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影响IPO定价吗

2024-05-23 22:53

1. 股权结构影响IPO定价吗

一、IPO定价内部影响因素
根据IPO定价理论中的内在价值理论,股票的价格由公司的内在价值所决定,股票的价格往往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IPO定价必须以公司的内在价值为估价基础,通过分析内部影响因素对公司内在价值进行评估,IPO价格自然会围绕公司的内在价值正常波动,这样考虑了内部影响因素的IPO定价更为合理。内部影响因素是指直接反应公司内部盈利能力和持续增长能力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如资本结构、
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经营能力等反映公司内在价值的指标,在IPO定价中这些因素起着较为确定的、线性的量化影响。反映内部影响因素的财务指标见表1。
内部因素中有盈利能力、经营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周转能力和资产规模等因素,而这些因素中最为关键的为盈利能力中的利润水平,承销商在新股IPO定价估值时,对未来利润的增长予以重视,因为买公司的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未来。为了制定合理的发行价格,首先应以利润为核心,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作出一个较为合理的预期。综合考虑起关键决定作用的利润因素,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合理估值:
(一)盈利预期和投资项目预期。未来利润的增加,很多程度上跟投资项目盈利能力有关,所以企业投资项目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且形成好的盈利预期。
(二)企业的主营业务发展能力。企业未来利润增长能力直接跟企业主营业务能力有关,只有主营业务突出且发展前景广阔的,才能够给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的回报。
(三)产品价格和市场占有率。企业的利润和产品价格直接相关,在成本控制不变的情况下,在消费者普遍接受的情况下,产品价格越高,自然企业所获得利润越大。同样,在产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占有率大小的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大小。
(四)规模经济和管理费用。企业的生产如何形成规模经济,如何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降低企业管理费用,对利润的影响也比较大。
二、IPO 定价外部影响因素
IPO定价外部影响因素是指不直接影响公司内部持续盈利能力,也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状态,但却可能在承销商的定价过程起到经验性作用,而且影响发行人和投资者IPO定价的非量化影响因素。如承销商等级、公司所在地、宏观经济、产业经济、政策因素、非政策 因素、股票发行规模、市场波动情况以及突发性事件等等。IPO定价外部影响因素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一)承销商等级
按照证券业协会分为4个等级,主承销商负责发行定价和发行方式的选取,起着IPO定价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主承销商的实力差别直接对IPO定价起到一个决策性作用,因此主承销商的综合实力和按照证券业协会等级排名成为影响IPO定价一个外部重要影响因素。
(二)公司所在地
由于国内各省市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状况的不均衡,投资者对不同地区的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预期不一样,所以发行企业所在地成为影
响IPO定价一个外部因素。毕竟发行企业所在地经济状况的不一样,很大程度影响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
(三)行业
社会的不断发展形成了的不同的行业,发行企业因为行业的不同,面临着时代赋予的不同机遇和挑战,投资者由于社会经验和长期投资的积累,形成了对不同行业属性和投资预期的不同认识,成长性强的公司往往能够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夕阳行业往往遭到投资者的冷落,在社会资本逐利的情况下,从而形成影响IPO定价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


