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问题

2024-05-08 20:35

1. 捐款问题

???
第一,和谐社会应该说是公共语言,和我们一般所讲的专业性语言有很大的差别。什么差别呢?一般专业性的语言,比如行政学专业性的语言,研究政治学专业性的语言,研究社会学专业性的语言,法律学的专业性语言,一般是专业人员使用,有些语言编成教科书,然后走向社会,变成社会政策性的语言,法律性的语言。和谐社会不完全是从专业著作里蹦出来的,应该说是政治家根据实践的需要,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来以后,政府官员、民间人士和一般民众、专业人士一起使用的词汇。这个词汇已经成了公共语言,其最大的特征是每个人都知道和谐社会这个词,但是不知道和谐社会是什么,懵懵懂懂。即使知道,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看法,所以人们对它往往是直觉上的把握,同时每个人把自己的新的想法能够很快的加进去。在当前,这个词汇体现了大家所关心的共同话题,也体现了大家所关心、所思考的共同智慧。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什么叫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实际上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每一个人内心的和谐、安详有关系。两个人见面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是很和谐的,但是很多情况下是冲突的,因为利益问题,因为感觉不舒服,心理上的问题,或是因为制度上的问题,警察一进来,大家觉得心里直哆嗦,开车的人,过去说看见警察,警察不敬礼,感觉不舒服,但是现在过来一敬礼,还是不舒服,为什么?执法者和被执法者在心理上、制度上存在着相互冲突的关系。 

对人类社会来讲,我们思考和谐社会的时候,我从三个方面考虑。一个是从技术上思考这个问题,在个人的心理上、利益上、情感上是不是很平衡?这很关键。如果每个人都感觉很浮躁,每个人在各种各样的生活当中或者在工作当中,心理很不平衡,个人首先就不和谐。个人不和谐,会表现在社会关系上,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冲突多还是少。如果冲突不多,或者如果有了冲突,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就是和谐。 

第二,从集体意义上来讲,一个社会里总是分两种人,一种是倾向于和谐的,有一种人是倾向于不和谐的,一个社会也可以分成各种各样的群体,有些群体倾向于和谐,有些群体倾向于不和谐。如果在一个社会里,占主流的人是希望和谐的,而不是希望冲突的,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和谐社会。如果一个社会,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青壮年,20来岁的人,他可以通过战争,通过当兵来谋取最大化的利益,这个社会就肯定是战争社会。很多社会很难从战争的泥潭里走出来,原因就是这个社会里掌握重要权力资源、掌握劳动力资源、掌握资金资源的人都希望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 

当然,并非所有的社会都在战争状态。对于没有战争的和平社会来说,如果一个社会里主流的阶层,占据主流地位的人希望是和谐的,这个社会就会倾向于和谐。如果一个社会的阶级结构或者阶层结构是极化的,两极分化,很可能走向冲突,为什么?因为两边的人都看着对方不舒服。如果一个社会都以怀疑的或者是敌意的眼光看待其他人,有可能就是不和谐的。现在在各种场合可以看到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消极的看法,老百姓一说起官员的时候就说这帮官员基本上都是贪污腐败分子。官员一说话就说中国的老百姓素质真低,干什么都坑蒙拐骗,见到企业家,说这帮企业家都是为富不仁,相互之间都是以否定性的眼光、否定性的意见去看待对方的时候,就容易进入不和谐的社会,进入冲突。企业家如果认为政府官员是腐败的,他就会用腐败的手段去对待政府官员,政府官员即使要廉洁,有些情况下廉洁的水平也会下降。老百姓也是用一种腐败的眼光看待政府官员,官民之间的冲突性可能就会很大,今天塞给你钱,明天就会骂你,狗官,因为昨天给你钱你拿了。拿钱办事情的时候,好不容易找到关系,很庆幸自己有关系;给完钱,把事情办了,开始骂狗官。如果一个社会主流是倾向于和谐的,就会和谐,如果主流不倾向于和谐,要和谐就很困难。 

另外还可以从制度上理解。一个社会总是会存在冲突的,和谐肯定是暂时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通过一些制度性的办法解决冲突,利益冲突、政治冲突乃至宗教冲突,还有一些文化意义上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如果能够通过制度创新、制度变革,让这些冲突在制度意义上得到解决,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和谐社会。如果冲突解决的机制很少,很多冲突都憋在一起,最后跟地震一样爆发出来,这个社会即使看起来很平静,也可能是即将爆发冲突的,尤其是严重冲突的社会。我们如何在建设民主政治法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如何在文化上提倡多元化的发展,如何利用公益组织来使得我们的很多社会道德空间,互助互爱的空间能够扩大,这是我们所面临的制度创新的任务。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对和谐社会还有很多理解,比如说我们学习党的文件,阅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就会看出来他是从政治家的眼光,从有历史的执政党的角度理解这个问题,他会说和谐社会是社会理想,这个社会理想是马克思主义开始一直到现在,这条思路一直要实现的理论,也是我们当前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但他提出来一点,民主法制,这是在制度意义上能够给冲突解决提供空间,还有其它的,像公平、正义再分配问题,希望整个社会两极分化的时候不至于出现两极对立,公平、正义,就是给穷人以转移支付。还有其它的,像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秩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都是作为政治家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角度去理解的,还有其它做法。在给领导干部讲话时就会提出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财政得到重视,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上,不仅研究重大问题,而且要落实到实处,在日常工作当中占有优先的位置。这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眼光,这种政治家的眼光跟学者的眼光不一样。 

