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024-05-05 05:27

1.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调整人才结构,引进和培养并重 
在企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出发,对本企业中现有的人才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通过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两种渠道,让人才从学习中锻炼自我,从实践中锻炼技能,从工作中认清自我,从评价中发现不足,从引进和选聘过程中得到人才。通过加强培训,可让员工体会到公司对他们的重视,认识到培训是最好的福利,还可以提高素质,增长知识,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提高其业绩和信心,培养其对公司的忠诚度。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理人才的理念,按照上级部门积极培养职业经理人和引进高素质和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密切与人力市场进行沟通和联系,重点引进那些对企业经营发展有重大突出贡献的技术带头人。同时,还要敢于任用年轻人才进入到中层管理部门中,集中力量培养那些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后备干部群体,重点改善企业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平衡的现象。在向外引进人才过程中,企业还应该制定一个比较全面和完善的专业人才培训机制。同时,要对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员工给予年度的奖励,对于有提拔机会的优先给予优秀的员工。 
二、做好职业规划工作,建立职业管理体系 
对于刚进入企业的员工,应该对其制定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员工的个人性格特点和专业进行全面的分析,正确的对人才进行评价,并为其提供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其岗位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实践,从而为新引进的人才制定一个符合其专业发展和个性特点的专业工作,制定一个既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又能促进人才自身发展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发挥好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人才选择、任用、培养和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做好持续的改进工作,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管理体系。全面规范科学量化企业人才的管理办法,最大限度提升人才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企业的人才建设的作用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才能真正的形成企业人力资源合理的格局。 
三、挖掘人才潜能,在创新中发展人才队伍 
衡量人才队伍的技能、潜力都充分发挥到了极致、岗位职责履行得全部到位的标准,就是人职相配。这是一个人事业的开始,也是企业留住人才的第一步。所以,企业在安排工作的时候,应根据岗位职责,考虑人才是否有与职位相称的技能、经验和知识,一旦完全胜任岗位要求,而且人才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就把他升入新一级的更重要的岗位。另外,在新形势下企业面临技术人才资源紧缺的状况,要大力创新技术管理、制度管理,制定出既能提高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广大员工的潜能,又能优化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新举措、好办法。 
四、做好人文关怀,引导和包容相结合 
要持续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心理建设和持续的投入。在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应该以人文关怀为主,并建立长效的心理疏导机制,及时的缓解和疏导青年人才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压力,平衡生活和工作上的关系,及时帮助青年人才解决心理情绪方面的问题,确保身心健康。企业应宽待和善待人才,尊重其劳动和创造成果,坚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用待遇留人,为人才发展营造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 企业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内容广泛,应当做的事情很多,任务十分艰巨.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从实践中感到,应该进一步下大力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工作内容上,必须牢固地围绕主体,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和吸引高层次的急需人才,加强人才能力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政府转变职能的同时,尽快从制度、体制、机制上消除影响人才成长和使用的障碍。 

2、在工作方法上,必须重点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通过实现“人”与“事”合理有效结合,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好地发挥人才效益。 

3、必须优化人才环境,搭设干事创业平台。许多大学毕业生不能正确择业,长期进不了岗。一些用人单位,强调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稳定性,适应能力差。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用人观念,既要抓好基础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又要从战略发展需要培养高新技术人才。 

4、必须进一步改革用人机制。改变“官本位”、唯身份、唯资历、唯文凭、唯职称的用人观念,树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鼓励创业、鼓励创新、鼓励竞争的用人新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倡导精神鼓励,而且要建立一套完备的激励机制。

3. 如何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合易认为人才梯队建设体系首先从公司的战略出发,对公司经营策略进行分解,清晰判断出战略对员工的潜在要求,进而推导出员工素质模型,搭建人才选拔、培养与动态管理体系,将公司战略转化成实际可行的人力资源计划。
  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首先,从岗位职责、绩效产出分析、战略、文化、行业特点等出发,构建关键岗位人才标准;
  其次,对现任关键岗位人员对照人才标准进行能绩盘点,根据盘点的差距、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并帮助第一梯队人群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最后,根据人才标准及规划,组织针对性选拔,根据发展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对第一梯队人员实施重点培养及职业发展指导。