股权结构会影响你能不能上市,股权变动超过5%就会被视为重大股权变动

股权结构影响IPO定价吗

2.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是怎样的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在国有企业公司化框架下进行的,按照这一改革框架,大批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按照所有者的性质进行了划分,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都属于国有股权。国家对国有股和法人股有明确的规定,即要保证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的控股地位。为保持上市公司的国家控制权,作出了国有股暂不上市流通的初始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在保证国有股控股地位的同时,也造成了中国股市的二元结构,即纯粹市场化的流通股市场和非市场化的国有股市场。截至2000年12月31日,沪深股市发行的总股本已达3709亿股,市价总值已达
48473亿元。但是,沪深股市的流通股仅为1329亿股,占股本总额的35.8%,有2380亿的国家股、法人股和其他少量内部职工股、转配股处于沉淀状态,占股本总额的64.2%;流通股市值仅为16219亿元,占市价总值的33.46%,非流通股票市值高达32254亿元,占市价总值的
66.17%。在非流通股份中,国有股所占比例超过80%。
我国向国有股倾斜的制度安排,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畸形状态。上市公司股份过度集中于国有股,使得其难以建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仍然是国有企业原来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企业,对大股东负责实际上是对国有企业原来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企业负责;又由于这种持股主体是一种虚拟主体,它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缺乏内在动力,上市公司的经营体制出现向国有企业复归的现象。另外,由于上市公司股权的流动性不同和持股集中度不同,导致了“同股不同价”和“同股不同权”的情况。为了使上市公司建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绩效,股权结构的调整有其必要性。
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配的原则
1、大股东控制原则
一般而言,公司发起创始人希望掌控公司的日常运营和决策。但股份公司普遍股权分散,尤其是在持续的融资过程中,股份将会逐步稀释。
《公司法》第一百零三条:“股东出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但是,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由此可见,对于实际控制问题,一般会涉及两个比较关键的持股比例问题:
(1)持股51%:因为“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此处虽然规定为“出席会议的”,但为确保决议有效通过,作为实际控制人,一般持股要在51%以上。
(2)持股67%:即持股三分之二以上。因为对于公司重大事项(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通过,“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因此,如果发起创始人意欲掌控股份公司全部经营决策活动,其持股比例应高于三分之二(绝对控股),或者至少高于二分之一(相对控股)。
2、小股东发言原则
该原则是对于小股东而言的,即当小股东持有(或合计持有)相应比例的表决权时,其可以提出相应要求:
(1)持股10%的股东享有会议召开请求权:根据《公司法》第一百条规定,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股份的股东有权请求召开股东大会。
(2)持股3%的股东享有提案权:根据《公司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十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
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风险
一是大股东或者管理层占的股份太多,比如超过
50%。在这种股份结构下,散户的投票对公司治理基本起不了任何制约作用,尤其是大股东是一个自然人,情况下,基本就是把自己的投资风险交给了变幻莫测的人性。如果出现大股东、管理层决策失误,或者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小股东完全无能为力。
二是大股东或者管理层占的股份太少,比如少于
5%。那么投资者需要担心的是,大股东或者管理层是否会足够努力,甚至要怀疑,他们会不会搞腐败或者关联交易捞个人好处。

3. 发行人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在报告期内发生重大变动,对发行人IPO可能的影响?

  发行人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在报告期内发生重大变动,对发行人IPO有影响,规定IPO审核期间股权发生变动需要撤回并重新申报材料。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人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在报告期内发生重大变动,对发行人IPO可能的影响?

4. 公司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对于 IPO 的影响怎么样?

