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管理思想是什么意思?

2024-05-18 09:06

1. 儒家管理思想是什么意思?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儒家管理思想的有关内容,对于历史,我们要传承。正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等经典思想一样,儒家学说的管理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追求人的存在的完善发展和推进有道社会的和谐进步,这是人类始终在求索和践履的一个关于如何管理自身的永恒问题。正是在对这一问题的自我主动认识和实践中,人类由远古走向现代文明,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是,由于人类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不断更新递进的社会活动,因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理想答案,既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形成,也不可能一经形成而不再变化,它将随着人类的生存而存在,并将随着人类的进步而更新。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对这一问题认识实践的丰富智慧的结晶。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组成部分,对此具有很深的认识。从儒家文化的内容特征上看,还是从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上看,都可以说,儒家文化实际上是关于如何管理人类自身社会行为的学说。儒家的管理哲学思想是儒家文化的主体内容,它构筑了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作用。
由于儒家的理论本身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我们只能对其中一些主要的管理思想进行一些分析。我们可以把儒家的管理思想分为这么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管什么?儒家的回答是“治人”;其次是谁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劳心者治人”;最后是怎样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和为贵”。对这三个方面儒家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有了人才有管理,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儒家有一句话很能反映这个哲学。“天地之性人为贵”。所以贵人的思想是儒家的一个根本观念。在儒家看来,天地之间只有人是最宝贵的,是万物之灵。这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把人看成社会的最重要的财富有关,那时是以人口的多少来反映国家的强弱。所以在儒家看来,一切的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而展开的。
既然是管理人,那么就要对人进行分析。孟子认为,从人的天生的本性看,人是可以使之成为善良人的,至于人的不善不能归于他的本性,这是由于后天的各种原因使他的善良的天性被掩盖起来了。另外,他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去追求善,则善就会丢掉,而表现出来的是恶。
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则主张“性恶论”,荀子的性恶论是直接为儒家的“礼”而服务的,在于为实现国家的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所以,管理者们,必须对一般的老百姓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化和管理,这样才能使之从善,才能把国家管理好。
儒家对于人性的假设,从理论的深度来说,儒家的性善、性恶理论偏重于道德。从管理的对象来说,儒家的性善、性恶理论是着重于整个国家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道德的研究,而且是偏重于如何管好管理者的理论。至于恶的来源,儒家的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来源于天生的,而改变人的本性主要是靠人自己的努力。
儒家在对人性的假设方面和对人性的改造提出了相当多的见解,认为人性的改造主要是通过自身的修养来解决,儒家是提倡天人合一的。一个人最高的奋斗目标是做圣人,并提出向此目标奋斗的途径。尤其是孟子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和他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对后人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儒家在管理上偏重于礼和义,认为这是达到管理目的的重要手段。对于礼和义,儒学理论都有较多论述,当群建立起来后利用分来进行分工,再用礼来规范,用义来和谐,使之达到良好的组织运行。
荀子认为:人们生来就有无穷的要求和欲望,有欲望而不能满足,则不能不去追求,追求而没有一定的限度,则不能不引起争夺,一有争夺就会引起混乱,一有混乱就会导致贫穷。国家的管理者为了制止这种混乱的局面,就要制定礼和义,划分等级,以调节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从而使人们的欲望不至于因为物资的不足而得不到满足,物资也不至于因为人的欲望而用尽。这就是儒家对于由谁来管理和通过什么管理的要旨。
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其主要的内容有这样几点:首先就是能够身体力行的人才能称上仁,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在回答他的弟子时,在不同的时候有着不同的回答,第一次回答是“仁者爱人”,第二次回答是“仁者先难而后获”,第三次则更为具体了:“居恭处,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儒家的仁的管理方法:一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来带动其他人;二是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必须要有一种爱心,而且还要知道干什么事都会遇到困难,克服了困难然后才会有收获;更为重要的是人在一个集体中活动,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才是一种真正的仁。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和推行“仁政”是一种理想的社会。他认为:凡事以民生安定为第一位,这是实行王道政治的第一步,只有人民生活安定了,社会才会稳定。王道上位者本身具备“德”,再将“德”推广,教导每个老百姓的方式,也就是说与国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管理模式。
儒家管理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德”。“为政以德”是儒家的重要的管理思想。在孔子看来,管理者要讲求道德,以之作为自己的治国方针,这样自己就可以取得无为而治的效果。在儒家看来,要治理一个国家,只要集中精力制定和带头实行好的道德规范,就足以把国家治理好了。
孟子还具体说明了德治是使王道得到较好管理效果的原因:恃仗实力来使人服从,人家不会心悦诚服,只是因为他的实力本身不够的缘故;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诚服。儒家的管理思想就是通过德治的力量使人心悦诚服,这样,天下无不心服地归顺于王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儒家主要是从道德教化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管理的。在儒家看来,道德教化是一个国家管理的重要前提之一。要想使一种政治措施能迅速地推行,管理者就要以身作则;要想使广大人民迅速地归附,这种归附是心悦诚服的,那么管理者就要道之以德才行。
但是儒家并不是不讲外在的管理规则,他们用的是“礼”,即所谓的“齐之以礼”。我们知道“礼”实际上是社会各种活动的一项规则,是社会的一种控制手段,其本质是在于规范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使得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这样才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这是一种外在控制,但是儒家的礼的外在的控制和西方的控制是有所不同的。
总之,儒家的管理思想是以治国平天下为其管理的终极目标,以管理者的自我修养为管理的前提条件,对人的内外控制,以德而使之转化为诚服的臣民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法来施行管理的。儒家的学说,从来没有提到效率和发展生产,这就给中国几千年的生产力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作为一个指导全国的文化体系却不能提高生产力,这不能不说是儒家学说的一个悲剧。
虽然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沧桑,但儒学依然以其特有的文化特质为后代所赏识,尽管在中国极度动荡的历史时期曾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却未能抹杀其光辉,尤其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一直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世界的东方以至于整个世界。其中既有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同样也有着封建的糟粕。无论它是什么,历史告诉我们,它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儒家管理思想是什么意思?