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4. 如何 加强 企业 人才队伍

1。人才要“引得进”,则企业要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包括产品品质,企业实力、售后服务、公共危机管理、社会责任等以及企业资深专家的招聘面试把关。)
2。人才要“留得住”,则企业要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并能得到人才和社会大众的认同。还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主要是指文化氛围),良好的能力和职业提升的通道和空间,以及良好的福利待遇。
3。人才要“用得好”,则企业要有完善的人才评估体系,尊重和应用人才的特点特长,包容(不是纵容)人才的一些弱点。让人才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发挥才干,尽可能的避免让他们干那些他们不擅长或不愿意做的事。并且不要随意将他们拔到到他们所不企的高度,而且尽量避免对他们进行明授权暗授责管理,而要进行明授责暗授权管理,否则,副作用是非常严重的。(轻则失去这个人才,重则企业可能会崩溃。这一点请特别慎重。)
4。在用好“空降兵团”的同时,必须做好本土人才的培训储备工作。“空降兵团”虽然能力强,但与本企业文化的融合方面会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甚至可能会无法融合造成企业文化混乱。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给本土人才留有上升的空间和通道,给予他们能力和职业提升希望。而且是要优先将机会给予本土人才,实在不行才到社会上聘请。

5. 如何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及人才队伍中存在的差距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郊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1.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与新农村建设所需的人才数量和素质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农村实用人才的产业分布结构和行业分布结构不尽合理,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与开发等新兴产业人才较为短缺;三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四是农村实用人才社会认可度低,管理滞后,其作用发挥不够,造成人才资源不足和浪费现象并存;五是女性农村实用人才比例偏小,同妇女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不相适应。  2.农村实用人才工作还未形成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北京的农村实用人才,主要分散在郊区农村的各个行业中,对郊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各自贡献和带头作用。但是,从全郊区的角度看,目前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上,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规范、科学的标准体系,也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运行机制。虽然各区县委组织部、人事局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一些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工作,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局面,没有形成开发人才资源的整体合力。使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这种状况不利于人才队伍的成长壮大,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的他们充分发挥出各自潜在的能量。如何加强这支队伍的有效管理,让农村的实用人才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使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乡镇以下对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力量不足。自2004年以来,北京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开始启动,该项工作主要由市里出台政策、下达任务,市农职院、农科院、各区县组织部、农委等部门,按照工作部署组织实施的。由于农村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郊区农村基层,乡镇党委、政府和村级组织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和管理等方面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是实用人才总量扩大、质量提高的主要参与者和管理者。由于目前本市乡镇以下人才工作力量的不足,难以满足对此项工作要求的需要。  二、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建设新农村,不能只盯着“村”,更要看重人,“村”是新农村的形,而人才是新农村的“魂”。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开发培养建设新农村的实用人才,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本质与核心。因此,要努力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把农村巨大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为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力量源泉。  (一)更新人才观念,切实加强对实用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首先要更新人才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实用人才的首要标准,把实践作为发现和识别实用人才的根本途径。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切实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力度。因此,建议要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形成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新格局。  (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投入机制,为其队伍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一项重要社会性基础工作,是农村社会的公共事业。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化,实用人才服务体系的完善,是发挥实用人才作用、培养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成为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应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围绕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议中央、市、区县和乡镇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基金”,专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培养、基地建设、表彰奖励等方面。同时,积极鼓励和吸纳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工作的投入,不断拓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资金渠道。  (三)建立和健全管理服务体系  一是要建立完善、规范、科学的评价管理体系。创新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完善评价标准,努力建立以业绩为依据,以品德、知识、能力为要素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评定工作,制定相应的农村实用人才等级配套政策,不断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大力支持各级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开展支农活动。结合农业产业特点,积极支持和扶植各级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技术推广、信息交流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和传、帮、带作用,促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规模的壮大和素质的提高。要建立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府部门支农协调机制,形成政府、支农专家、农村协会和农民相互协调,运行有效的支农体系,确保支农活动顺利开展。要建立和完善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库、支农专家库和科技信息库。形成市、区县、乡镇三级信息资源共享、分级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管理体系。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典型的选树、宣传和推广工作。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市、县(市)区和乡(镇)都要选树自己的典型,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典型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村实用人才、关心和爱护农村实用人才、向农村实用人才学习的良好氛围,形成有利于农村人才工作和农村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本文摘自《2007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阶段成果选编》)