对此话题谈谈个人理解,首先说说几个概念,然后再谈谈这几个概念背后的商业动机。
一. 基本概念的个人理解:
1.上市本身:
作为任何一项金融交易都要关注买方和卖方的潜在利益,以及金融监管者的政策。先从卖方说,适合IPO的公司需要有以下几个反省(先不说投行对你在上市前的考量):
a. 是否有健康长远的盈利模式保证公司发展的基本现金流,简单了说就是,您上市借股民的钱花之前是否让有关审批机构有足够信心允许您这么干,要是您借了二级市场的资本力量后没有信心在几年之内让您的资产负债杠杆恢复到让自己踏实的比例,您最好先别着急准备IPO,麻烦会不断的找上门,首先是证监会,弄得不好还会有审计部门,当然弄到最严重的地步就是您自个儿的商誉使您很难在商圈里混。当然部排除部分投行给上市公司做IPO时也有一定其他商业动机,比如麦肯锡给吉利的IPO股价高估导致一系列市场争议,此话题有机会以后另论。那么融来钱以后,怎么花,总得有点讲究吧,您别说,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会花大钱的。为了让您有所感受,随便问自个一个问题,突然有人将1个亿打进您的账户并告诉您,哥们,您能帮我将这些钱投资在一些能赚钱的项目上嘛,我想隐含的前提一定不是让您拿这钱来吃喝玩乐消遣的,我估计绝大部分人得两天两夜睡不着觉得琢磨,一是兴奋,二是实在没招,1个亿啊,这咋花才合适呢?呵呵,玩笑话,这么说的话点在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融来的钱去发展事业,实业企业是否有合理的计划让所融来的股民的钱投放到合理的赢利模式中并生来新的利益,这要考量企业的战略,企业的各项资源(政府、技术力量、市场能力)等等一系列综合因素,有节奏有预期的把钱落到实处,当然我说的都是正儿八经好好干事的企业的路子。
b. 从买方理解,这个重要的角色就是投行,大家对投行的议论纷纷,并且投行从事的业务也纷纷扰扰,令人眼花缭乱,他们始终是金融市场中很活跃的一份子,他们既给现代金融市场带来很多创新,让实业商人们充分享受到一定程度资本的愉悦,也为现代金融带来无比深刻的伤害,例如08年的次贷危机中高盛、摩根等投行无情的风险转移及商誉缺失,用曾经活跃金融市场的衍生手段有一次无情伤害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秩序和信誉。当然一场金融风暴的来临一定不能将所有责任都推卸到投行,这个可以在以后的话题中和朋友们探讨学习对08危机更深层次的原因。但我们可以看到投行在现代金融创新和危机中所扮演的活跃角色,值得反思。说到正题,投行决定是否服务您上市,有这么几个方面吧,一定记着,投行一定不是省油的灯,他绝对不做亏本的买卖,不是有句话嘛,在美国一流的人在华尔街,二流的人在华盛顿,虽然是玩笑,但我们看到对从事投行人员全面素质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大家有机会可以看看《半路出身的投资银行家》描述投行工作者的心路历程。既然不做亏本的买卖,那他要找到赢利点,有时候买卖的赢利点不一定是在这一把交易上,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长远的布局,比如麦肯锡给吉利抬高IPO股价,难道他们的金融分析师不合格,告诉你,这一定是废话,换个角度理解,您上市的估值一定不是靠纯粹的金融算法估计出来的,要是的话,您一定把这事当玩笑,理由很简单,真金白银的背后一定是很恶很饿的残酷人性,总之千万别只是单纯得看重经典金融学中靠市盈率、利率、投资收益率等参数“推算”出的结果。那动机究竟是什么,我想一定不排除双方在长远利益上的合作,当然还有很多动机,我深信有很多优秀的金融工作者在此方面有更深邃的见地,有机会共同讨论。
2. 整体上市和拆分上市:
形式的理解可以比喻为卖整块饼还是单个饼。 是分还是合着一起上,取决于企业领袖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宏观判断,有这么几个依据,分别说说,一是企业现有各块业务的关联度,这个不难理解,假如三块饼都是一种烹饪,这在下次做的时候至少我们和面、发酵、蒸笼上屉一勺烩的可行性增大。二种考虑稍微麻烦,但更接近现实,就是企业在上市之前已经相对多元化了,而多元化的目的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企业根据自身不同领域的资源优势为了赢利或者占领市场先做了积累,而且这些业务之间的关联性、市场环境生态链(不同的政府关系)、赢利模式确实差异很大,故而融来钱以后很难制定统一的财务计划,因为大家需要花钱的节奏和环节差异会很大,这样没法从宏观管理层统一调度。拆着上也得考虑长远发展的结合点,任何一个东家分开自己的公司去上市,应该会有两种基本考虑,一是将来有一天重新整合到一起,这要看在上市以后企业产品方向的结合点在哪里,企业家一定会在产品战略整合上花很多心思,说白了就是让自己的几个孩子最终又热热闹闹的回到爸妈这而来一个灶里吃饭;另一种情况是企业家看到某个分支企业的盈利或许在未来一段时间和自己的主营业务没有太多交叉,但依据他现有的产业链和资源优势,他有可能在上市之后获得更好的收益,这些收益可用来保证主营业务的现金流,这样的路子在商人圈里很常见的,所以我们在观看一个企业分拆上市时需要多方考证他们的动机有助于去理解他的发展。最简单里说,是否买他们的股票也要看这支分拆后的企业是该企业未来的真命天子呢还是陪太子读书的主儿,这对长期投资决策来说怕是要想的吧。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前两种情况的纠结,我想这也取决于市场形势的变化,就像下棋,本来开局的时候三个边角夹起来的局面很好,目的是让三个角的稳定态势去夹攻那片中间的空,但突然中间地盘被对手宰了一条大龙,形势变了,策略也得调整吧。我想这位朋友可以参考这些思路去考量一下企业分拆还是整合他们背后的动机,无论对企业本身的发展思路还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都会有更多主动的理解。
二.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的理解
这块我说不了太多,毕竟我不从事监管的行道,但我就从投融资者角度说说看法,期望很简单,我总结起来就是:监管机构能够公平的保障所有参与者有理有利的投入和获取应得的利益。但是,呵呵,公平这个词自打他被造出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金融词汇,它是个极其复杂的社会期望,大家还记得法院的标志吧,一杆天平寓意了无数含义,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平衡,但背后有很多道理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总之,我还是对我国二级市场的监管的未来地位充满信心的,相信随着二级市场的不断活跃,既能有效得给那些有创新和活力的企业提供更多融资的机会,也能有效的打击那些有违商业伦理的不地道的企业。我国二级市场的融资特征和PE、银行的融资性质还是不太一样,虽然都是为了拿投资者的钱,但周期和监管力度、操作方式都有差别,愿意听听专门从事证券行业的朋友对此问题的看法。
三.最后简单总结一下对此话题的几个理解:
1. 任何一项金融交易背后需要关注买卖方双方及市场监管者三方面的态度和动机,交易不止是真金白银,也想想真金白银背后几方的动机。2. 拆分上市是否有利于企业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对所拆分后的企业的发展,是为了最终的融合还是为了一时的现金流补充,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5. ipo对公司股东的经营权有什么影响