2. 儒家管理思想包括哪些

孔子的管理思想只是个雏形,真正使儒家管理思想体系发挥作用的是孟子。孟子不仅继承发展了孔子管理思想理论,更重要的是他通过游说上层统治者的途径使儒家的管理思想得到了应用。孟子将孔子管理思想中的“仁”和“义”结合起来论证,同时又主张将“义”与“利”对立起来看待,并且认为“上下交征利,国之危矣”。‘‘仁者无敌’’是孟子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他提倡“爱民”,主张用仁爱的思想去管理国家,达到“富民”的目的。自孟子之后,儒家管理思想逐渐定型并越来越为统治阶级所接受。真正做到集儒家管理思想之大成的是汉代著名管理思想家董仲舒。他以儒家管理思想为根基,进行亍大胆创新:一方面吸收了法家管理思想,用“尊君卑臣”的管理理论替代了自孔孟以来的“民贵君轻”;另一方面又吸收了道家管理思想,将“天人合一”的理论融入到儒家管理思想体系,形成了一套以儒家管理思想为中心,贯穿着神权、君权、父权、夫权的管理体系。到了中国封建社会转型时期的北宋,儒家管理思想再一次进行了革新。以朱熹、二程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对儒家的管理学说进行了再次的改进,他们以孔孟的道德学说来管理社会,以宇宙、天理来统治人的内心世界,“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这一管理思想的最高准则体现。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形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宗旨。儒家管理思想因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备受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3. 儒家的管理思想包括

