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唐朝叫“唐”朝?

2024-05-18 07:53

1. 唐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唐朝叫“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接下来跟着我一起欣赏。
  唐朝因为开国皇帝李渊是唐国公所以叫唐,明朝因为驱逐蒙元,功比日月,所以叫明。其实唐朝的“唐”字称呼不是这么的简单。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一个朝代的确立,首要的是要确定国号,唐朝也不能概莫除外。关于历史上的唐朝,为什么叫“唐”朝呢?
  “唐”字本身在我们汉语中是很好的一个字。一个唐字,拆字是从庚从口,“庚”为殷实繁盛之意,“口”为生命繁衍之意。“唐”字还有广大浩荡、灿烂辉煌之说,代表有吉祥和广大的意思。
  加上古代人认为朝代传承是五行相生相克而来。《易经》中把唐字拆开有元吉之意,金木水火土五行运道,易经坤卦中对唐朝的吉祥断语是“黄裳元吉”,唐朝为土,隋朝为火,土能掩盖火,唐朝承代隋朝是五行运转之道。
   
  李渊为什么把国号称之为唐,还因为李渊更想证明自己出身高贵。先追溯李氏的渊源,陇西李氏,出身于西汉飞将军李广武将世家,又为秦国名将李信的后人,甚至说唐朝皇族是老子李耳的后裔。
  李渊之所以把国号称之为“唐”,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叫陶唐氏,尧为部落头领,李渊起兵兴邦之地正是“唐尧”部落之地。
  尧、舜、禹之后,时至武王伐纣周朝建立,“桐叶封弟”之典故,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叔虞”。在山西晋阳之地,也是唐叔虞的分封之地。隋唐时,到了李渊,在此地也受隋恭帝进封为唐王。
  可见,“唐”这个名号,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有运势、风水、人为之说,不是李渊随便起个唐字而来的。中华历史上的大唐盛世,唐朝的确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无比宝贵的唐遗产,像唐三彩、唐诗等,我们也身为唐人而自居。
   

唐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唐朝叫“唐”朝?

2. 唐朝的国号是唐国,还是大唐国?

唐朝的正式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
李渊在隋朝时是唐国公,职居晋阳( 今山西太原)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后来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自然以“唐”为国号。和前朝汉王代秦、魏王代汉、晋王代魏一个思路,只有随国公杨坚个性,代周之后非要改随为隋,二世而亡。简直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所以唐人吸取教训,直接定国号为唐。

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尊称为大唐。

3. 唐朝国号的由来:原来是这么回事

 一国创制首先是要立国号,而立国号是件严肃的大事,必须有讲究。
  唐朝国号的来历一般认为是得于爵位名。唐朝开国之君李渊是西汉大将军李广的二十三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保ㄒ沧骼铕)的六世孙。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府兵八位柱国大将军之一,地位很高。北周建立时,李虎虽然已死,但仍被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为唐国公。李虎的儿子李\,就是李渊的父亲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李\死后,李渊又袭唐国公的爵位。
  隋朝末年,李渊感到杨家的大势已去,便在太原起兵,最终攻占了隋朝首都长安,假意拥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傀儡皇帝,并授意杨侑将自己进封唐王。618年,李渊正式称帝,并以爵位唐为国号。
  但是如果深究起来,李渊将国号定为“唐”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唐”最早是陶唐氏的简称,陶唐氏是远古时期一个部落的名称,居住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一带,这个部落最有名的一位首领就是尧,所以尧帝又被称为“唐尧”。
  后来,周成王灭了“陶唐”部落,又将“唐”改为“晋”,沿用至今。“唐”虽灭亡,但其文化却传承下来。比如“李”这个姓氏来源于皋陶(gāo yáo),皋陶是尧时执掌刑狱的“大理”,其子孙以官为姓,称“理氏”。后来“理氏”子孙为避商纣王之害而出逃,并改“理”为“李”。可见李姓与“唐”有着密切的联系。
  就李渊而言,隋朝时他曾任太原留守,负责镇压山西一带的起义军。后来,他又在太原起兵。可以说,李氏起家于太原这个古老的“唐”地。因此,在得到天下后,李渊将国号定为“唐”,其实是蕴含着深刻的纪念意义。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遍及全国各地,隋炀帝杨广于大业十一年以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不久又拜太原留守,职责是:对外,防御突厥毛贼骚扰;对内,镇压农民起义。总之就是保护杨广安心畅游江南。
  在晋阳之时,李渊手下有一支嫡系部队。三个儿子在他身边,大儿子李建成,二儿子李世民,四儿子李元吉,个个是能征善战的人物,父子合力,共同想谋取天下,并非儿戏。加上当时政局混乱,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二月,刘武突然发动兵变,杀了太守王仁恭,占据郡城,自立为王,取名为定杨天子,而且剑指太原。这不能不让李渊跃跃欲试。
  招贤纳士,扩充实力
  隋炀帝即位后,民间就流传“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谣,对李姓高官多所猜忌,但李渊通过“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表示自己胸无大志,免遭厄运。
  李渊先后击败了甄翟儿、毋端儿、敬盘陀等人领导的起义军,得到隋炀帝赏识。公元616年(大业十二年)初,李渊被任命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并拥有黜陟选补郡文武官、征发河东兵马的特权。七月,隋炀帝南下江都(今江苏扬州市)前,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另派王威、高君雅为副留守,让他们监视李渊。
   

唐朝国号的由来:原来是这么回事

4. 唐朝国号名称的由来?