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因为ipo成为上市公司iPO只是公司制度规范化要求,达到了就可以在股市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作为重大事项肯定是需要事先经过公司股东大会决议,对公司控股股东的经营权不可能有什么影响,因为这本来就是控股股东的意愿,事关控股股东的钱途,如果股东卖掉股票失去经营权那也是他本人的选择。

ipo对公司股东的经营权有什么影响

6. ipo上市和重组上市对原股东的影响

具体如下:根据相关的规定以及实践经验,并购重组存在的风险具体有:1、税务的风险。具体包括历史遗留税务问题、税务架构不合理引起的风险、交易方式缺少税务规划引起的风险、未按规定申报纳税引起的风险、特殊性税务处理不合规引起的风险、间接股权转让被纳税调整的风险等。2、财物的风险。可能会面临被并购方在并购过程中对提供给并购方的财务报表及财务状况进行虚假陈述,以增加其谈判的筹码的问题。财务风险一般集中在虚列资产或隐瞒负债方面。3、职工安置问题。并购重组后,并购方将代替被并购方履行原始雇佣合同中的义务,包括薪金、补偿金、退休金等由雇佣关系所产生的一切债务。

7. IPO与上市的关系?

是的,IPO是首次公开募股,就是上市,公司IPO之后就可以上市
IPO含义:指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监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  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估值模型:就估值模型而言,不同的行业属性、成长性、财务特性决定了上市公司适用不同的估值模型。较为常用的估值方式两大类:收益折现法与类比法。所谓收益折现法,就是通过合理的方式估计出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并选择恰当的贴现率与贴现模型,计算出上市公司价值,如股利折现模型、现金流贴现模型等。

类比法估值模型:就是通过选择同类上市公司的一些比率,如最常用的市盈率(P/E即股价/每股收益)、市净率(P/B即股价/每股净资产),再结合新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来确定上市公司价值,一般都采用预测的指标。市盈率法的适用具有许多局限性,例如要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要稳定,不能出现亏损等。而市净率法则没有这些问题。
审核流程:材料受理分发;见面;审核;反馈;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

IPO与上市的关系?