作为一个公益组织,对和谐社会怎么看?这是另外一个看法。作为学者有一个看法,如果作为政治家有一个看法,公民可能也会有看法。对公益组织有一个什么样的看法?这里我所说,也是我的思考,大家可能会有自己的看法。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公益组织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组织里的一种,一个社会有很多组织,比如家庭邻里组织,家庭组织很简单,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组织。邻里关系,社区组织,人住在一起,就成了社区组织,都是有居缘关系和血缘关系。而公益组织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往往是自愿性的,而且是跨越小区的。还有一种组织是政府,它具有强势性,政府是公益的,为了公共利益服务的,除非是过去皇上的政府,皇上家天下也可以看作是为公共利益服务。政府跟公益组织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政府是强制性的,政府缺钱了可以让大家交税,你不交税我给你发传票,说明一下你交税的情况,如果不说马上去调查你,不配合,找警察把你抓起来,有强制力。但是公益组织说你给我捐点钱,如果不捐我抓你,那肯定不行,要自愿。还有财政支出本身有复杂的政治和法律过程,而对公益组织来讲,也涉及到具体的法律问题,但不像政府的那么复杂。当然其它的区别,比如跟企业不一样,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我们也经常讲企业有社会责任,有公共利益,企业财产多了,社会就富了,也有钱了,但对公益组织来讲,他的公益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公益。而公益组织是直接以公意为目的的。 

如何理解和谐社会呢?如果从市场经济企业家的角度看和谐社会,他会说我要做好经济发展工作,企业做大了,社会就和谐了,不解雇工人,企业做大,多招就业工人,多提供就业机会,这就是和谐社会。对政府来讲,公共财政支出偏向解决冲突问题,在政治上、法律上、行政上把工作重点,至少是一部分组织资源放在解决冲突上,解决和谐社会问题。 

对于公益组织来讲,它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利用在社会上筹集到的道德性的资源来做一些事情,筹集的资源是道德性的,不是营利性质的,也不是像政府那样强制性的筹集资金。如何利用道德性的资源,来解决道德资金可以产品的各种各样的冲突,我认为这是公益组织非常重要的基础。做好事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做好事是最容易发生冲突的。举个例子,古代赈灾的时候,弄了好多钱去发放,一发放就出现很多争议,大家都有很多不满意,因为钱很难发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如何去发现真正需要的人?说起来容易,实际上是很困难。我以前做过试验,给每个同学,每个人给5块钱,花一天时间在街上,找到一个真正值得你把5块钱花出去的人,这个过程实际上很困难。我问了很多同学,在火车站、飞机场,在大街上把钱付出去的时候,你知道这笔钱花的值还是不值,他们的回答是不知道。对政府来讲也是一样的,公共财政资金支出到底花了多少钱,一评估就知道了,但很多钱实际上没有花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如美国的农业补贴,本来要让穷人得到粮食,最后都得不到,农业补贴都让富裕的农场主拿去了,这又很大的争议。那么多的慈善资金进入实践领域以后,实际上会引发更多的冲突。引发冲突的结果是在道德领域里,慈善事业越做越小,另外,并没有满足让人心态很平等的感觉。这是要考虑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经济上挣钱会发生冲突,两个人挣钱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通过市场经济竞争可以得到化解;政治上也可能发生冲突,通过民主法制可以化解和解决。道德上可能发生的冲突就是如何让大家的爱心真正能够得到回报,能不能让大家的爱心有一种扩张性,而不是收缩性。今天花了50块钱在街上,花出去了,以慈善的方式花出去了,但是得到的是心理的惶惶然,不知道这笔钱是做了好事还是被人骗了。我今天花50块钱真高兴,做了一件好事,另外一个人说不好意思,我告诉你这50块钱被人骗了,那个人刚拿几百块钱的零花钱在商店里换整钱。我有一次看见一个人拿着一堆零钱在那儿换,他就在门口要饭,中午换零钱200块钱,下午换200块钱,一天400块钱,90年代初,一两个月就有1000、2000块钱,比我们一个月的工资还要高。这样的事情多了,就引发了道德冲突,其结果是道德资源按照不道德水平配置,道德资源的供给越来越少。 