如何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及人才队伍中存在的差距

6. 企业中层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企业中层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随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组织竞争力的关键人物除了企业高层管理者外,中层管理者亦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现代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再定位 
    中层管理者是企业人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好与差、能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这一职位作用突出,角色特点鲜明。
     (一)中层管理者是企业建设和发展的“桥梁与枢纽” 
    中层管理者过去常被认为是企业业务流程的中间过渡者,并不直接创造价值而忽视其作用。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看到,中层管理者人力资本作为获取异质竞争优势的内源性基础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为,中层管理者对上要理解“统帅部”的决策意图,对下要高效传递并组织凝聚下属有效执行组织指令,最终使上级的决策变为工作业绩。因此,他们是创意者、传达者、安慰者、协调者角色,在企业执行力系统中充当辅导员、协调员、裁判员、信息传递者、创意者的角色,是企业的脊梁和中坚。[1]
     (二)中层管理者是企业建设和发展“有创意的扳道人” 
    首先,中层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的执行者。中层管理者所处的中间位置,决定了他们具有企业战略执行者的地位。如何有效发挥他们的这一作用,提高其执行能力,已经成为关系到企业成败的关键性问题。其次,中层管理者是企业战术决策的制定者。企业中层管理者不仅要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企业高层的决策方案,还要发挥其作为一位领导人的影响力,在既定的决策方案框架内,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富有创造性的战术决策,将方案做深、做细、做活,通过提高方案的实施效率和效果,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再次,中层管理者是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一方面起到将高层决策向基层管理者进行推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负有将基层管理者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高层管理者进行反馈的职责,这种承上启下,积极反馈的作用,也是中层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三)中层管理者是具有独特素质修炼的人才群体 
    现代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居于承上启下,协调沟通的位置,具有执行坚定性和理解创造性相结合的素质,是合格的中层管理者的必备要求,具有如下独特个性:(1)真诚体贴的“关照情怀”。中层管理者的首要素质是对上层领导、下层员工和同级别其他职能管理者灵活贯通关心和照顾。能够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站在他人的立场关心人,替他们筹划谋略。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把团队调适到融洽欢畅的氛围中。(2)坚定不移的“执著精神”。中层管理者对组织长远目标具有清晰认识,对领导的战略规划坚决支持,对部门的各项事务合理安排,对下属的具体工作不厌其烦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和所在部门设定的目标要坚持如一,以此成为身边同事的“主心骨”。(3)包容坦荡的“宽容胸襟”。中层管理人员具有必要的宽容之心。以极大的耐心帮助周围那些偶有小过者,以坚定的勇气批驳那些态度倾斜的人,以此团结更多的人一道为企业拼搏。(4)合理适度的“创新思维”。中层管理者侧重于日常经营的常规性工作,所以,要以创新的思维开创新鲜的思路和方法,将上级意图和决策充分贯彻、展现在具体操作之中。(5)严格不苟的“过细风格”。松下幸之助成功的座右铭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近乎偏执的“过细”,就是要求中层管理者从细节中关注每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情绪,分析任何一件事务的处理方法和效果,认真对待企业制度的建设、企业文化的锻造、突发事件的处理、危机管理的实施,在过细中打造企业的新事业。(6)激发培养员工的“严师、教练”。关注员工潜能的开发,鼓励和帮助下属取得成功,是现代企业高素质中层管理者的基本功。
     二、当前企业中层管理者队伍建设的差距及原因浅析 
    新时期,人力资源日益得到重视,并不断总结出针对中层管理队伍建设的经验。但现实中,这一队伍的建设仍然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一)人才理念和激励机制不到位,中层管理者流失严重 
