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里的詹王府是什么级别?

2024-05-18 07:55

1. 大宅门里的詹王府是什么级别?

电视剧《大宅门》的剧本是该剧导演郭宝昌先生根据自身的经历、以同仁堂乐家的历史为素材改编而成。虽然很多故事、人物原型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已经经过了艺术加工,并不能和真实历史划等号。下面的内容只就电视剧本身而言,不涉及历史原型。


詹王府,既然被称为王府,那么詹王爷自然就是王了。从剧中人物的服装来看,也是默认了其王爷身份的,至于是亲王还是郡王,剧情中没有交代。因为电视剧《大宅门》对于官服的使用没有严格按照历史标准。因此,我们也无法从正龙、行龙补子来确认詹王爷到底是亲王还是郡王。不过,无论怎么说,詹王爷是王没有疑问。


同时,剧中又提到,詹王爷的女儿是同治帝的嫔妃。为了避免人伦尴尬,清朝的宗室、觉罗之女是不参加选秀的。换句话说,詹王爷肯定不是宗室王爷,也就是不姓爱新觉罗。在清朝,不姓爱新觉罗却可以封王的,就只能是外藩封爵系统中的王爵了。再结合从剧情中提到詹王府大格格从小在蒙古长大,基本可以确定,詹王爷属于外藩蒙古的亲王或者郡王,大致相当于晚清名将僧格林沁的札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之类。


清朝的封爵系统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包括爱新觉罗家族远支——觉罗)爵位、外藩爵位。宗室爵位只授予宗室黄带子,也就是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兄弟舒尔哈齐、穆尔哈齐、巴雅喇的后裔(雅尔哈齐绝嗣)。异姓功臣爵位授予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和不在旗的汉人功臣。当然,这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其中还包括了爱新觉罗家族的远支——觉罗红带子,也就是清景祖觉昌安兄弟六人除宗室黄带子以外的后裔。外藩爵位授予外藩蒙古(不在蒙古八旗的蒙古人)、回部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首领。


外藩爵位系统虽然是授予外姓的,但大体上和宗室爵位差不多,只是适当加入了诸如汗、塔布囊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爵位。大致分为: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札萨克台吉、一至四等塔布囊等(内外札萨克略有不同,这里就不铺开说了)。而且,这些爵位大部分都是世袭罔替的。但是,他们并不能被称作“铁帽子”(清朝的所谓“铁帽子”,特指十二家世袭罔替的宗室亲王、郡王)。


詹王爷大致就是外藩封爵系统中的札萨克亲王或者札萨克郡王。虽然都是亲王、郡王,由于与皇帝不存在血缘关系(或者仅仅是公主的后裔),这些王爷们的王爵的含金量实际上要低于宗室亲王、郡王。之所以给他们封王,完全是统战的需要。当然,具体也要看皇帝的信任,如札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因为在祺祥政变中坚决站在了慈安、慈禧一边。因此,祺祥政变之后大受重用,其实际地位要远高于一些虚位无权的宗室亲王、郡王。


再说白一点,外藩爵位系统的亲王、郡王,如果在朝中没有具体差使,实际上就是一个地头蛇,在高层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力。电视剧《大宅门》中的詹王爷因为女儿成为了同治帝的嫔妃,因此受到了姑爷的重用,可能在朝中也担任了一些职务,因此具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后来因为慈禧不喜欢詹王爷的女儿,这位“嫔主子”莫名其妙就一命呜呼了,为此还连累了白家大爷白颍园。在女儿去世、同治帝驾崩之后,詹王府彻底失势,用常公公的话说就是:“现在不是同治爷的天下了,詹王爷不大威风得起来了啵。”很写实!虽然还是王爷,在朝中没有了地位,外藩蒙古的札萨克亲王、郡王充其量就是一个地头蛇,不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连个老太监都敢不把他放在眼里。


大致就是这么一个情况,毕竟是艺术作品中的人物,不好和真实历史人物挂钩。能力有限,只能说出这么多了。文中如有谬误、不足,敬请海涵、指正,拜谢!


大宅门里的詹王府是什么级别?

2. 大宅门里的詹王府是什么级别?

