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收益权转让和资产证券化的区别

2024-05-17 06:43

1. 资产收益权转让和资产证券化的区别

  资产收益权转让和资产证券化的区别:

  收益权转让:通俗一点说就是把自己有收益权的东西的收益部分转让出去。比如投资者认为一个人的存款会产生收益,实际收益为利息,但这个人想马上把收益拿到手,那投资者就可以考虑把这部分收益权转让出去,转让后,这个人立马拿到投资者收益权的钱,本金还是这个人的,但中间过程的利息收益就归投资者了。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资产证券化仅指狭义的资产证券化。
  自1970年美国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发行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房贷转付证券,完成首笔资产证券化交易以来,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现在又衍生出如风险证券化产品。

资产收益权转让和资产证券化的区别

2. 资产收益权转让和资产证券化的区别

  资产收益权转让和资产证券化的区别:
  收益权转让:通俗一点说就是把自己有收益权的东西的收益部分转让出去。比如投资者认为一个人的存款会产生收益,实际收益为利息,但这个人想马上把收益拿到手,那投资者就可以考虑把这部分收益权转让出去,转让后,这个人立马拿到投资者收益权的钱,本金还是这个人的,但中间过程的利息收益就归投资者了。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资产证券化仅指狭义的资产证券化。
  自1970年美国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发行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房贷转付证券,完成首笔资产证券化交易以来,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现在又衍生出如风险证券化产品。

3. 资产收益权转让还能做资产证券化吗

能。
转【财新网】2016.2.26
收益权从所有权中发展出来又独立于所有权人,成为可交易的标的。资产所有权人将资产收益权转让与受让人,受让人因此获得资产收益。资产所有人的原始资产并未转让,转让的只是原始资产所产生的经营收益,收益权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可转让性。
收益权与收益很多情况下并无区分或者难于区分,但实际上,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简单说,收益权是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投资人)获取资产收益的权利与资格,而收益则是收益权人因持有资产支持证券而获得的具体收益。就资产支持证券的持有人来说,资产收益不是净收入,它包括本金和本金产生的孳息。同时,收益也可能是负的,即收益少于本金。
收益权作为基础资产在转让中不能像债权转让那样实现真正的风险隔离,只能实现风险的转移。原始权益人将收益权基础资产转让给了A,A再将收益权进行资产组合后,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名义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募集资金用于支付购买基础资产的对价,原始权益人通过资产换资金方式获得融资。但这一过程中,原始权益人并不像债权作为基础资产转让那样丧失主体资格,原始权益人仍然负有继续收取资产收益的义务与职责。在债权转让中,原始权益人作为债权人转让债权后,其主体资格由新的债权人继受,原始权益人顺利退出,债务人也不再向其履行而向新的债权人履行。因此,收益权的转让并不能在原始权益人与资产支持证券的持有人(投资人)之间建立风险隔离墙,当资产支持证券的持有人到期不能收回本金和预期收益时(即资产池的回收资金不能完全兑付持有人),他们是可以向原始权益人追索的,此时的基础资产转让就不是风险隔离而只能是风险相对转移。
以高速公路收费收益权资产证券化为例,其基础资产是收费收益权,原始权益人高路公司需要将收费收益权转让给A。一般来说,原始权益人的原始资产就是公路(路基与路面)、沿线站所与收费亭等。多数情况下,高路公司在向银行融资过程中,已经将沿线站所的固定资产及收费收益权抵押或质押给了银行。在进行资产证券化时,就需要将抵押的原始资产与收费收益权基础资产进行解押,或者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募集的资金将上述抵押或质押权利负担进行解押。
收益权的资产证券化难以实现原始权益人会计上的资产出表。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出表与否,不仅关系到资产负债表上的偿债指标,也关系到利润表上的业绩指标,因此成为发起人是否愿意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动力之一。以高速公路收费收益权为例,因它是一种未来才能确定的债权,收入只能在未来某一时点才能确认,尽管代表了一定意义上的资产,但并不构成会计意义上的资产,不能作为收入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既然没有入表,也就自然谈不上出表,故由原始权益人(发起人)比照抵押借款融资进行会计处理。而对于债权类基础资产的转让来说,因债权转让有既定的债权合同做基础,债权转让收入计入资产负债表左边的资产,而不是计入资产负债表右边的负债,从而实现原始权益人(发行人)增加收入,降低负债的资产出表目的。

