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2024-05-09 15:53

1.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2.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止于至善的意思是:指处于最完美的境界。止:达到;至:最,极。
1、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
2、译文:aim at absolute perfection、arrive at supreme goodness
3、近义词:登峰造极、完美无缺、十全十美
4、反义词:毫无是处、漆黑一团
5、词类:汉语成语
6、出处:西汉·戴圣编《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扩展资料
宋代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牵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其意为: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这里的“大学”,是针对“小学”而言的,“小学”即礼、乐、射、御、书、数,属于“艺”的层面,称六艺,而“大学”是修身之学,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之学,属于“道”的层面。
道和艺,一为形而上,为体,为性,一为形而下,为用,为相。朱熹称“大学”为“大人之学”(《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也是恰当的,“大人”指道德完善之人。

3.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止于至善。据有关资料记载《大学》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里所讲的"大学",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旧时的教育制度,八至十五岁入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十五岁成人之后,才”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安人之道”,是谓大学。也就是说,小学只𢦓就”善”,要求人成为一个好人--这是做人的起码要求;而大学要”止于至善”,成就的是一个圣人--这是做人的最高要求。据说现在许多大学都将”止于至善”作为校训。要做到止于至善,首先应知道至善之所在。朱熹对”至善”的注解是:”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最完善的往往并不是最好的,而是经过权衡之后最适宜的;知道至善之所在后,还要用一种最适宜的方式去努力实现。至善,不仅仅指目标最适宜的,而是还实现目标的过程也是最适宜的。要做到止于至善,还应该懂得老子”知止不殆,”的道理。朱熹对”止于至善”中”止”的注解是: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在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后,还要努力保持好这个状态,不能再往前迈进一步;否则”过犹不及”,就会破坏这种状态。孔子主张”止于至善”--应该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老子主张”知止不殆”--应该懂得适可而止;二者相互结合,形成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中个人修养的理想境界。(蔡昌平)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4. 止于至善中的“至善”是什么意思?

【至善】
儒家谓人的道德修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至善,“最崇高的善”。通常指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于其中或者都来源于它的那种最高的善。

出于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朱熹 集注:“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於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

止于至善,意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5.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6.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是:精益求精,达到最完美的地步
〖出处〗《礼记·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整句话的意思是: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7.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解释】: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示例】: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望采纳。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8.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止于至善
读音:[ zhǐ yú zhì shàn ]
释义: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出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近义词:至善至美 十全十美 白璧无瑕 白玉无瑕
反义词:毫无是处 漆黑一团
“厚德载道,止于至善”是指品德高尚人生才能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厚德载道
读音:[ hòu dé zài dào ]
释义: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 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
出处:《易经》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