本剧一开始是二奶奶生下了白景琦,这个孩子只会笑不会哭引起了白家人的各种疑虑,而此时二爷被叫去了詹王府看病,并且号出了大格格是喜脉,詹王爷一怒之下砸了白家的车和马来挽回面子!在这,许多人就觉得疑惑了,白家在京城也是数着了的人家,跟宫里的关系熟络不说,在医药界那可也是无人能敌的啊!可为什么就因为一个喜脉就被詹王府砸了车和马呢?詹王府就这么牛吗?

其实,詹王府那时候还真的就挺牛的,尤其是詹王爷的脾气,一个武将,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更何况是这种有辱门楣的大事了!詹王爷的女儿是宫里的嫔妃,他自己又是带兵打仗的,而且是从蒙古来的,要知道满蒙一家,可见詹王爷的来历不小!宫里有他的势力,再加上手握兵权,这詹王爷估计在朝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干将了,最主要的人家是官宦人家,是皇亲国戚啊!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惹得起的。

再看看白家,虽然他们也是京城数一数二的人家,可是那仅仅是在医药行业里,说白了,詹王府是主子一级的,而白家只是奴才一级的,不过是因为他们给宫里用药,而且医术高明,所以大家面子上都互相敬重些罢了!从白家老太爷的口中知道,百草厅能延续至今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是医者,更是商人,所以社会地位跟詹王府是根本没法比的!
白家的管家去找詹家的管家喝茶,詹家的管家车老回一见白家的胡总管这两人的地位就立见高下了,车老回趾高气昂,而白总管却是鞍前马后的,两人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最主要的,车老回见到武贝勒的时候连礼都没行,只是礼貌性的打了个招呼。武贝勒一是詹王爷的外甥,二是神机营的人,车老回一个总管见了他都不用低头哈腰的,只是淡淡的打了个招呼,由此可见詹家的势力。
而且后来武贝勒跟季宗布打起来的时候,车老回还出来说了一句“要打出去打”,由此可见他根本就没把武贝勒放在眼里。一个总管,在詹王爷面前根本就不算什么,可是在社会上却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这完全就是仗着詹王府的势力啊!由此也能推测出詹家的势力不是一般人惹得起的!白家老爷子敢跟詹王府硬碰硬,一是因为手里握着他们的把柄了,二是想挣回面子,不过这事绝对是鸡蛋碰石头的事,白家老太爷真心是太冒险了啊

3. 大宅门王爷为什么姓詹呢

宅门中的詹王爷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他出身蒙古却居住在京城,女儿嫁给了皇帝他却没有受到相应的恩宠,打了一辈子仗战功赫赫到最后却因为主战被处分。
看电视的时候我经常想这位传奇的詹王爷到底是谁呢?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物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这位嫔主子入手,能让慈禧太后恨得牙根痒痒,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嫔妃在后宫只有两位:一位是同治的皇后,就是和慈禧太后硬刚说自己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阿鲁特氏;一位就是光绪的珍妃,也是一个敢和慈禧太后硬刚的主儿。

考虑到剧中的这位嫔主子死于光绪初年而且是蒙古族,那时光绪还没有大婚,而且后来的珍妃也是满人,死于1900年,所以这里我们排除光绪的珍妃。

这样就只剩下了同治皇帝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阿鲁特氏出身蒙古正蓝旗,册封为皇后时与其直系亲属一同被抬入满洲镶黄旗,这在清朝是常见的举动,对于出身不高的皇后、贵妃进行抬旗,避免其父母见到原来的旗主还要行大礼的尴尬。抬旗在电视剧《甄嬛传》、《延禧攻略》中都有反应,剧中的甄嬛、魏璎珞都曾经被抬旗。
阿鲁特皇后的父亲是清朝近二百多年里唯一的一个旗人状元崇绮,他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曾经长期在兵部任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攻陷京城,崇绮坚守皇城,立下功劳。

阿鲁特皇后以及其父崇绮的人设基本符合《大宅门》一剧中嫔主子和詹王爷的人物特征。

大宅门王爷为什么姓詹呢

4. 大宅门里的詹王府是什么级别呢?