还有我们在很有道德的帮助人的时候,也可能有意无意的伤害人。因为道德本身有强制性,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接受帮助,是因为他得到了你的帮助以后,心里是非常不平衡的。我小时候人家请我喝一瓶汽水,我就想一定要请人家吃根冰棍,小孩子都是这样的,一般的穷人更是这样的。一旦道德资源发生转移,慢慢会出现另外一种冲突。比如我们给一个贫困生提供帮助,给他200块钱,第二天我发现那小子在那儿喝啤酒,我的200块钱给了你你去喝啤酒,这个时候我有一个想法,我自己都舍不得喝啤酒,你拿200块钱喝啤酒,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时的冲突就产生了,怎么产生的?他把我的钱用于我不认为他应该花的地方,这时有两个选择,一,我把钱收回来,另外,加强监督。但你会发现如果对他加强监督,会导致一个什么结果呢?这需要在200块以外还要加更多的钱,而且他因此平受到那么多的监管,其生活质量是不是真的提高也很难说。这里,强调以德为本还是以人为本,是很不一样的,以德为本往往在道德上贬低接受帮助的人,让其受监管,失去很多自由。如果强调以人为本就不一样了,即使再穷的人,难道他就不能喝杯啤酒吗?不就喝杯啤酒爽一爽吗?即使富的人也是一样的,有的时候奢侈一下也是可以的。如果以人为本,我们就可以给他一种新的标准,即使得到救助的人也可以比较自由的去处理他得到的救助资金,这样冲突就会减少了,冲突减少了以后,我们就会理解,并且去观察他,实际上他喝一杯啤酒,是很便宜的啤酒,他买的啤酒比买的矿泉水还要便宜,买最便宜的啤酒来喝。这也是道德上可能会产生的冲突,这种冲突如果越厉害,整个公益事业的事业会做小,而人与人之间相互之间的关系,对立面,对立性就会强化。这样的社会,就是不和谐的社会了。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是公益组织能够替政府,也能够替个人解决道德资源不正当分配的问题。我们花5块钱、花50块钱在街上,最后让不道德的人得到更多的资源,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所谓需要道德帮助,这笔钱是自愿捐出来的,又自愿配置到需要的人那里去,结果是什么?如果他不需要,谁越不道德,谁得到的道德资源就越多,因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公益组织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潜在可能存在的冲突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这是我所理解的公益组织和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公益组织其它方面的含义,超越道德领域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公益组织除了道德领域之外,还可以做到一些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完善民主和法制,这就很重要,公益组织所代表的很多人,比如贫困生、贫困者、智障者,包括妇女、儿童,现在还没出生的那一代人,包括大自然珍稀动物,这都是公益组织代表的人。这些人在政治过程里,基本上只有很少一点点声音,很难得到代表。比如圆明园最近防渗透工程就可以看出来,圆明园本身不会为自己说话,谁为它说话呢?专家为它说话。今天开听证会,很多人都来自于公益组织,公益组织起到了为不能说话的人或者物说话,包括黄河也是一样,黄河是母亲河,国家的河,黄河本身是不会说话的,只是我们认为它是母亲河,所以黄河断流,如果没有公益组织为它代言,而政府对黄河来讲往往是两难的,政府一方面要解决缺水问题,另外一方面还要搞水的分配,搞发展问题,又要保护它,一只手保护,一只手不保护,稍稍偏一点就出问题了。而且政府栽培植黄河水资源的时候,除了行政性配制以外,也没什么其它好方法。行政性配置有个好处就是见效很快,不配置,把水往下游放,立即撤了。但是公益组织可以弥补政府的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行政性配置的时候,往往降低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公益组织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让水真正用到产出最高的地方去,有利于完善民主法制过程当中弱势的人,或者没有发言权,没有机会发言的人有更多的发言。 

公益组织有助于实现公平、正义。所谓公平、正义,就是让一个社会不要两极分化,让比较穷的人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关照。一个富裕的社会,每一个人具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的社会,而且每个人在比较弱势的时候能够得到比较多的关怀的社会。 

还有一个是公益组织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经济性的竞争往往会导致很多不和谐的问题。不和谐的问题,需要公益组织做一些补充性的作用。比如像企业家捐款,非常大的动力在于除了交税以外,交税是应尽的义务,没有什么道德感。我今天交税了,是纳税大户,可以,但是他没有道德成就感。捐出去的,如果是个人的资金,他就有道德感,老百姓还会说这小子捐那么多钱,肯定干了不少好事,实际上是干了不少坏事,要干点好事弥补一下,这是冲突性的语言。如果以公益组织的身份帮助他做的话,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冲突的问题。尤其是企业家本身,很少有精力亲自从事这些工作的时候,公益组织就是补充性的作用,让市场经济能够在平滑的过程当中运作。 

第三,很重要的一点,公益组织可以解决政府所举办的公益活动所面临的政府本身解决不了的问题。 

政府所提供的服务,虽然说服务性政府,但政府还是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强制性表现在哪儿?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搞义务教育“一费制”,政府强制学校只能收那么多钱,政府的政策都是千篇一律的,不可能多元化,一旦多元化就很容易有很多漏洞。这时如果有一个基金会介入,就可以解决“一费制”所带来的弊端问题。怎么解决呢?一个地方有些家长比较富,很多家长比较穷,这时有些家长愿意出钱为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政府又不允许他超越“一费制”,收他的钱,家长在这个空间里只能把钱塞给教师,让教师在晚上给他的孩子搞家教,孩子也很累,学校又没有得到很好的收入,这时的教育条件没有得到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是低效率的。如果有个基金会筹集这些款项,介入到这个学校里面去运作起来,这个学校可以超越“一费制”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不会出现乱收费的问题,因为基金会运作,是另外一套运作。 