孔子的管理思想只是个雏形,真正使儒家管理思想体系发挥作用的是孟子。孟子不仅继承发展了孔子管理思想理论,更重要的是他通过游说上层统治者的途径使儒家的管理思想得到了应用。孟子将孔子管理思想中的“仁”和“义”结合起来论证,同时又主张将“义”与“利”对立起来看待,并且认为“上下交征利,国之危矣”。‘‘仁者无敌’’是孟子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他提倡“爱民”,主张用仁爱的思想去管理国家,达到“富民”的目的。自孟子之后,儒家管理思想逐渐定型并越来越为统治阶级所接受。真正做到集儒家管理思想之大成的是汉代著名管理思想家董仲舒。他以儒家管理思想为根基,进行亍大胆创新:一方面吸收了法家管理思想,用“尊君卑臣”的管理理论替代了自孔孟以来的“民贵君轻”;另一方面又吸收了道家管理思想,将“天人合一”的理论融入到儒家管理思想体系,形成了一套以儒家管理思想为中心,贯穿着神权、君权、父权、夫权的管理体系。到了中国封建社会转型时期的北宋,儒家管理思想再一次进行了革新。以朱熹、二程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对儒家的管理学说进行了再次的改进,他们以孔孟的道德学说来管理社会,以宇宙、天理来统治人的内心世界,“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这一管理思想的最高准则体现。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形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宗旨。儒家管理思想因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备受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儒家的管理思想包括

4. 儒家管理思想是什么意思?

儒家的管理思想就是儒家思想,他的主要观点,是仁、义、礼、智、信。集中表现为礼制。
孔子生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社会的主要特点是诸侯争霸,战乱频仍,社会制序一片混乱。孔子感于时事,推出了儒家学说。
他的目的,是消弥战乱,恢复周朝的制度。他为此而周游列国,奔走呼号。但当时的诸侯都忙于争权夺利,没人重视他的说教。终其一生,未能实现其理想。
孔子的很多思想观念,如忠君爱国,仁义友爱,尊卑有序,诚信做人等等,依然有其积极意义。
汉朝,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儒家学说,才被奉为正典。在其后的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
统治阶级将儒家的礼制与法家的法治结合起来,做为统治工具,实现其对广大人民的统治。不可否定,儒家文化对于历史的延续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曾经发挥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同样不可否定的是,历代统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豪绅,也在"仁义道德"的金色名义下,干了很多伤天害理,鱼肉百姓的事情。

5. 儒家的相关管理思想

互敬互信

伦理学上儒家注重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谓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

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要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及“君子远庖厨”等。

仁而有序

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官民关系。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是儒家政治学的代表性主张。

在现实政治的问题上,儒家要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双方都要承担义务,从理论上说,被统治者有权利反抗不正常承担义务的统治者。“仁政易行”则提倡分清“不能”与“不为”之间的区别,即“做不到”与“不去做”之间的差异。而其“无恒产,因无恒心”也体现了民本思想。

在国际政治方面,儒家主张“华夷之辨”。华夷之辨在古代促进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在近代则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障碍。

微言大义

儒家有一个重视编修历史的悠久传统。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但是孔子编修《春秋》,不单纯记载史事,而且也通过遣词用字的方法,借此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称之为“微言大义”。由于历代儒家学者的努力,中国的编年史从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开始,一直到今天,一年也没有中断过。

重义轻利

儒家重义轻利,重官轻商,重本抑末,与现代商品经济不相适应。儒家典籍《礼记》中所描述的大同社会是儒家思想大道之行的描述。

格物致知

儒家的格物致知就是专门从事科领域专业知识的研究,此学派已失佚,后来成为儒家认识论的重要问题。子曰:“君子不器。”朱熹的解读是:“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这是儒家轻视专门人才的思想根源。明代撰写《天工开物》的宋应星,也是六次科举不中,才转而研究科技专业知识的。

儒家的相关管理思想

6. 儒家思想与管理的联系

儒家的管理思想及其发展

(1)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治人”

(2)儒家管理思想的人性假设。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对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有了人才有管理,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而展开的。形成性善论和性恶论两种人性的假设。

(3)儒家对组织的独到见解。在中国几千年之前就明白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能群——分——义,群是建立组织结构,分是实行分工,而人之所能建立组织结构和实行分工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之间存着“义”。

(4)儒家在管理上偏重于礼和义,认为这是达到管理目的的重要手段。对于礼和义儒学理论都有较多论述,当群体建立起来后利用分来进行分工,再用礼来规范,用义来协调,使组织高效运行。