电视剧《大宅门》的剧本是该剧导演郭宝昌先生根据自身的经历、以同仁堂乐家的历史为素材改编而成。虽然很多故事、人物原型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已经经过了艺术加工,并不能和真实历史划等号。下面的内容只就电视剧本身而言,不涉及历史原型。

詹王府,既然被称为王府,那么詹王爷自然就是王了。从剧中人物的服装来看,也是默认了其王爷身份的,至于是亲王还是郡王,剧情中没有交代。因为电视剧《大宅门》对于官服的使用没有严格按照历史标准。因此,我们也无法从正龙、行龙补子来确认詹王爷到底是亲王还是郡王。不过,无论怎么说,詹王爷是王没有疑问。

同时,剧中又提到,詹王爷的女儿是同治帝的嫔妃。为了避免人伦尴尬,清朝的宗室、觉罗之女是不参加选秀的。换句话说,詹王爷肯定不是宗室王爷,也就是不姓爱新觉罗。在清朝,不姓爱新觉罗却可以封王的,就只能是外藩封爵系统中的王爵了。再结合从剧情中提到詹王府大格格从小在蒙古长大,基本可以确定,詹王爷属于外藩蒙古的亲王或者郡王,大致相当于晚清名将僧格林沁的札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之类。
清朝的封爵系统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包括爱新觉罗家族远支——觉罗)爵位、外藩爵位。宗室爵位只授予宗室黄带子,也就是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兄弟舒尔哈齐、穆尔哈齐、巴雅喇的后裔(雅尔哈齐绝嗣)。异姓功臣爵位授予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和不在旗的汉人功臣。当然,这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其中还包括了爱新觉罗家族的远支——觉罗红带子,也就是清景祖觉昌安兄弟六人除宗室黄带子以外的后裔。外藩爵位授予外藩蒙古(不在蒙古八旗的蒙古人)、回部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首领。

外藩爵位系统虽然是授予外姓的,但大体上和宗室爵位差不多,只是适当加入了诸如汗、塔布囊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爵位。大致分为: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札萨克台吉、一至四等塔布囊等(内外札萨克略有不同,这里就不铺开说了)。而且,这些爵位大部分都是世袭罔替的。但是,他们并不能被称作“铁帽子”(清朝的所谓“铁帽子”,特指十二家世袭罔替的宗室亲王、郡王)。

詹王爷大致就是外藩封爵系统中的札萨克亲王或者札萨克郡王。虽然都是亲王、郡王,由于与皇帝不存在血缘关系(或者仅仅是公主的后裔),这些王爷们的王爵的含金量实际上要低于宗室亲王、郡王。之所以给他们封王,完全是统战的需要。当然,具体也要看皇帝的信任,如札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因为在祺祥政变中坚决站在了慈安、慈禧一边。因此,祺祥政变之后大受重用,其实际地位要远高于一些虚位无权的宗室亲王、郡王。
再说白一点,外藩爵位系统的亲王、郡王,如果在朝中没有具体差使,实际上就是一个地头蛇,在高层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力。电视剧《大宅门》中的詹王爷因为女儿成为了同治帝的嫔妃,因此受到了姑爷的重用,可能在朝中也担任了一些职务,因此具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后来因为慈禧不喜欢詹王爷的女儿,这位“嫔主子”莫名其妙就一命呜呼了,为此还连累了白家大爷白颍园。在女儿去世、同治帝驾崩之后,詹王府彻底失势,用常公公的话说就是:“现在不是同治爷的天下了,詹王爷不大威风得起来了啵。”很写实!虽然还是王爷,在朝中没有了地位,外藩蒙古的札萨克亲王、郡王充其量就是一个地头蛇,不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连个老太监都敢不把他放在眼里。

5. 《大宅门》里面刚开始,白家和詹王府闹别扭你怎么看呢?