    针对中层管理者的“人才价值理念”,在一些企业中还缺乏充分体现,对这一群体成长发展的培养教育制度常常表现为应急性、随意性。同时,许多企业仍然缺乏针对中层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和激励机制,中层管理者流失问题已成为各类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问卷显示,在26家企业中,针对中层管理人才的选拔考核及任用等相关制度“建立并较好实施”占38.5%;“有制度和计划,执行不理想”占19.2%;余者或制度不全,或形同虚设。而企业中层管理队伍实现自身价值、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心理动能非常强烈,如果企业不能通过有效手段及时满足,就很容易造成中层管理人员的流失。上述企业近3年来,中层管理骨干的流失率平均达到15.6%,对企业战略执行的一贯性造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二)中层管理者人才缺乏,企业选才空间狭窄 
    近些年,市场大潮竞争激烈,许多企业发展迅猛,但中层管理者队伍建设却未能及时跟进,大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中层管理者危机”现象,主要表现有:(1)外部无力找,内部无人找的缺失性“内外两难”;(2)用不好人,留不住人的管理性“去留两难”;(3)企业发展各时期人才需求的差异性“结构危机”。
     (三)综合素养不匹配,执行力偏低经验缺乏 
    执行力既是企业运行发展的重要力量,又是中层管理者的核心能力所在。但是,许多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执行能力。如在企业战略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决策方案标准渐渐降低,与原标准发生偏离,或者不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必要的任务,或者造成企业制定的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力度越来越小,没有成效等问题。中层管理者执行能力的缺乏,使企业的成功发展成为海市蜃楼。
    不仅如此,实际工作中,中层管理者还常常表现出角色环境不适应,“桥梁纽带”作用打折扣的状况。许多中层管理者虽然职位已经变化,但是,自己对于“中层干部”的身份还没有在心理上完全接轨,因此,常常缺乏主动担责的意识,没能起到良好的沟通桥梁的作用,使政策的制订者和实施者之间缺乏良好的衔接。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企业高层领导缺乏对中层管理者这一作用的认识,在工作中存在“架空”中层管理者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中层管理者沟通和领导能力的欠缺,从而使企业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不能做到“上情下达或下情上报”,使企业的战略制订和具体实施这两项工作发生脱节。
     (四)重使用轻培训,中层管理者成长发展环境不平衡 
    相当比例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里,存在着对中层管理急功近利,重使用轻培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不到位,不利于中层管理者成长发展。存在着:(1)对培训的认识不统一。笔者调查发现,企业的高层人士自认为非常重视中层管理队伍培训,但问卷选择“培训是企业发展的需要”的只占66.1%,而选择“人才是培训出来的”、“培训是稳定人才的手段”的分别占到42%和35.5%,有22.8%的高层认为“培训没有必要”、“培训是给别人作嫁衣”;更有近10%的人认为“招来的人就应当合乎要求,不必再培训”。而值得注意的是,高达92.5%的中层管理人员认为公司并不重视培训。他们自己对培训表示出极大的关注,认为“如果不培训,能力就会下降”(86%)、“培训是公司应当提供的”(67.3%)。(2)培训计划性不足,常常临时安排,随意性大。培训对象、时间、内容和考核方式、标准等没有系统设计和规范。在上述被调企业中,有计划并形成制度的占到58%,能较好执行的只占到38%,有计划但不规范未成系统的达到42%。这样的培训状况对于中层管理队伍成长的不利影响不言而喻。
     三、提高企业中层管理者能力的途径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形势下企业发展大环境,这里探索针对中层管理者队伍建设选拔、培养和提高的措施与途径。
     (一)确立科学的人才价值观,奠定企业中层管理者队伍健康成长的基础 
    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而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其中高级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领域高级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中层管理者虽在三大人才主体内,但不是建设的重点。而从素质能力结构上看,他们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能力,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可以说是高层次人才的强大后备军和潜在的竞争者。基于这样的视角,我们认为,各级领导机关,尤其是企业高层领导者,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在深刻领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坚定确立科学的“人才价值观”,坚定确立中层管理者是企业重要的人才资本、是社会精英群体的成长摇篮的观念。依此制定推动这一群体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为企业中层管理者队伍健康成长奠定思想基础。