(5)儒家的管理思想。对于如何管理,儒家采取的是“仁”、“德”和“礼”。“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 “德”。“为政以德”是儒家的重要的管理思想。 “礼”作为外在的管理规则。

(6)儒家实质是社会伦理学,是社会管理与政治的理论基础,以此而区别于其它诸子百家,从伦理到实践不但是通过教育,同时也是体制化模式实施,因而在历史不同时期有其特有的形态,以法治、法制的方式或是以人治、政策的方式等来实现社会管理。

儒家管理思想目录:第一章 以人为本: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对以人为本管理的理解
    第二节 "敬德保民"是人本思想的萌芽
    第三节 以人为本管理哲学的创立
        一、人为万物之灵
        二、人为五行之秀
        三、人为宇宙的中心
        四、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第四节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核心
    第五节 对中国特色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探索
        一、儒家人本管理模式的内涵
        二、儒家人本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三、西方现代的人本管理模式
        四、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的人本管理模式
第二章 人性本善:儒家管理思想的人性基础
    第一节 人的本质规定
    第二节 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
        一、经济人假设
        二、社会人假设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
        五、自由发展人假设
    第三节 性善论与内驱力
    第四节 性恶论与外驱力
    第五节 《周易》的元善防邪论与中合驱动力
第三章 道之以德: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激励机制
    第一节 西方的激励理论
    第二节 德治与自律化管理
    第三节 法治与强制性管理
    第四节 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第五节 东西方激励机制的比较
第四章 仁爱之心: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性之一
    第一节 东方文化中的仁爱思想
    第二节 西方文化中的美德、善的思想
    第三节 仁爱思想在管理中的现实价值
        一、"仁爱"思想是管理者实现管理目标的道德要求
        二、仁爱思想是被管理者实现自身价值应有的道德素质
        三、仁爱思想是企业实现其宗旨的有效价值选择
        四、仁爱思想是企业内部维护团结和增强凝聚力的基础
        五、仁爱思想也是企业成为一流企业的重要条件
第五章 忠恕之道: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性之二
    第一节 "忠恕"之道是仁爱思想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管理价值
        一、国家行政管理者要施德教于民
        二、国家行政管理者要施仁政于民
        三、国家行政管理者要施富裕于民
        四、国家行政管理者要给大众建立一个精神生活的乐园
    第三节 "忠"在管理中的现实价值
        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忠于自己企业的利益
        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忠于自己企业的理念
        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忠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忠于职业道德
    第四节 "恕"在管理中的现实价值
        一、"恕道"是维护企业内部人际和谐的道德基础
        二、上级与下属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都应该讲"恕道"
        三、实行"恕道"管理,必须实行"中道"
        四、实行"恕道"管理,必须遵守"所欲与之,所恶勿施"的原则
第六章 诚信为本: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性之三
    第一节 诚信是儒家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一、"诚信"是儒家的五种基本道德之一
        二、《周易》中的诚信
        三、"诚信"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恪守诚信,反对任何欺诈行为
    第三节 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
        一、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对被管理者、下级对上级、员工与员工之间要建立信任机制
        二、要建立企业与用户、消费者的诚信机制
        三、企业与企业、公司与公司之间也必须建立起诚信机制
第七章 见利思义: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性之四
    第一节 "义"是人类社会的根本道德规范
    第二节 正确认识儒家的"义利之辨"
        一、驳对孔子义利观的歪曲
        二、驳对孟子义利观的歪曲
        三、对董仲舒义利观的修改而产生的偏颇
    第三节 "见利思义"、义利合一是儒家义利观的真谛
        一、"见利思义"、义利合一是儒家义利观的第一要义
        二、"见利思义"的历史故事
    第四节 "见利思义"在现代管理中的意义
        一、正确处理企业内部的义利关系,是维护企业内部和谐与团结的基础
        二、正确处理企业与社会公众、国家之间的义利关系,是企业获得回报的出发点