资产收益权转让还能做资产证券化吗

4.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的原始权益人

原始权益人是证券化基础资产的原始所有者,通常是金融机构或大型工商企业,是按照相关规定及约定向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转移其合法拥有的基础资产以获得资金的主体。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传统的证券发行是以企业为基础,而资产证券化则是以特定的资产池为基础发行证券。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行的以资产池为基础的证券称为证券化产品。通过资产证券化,将流动性较低的资产(如银行贷款、应收账款、房地产等等)转化为具有较高流动性的可交易证券,提高了基础资产的流动性,便于投资者进行投资;还可以改变发起人的资产结构,改善资产质量,加快发起人资金周转。【法律依据】《证券法》。

5.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的原始权益人?

原始权益人是证券化基础资产的原始所有者,通常是金融机构或大型工商企业,是按照相关规定及约定向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转移其合法拥有的基础资产以获得资金的主体。原始权益人是证券化基础资产的原始所有者,通常是金融机构或大型工商企业,是按照相关规定及约定向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转移其合法拥有的基础资产以获得资金的主体。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传统的证券发行是以企业为基础,而资产证券化则是以特定的资产池为基础发行证券。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行的以资产池为基础的证券称为证券化产品。通过资产证券化,将流动性较低的资产(如银行贷款、应收账款、房地产等等)转化为具有较高流动性的可交易证券,提高了基础资产的流动性,便于投资者进行投资;还可以改变发起人的资产结构,改善资产质量,加快发起人资金周转。拓展资料:特定原始权益人概念 原始权益人根据其产生的影响又分为“一般原始权益人”与“特定原始权益人”。 据《管理规定》阐述,特定原始权益人为业务经营可能对专项计划以及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的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始权益人。 所谓“特定原始权益人”,可以从“主动管理资产”和“被动持有资产”两个方向理解,即: 1. 在“基础资产”不具备“自动变现”能力时,需要“特定原始权益人”主动经营、积极管理才能“产生”偿付现金流; 2. 在“基础资产”无法实现“真实销售”、会计处理上不能实现“出表”处理时,需要其保持合法存续状态,避免因其债务违约给“基础资产”带来查封、冻结或破产清算风险。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只有当“基础资产”无法实现“真实销售”、不具备“自动变现”能力的情况下,才存在所谓的“特定原始权益人”。这也从另一个方向上印证,《管理规定》实际上授权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利用证券化业务框架开展不完全实现“破产隔离”、不完全脱离原始权益人主体信用的结构融资业务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的原始权益人?

6.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的原始权益人?

向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转移其合法拥有的基础资产以获得资金的主体是资产证券化的原始权益人。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传统的证券发行是以企业为基础,而资产证券化则是以特定的资产池为基础发行证券。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行的以资产池为基础的证券称为证券化产品。通过资产证券化,将流动性较低的资产(如银行贷款、应收账款、房地产等)转化为具有较高流动性的可交易证券,提高了基础资产的流动性,便于投资者进行投资;还可以改变发起人的资产结构,改善资产质量,加快发起人资金周转。原始债权人是指在与原始债权人签订的债权债务合同中享有债权的一方,如抵押贷款的发放银行。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原始债权人是发起人。企业通过对自身流动性不强的资产进行证券化处理,可以改善许多财务指标,如提高资产收益率和自有资本充足率等。特别是对于资本充足率有严格要求的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证券化处理流动性差的资产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资产证券化的原始权益人应当履行的职责具体如下:1、依照公司章程和相关协议的规定或者约定移交基础资产;2、配合并支持管理人、托管人以及其他为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服务的机构履行职责;3、专项计划法律文件约定的其他职责。原始权益人向管理人等有关业务参与人所提交的文件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原始权益人应当确保基础资产真实、合法、有效,不存在任何影响专项计划设立的情形。

7. 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原始权益人的关注要点有哪些?

(1)基础资产现金流来源于原始权益人经营性收入的,原始权益人应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关注其盈利能力、业务经营前景、偿债能力等;
(2)原始权益人承担差额补足、资产回购等增信义务的,关注其资产负债状况、偿债能力、资产质量和现金流情况;
(3)原始权益人作为资产服务机构的,应具有相关业务管理能力,包括规则、技术与人力配备。

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原始权益人的关注要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