政府有很多公益性的服务项目。而这些公益性的服务项目,一般来讲都可能会纠缠一些违法的人。如现在有很多吸毒的人,吸毒的人往往容易得艾滋病,往往容易传播疾病,这时政府就有两难,一方面要抓他,另外一方面要给他提供安全救助,这时就容易出问题,什么问题呢?政府教育他,或给他支持,给他提供干净的针头,让他安全吸毒的同时,避免毛病的同时,我要不要抓他?吸毒是要抓起来的,强制戒毒,卖淫也是一样的,也是要抓起来的,一方面是非法行为,另外一方面要让他安全,这就很麻烦。政府无论是鼓励他,放纵他,还是把他们抓起来,福利性服务项目都根本开展不起来。这时公益组织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解决政府的两难,政府是负责抓的,但是公益组织是负责服务的,只有政府给公益组织提供信息,公益组织的信息只用于服务,而不给政府提供任何犯罪的信息。也就是说,公益组织所掌握的吸毒、卖淫违法的信息,只用于自身的专业化服务,不用于政府执法,这样两条线,公益组织总是自愿服务的,自愿的,而且有专业知识的。对政府来讲他是执法。政府和公益组织有一个很好的配合,这个配合就是需要有诚信机制,不能说政府这边的信息太少了,你掌握那么多信息,给我吧,要把他们都抓起来,后天再去服务不可能,问题又大了。 

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问题,公益组织可以弥补政府的不足,而且帮助政府解决一些难题,这是公益组织在创建和谐社会方面所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空间。

捐款问题

2. 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有哪些?

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外差效应或外部效应、外部经济,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即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分为正外部性 (positive externality) 和负外部性 (negative externality)。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3. 明星除了捐款,还亲自做了哪些公益实事?

如今,关注度最高的圈子非娱乐圈莫属,作为高收入、高关注度的群体之一,明星们在得到大家喜爱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个肩负了更多责任的公众人物。为了更好的回报社会以及粉丝们喜爱,很多明星在国家需要时都会积极的捐款、捐物。除此之外,明星们在日常也会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公益活动。
1、慈善基金会

在如今的娱乐圈中,很多比较有实力的明星都会建立自己的慈善基金会,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以此来回馈社会。比如最近得到广泛关注的韩红慈善基金会、黄晓明慈善基金会等。这些基金会对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国家有需要时,明星基金会凭借着自己的影响力,可以筹集到更多有用的物资。以这次疫情为例,从捐款名单中,大家就可以看得出明星基金会的贡献。


2、各类线下的公益活动

除了线上个人捐款外,很多明星会经常组织线下的公益活动,亲自去看望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为他们带去需要的物资。这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组织者非韩红老师莫属。每一年我们都会通过各大媒体,看到韩红老师为了公益而忙碌的身影。医院、贫困山区、养老院等地方都留下了她的足迹。男神古天乐也是公益活动的热衷者,他在近年来,多次出资兴建学校,帮助孩子们完成上学的梦想,因为这样的大爱,他也被很多人亲切的称之为“古校长”。


虽然,明星们的收入很高,但明星们也在尽自己的努力,为大家去展现一个公众人物的责任感与担当。对于这些品德高尚的明星们,我们应该对他们有着更多的敬意,并积极的像他们学习。

明星除了捐款,还亲自做了哪些公益实事?

4. 慈善有哪些功能?

近年来,民间慈善事业发展较快。特别是一些通过媒体报道后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及救助的事例,其背后往往有着民间慈善组织活跃的身影。更有许多人在生活中遭受不幸特别是诸如遭遇疾病之际,往往习惯于寻求社会力量的救助。不可否认慈善事业在当前所能发挥的作用以及扩展的影响力都是相当巨大的。这虽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较为良好,但是从中透露出来的问题也是必须要引起人们注意的。这里,就当前民间慈善事业谈一点个人看法。

      首先,慈善事业的出发点存在误区。正如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样,单论做慈善事业也是如此,中国大陆在这一方面可以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里存在一个信仰的问题。中国与信仰基督教国家不同之处在于,西方国家许多人做慈善事业是由于他们的宗教信仰使然。诸如比尔盖茨、巴菲特等人,也包括刚刚辞世的杰克逊等艺人,更包括许许多多的平凡人。他们所信仰的宗教理念使他们从心理上认同自己只是在人间受到上帝眷顾的子民而已,所获取的财富是借上帝之手交由他们来支配。那么,做慈善事业也是在行使上帝的意志。所以在发达国家随处可见从事慈善事业的人或群体,他们对于被救助者出于信仰原因也基本能够做到一视同仁来对待。

