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的历史文化

2024-05-19 17:28

1. 贵阳的历史文化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东部,为贵州省省会,也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由于古代贵阳盛产竹子,并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所以简称筑;又因为它地处山地丘陵之间,所以还享有“山国之都”的美誉。
  贵阳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在这块土地上居住着苗、布依、侗、回等30多个少数民族,自古就有着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璀璨的民族文化。
  这里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全,地形多样。
   
  地上奇峰翠谷,山环水绕;地下溶洞群落,别有洞天。
  明山、秀水、幽林、奇洞、古寺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形成了雄奇秀丽、独具特色的高原自然景观。
  其中,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花溪、百花湖、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和息烽风景名胜区。
   

贵阳的历史文化

2. 贵州的历史文化

贵州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酸菜家家腌制,食之开胃消食。酸菜的腌制主要原料为萝卜、白菜、卷心菜等。酸汤的制作又分菜类酸、鱼类酸、肉类酸、米类酸等,完全靠生物自然发酵而成。【摘要】
贵州的历史文化【提问】
贵州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酸菜家家腌制,食之开胃消食。酸菜的腌制主要原料为萝卜、白菜、卷心菜等。酸汤的制作又分菜类酸、鱼类酸、肉类酸、米类酸等,完全靠生物自然发酵而成。【回答】
饮食文化【回答】
苗族民间剪纸形式灵活多样,各具特色。如“中心构图式”,艺人主要在画面中心表现主题,四周讲究相应的对称协调,用不同的花木草虫来装饰搭配。这与“不完全对称”式那种以中轴为坐标,以量的平均分配来使画面产生稳定感、层次感和节奏感有所不同,突破只讲求统一,不讲求变化的单调刻板的构图形式。【回答】
剪纸文化【回答】
古夜郎国人文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属夜郎国治地,唐宋曾两次置夜郎县。这里是中国稻作、鼓楼、巫傩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千百年前延续至今的“竹崇拜”、“牛图腾”与斗牛、斗狗等独特民族风情,构成了内涵丰富、扑朔迷离的夜郎文化。【回答】
服饰文化【回答】
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至少有上百种,不仅款式丰富多彩,制作技艺精巧,而且内涵深邃广博。是各个民族审美观念的体现,凝结着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聪明才智。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有其共同点:喜尚青,重素雅,妇女多系裙,爱着银饰。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回答】
还是您有具体要了解的文化【回答】
我想问的是诸如旧石器文化,古夜郎文化,这种历史性的【提问】
我想问的是诸如旧石器文化,古夜郎文化,这种历史性的文化,请说出几个【提问】
 人类文化的初期阶段,以打制石器为代表。当时人们生产力低下,主要经济活动为采集和渔猎。所用工具是石块互相打击碎裂而成,到旧石器晚期,已出现较精细的石片文化及骨制文化。旧石器文化延续时间相当于人类历史上从原始群母系氏族出现的阶段。旧石器文化主要分布欧洲、亚洲、非洲。【回答】
考古研究表明,早在17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国的史前文化就已形成了华北和华南两大文化谱系,其中包括著名的元谋文化、蓝田文化、许家窑文化、丁村文化等。【回答】
到距今9000~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形成了旱地农业、稻作农业和狩猎采集三个史前文化区。其中距今7000~4600年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长江流域的马家窑文化等,已经显示出此时期农业已有了相当的进步和发展,定居村落已四处可见。【回答】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有,敦煌莫高窟 ,秦始皇兵马佣,龙门石窟,承德避暑山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黄山等。【回答】
贵州历史上的【提问】
您要具体说要了解什么我才好查询哦【回答】
贵州历史上的文化遗产及其特点,如观音洞,旧石器,古夜郎,再说五个个【提问】
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1964年,考古学家裴文中组织试掘,发了大批旧石器时代早期遗物,使贵州历史的线索,突然向前延伸了二三十万年,大致与“北京人”同一时代。这个了不起的重要发为探索人类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表明云贵高原可能是“人类起源的摇篮”之一,打破了贵州自古是“不毛之地”、“历史空白”的陈旧观念,揭开了贵州“史前文化”研究的帷幕。【回答】
盘县大洞文化遗址,更是中国南方新发的重要古人类遗址,其规模在国内外都是极罕见的,被列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之一;水城硝灰洞遗址中“水城人”开创的“锐棱砸击法”,是旧石器的新式技术,在国内外考古发中占重要地位。晚期有兴义猫猫洞、普定穿洞等遗址,形成贵州旧石器时代重要的区域性特征。【回答】
你认为循环经济3R原则的核心是哪一条【提问】
就是以民生为基础基准。【回答】
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回答】

