。第二点,人们对这些东西先入为主的各种感触,其实是不真实的。

7. 佛学的本质是什么?请告诉我,谢谢……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就是佛学的本质。
诸佛的教导不是让我们脱离生活或者厌弃现世,而是让我们知道如何以智慧来分析、理解、判断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寻找中道的解决方式。做好我们能够做的事、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如何依照佛法的思维去发现和分析乃至解决,则是我们自己的觉醒、觉察而后最终觉悟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自净其意”。也就是自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
佛教指出的是人生的烦恼,但不是让我们脱离社会。只有正确操控自己的心理、自己的行为,就不会有烦恼产生。佛法的不执著不是要我们做事稀松,而是要我们知道什么是“妄”,什么是“实”。该做的工作一定要做好,该尽的义务一定要尽责,不懈怠、不迷惑、不固执。要我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执著,就是佛法带给我们的智慧。 

我们学佛法、修行佛法的目的是脱离轮回,达到佛法正觉的境界。我们的目的是超脱生死,而不是迷恋生死;我们追求成佛的境界也不是为了一个等级、为了一个成绩,而是成为佛、菩萨之后继续他们的行为。往生不是成佛,而且往生也不是成就觉悟的唯一方式;净土也不是特指某个环境,只要心中有佛,有佛法,随处都可以是净土。

佛学的本质是什么?请告诉我,谢谢……

8. 佛学问题

1:你不要把禅,净土,密,,,,等等分得那么清楚,这些都是应众生的习气执着划分的,你说净土里面没有咒语么?往生咒不就是咒语么。净土法门,密法就不修禅么?其实诵经,念佛,持咒都和打坐一样,修的是禅定。就像经律论三藏,一部经里面有论也有律,只是经的部分占得篇幅大,所以就划到经的部分。论里面也有经,有律,只是篇幅占得少而已。专一修持是有很大好处的,里面的善巧方便原意很深奥,长时熏修你就会有大利益,有感受了。我把剩余饭菜供养鬼神的时候,念佛,祈请佛菩萨加持完成供养的仪轨,我只需要心存善念,真诚恭敬的心做这些,相信一定会有效果。佛门做超度,忏悔,供养等等一切法事,其实真实目的只有一个,培养自己的慈悲心。
你要分得清主次,念佛是主修,诵经,念咒,法事,布施供养,,都是助修。念佛是修戒定,其他是修福慧。一切佛事都是为你解释这句万德洪名“阿弥陀佛”佛号的。
2:你不要为别人担心,你做好自己,做一个标准的佛学弟子,你妈妈看到了就会跟着改变。你看《地藏经》上,悦帝利罪女和光母女 如何救拔母亲的。这是一本大乘经典,纯粹的净土宗经典,佛号的力量解释的淋漓尽致,修学的次第如何超越,一目了然。
需要回向,所做的一切善事,乃至于一个善的 念头都要回向。目的也是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拓宽心量,心量大了才能感知佛菩萨的身 口 意,是如何状态,才能明白三藏十二部,世出世间一切法。
祝你能够心开意解。
阿弥陀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