      反观中国,丧失宗教信仰的人们在做慈善事业的时候更多是为了沽名钓誉或者说获取心理上的满足感。我们看到许多企业或者个人在捐助的时候大张旗鼓的开展宣传工作,虽然说此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带动更多人投入慈善事业的作用。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在满足了企业或个人的幸福感的同时,被救助对象的感受往往受到了忽略或漠视。而实质上,被救助人在这种场面中其心理层面所受的影响是绝对有害的。随之而来的后续影响也是相当沉重的,许多被救助人极易形成自暴自弃、极度内向、心理扭曲、缺乏自信等性格特征。当然,这种情况也与我国的传统观念有关。国人不仅以前,也包括现在,也许包括未来,从来都没有在头脑中建立过现代文明社会公民概念。为官者以百姓衣食父母自居,为民者以卑微懦弱自贱。极少有人明白位居高位者实则乃民众供养之人,切衣食住行全部需要依靠民众赋予的道理。而当前做慈善的人往往也是同样的心理状态。在实施救助前,对于被救助对象有着这样那样的要求,在实施救助后,又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被救助人不能公平对待,这种行为实际上人为制造了不平等现象,由此引发的社会影响是深远的。可惜国人的短视特点注定了这一举动不会得到有效的改变。

      其次,慈善事业的组织机构存在盲点。许多慈善组织或个人仅仅是出于个人爱好或者说善良的心态才开始从事慈善事业。虽然所作所为是有益的,但是从社会团体的组织建设来说,还是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慈善爱好者组成团体以后,如何确保团体规范有效的运作,特别是如何保证财务透明,如何确保捐助人的资金、物资被有效的实施到被救助人身上并真正发挥作用等,这些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而现实中的实际情况是,各类民间慈善团体并没能形成有效的组织机构,特别是在前往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时候往往会被拒之门外。民政部门给出的理由大多数是要求慈善团体必须挂靠到某个单位才能登记注册等等,这种规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管理角度的考虑。但是由此也造成很多慈善团体在行使其自身职能方面“非法”的尴尬局面。另外,慈善团体是否需要管理,如何管理也是应该研究解决的问题。

      最后,慈善事业的功能性存在弊端。慈善事业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一些人或群体的燃眉之急,但是从长远角度看,并不能化解引发贫困的深层次原因。而更为关键的是,当代中国各种调查数据显示,造成社会矛盾激化、普通民众生活困苦的民生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是如何解决或者说是否想解决的问题。比如最为困扰人们的医疗保障问题,长期以来普通民众基本处于小病吃药、中病干靠、大病等死的境地。而即便拥有各类保险的从业人员也包括政府部门低级员工,在一旦遭遇重大疾病时候都对高昂的医疗费用叫苦不迭。根据中国财政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政府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入仅占GDP的。而欧盟各国、美国、日韩等国家这一数据普遍达到了10%以上。这意味着发达国家政府承担了国民医疗费用的大部分支出,个人只是承担其中的较小部分。而另一个广为人知的数据是,在中国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和公款旅游等"三公消费"每年达9000亿之多,占GDP30%左右,这还仅是经政府高官公开承认的保守估计数字。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看出为什么关系民众切身最直接利益的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政府部门对于此事属非不可为、实不为也。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构成了国民日常生活的基础,民众纳税即应享有应得的各类生活保障。政府一方面提高税收比重,一方面却将公共服务业全部推向社会,这属于不负责任的非正义行径。可悲的是,政府部门在推卸责任的同时,却在极力弘扬所谓独立自主精神。每年的感动中国评选抑或各类先进典型表彰结果,无一不是依靠自身拼搏奋斗的例子。可被感动的人们恰恰忽略了在这些典型事例背后政府职责的严重缺位!当前民间慈善事业的开展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每一次捐助都等于替原本应该负责的政府分担了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民间慈善事业的蓬勃开展本质上属于严重的短视行为。长此以往,形成思维惯势,政府部门会更加心安理得将原本属于其自身职责范围内的问题推向社会,而忙碌的民间慈善团体所作的最终必将更加严重的损害民众利益。这是一个现实的链条。

      512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社会各界广泛捐款,并以现金捐助为主。这笔社会救助资金远远高于政府投入救助资金。但是一个令人悲哀的现实是,在当时即有捐款被地方政府截留。从某地党报公开报道当地政府将捐助款截留后,各地纷纷跟进,一时间救灾款成了唐僧肉,无人不想分一杯羹。而随后,真正用于救灾的款项到底是多少,用于哪些方面,如何运用以及取得什么效果等问题,官方至今讳莫如深。只是告知民众捐助款的运用公正透明,经审计未发现重大贪污挪用腐败等问题。那么,面对这种令人心寒的现实,人们是否需要扪心自问下,慈善在中国,至少是在当代中国,真的有其积极的作用吗?人们是需要坚挺过一个残酷的寒冬以便迎接永恒的春天,还是需要偶尔的温暖却要忍受永恒的寒冬呢?