7. 儒家管理思想论的内容

该书揭示了儒家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完备、最系统的管理理论;从今天时代的需要出发,以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为标准,去审视儒家的管理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理论作了有益的探索。揭示了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揭示了儒家通过对人性的认识来建立符合人性的管理模式;揭示了儒家始终坚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管理路线,发掘出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现代管理功能;揭示了政治清明和富国富民始终是儒家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揭示了儒家的人格魅力与管理效率的关系;揭示了儒家的用人之道;揭示了《周易》中的象数理论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关系;揭示了儒家管理思想的目标是实现世界大同;揭示了儒家用“中道”、“中和”的方法认识世界。本书具有原创性,可作为相关院校和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目。

儒家管理思想论的内容

8.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对企业管理有什么作用?

儒家思想,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对企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孔子就精通治国、兵法、武术、周易、音乐等。所以,儒家思想体系就十分惊人。看起来平平淡淡,但是却包含巨大的力量。《弟子规》,很神奇吧?只不过用了儒家思想的一句话扩展出来的。儒家思想,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对企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建立基于心灵思想为平台的精英模式。 ---- 诸葛长青以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亚圣孟子为核心儒家思想,对我国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孔子精通治国、兵法、武术、周易、音乐等。所以,儒家思想的体系就十分惊人。诸葛长青认为,学习了解并实践儒家思想,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企业管理的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哪里? 出自儒家思想核心经典的《大学》。《大学》中说:古之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然后意诚,意诚然后心正,心正然后身修,身修然后家齐,家齐然后国治,国治然后天下平。”儒家文化是一种人本主义文化,它倡导的义利并举的价值观念,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以及兼收并蓄的实用理性等思想,均与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相吻合。这是儒家文化在管理中受到重视的最重要原因。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海尔张瑞敏认真学习了《论语》,他认为:我们用《论语》来形成团队精神,每个人都做正直的人,工作中乐于助人,形成合力,《论语》对形成企业精神很重要。我国学者朱雨兰曾经在《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表过一篇文章《儒家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非常好,这的学习借鉴,诸葛长青把学者朱雨兰的这篇文章,与有缘者分享。 学者朱雨兰:自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以来,人们相信资本主义精神是与新教伦理和西方文明所独有的本质密切相连的。因此,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仍然普遍认为工业化的奇迹只有在西方才能实现。然而,二战以后,先是日本随后是亚洲四小龙,再接着是东南亚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均以高速的经济增长令人刮目相看。何以出现经济奇迹,它的成功经验背后深层文化底蕴是什么?笔者认为,儒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特别是它饱含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源头活水。
一、义利并举,义以生利的价值观念
诸葛长青: 学者朱雨兰分析的非常好,儒家文化也特别强调生财致富要有道。告诫人们要“以义统利”、“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以义为重的价值取向,不取不义之财。
儒家将价值观的问题论述为义与利的关系的问题。儒家非常强调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可是,在义与利的权衡之中,儒家认为义应该首先被考虑,它是衡量利之取舍的标准,作为君子应深明大义。
但这并不是说儒家就不重视利。孔子又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春秋左传·成公二年》)义可以产生利,且只要符合义的要求,就可以追求利,甚至可以将这条原则上升为治国理政的根本要义。
现代社会中,任何人,任何企业都不能回避利与义的选择问题。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早就说过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人的本性,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利益上的竞争,有利于激活企业,焕发经济活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相互之间激烈竞争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利",即最大的利润。 我们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利”,而是怎样取“利”? 儒家文化也特别强调生财致富要有道。告诫人们要“以义统利”、“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以义为重的价值取向,不取不义之财。 义与利说到底并无必然对立,义也是一种利,只不过不是一人之私利,而是一种整体的利,或称“公利”。我们强调义,即是强调应该把整体的利放在首位,私利的追求应以不损害公利为原则。从长远利益看,以义(公利)为先,可能会使企业暂时损失一定的利益,但其公益行为必能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经济环境,从而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于企业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反之,若企业局限于短期利益,制造伪劣商品,做虚假广告,可能使企业获取暴利,但这种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必会使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一落千丈,到头来只能被消费者冷落,被市场淘汰,或受到法律的严惩。企业应该依靠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等在竞争中取胜,其经营应把追求自身利益与贡献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发展公共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讲求“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力求利己又利人,至少是利己不损人。