3. 贵阳历史文化的传说

  春秋时期,今贵阳属牂牁国辖地。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两汉时期隶属牂牁郡。唐朝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属矩州。宋代称贵阳为贵州,宣和元年更矩州为贵州。
  
   元至元十七年置顺元路宣抚司,翌年改为宣慰司;二十年置贵州等处长官司,为顺元路治,先隶四川行中书省,后隶湖广行中书省;二十九年,顺元、八番两宣慰司合并,设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于顺元城。
  
   明洪武四年设贵州宣慰使司,司治贵州。六年十二月置贵州卫指挥使司。十五年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下领贵州等十八卫。二十六年又置贵州前卫。明永乐十一年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贵州建省,贵阳成为贵州省的政z、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隆庆三年三月,改新迁程番府为贵阳府。万历十四年置新贵县,附郭,隶于贵阳府。二十九年升贵阳府为贵阳军民府。三十六年析新贵县、定番州地置贵定县,仍隶贵阳军民府。崇祯四年废贵州宣慰司,析宣慰司水东地置开州。明末,贵阳军民府辖新贵县、贵定县、开州、广顺州、定番州,亲领4个长官司。
  
   清顺治十六年设贵州巡抚驻贵阳军民府。康熙五年移云贵总督驻贵阳。二十六年,省贵州卫、贵州前卫置贵筑县,与新贵县同城,改贵阳军民府为贵阳府。三十四年省新贵县入贵筑县。乾隆十四年贵阳府辖贵筑县、贵定县、龙里县、修文县、开州、定番州、广顺州和长寨厅。

贵阳历史文化的传说

4. 贵州的历史文化

贵州是我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若干万年前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 创造了贵州的远古文化。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裔,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之一(夜郎国大部分疆域在今贵州境内)。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在夜郎地区修筑"五尺道",并在部分地方设郡县、置官吏。西汉王朝建立后,汉武帝在夜郎地区继续推行郡县制,同时开辟了从四川南部经贵州西部平夷(今毕节)至江(北盘江)、南到番禺(今广州)的通道。公元前25年,夜郎国灭,郡县制在夜郎地区最后确立。东汉以后,中央政权对边远地区较长时期实行羁縻与郡县并行的政策。唐代,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为15道),道下领州。唐在今贵州地区推行经制州与羁縻州并行的制度。乌江以北地区多属经制州,由朝廷派遣官吏治理,直接控制户籍、田亩;乌江以南有数十个羁縻州,由各地土著首领统治。宋代,大行政区称路,路下设府、州、军、监、县等建置。今贵州地域分别隶于荆湖北路、潼川路、广南西路、剑南西路、剑南东路等。宋朝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安抚地方土著首领,羁縻州地区有所扩大,乌江以北的思州、播州等相继改为羁縻州。"贵州"名称始于宋代。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土语" 矩"与"贵"同音,朝廷敕书称"惟尔贵州,远在要荒","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朝廷为奉宁军承宣使知思州军事土著首领田佑恭加授贵州防御使衔, "贵州"才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但当时的"贵州"仅限于今贵阳一带。
     元代,在今贵州地区遍行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是唐宋以来羁縻政策的一种变形。所谓"土司 ",是指由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宣慰使"等官职。当时,在今贵州地区有大小土司300余个,大者称为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小者称为长官司,分散的若干部落和村寨则联合成为蛮夷长官司。
     明代,贵州行省建立,这是贵州发展史上一件大事。(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置贵州都指挥使司,管理军事,在贵州历史上首次建立了省一级的军事机构。(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 13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贵州"的地域范围也相应扩大。
     清代,公元1726年至1731年在贵州实行"改土归流"。所谓"改土归流",就是将土司统治地区改为流官统治。"改土归流"以后,清朝廷对贵州的行政区划和行政建置采取了较大的调整措施:一是在全省普遍推行府、厅、州、县的行政建置,官吏由朝廷委派,同时在基层遍行乡、保、甲的基层政权制度。二是于公元1727年(雍正五年)将四川统属的遵义府及其所 属各县改隶贵州,同时,将毕节以北的永宁全境划归四川,将广西红水河、南盘江以北置永丰州(后改为贞丰),与广西的荔波、湖南的平溪、天柱一并划归贵州管辖。至此,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
     民国时期。1913年,贵州地方政区进行了一次调整,以前的府、厅、州,一律改为县。至1930年全省有县81个,县以下划分为区、乡(镇)。1930年4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贵州,并在部分地区建立革命政权。1934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即红二军团)进入黔东,建立黔东特区,7月成立了特区委员会,在沿河、德江、印江、松桃等县建立了县、区、乡革命委员会。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入遵义城,在遵义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遵 义会议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1935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 军进入贵州,1936年2月在大定建立了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后迁毕节县城),以后还在毕节、大定、黔西等地建立了县、区、乡人民政权。1935年,国民政府改组贵州省政府以后,建立了一套行政机构,省下设若干督察区,1937年 置6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分管各县。1941年置贵阳市,并在花溪镇置贵筑县。至1948年,全省 设1个直辖区,6个行政督察区,78个县(市),乡镇1397个,保1.29万个,甲12.84万个。