“唐”这国号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传说君主尧号称“陶唐”氏。周朝时周成王灭古唐国后,分封其弟叔虞的封国古唐国的土地上(今山西省),为唐国即后来的晋国;尧的后裔改封为现今湖北一小国唐国。西魏时,李虎为八柱国之一,封陇西郡公,其子李昞后来晋封唐国公。573年,李昞之子李渊继承唐国公爵位,后晋升唐王;在隋恭帝禅让帝位后便以唐为国号。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南唐的建国者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之后。后唐皇室则因祖先建立军功而受赐姓李。唐朝李氏自称出自汉族的陇西李氏,但《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孙,李渊自称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皓亦是其远祖。现代学者陈寅恪考证则认为李唐是赵郡李氏之后。

5. 唐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

唐朝的国号来源于李渊对于帝尧治理下的唐国之繁荣景象的向往。因而,李渊在成为君王后,便改国号为唐。
早在我国的先秦时期,就流传着帝尧之唐国的传说,而李渊在太原骑兵以前,就以光大传说中的帝尧之唐国为目标。那个时候, 李渊便已经心存割据之意,想要谋反的心思也快掩盖不住了。

之后,李渊在经历了一番磨难以后登上帝位,改国号为唐,后船尾于李世民,自己则为太上皇。在635年的时候,李渊去世,享年70岁,死后被李世民追封为“太武皇帝”。但是在674年的时候,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将李渊的谥号改成了“神尧皇帝”。这便暗示着,以“唐”为国号与唐朝的开国君王李渊生前的思想很有关系。

在我国古代,人死后为其封的谥号都是根据他生前的经历来看的,主要作用就是对这个人一生的功绩给予褒奖,过错给予批评。而李渊的谥号从最初的“太武皇帝”到后面的“神尧皇帝”都与他生平功有关,“太武皇帝”是表彰他的开国壮举,而“神尧皇帝”则是表明李渊对帝尧治理下的唐国盛世的向往,以及他对此作出的贡献。

而且,在我国古代皆公认帝尧是国君的典范,是古代最高的道德标准,而作为帝尧国号的唐,更暗含着丰富的道德寓意。李渊以帝尧为自己的榜样,将“唐”作为自己的国号,便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帝尧一样,开创太平盛世。

唐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

6. 唐朝国号怎么来的?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繁多,各个朝代建立国号也出自不同的原因和理由。考查从夏至清十八个主要王朝,可见选取国号出于以下两种因素者居多:    一是得自地名。如夏最早居于夏地,殷商始祖契曾经受封于商而盘庚又迁于殷,周起于周原,宋则建都于开封这个古称为“宋”的地区。    二是得自爵号。如汉高祖曾封“汉王”,其王朝国号为“汉”;封“魏王”,其后立国号“魏”;司马昭封“晋公”,其国名“晋”;袭爵“隋国公”,称帝后国号“隋”。    此外,有些朝代以先前部族名号为国号,如秦,则奠基于秦部落的发展壮大。有些朝代则是继承了同姓、同地王朝的国号,如东汉、蜀汉以及后汉、北汉、南汉等刘姓王朝。    国号怎么来的呢?    表面上看,“唐”国号取之于唐高祖曾袭封“唐国公”,他称帝后自然以“唐”为国号,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朝代国家定名的惯例与范式,李唐王朝也不例外。但实际上,“唐”及“唐国”均出自山西。“唐”即陶唐氏,传说为远古部落名,居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尧乃其领袖,故后人称“唐尧”。到商代,尧的后裔仍封在山西,成为方国。周成王时灭了唐国,封其弟叔虞,称唐叔虞,今距太原西南约25公里处的晋祠即唐叔虞家祠。叔虞传子燮父,改“唐”为“晋”,延用至今。    “唐国”虽早在春秋时期作为方国已经灭亡,但文化的传承是有继承性的,李氏得姓本出自皋陶,皋陶为尧时执掌刑狱的“大理”,子孙相袭,代为理官,以官为姓,故称“理氏”。后“理氏”子孙因避纣王之害逃到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    因为“唐”及“唐国”出自山西,李氏的根源在于山西,而当时袭封唐国公的李渊又留守在山西的太原。    有以上分析可知,“唐”国号取之于唐高祖李渊曾袭封“唐国公”,这一点是没错的。但“唐国公”这个名字又跟李氏的祖先有很大的关系。  
   

7. 唐朝的国号是什么

唐朝的正式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
李渊在隋朝时是唐国公,职居晋阳( 今山西太原)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后来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自然以“唐”为国号。和前朝汉王代秦、魏王代汉、晋王代魏一个思路,只有随国公杨坚个性,代周之后非要改随为隋,二世而亡。简直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所以唐人吸取教训,直接定国号为唐。