明面上来看,是白家老二白颖轩给大格格“号错了脉”,竟给未出阁的大格格号了个喜脉,导致詹王府颜面尽失,对白家怀恨在心,砸了白家的马车。碰到这白家掌门人白萌堂是性格硬气、正直不阿之人,怎会咽下这口恶气、丢了这个面子,自然要跟詹王府正面对抗,给大格格下了安胎药,让其把孩子生了下来,打脸詹王府,从此两家结下了这迈不过去的梁子。

两家都看中颜面问题白家二爷单纯的为大格格号脉,也不知道多问问病人的基本情况,当面说是喜脉还讨赏,把不知情的王爷气绿了脸,大格格未婚先孕在那个年代是绝不容许发生的啊!白家被莫名其妙的杀马砸车,让白家的医术让外人议论。这白老爷子了不同意吃下这哑巴亏,“医者不可欺”,太把自家的医德看成一回事了,硬是把大格格胎暗中保下来,让王府也尝尝吃哑巴亏的滋味!两家就这样存着一点小误会没有解开,反而仇越结越深了!

白詹两家闹别扭也为二奶奶掌管白家奠定了基础作为大家族的女流之辈,本是没有可以出头露面的机会,可二奶奶就对白詹两家大格格喜脉一事发表了正确的看法:“居家过日子,还是息事宁人为好”。如果白老爷子把这句话听进去了,不那么较劲,跑去给老佛爷上奏折,白家大爷不会那么惨。事后白家看爷子还不算糊涂,把整个家交给了二奶奶,不至于让白家一跌不振!

从权势地位上来看,白家与詹王府相比是落于下风的但是白家的原型是创建于中国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的药店“同仁堂”,历经数代、载誉300余年,可是国内最负盛名的老药铺。而白家基于“同仁堂”的原型,又任当时同治年间的御医,是相当受当时慈禧太后等人的看重和信任。但毕竟从社会阶层来看,蔼然詹王府有权势的多,他们属于名正言顺的王族,而且因为二格格得宠,詹王府着实有相当的实力。

詹王爷作为一家之主,家中出了丑事而不自知确实有点儿昏庸从剧情发展来看詹王爷丝毫没怀疑自己的闺女,作为一个父亲爱女心切可以理解,但都闹到杀马砸车的地步还不从自己闺女身上查一下真是太糊涂了而且事儿做的太绝了!

《大宅门》里面刚开始,白家和詹王府闹别扭你怎么看呢?

6. 《大宅门》里白家为什么敢和詹王府正面对抗?

白家其实没有实力去与詹王府进行对抗,毕竟同治妃子案发生之前,白家在宫廷中虽然受宠,但在真正的权贵眼中,也无非是那个曾在街上摇铃铛的草头医生。甚至在詹王府没落几十年后的民国时期,詹王爷的后代们也仍然带着这样的看法。而詹王府是什么地位?詹王爷是同治皇帝的老丈人,更是19世纪80年代手握兵权的权贵人物,试问这样的家庭背景,白家轻易惹得起吗?
但是惹不起,并不代表白家不敢与詹王府进行对抗,尤其是杀马砸车事件到同治爷妃子神秘遇害这几年的时间里,白家的地位虽然远远不如詹王府,但他们却掌握了两样法宝,有着这两样法宝,白家的掌门人白萌堂就不愁无法与詹王府进行对抗!

而这两个法宝是什么呢?简单的来讲,就是自己占到了理,且这一期间詹王爷在清朝的政治格局中遭遇了重大危机。
在杀马砸车事件发生后,作为旁观者的白三爷曾起哄,号召白家也应该把詹王府的马车给砸掉。而第二天重新拜访詹王府的白萌堂也在大格格的药中做了手脚,将所谓的调养补品改成了保胎药,导致詹王府上下不承认的大格格怀孕的丑闻变成了实打实的事实!要知道白萌堂和白三爷的做法几乎都是撕破脸的冲突,可两人为什么如此有底气呢?
1、白三爷虽然狡诈,但作为家族的兄弟,三爷不可能不知道二哥是一个性格温顺且医术高明的人。既然不喜欢多说话,就不会轻易在言语上惹怒詹王爷,既然医术可靠,自然也不会在医疗诊断中出现失误。所以当他听说二哥遭受了羞辱和欺负后,尽管他不知道二哥到底在哪一环节触怒了王府,但他可以肯定的是,二哥绝对没有做错!
2、至于父亲白萌堂,当他亲自诊断发现了大格格怀孕的秘密之后,针对詹王府的反击,他就更不用有所顾忌!先不说自己儿子的诊断没有任何问题,单就大格格怀孕这个丑闻来说,詹王府有脸外放出去吗?光凭这一点,白萌堂就可以将詹王府要挟的死死的!除非你詹王府能够将我白家全家灭口,否则,控制詹王府丢不丢人的主动权,则完全落到了白家手里,只要自己抓住了这个把柄,白萌堂就不愁詹王府不敢低头!