     (二)加大科学培训力度,为企业中层管理者队伍健康成长设好“练兵场” 
    先哲曾经明训:“猛将拔于卒伍而宰相起于州郡”。当代企业中层管理者集指挥与操作于一身的角色特点,给他们提供随时演练本领的“习武场”,有计划地设计实践岗位与有针对地进行理论学习相结合,是迅速提高其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包括培训的目标、对象、内容、方式,培训的时间、考核检验培训结果等有机联系的科学制度机制,以保证培训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其次,要积极探索借鉴中外企业同类培训的途径方式,总结符合本企业要求的做法。实践中可以大胆尝试以下具体方法:(1)工作轮换,使用是最好的培养方式。企业要培养出能够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内部的岗位轮换是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定期改变中层管理者的工作部门或岗位,让他们在轮岗中丰富工作经验,扩大对企业各个工作环节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内部的沟通协调能力。(2)导师传帮带制度。为中层管理者配备导师,通过日常工作中对被指导者进行在职业务指导和提出职业发展规划建议,在传帮带之中逐步提高能力。导师可以来自不同的部门,甚至可以有计划地采取岗位交叉方式来配备。另外,还可通过选用较有经验的现任中层管理者担任直接下属或新进员工导师的做法,辅导这些员工,给其下放职权,提供学习管理的机会。这样,有助于确保在现任中层管理者因退休、提升、调动、辞职等原因离开岗位而出现职位空缺时,这些训练有素的“后备军”可以及时上岗,确保企业的岗位的有效衔接和运转。(3)参与决策,孕育企业未来。让各方面素质较高且有培养前途的中层管理者参与到高一层次的客户会谈或相关谈判、会议中,不但可以体现企业高层领导者对该中层干部的重视,而且锻炼了他们的业务能力,拓宽了他们的人脉,这是培养中层管理者管理技能、训练他们成为高层管理人员的方法之一。参与企业决策,让他们就高层次的管理问题,如组织结构、经营管理人员的奖酬机制、部门之间的冲突协调等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可以为中层管理人员提供分析和处理整个企业范围内的高层决策问题的机会和经验,促进了管理者的成长;同时,挖掘了管理者的创造力,给管理者带来了新思路。这一过程本身又促使中层管理者仔细研究政策问题,为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采取这种方式可以让中层管理者更多了解企业发展,参与企业的决策,增强对企业的责任感。(4)系统培训,不断成长的支柱。当员工进一步升迁为中层管理者后,可以进入企业的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之中,帮助其从全局把握职位要求,改善工作方式。第一阶段是自我约束阶段,不做不该做的事,强化职业道德;然后进入自我管理阶段,做好应该做的事――本职工作,加强专业技能;进入第三阶段,自我激励,不仅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要思考如何为团队作出更大的贡献,思考的立足点需要从自我转移到整个团队;最后是自我学习阶段,学海无涯,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随时随地寻找学习的机会。
     (三)健全选人用人制度,为提升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创造环境 
    企业要通过完善选人用人制度,营造出提升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环境。建立健全企业的选人用人制度体系,企业需要坚定“德才兼备、唯贤是举”的选人理念,通过不断完善个性化的制度设计,包括选拔、培养、使用、考核等内容,逐步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通过制度的有效执行,提拔和重用那些能力强且乐于奉献的好员工;通过建立并实行“优胜劣汰”的人才聘用机制,不给那些不思进取、遇到任务或问题只想如何开脱的管理者提供“避风港”和“安乐窝”。企业高层一定要有魄力与技巧做到“唯才是用”,以此给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提升铺平道路。
     (四)建完善绩效激励制度体系,为企业中层管理者队伍健康成长鼓劲加油 
    绩效考核是激发中层管理者队伍能力水平的“动力机”。建立“岗位分析评价”基础上的科学量化薪资绩效考核和激励体系,是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企业要建立和严格执行“差异化”的绩效考核办法,通过树立典型、重奖优秀并宣传其业绩的方法,让榜样的力量去触动和激发执行力低下者;让执行力低下者明白,企业真正需要和器重什么样的中层管理者。通过科学有效的“岗位分析评价”工作,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企业各级岗位任职资格模型、岗位说明书以及与之匹配的编制定员、薪资标准、绩效考核制度,在此基础上推进市场化薪资绩效管理、岗位竞聘制度的改革与实施,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及人力风险的有效管控,实现考核激励的科学实效性。具体思路是:建立以“岗位竞聘”为基础的薪资管理与考核激励体系;建立以“岗位任职能力”模型为基础的薪资管理与职业生涯成长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市场化、人性化、差异化激励体系,激活劳动合同管理,推行补贴、商业保险及其它福利制度。通过这种制度体系的建立,积极营造中层管理者乐于奉献的企业精神;通过这种精神的熏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保持与坚持下去,从而激发他们不断提高执行力。
  ;