8. 公司为什么IPO?

白云之乡:谈点看法:
1)任何商品的存在,都是满足一部分社会的需求。公司股票上市,也是一种商品销售的形式,这种商品是满足社会资金的需求。
2)如同任何商品的销售,都是为了盈利一样。公司股票上市,也是为了盈利。股票上市的盈利模式,就是公司高溢价卖股票。所以通常,IPO的股票价格,都是溢价的。这不关道德,只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种商业规律。
3)公司上市的招股书,就是公司高溢价卖股票的广告和宣传材料。为了顺利实现高溢价卖股票,公司要路演,要把公司最美好的前景展现在客户面前。如同其它商品的宣传存在虚假一样,总有一些不诚实的人,把一些虚假的东西也写进招股书。
4)如同销售任何其它的商品一样,公司股票上市要实现高溢价卖股票,也要选择地点和时间。如果选择的不好,就会得不偿失。通常在IPO时,绝大多数公司的原始股东,就把高溢价卖股票的钱赚到手了。例如,卖20%的股票,赚到80%的公司净资产。所以,以后即使公司的业务发展不顺利,或者市场不认可,价格过低。即使私有化退市,公司原始股东也是赚的。
5)作为证券的投资者,应该用客观的态度,看待公司股票上市。理解公司股票上市这种商业模式的盈利原理。不要用道德的标准,来要求上市公司。不要希望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为了投资者的利益。这种想法,是不符合商业市场的客观情况的。
6)由于公司上市高溢价卖股票这种商业模式,所以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盈利是不容易的。不然就不会有1赚2平7亏的股市规律了。其实,这个规律与社会的贫富分布规律是差不多的。只是由于大家每个月都发工资,不太感觉亏而已。只有与社会其他人的财富比较时,才会感觉到,
7)证券投资,是一项需要专业投资能力的事情,需要花比做实业更多的时间,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全面能力。如同其它的行业一样,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的,永远是属于肯于付出,坚持不懈,客观对待自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力做到最好的人。 。。。。。。。。。。。。。。。。。 网友西湖涛:写的如下: 公司为什么IPO 投资就要买好公司这是大家一惯的想法,但现实总是很残酷的,称的上好公司的往往是沧海一粟,大多数的公司基本都是打酱油的。好公司基本都是不差钱的,所以IPO对公司来说基本没什么作用。因此投资者在挑选公司时如果从公司为什么IPO的方向来分析公司往往会看到另一番景象。 IPO原因:
2.一些国有企业,老总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年薪才10w。发现自己亏大了,于是准备让公司上市,美其名曰市场化,暗地里准备做低业绩准备mbo. 其他变形,国企准备市场化上市,改变公司经营业绩。
3.公司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和以后的再投入,靠自己的本钱基本不可能壮大,例如银行,地产,保险,所以上市基本是必然的选择。
4.集团公司下面的子公司上市,一方面可以打响公司的名声,一方面以后可以方便老总的集团公司融资或进行资本运作做准备。
5.一些少数不差钱的公司不上市。娃哈哈说上市就要给股东带来收益,信心不足所以不上市。个人觉得是借口,先解决和达能的股权纠纷,然后做大企业让女儿接班,傻子才上市。
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大多数公司基本上市就是为了圈钱,由此可见上市前的业绩往往注水,所以尽量不碰上市未满3年的公司。由于大多数公司基本不可能基业长青所以在购买时往往要采取捡烟蒂的方法来购买,然后到适当价格卖出。公司的发展往往是不确定的一些公司往往会发展到CEO也想不到的情况,因此这些公司往往是投资者选择长期投资理想标的,例如腾讯和格力,但笔者还没有想到如何在早期发现并判断它门,这些公司早期估值一般较低,所以这类公司往往是10倍股的集中地,需要投资者用心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