5. 贵州历史文化资源的介绍

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从原始的部落遗存到民间自然崇拜和原始宗教,从各民族文化体系的传承到其各支系之间的千差万别,从中原文化到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古越文化、滇文化乃至儒、释、道、巫、傩等诸多文化事象,都有其实存在。

贵州历史文化资源的介绍

6. 贵州文化的内容简介

《中华地域文化大系·贵州文化》以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传统所形成的地域论述了贵州文化。内容包括贵州文化释名、地域范围、文化内涵、文化分期、文化特征、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对贵州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了缕析,揭示了贵州文化在构筑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传统特征,对当今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7. 历史悠久的贵州历史文化

  贵州建省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五百多年,但是你可能不了解的是在这块土地上发掘出的文化遗址表明了,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这里繁衍生息,可以说 贵州文化 就是源远流长的考古历史。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现,中国南方主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现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有差不多都是在贵州境内发现的,这说明早在24万年前,贵州各族人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在劳动生活中创造了贵州远古文化。
  
   贵州建省虽然只有500多年,但是从文献资料提供的情况来看,贵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远。春秋时期,当时在今贵州境内有牂牁古国,并与中原有交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贵州分属巴郡、蜀郡、黔中郡和象郡管辖。
  
   专家认为,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同北京周口店文化、陕西西族度文化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三个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春秋以前,贵州黔东北地区属于荆楚,其余地区泛称南蛮。
  
   战国、秦汉时期,夜郎国崛起于中国西南部,贵州成为夜郎的中心。宋代,“贵州”作为地名始见于文献。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正式建立行省。其区划几经变动,到清朝雍正年间,基本形成现在的境域。
  
   宋代时,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明永乐十一年,朝廷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史,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
  
   贵州简称“黔”,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代代相因,直至贵州建省。今贵州的部分版图,战国时就属于楚国的黔中地方,地域面积包括铜仁地区和黔东南部分县。秦王朝在此设立黔中郡。唐王朝在今贵州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
  
   贵州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转战贵州高原,党在长征途中于贵州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抗战时期,贵州成为支持全国抗日的大后方,大量机关、工厂、学校内迁,也对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解放贵阳,贵州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历史悠久的贵州历史文化

8. 历史悠久的贵州历史文化

  贵州建省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五百多年,但是你可能不了解的是在这块土地上发掘出的文化遗址表明了,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这里繁衍生息,可以说 贵州文化 就是源远流长的考古历史。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现,中国南方主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现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有差不多都是在贵州境内发现的,这说明早在24万年前,贵州各族人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在劳动生活中创造了贵州远古文化。
  
   贵州建省虽然只有500多年,但是从文献资料提供的情况来看,贵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远。春秋时期,当时在今贵州境内有牂牁古国,并与中原有交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贵州分属巴郡、蜀郡、黔中郡和象郡管辖。
  
   专家认为,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同北京周口店文化、陕西西族度文化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三个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春秋以前,贵州黔东北地区属于荆楚,其余地区泛称南蛮。
  
   战国、秦汉时期,夜郎国崛起于中国西南部,贵州成为夜郎的中心。宋代,“贵州”作为地名始见于文献。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正式建立行省。其区划几经变动,到清朝雍正年间,基本形成现在的境域。
  
   宋代时,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明永乐十一年,朝廷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史,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
  
   贵州简称“黔”,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代代相因,直至贵州建省。今贵州的部分版图,战国时就属于楚国的黔中地方,地域面积包括铜仁地区和黔东南部分县。秦王朝在此设立黔中郡。唐王朝在今贵州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
  
   贵州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转战贵州高原,党在长征途中于贵州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抗战时期,贵州成为支持全国抗日的大后方,大量机关、工厂、学校内迁,也对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解放贵阳,贵州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