5. 李嘉诚基金会除了李嘉诚的捐款,还有哪些资金来源渠道?

李嘉诚基金会除了李嘉诚的捐款,还有一些是基金会投资别的大公司换来的分红,还有一些好的项目也会拿来投资,这样一来资金是流转的,钱生钱,利滚利,这样的基金会是源远流长的,但是前面大部分都是李嘉诚个人投资的,或者是合作公司也有一些投资在里面。


咱们的李嘉诚基金会成立至今已有37年。有数据统计显示,这个基金会成立以来,项目捐款已逾200 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69.3亿元;所以李嘉诚基金会不仅是一个规模大、涉猎广的慈善基金,也介入商业经营,并在投资活动中获益颇丰。资金一直处在流动状态。


李嘉诚基金会北京办事处是李嘉诚基金会的代表机构,在2007年设立,主管单位是民政部,业务范围涵盖捐资开展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困难群体救助、救灾扶贫等公益项目。目前李嘉诚基金会已经帮助很多的人,做了很多公益性事业。
自从成立起,基金会还经常对香港和海外公司中高品质的项目进行选择性投资,以增加基金会的资金从而能够帮助更多人。

比如说在2007年,李嘉诚斥资1200万美元买入Facebook 0.8%的股权,因为李嘉诚看好facebook,李嘉诚基金会也参与了后续投资。还有一个就是李嘉诚基金会还投资过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这也是基金会获得资金的来源之一。

李嘉诚基金会除了李嘉诚的捐款,还有哪些资金来源渠道?

6. 怎样看待郭美美事件,中国慈善事业如何改进,请用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回答

“郭美美”事件掀起一阵阵舆论狂澜,真真假假目前令人难以判断,但背后凸显的是一部分民众对于红十字会等机构的高度不信任。舆论对郭美美种种炫富行为的反应,恰恰验证了公众对于红十字会,这个作为承载着公众善心的公益机构一直都存在疑虑。出现这种不信任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慈善组织运作不够透明。慈善组织要获得发展,慈善机构的公信力至为关键,其中又以资金管理的严格、规范、透明至关重要。而在我国慈善组织发展过程中,一些慈善捐款最终的使用不透明,甚至一些捐款被挪作它用,一些慈善捐款到底募到多少钱,谁捐的,最后使用在了什么地方,可能成了一笔糊涂账,甚至出现天价帐篷、万元餐费等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破坏了我国慈善事业逐步建立起来的社会公信力,也影响了公众对于慈善公益事业的热情。
  第二,对慈善组织的监管不到位。只有超强监管,才有超强信任,一个良性的慈善制度和机制,能够实现慈善资金管理的严格、规范、透明,保证慈善业得以健康良性发展。而我国目前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外部监管上,媒体对慈善业正面宣传成绩的多,而暴露实质问题的少,结果使得社会公众对慈善事业真实的运营情况知之甚少,对一些深层的问题更是缺乏了解,从而失去了“话语权”。内部监管上,慈善业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对慈善组织的运行缺乏内部管理。
  第三,慈善法律缺位阻碍了慈善组织的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关于慈善信息公开的程度、标准、程序等各方面问题,还没有一个制度性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捐赠者与接受捐赠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中国需要发展怎样的慈善事业。为什么中国的慈善机构给老百姓的印象总是暗箱操作。善款用在了什么地方以前无人知道。原因是我国的慈善事业一直是官办为主。就拿中国红十字会来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善款资金的取得和使用和同其他政府机构一样,因机构履行的是实际上的政府职能,所以无需向社会公布。那时的个人捐款没有到今天这样广泛的地步,所以款从何来,又向何处去那是国家的事情与百姓无关,因此不可能让外界知道。国家包办慈善、救灾等公益活动,老百姓知道不知道都无所谓。
     慈善救助事业的社会化使得善款向社会募集成为重要来源之一。国家、企业、个人出钱三位一体的善款募集方式,成为慈善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老百姓善款引入越多,对慈善机构善款使用的透明度要求越高,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有善款的募集和使用透明了才能让捐赠人放心地捐赠。
   善款的募集和使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机构不能将善款用做与救助工作无关的事情。要避免慈善机构和捐助人的捐赠意向发生利益冲突。这需要慈善机构在募集善款前,向捐赠人真实介绍机构的所有情况,包括:机构的宗旨、章程、组织架构、上级主管、救助方向、业务流程、人员数量、工资福利的取得和比例等等。特别是了解机构在以往的表现怎样以后,老百姓再决定是否捐助。

7. 打动人的捐款句子有哪些?

1、我们普通人捐款捐物就是想能尽自己的一点儿绵薄之力,让在一线战斗的大家至少安全有些保障不用为疫情之外的事情费心。
2、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武汉加油。
3、在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我们只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4、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心系武汉,心系疫情!捐款捐物,雪中送炭!为民族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5、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捐款捐物,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生死面前,大家的心肯定是在一起的。
6、虽然捐的不多,但是希望能早日战胜病魔,一线人员平安回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7、持此愿投赠,与君同急难。
8、危难当头,我是个穷人我愿意尽自己绵薄之力帮助需要的人。
9、一点绵薄之力,希望能早点战胜疫情,向英雄致敬,前线的人们一切平安。

打动人的捐款句子有哪些?