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尊称为大唐。

唐朝的国号是什么

8. 唐朝时国号的全称是什么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唐朝 - 唐代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年数   死时年龄  世系 备注 

武德高祖  李渊 618 53 9 70父李柄,袭封唐国公,隋柱国大将军 年七岁袭封唐国公。大业中任岐州辞史,荥阳与楼烦二郡太守、殿内少监、卫尉少卿,大业十三年(617年)任太原留守,同年五月起兵反隋,十一月攻入长安,立杨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恭帝),国号唐,改元武德贞观太宗 李世民  626 28 24 51高祖次子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在宫城玄武门发动兵变,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及其诸子,遂被立为太子,同年八月即皇帝位,尊高祖为太上皇 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风、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高宗李治 649 22 35 56太宗第九子 即位前封晋王,贞观十七年(643年)以其长兄太子承乾被废而被立为太子,太宗死,嗣位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是、长安、神龙则天顺圣皇后武照 690 67 1682 井州文水人,父武士跃,贞观中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高宗皇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与朝政,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死,中宗李显即位,照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立四子李旦,载初元年(690年)废李旦,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都洛阳,史称“武周”嗣圣、神龙、景龙 中宗  李显 (683)(705)  28 2,6 55高宗第七子以皇太子嗣位,则天皇后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年)武氏废帝为庐陵王,迁房州。圣历元年(698年)召还东都,复位为皇太子,神另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乘武则天病危,拥中宗复位,复国号为唐 文明、景云、太极、延和 睿宗  李旦 (684)(710)  23 7,3 55高宗第八子 684年,武后废中宗,立李旦为帝,武后称帝,降李旦为皇嗣。中宗复位后,封旦为相王。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临朝摄政,临淄王李隆基(李旦之子)诛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旦让位于太子隆基,自称太上皇 先天、开元、天宝 玄宗   李隆基   712 2845 78 睿宗第三子 即位前封楚王,后封临淄王,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李隆基等诛韦后,拥李旦为帝,隆基被立为皇太子,712年,受禅即位  至德、乾元、上元、宝应   肃宗   李亨   756 46 7 52玄宗第三子 初封陕王,蓰封忠王,开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被废,李亨被立为皇太子,755年,安禄山叛乱,次年六月陷潼关,亨随玄宗出逃,至马嵬驿,与玄宗分道,北上灵武,七月,即帝位于灵武,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广德、永泰、大历代宗   李豫  762 37 18 54肃宗长子初封广平郡王,后封楚王,蓰封成王,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2年以太子嗣位  建中、兴元、贞元、宝应  德宗   李适  779  38 27 64代宗长子 初封奉节郡王,进封鲁王、雍王、764年被立为皇太子,代宗死,以太子即位   永贞 顺宗 李诵 805 45  46德宗长子  初封宣城郡王,进封宣王,德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以太子即位,改元永贞,实行革新,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逼帝退位,称太上皇,在位实八个月  元和 宪宗   李纯   80528  16 43顺宗长子 初封广平郡王,顺宗时被立为皇太子,永贞元年(805年)八月,被官逼顺宗退位,拥立太子  长庆 穆宗  李恒 820 265  30宪宗第三子 初封建安郡王,进封遂王,元和七年被立为皇太子,宪宗死,以皇太子即位 宝历  敬宗   李湛  824  16 3 18穆宗长子 初封鄂王,长庆二年被立为太子,穆宗死,以太自嗣位,后被宦官刘克明杀死  大和、开成  文宗 李昂 827  19 14 32穆宗第二子 即位前封江王,宦官刘克明等杀敬宗,拥其弟李昂既帝位  会昌 武宗  李炎840  27 7 33穆宗第五子 即位前封颖王,开成五年(840年)正月,文宗病重,宦官仇士良等拥立李炎为皇太弟,废太子成美为陈王,文宗死,炎以皇太弟嗣位,后以服用金丹病死  会昌、大中宣宗    李忱   846 37 14 50宪宗第十三子 穆宗弟 穆宗时封光王,武宗时立为皇太子叔,武宗死,由宦官拥立为帝,后服用长生药中毒而死  咸通 懿宗   李凗  859 27  15 40宣宗长子 武宗时封郓王、宣宗死,宦官王实等矫诏,立以为皇太子,旋即位  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  僖宗  李擐  87312 16 37 懿宗第五子  即位前封晋王,懿宗病死,宦官刘行深等杀懿宗年长诸子,立擐为皇太子,懿宗死,擐嗣位  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佑 昭宗 李晔 888 21 1738 懿宗第七子  懿宗时封寿王,僖宗病死,宦官杨复恭立晔为皇太弟,僖宗死,晔即位,天复四年(904年)朱全盅、忠逼帝迁都洛阳,同年八月杀之  天佑哀帝  李祝  90413  4 17昭宗第九子乾宁时封辉王,天复四年(904年)八月,朱全忠杀宣帝,立祝为皇帝,天佑四年(907年)帝僤位于朱全忠,唐亡,帝被封为济阴王,次年被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