7. 如何做好人才队伍建设

在工作内容上,必须牢固地围绕主体,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和吸引高层次的急需人才,加强人才能力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政府转变职能的同时,尽快从制度、体制、机制上消除影响人才成长和使用的障碍。
在工作方法上,必须重点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通过实现“人”与“事”合理有效结合,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好地发挥人才效益。
必须优化人才环境,搭设干事创业平台。许多大学毕业生不能正确择业,长期进不了岗。一些用人单位,强调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稳定性,适应能力差。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用人观念,既要抓好基础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又要从战略发展需要培养高新技术人才。
必须进一步改革用人机制。改变“官本位”、唯身份、唯资历、唯文凭、唯职称的用人观念,树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鼓励创业、鼓励创新、鼓励竞争的用人新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倡导精神鼓励,而且要建立一套完备的激励机制。

如何做好人才队伍建设

8. 如何加强企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一、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建设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首次把人才强国战略纳入其中,这说明我国对人才的发展和开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形势下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既需转变理念,又需创新体制,只有把观念的力量与制度的威力结合起来,才能开创生气勃勃的新局面。要做好上述工作,首先要树立以下五个方面观念上的转变:一是更加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引领作用,以创新型人才带动关键优势产业,以人才的集聚与培养引领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二是更加重视企业创新人才的开发培养,落实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在保证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强应用型研究,突破和掌握带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型技术,实现产学研更紧密结合;三是建立公正、透明的人事制度,特别是要建立让潜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破除人才选拔培养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四是要充分运用各种激励杠杆,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创新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健全完善符合企业特点的人才选拔评价标准,注重技术创新、产学研结合、成果产业化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使之成为承担产业关键性共性技术研发和引领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努力形成一支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创新型人才队伍。
    二、以用为本,注意发掘和培养“潜人才”
    在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时,要注意那些有潜能的专业技术骨干,注意支持末名者,帮助“小人物”,给那些具有发展前途的“潜人才”以大力支持。在发现、培养和使用过程中,要用人所长,避其所短,避免求全责备。用宽容之心,宽容他们的不足,宽容他们的个性,在宽容中激发创新欲望,激活创造能力。通过“导师带徒制度”,使他们在继承和创造过程中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步形成“师徒型人才链”,为高层次后备队伍储备人才。
    三、创新机制,打造有利于年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
    一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搭建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人才学研究表明,人才成长经历着从“潜人才”→“显人才”→“领军人才”等基本发展阶段,要进一步完善选拔、培养、考核、使用等环节,体现制度的公开、公正、公平;二是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创新体系。进一步激活企业科技创新动力,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完善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分配激励、社会保障、项目扶持、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成果申报等方面的政策制度,促进创新人才在充分发挥作用;三是完善创新型人才选拔机制。要按照发展的标准,克服各种制约,多加关注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采取分批选拔、定期考核、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办法,建立优胜劣汰的选人用人机制,在一定的范围和岗位,引入竞争上岗制度、任前公示制度和引咎辞职制度,扩大群众对选人用人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推进创新型人才建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进程。
    四、创新科学评价考核体系,不断优化人才配置。
    一是创新人才评价考核体系,使之成为选拔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标准。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尽快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建立以岗位责任制要素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完善创新型人才评价的标准、方法和手段,促使各类创新型人才能够在岗位上尽快脱颖而出,发挥其最大效能;二是优化人才配置,首先要建立健全人才市场配置机制,健全市场配置机制是企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环节。人才支撑进步,发展孕育人才。就企业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及其队伍建设而言,根据具体情况,第一,首要的是健全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是作为市场配置的实现机制而起作用的。人才市场的竞争包括供给主体的竞争即人才之间的竞争和需求方的竞争即用人单位的竞争。在透明、公开的前提下,把企业创新型人才的选用交给市场。第二,要建立健全与市场配置相适应的管理培训体系,促进创新型人才市场发展,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创新型人才资源实际上变成了稀缺资源。建立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后,还应保证人才培训质量,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合格人才,实现与国际人才市场的接轨。
    总之,创新型人才是企业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工作业绩直接体现企业双文明建设的成果和发展方向。搞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把开发人力资源的潜力与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更好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创新精神,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努力造就一支优秀的企业创新型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