8. 对于捐款,你会以几种名义捐?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明星们也不甘落后,挺身而出。演艺圈大哥成龙昨日下午就出现在北京,与香港英皇公司老板杨受成一起,向灾区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 成龙、杨受成等一行人昨日下午专程赶到了北京,以成龙、杨受成公益慈善基金会的名义捐出1000万元人民币,用于四川地震救灾。昨日现身的成龙在捐款仪式上语气沉重,表示自己带头捐款,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来关注灾区的情况。他同时向灾区人民捎话说,希望灾区的朋友们放心,全国人民都牵挂着你们,我们会帮助你们的,同时你们也一定要争取自救。他说,灾区人民也要相信国家,相信政府,困难一定会很快过去的。一席温暖人心的话,句句让人感动。 在成龙的带头下,演艺圈也以各种形式伸出援手。另悉,香港英皇旗下著名艺人谢霆锋也捐款30万元。而博纳英龙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北京保利博纳总裁于冬,昨日也代表公司决策层宣布,捐献总计100万人民币作为赈灾款。包括公司董事长成龙先生、范冰冰工作室、黄奕、袁泉、张世、姜宏波、梁慧恩等艺人在内的所有博纳英龙成员纷纷慷慨解囊,集齐100万善款,交给成龙基金会。本报记者 唐爱明 李连杰壹基金捐100万 李连杰发起建立的壹基金前日深夜也联合多家网站劝募,向家人发出“早一点到达,多一分希望”的捐助呼吁,现已有众多壹基金的家人和专家义工加入救助。截至目前壹基金捐赠100万元,用于购买救灾物资。 壹基金的专家义工及广大明星义工,除踊跃捐钱外,也积极出谋划策,一系列的帮扶献爱心活动正在筹划中。 冯小刚等捐60万赈灾 远在香港的著名导演冯小刚听闻灾情后,当即联系林建岳、张国立、王中军、刘德华,联名联系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募捐活动,并捐出善款60万元人民币。 作为发起人,冯小刚徐帆夫妇、张国立邓婕夫妇、刘德华以及王中军率先分别捐款10万元人民币,林建岳捐款20万元人民币,共计60万元人民币将转交至中国扶贫基金会。 姚明捐款50万助重建 为了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包括姚明、丁俊晖在内的众多重量级的体育明星发起了捐助活动,帮助灾区人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姚明虽然远在美国恢复脚伤,但他时刻关注着祖国,在四川省发生地震之后,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发起赈灾活动,而作为此次活动发起人之一,他个人捐助50万元人民币。 周杰伦捐50万并将捐演出酬劳 台湾歌星周杰伦原定5月24日的重庆个唱,受地震影响,是否能如期开唱还不能确定。但他昨日接受北京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重庆站演出能顺利举行,他将把此次演出酬劳全数捐给灾区。而长沙站方面,主办方也表示肯定会对灾区捐出善款。另外,他个人也决定再捐款50万元。 范冰冰工作室捐20万 昨日,正在为中国扶贫基金会拍摄宣传片的范冰冰,决定以范冰冰工作室的名义向中国基金会捐赠20万现金善款用于地震的专项救援。她表示,救助灾区人民义不容辞,也会最大力度地发动身边的朋友和自己代言品牌的厂商一起加入捐赠行动。 李咏捐“津贴”10万 昨日上午,央视主持人李咏将全年的“优秀主持人津贴”,共计人民币10万元,捐赠给中国扶贫基金会,用于汶川地震抢险救灾。 李咏表示,作为一个综艺节目主持人,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无法像很多媒体同行一样冲到救灾的第一线,唯一能做的,就是捐出自己的一份心意,以尽绵薄之力,希望所有灾区人民和在第一线工作的同事一切平安。据悉,李咏已通过汇款的方式,捐出了这笔善款。 谭晶捐款10万并参加义演 著名青年歌唱家谭晶昨日表示,将捐款10万元给地震灾区,并呼吁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共同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受灾人民重建家园。而已收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红十字总会等相关机构义演邀请的她还表示,“我是一名军人,一名文艺战士,任何捐助以及赈灾义演,我都会全力、积极的配合参与。” 综合 陕籍明星伸援手 汶川地震发生后,陕籍艺人苗圃说自己在北京也有震感,随后第一时间给西安的家人打电话。昨日,苗圃的公司已经向中国红十字会的账号汇款,“我自己也亲身经历了,而且通过电视看到惨状,这个时候是不是艺人都应该伸手,我觉得是全民动员。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现状,但如果五个手指头捏在一块,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不过对于捐款数目,“我觉得没必要曝光。” 