二、群体至上,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
诸葛长青:现代管理中,人是根本。
儒家传统思想是以维护社会安定和群体协调为宗旨的。儒家经典著作《大学》认为,人从道德修养到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经过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这八目。 其中"修身"是根本,它是个人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的问题,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将个人价值置于群体之中进行衡量和评定。儒家并非完全忽视人的个性,只是比较强调整体,要求把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统一起来,在社会整体中确立个人的价值,强调培养个人对社会、国家的使命感,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 现代管理中,既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又要注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充分发挥员工个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其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会,从而产生对企业的满意感,增强其归属感。 同时,还应宏扬群体意识和忧国忧民的高度责任感、义务感,培养员工和企业荣辱与共的感情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将使企业成为实现个人价值与奉献群体相结合、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团队,也使企业的维系和发展有了更坚定的基础。
三、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 诸葛长青:“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搞好企业的经营需要有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而不流。
孟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他还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即人心向背看作是统治者是否具备“人和”的基本条件。以和谐为最高原则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大家才能群策群力,保证企业有强大的竞争力。孔子倡导"和为贵",但他也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见,“和”是通过各种不同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的最佳结合,而"同"不讲差别,盲目追求一致、同一,没有自我,这是不可取的。 在现代企业中,盲目服从,追求一致是很危险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就每天都有这种担心。他说,因为他在海尔的决策都是正确的,企业其他人就产生了迷信,认为反正张总的决策总是对的,他们也不必深想了,也不认真论证了,即使面前有个坑让他们跳,他们也会跳下去,这是非常危险的。我国大多成功企业者遇到过或正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企业就会不断的发展、壮大,否则,企业可能出现决策危机。
如果说"和而不同"是讲差异性、灵活性和变通性的话,那么"和而不流"则是指不随波逐流去苟同别人的错误意见,表明了不可调和性,体现了"和"的刚的一面。 孔子在回答子路时说:"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这里,孔子认为,真正的强者是与人和平相处而又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之人。 可见,"和"中有刚,评论了"匹夫不可夺志"的英雄主义气概。企业内部的和谐,应该是包含能力、业绩上的公平竞争的和谐,而不是同事间相互排挤,倾轧,这种竞争会带来企业中人人力争上游、勤奋敬业的健康风气,从而增强整个企业的内聚力。
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实用理性
中国儒家思想历来不重玄想和擎饰,而是务求经世使用、知行合一。 孔子告诫其弟子:"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就是规劝他们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孔子还主张"见贤思齐"(《论语·里仁》),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儒家崇尚的事功精神和宽宏气度表现于管理之上,就形成了一种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实用理性。
新加坡,这个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岛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将儒家伦理作为中小学道德教育的课程。然而,这个极为强调东方本位的国家,其教育体制正在趋向美国化,他们大量引进美国教材、学习美国式管理。新加坡并不是刻意美国化,而是在他们的观念中,世界上最好最新的东西就是新加坡所想要的东西,新加坡人强烈的实用理性精神使他们成为一个"奉儒家伦理,说英式英语,学美式思想"的独特的国家。
现代管理过程中,儒家文化的人本主义,重人际关系的伦理观念注入其中,使社会伦常关系融合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之中,在企业外部塑造了相对安定的经营环境,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淡化了劳资对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实践的丰富源泉。当然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亦需要进行重新整合提升,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课题。 诸葛长青:儒家思想,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崛起世界的秘密武器。谁读懂了儒家思想,谁就是杰出的成功者。祝福天下有缘者有求必应、天官赐福、事业腾飞、财源广进! 更多关于放生、素食、施食等文章,请看诸葛长青的新浪博客专辑文章: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续放生,有求必应。只要持续放生、施食、念佛号并认真回向,快则三天、慢则三年必有神奇感应。以下是佛学放生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