所以在察觉了自己的确出错之后,詹王爷的儿子詹瑜被迫主动来到白家,请求白萌堂帮助保守秘密,而大格格产下一对子女的事实存在后,面对着白萌堂的威胁赔偿,恼火的詹王爷更是选择了退让。并不是他没有能力对抗白家,而是在这个环节上,詹王府实在是拿不出一点道理,一旦硬碰硬,光是丑闻彻底曝光,就足以让整个王府声名狼藉!
也正如白萌堂嘲讽詹瑜时所说的话,你姐姐怀孕的大肚子可不是我们白家种下的,自己首先乱了规矩,又凭什么把责任甩给别人?
当然,光靠着自己占理还远远不够,白萌堂敢跟詹王府硬碰硬,也是掐准了当时存在的很多客观因素。
1、杀马砸车事件发生的时候,白萌堂的女儿白雅萍还并没有遭遇后来的失手摔死儿子,此时作为翰林院关氏家族的儿媳妇,白雅萍的公公和丈夫关少沂,虽然对白雅萍开朗的性格和经常回娘家玩耍的行为颇为不满,可毕竟这不是什么大事!
尤其是白雅萍给关家生下了儿子,解决了这个书香门第家庭的香火传承问题,在关家欣喜若狂的氛围之下,关少沂与白雅萍的小摩擦早已被抛之脑后,紧密的夫妻关系也让白家有了一个稳定的亲家靠山。白家自己控制着清朝后宫的医药供应,关氏家族则在京城控制着文学界的话语权,两股力量并行到一起,詹王府也不得不掂量一下轻重!
这也是白家大爷蒙难时,詹王府利用关家与白家关系上的崩溃,联系关家一起上奏折,联手搞垮白家的原因之一。白家与亲家联合,詹王府不敢动弹,但是两家若选择分裂,詹王府就有足够的下手机会!

2、杀马砸车事件发生在1880年,而这也是一个敏感的时期节点,白萌堂在拜见詹王爷的时候,曾夸赞其多年来一直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而结合历史背景,詹王爷所谓的建功立业,显然指的是更早之前,也就是18世纪60到70年,来自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作乱等农民起义。而大格格在生产时抱怨的时候,也曾提到父亲多年前就带着家族亲人进入内地,却唯独把自己留在蒙古照看家务,最终耽误了自己。由此可见,早在十几年前,詹王爷就带着家族亲人进入内地,接受朝廷的任命率军参与镇压了一系列的清末农民起义。履历战功的同时,更让自己的小女儿获得了入宫成为嫔妃的机会。
但是到了冲突发生的1880年,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内的农民起义已经基本被平息,作为军人的詹王爷已经逐渐失去了利用价值。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启,地方汉族势力趁机做大,并非满洲人的詹王爷更失去了培养空间。比际权拼不过汉族团练,比信任比不上满洲贵族,也正是处于这样的尴尬背景中,表面上高高在上的詹王爷已经在清朝的政治场上呈现出了失势的苗头,更别提小女儿接连不断与慈禧发生冲突,更让那个为高权重的太后对詹王府冷眼看待。
而对于长期进入皇宫的白家来说,这些后宫秘事和政治场上的话题自然也是不断进入这个家族的耳中,作为大家长的白萌堂自然也会知道,眼前的詹王府已经呈现出了外强中干的态势。纵然此时对手的实力仍然远远的强于自己,但也正因为对手呈现出了这种微妙的变化,詹王府才不敢轻易的与白家彻底撕破脸皮。毕竟此时的慈禧,还正愁着如何寻找有关詹王府的罪名和把柄呢!詹王爷岂能主动送上门?
可以说在这个环节上,白萌堂没有做错!只是随后发生的大爷蒙难事件中,白萌堂算错了自己、詹王府与慈禧之间的三角关系!自己是应该主动当替罪羊,给慈禧害死詹王爷女儿留下一个借口和面子?还是非要在台面上论个是非曲直,让慈禧下不了台面?