同时,陕籍艺人文章、白冰、孙坚、付辛博等也通过各自经纪公司纷纷捐款,以实际行动向灾区献爱心。本报记者 唐爱明 明星本该如此闪亮 抗震救灾十万火急!我们欣慰地看到,在这方爱心天空里,娱乐明星也在闪闪发光。 看到明星们捐出的一笔笔善款,我们无法不动容,首先应该感谢他们的义举。大难当前,人命关天,这些明星没有自私冷漠,没有坐视不理,同为中华儿女的他们,捧出了自己的一份份爱心。 也许有人会认为,与这些明星的收入相比,捐出这些钱,可能只是一部片子的片酬、一段几秒钟广告的收入、甚或半首歌的代价,但他们毕竟捐出来了,捐给了时下最急需救援的灾区。这些善款,会在灾区搭起一座座帐篷,会变成一粒粒大米,会化做一滴滴药液,输入灾民的肌体,给他们饱暖,助他们康复。钱有多少,但爱心无价。对于明星本人来说,这也是一次自我的陶冶与升华,在大爱的无私奉献中,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爱心的价值。 明星本该如此闪亮。 曾几何时,有些明星笼罩在种种疑云之中,雾迷了眼、云遮了月,他们在大众的眼中与嘴里,并不那么灿烂与光洁。但在此次抗震救灾之中,凭着超强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明星们以其善心义举,帮助着很多人,影响着很多人…… 值此大难关头,许多明星已经闪亮出爱心的光芒,以种种义举将自己一颗颗心点亮,与所有抗震救灾者一起,闪烁在苦难而壮丽的星空。 因为,明星本该如此闪亮。 王锋 陈坤和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 川籍明星心系家乡 娱乐圈众多川籍艺人非常关注家乡的情况,希望家乡人能够早日渡过难关。 蒲巴甲:希望乡亲平安 2006年“加油!好男儿”的冠军蒲巴甲,其家乡就在此次受灾的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震发生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了他。蒲巴甲表示家人都平安,但还有一些亲人和朋友在汶川县和金川县,“希望我的家乡人能够在这次灾难中平平安安的,我也会尽力去帮助他们。” 谭维维:奔赴都江堰送食物 刚在成都开完演唱会的谭维维本来12日还要开歌友会,可是对她来说,帮助别人和挽救他人生命更重要。12日晚10点多她就到成都市血库献了血。昨日,记者好不容易拨通她的电话后得知,她去都江堰给灾民送水和食物。本报记者 刘哲 张杰:“快男”“超女”同献血 “快男”张杰是四川人,他昨日在博客中讲述了心情,“虽然当时我身在北京,但心却在四川……”据悉,从昨日下午开始,天娱艺人张杰、何洁、魏晨、吉杰、阿穆隆、王铮亮、黄雅莉、艾梦萌等都陆续到北京市的红十字血液中心献血,并将之后的工作重心全部放在赈灾活动中。本报记者 罗媛媛 刘晓庆:请缨义演 刘晓庆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家乡的情况,立即和家乡的亲朋联系、慰问。虽然昨日早上还在片场拍戏,但一大早就已向有关部门捐款10万元,并联系到媒体捐赈灾物资,她还表示如果需要义演,自己义不容辞。 李宇春:尽早赶回家乡 李宇春向记者透露,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直到收到父亲“放心没事”的短信。其后,一直通过电视关注灾情,坚持到凌晨4点半。“我希望能够尽早赶回家乡,那里肯定有很多我能做的事情,希望能真正帮到大家。”她还表示,地震发生后,身为警察的父亲一直在值班,为抗灾出力。 在得知地震消息后,张靓颖立即与家人取得联系,并于昨日上午捐款10万。 陈坤:与那英赵薇周迅捐款 演员陈坤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受灾状况,他赶到红十字基金会北京捐款点捐款,不仅带来了20万元个人捐款,还受圈中好友那英、赵薇、周迅委托,带来了她们的爱心。其中那英捐款20万,赵薇和周迅分别捐款10万元。 田亮叶一茜夫妇:捐款10万 前国家队明星跳水队员、重庆籍明星田亮,也一直密切关注地震的消息,因为他的父母、姐姐都在重庆,都住在楼房高层,让他非常担心。虽然家乡离汶川较远,但田亮曾在成都集训,在得知地震的惨重后果时,他第一时间决定和妻子叶一茜一起为灾区捐款10万元。综合 祈福 ■章子怡 一直为灾区人民祈福,鼓励大家勇敢、齐心,渡过难关。 ■小柯 写了一首抗震歌曲《我知道你会来》,13日晚连夜录棚。 ■巫启贤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捐一些钱出来,肯定会推掉所有商业演出,参加赈灾义演。 ■江美琪 祈望灾区的人民和所有的救援人员都能够顺利走出灾难的伤痛。 ■周渝民 灾难来了大家不要慌张害怕,我们要相信有能力对抗灾难。 ■吴克群 真心地希望所有的歌迷能一起祈祷,为素未谋面的受难者或他们的家属祈祷,我们帮助他们的同时,抚平彼此的伤! 综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