7. 《大宅门》里白家为什么敢和詹王府正面对抗?

我要说的是,谈史和论书(文)是一样的,我们就是要在作品中寻求事件的合理性。
言归正传,首先我们看白家的原型——同仁堂在当时的社会地位。
一七二三年 (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之久。——摘自Baidu 大家注意“钦定”“独办官药”几个关键词。作品发生于光绪六年,即1880年,白家的地位可谓不低。
但这还不足以支撑白家对抗詹王府的底气,毕竟人家带“王”字啊。但我们知道,历朝历代到了末期时,王爷也不值钱了,除了一些朝廷倚仗的如摄政王啦、僧王啦等等。而象贵武之流,普通百姓叫一声贝勒爷,在皇族圈子却是上不了台面的。
尽管如此,作品中的詹王爷却算得上是朝廷重臣,也不是白家能惹得起的。那为什么白家还敢跟詹王府站撸呢?
截取几段电视剧中的对话:
刚出事那会,老三找宫里的太监打听消息:
王喜光:"三爷,说句实话吧,这官司你们打不赢。"
颖宇:"我大哥是冤枉的!"
"这年头有几桩案子是不冤枉的?啊?你说。"
"那倒是!"
"所以了,宫里的事瓜瓜葛葛粘粘连连……"王喜光说着压低了声音,"嫔主子得罪了太后老佛爷,她还想活命吗?"
"那也别把我大哥整进去啊!"
"谁让他赶上这寸劲儿了呢?不把他整进去,怎么向詹王爷交代,你是明白人,怎么犯起糊涂来了。"
"这玩的是釜底抽薪,偷天换日!"
"对喽!别跟老佛爷较劲儿,没你们的好儿!只要詹王爷不死乞白赖地咬你们,老佛爷乐得睁一眼儿闭一眼儿。反正心腹之患已经除了,跟你们白家有什么仇啊!"
"可我爸爸跟王府结了仇了,他能不咬我们吗?"
"那就看你们的道行了。说实在的话吧,你们是跟詹王府打官司呢……"王喜光起身欲走,"宫里的事儿有我呢,怎么都好说。"
还有一处:
白萌堂:"魏大人,多谢了。明天宫里的事儿还请多多周全。"
走到门口,魏鹤卿又站住了:"那是一定。不过,白爷,你也要有个准备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宫里的事太复杂,大意不得。嫔主子当年是同治爷的宠妃,同治爷驾崩以后,西太后就一直容不下她……哎呀,不说不说了,乱得很,有备无患,多保重吧。"
看到了吧?白家底气来自老妖婆那,虽说老妖婆不可能为其撑腰,但詹王府也不敢太过任性,以免给老妖婆进一步打压的借口。在两大势力间走钢丝,虽说一个不慎就将万劫不复,但百年老号的自尊也使得他们不能退缩。

《大宅门》里白家为什么敢和詹王府正面对抗?

8. 《大宅门》詹王府大格格原型是什么?

大格格没有原型。
詹王府的大格格连个名字都没有,小时候一直生活在蒙古草原上,和在京城的父母两地分隔,于是错过了婚姻,成了"圣斗士"。再看《大宅门》,我们发现詹王宓的大格格远比女婿叛逆,说她是全剧最离经叛道的人也不为过。就是这个永远只有姓没有名的女人,用一生的时间在对抗命运的不公。

介绍
《大宅门》是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无锡中视股份公司联合出品的家族剧,由郭宝昌执导,斯琴高娃、陈宝国、刘佩琦、何赛飞、蒋雯丽、杜雨露等主演。该剧讲述了中国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的兴衰史以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恩怨怨。
2001年4月15日该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首播,并以17.74点的收视率夺得2001年央视年度收视冠军。2001年6月4日,该剧在TVB翡翠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