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观后感

2024-05-18 21:10

1.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观后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观后感
                          范文一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有无数种。就是,你想它是什么样的,它就是什么样的。
         这本书里,有关于人的心理,精神,物质,世界的本源各种各样的追寻,极大的满足了我的好奇心,那些“极品”的精神病人,几乎都有着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不可不称之为“牛人”。他们的一些思想真的很强大,但是他们过于偏执,就像有点走火入魔一样,就这样成为了不被认可的异类。还有一种可能,可能他们说的都是对的,都是真的,但是超越了这个时代,所以不为这个时代认可,甚至是排斥,所以他们是异类。
         除了好奇心的满足,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让我咋舌,感触颇多。
         我宁愿自己是一个不特殊的人,没有特异功能,没有高深的思想,平平凡凡,隐没在人群中有一种安宁的幸福感,归属感。而不是作为一个特殊者的孤独,毕竟高处不胜寒;但是,平凡下去么?不去追寻探讨了么?又总有什么在你的内心深处痒痒的,跃跃欲试的,想要知道这世界上一切究竟是为什么,想要更好,更完美,想要不平凡。这个问题很矛盾。
         现在在社会中,大家都在拼命的赚钱,买房,买车,享受,最好能够承担得起奢靡。我想起了那个只身一人追寻史前玛雅文明的人,只是因为对这个有着难以割舍的兴趣,便辞了工作,放下一切,甚至为此痴狂,只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想----他过得很幸福吧!试问,有多少刚刚考完高考填报志愿时是因为热爱哪个专业呢?恐怕绝大多数都是把就业放在首位吧?我想起了那个“闭关修炼”的人,他描述的那种苹果的美味我不得而知,他所说得感官的那种敏锐程度是否夸张也有待商榷。只是,我们似乎真的太过沉醉在这个物质的世界,纵情娱乐,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量,不管是有用无用的,高尚的低俗的,感官都麻木了吧!多少是有一点的'。那两个案例都过于极端了,我知道。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就是完全清醒着的,孰对孰错,各人心中都有一把不一样的秤 ,只是我觉得我只是缺乏勇气,很容易大家做什么,我就跟着做,我害怕孤独,我害怕排斥,我喜欢有安全感,归属感。但是这样或许就没有了人生 最大的乐趣,或者很累很累。这个问题又很矛盾,但是终究需要抉择,或者妥协,或者孤独地坚持,或者„反正这个世界有无数种可能,虽然这个问题挺烦恼的,但是不要把自己推入死胡同。
         关于爱与被爱。记忆最深的是关于那个多重人格的故事,刚看完觉得不寒而栗的那种,细细回想很是可怜那个主人公,因为小时候得不到爱,就分裂了多重人格自己爱自己,然后就以那么悲伤的情节落幕。肯定是等待了很久,都没有人关注他,关心他,所以绝望了最后才会这样吧!每个人心中都是深深地渴望被爱的吧!就像《小王子》里面那只等爱的狐狸,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关心,被关注,被爱。不管是多么强大多么厉害的人物都渴望,甚至是在被伤害的很深,冷冷的对朋友说不要任何人的陪伴,只想一个人静一静的时候,内心深处也是想要有个人在身边,哪怕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的陪伴。没有一个人可以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正常的生活下去。所以很感谢我的亲人,我的朋友,特别是在我最难过的那段时光静静陪着我的人们,那样的时光尽管艰难-----每每想起,就像心里燃烧起了一团的火焰,暖暖的-----故而倍加珍惜。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而我,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这些疯子的言论不能真正的左右我,但我也不是完全无动于衷。我会有所不同,会有所改变。但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不一样,每个时刻世界都在变,每个地点观测的世界都不一样,还有着那么多那么多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所以生活就变得分外精彩了。就像塔塔说得“朝生暮死”,每一天都活在当下,就会发现激情不会减退,对生活有着一样的热情,因为又是新的一天啊!因为又是一次新生啊!
          范文二 
         这本书是我在学校图书馆偶遇的书,看到它时它就那样静静呆在书架间,被随意地堆在几本凌乱的书中。
         书脊上的名字一下子吸引住了我:《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我拿起书看了下封底的书评,上面写着:“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世界不对劲?一切都好像有点问题,但是又说不清到底什么地方不对劲,看不透什么地方有问题。有些时候会若隐若现的浮出来什么,等你想去抓的时候又没了,海市蜃楼似的。你有时候会明显的感觉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物体后面总有些什么存在,而且您可以确定很多规律是相通的,但是细想又乱了。这个世界有你太多不理解的,就像隔着朦胧的玻璃看不清一样。”莫名其妙的共鸣感产生了,于是我带着这本书回去看。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书的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它不讲人生大道理,只是以作者几年间采访的精神病患者的笔记和经历贯串始终。在筛选的过程中,作者将自己的观点融入了整本书中。
         读完之后,我发现多数书籍,都是把微小的事物放大来看,无论是情感,还是理论,可是这本书却不同,他用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这个让我们置疑的世界。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是在询问着自己,询问着这个世界,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循规蹈矩的接受命运给我们的一切。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不再询问,而作者笔下的这些人,往往过于偏执。他们把细微的事物放大,用他们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
         还记得一位病人,他喜欢盯着石头看,他觉得石头是有生命的。也许在我们看来,冷冰冰的石头怎么会有生命,可是,石头可以提供养分,可以养活植物,也许他不会消耗生命,但是我们又如何肯定他们没有生命?
         另有一位病人,他喜欢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因此,他身边的人都觉得她不正常。在作者与她交谈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不禁认为她是正常的,而且还赞同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没错,孩子们不愿意表达他们的想法,大人们总是用自己的观点去定义,孩子们看到的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但是那位“女病人”说的没错,他们看到的只是自己认为的有趣的东西。
         我们被教育着拥有自己的思维定式,往往不敢扩展和更新自己的想法,就这样,许多人陷入狭小的圈子里活了一辈子。不得不说,这些所谓的精神病人只是世界观与他人不同,他们所看所想都与大多数人不相同。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但是他们所认为的就一定是谬误么?
         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中,表现异于大众,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异样的眼光和异样的评价。因此,很多人选择碌碌无为,庸于常人。但我认为,人总是因为不同而被记住,因为个性而被欣赏。只要自己做的事是对的,是需要的,这样的话,争议性对自己未尝不是一种肯定。创造性的杰作往往来自这些与众不同的思维,要顶得住外界的舆论压力,还要耐得住寂寞,坚持下去。
         其实,现实中生存的人,都被罩在一张无形的网里,这张网就是从小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但是,精神病人是由于某种原因或者刺激脱离了这张网的人。他们站在网外,质疑现实那张网的合理性,并在编织自己的那种网。所以,很多精神病人他们都有貌似很强大的逻辑,就是因为他们在不断的编织和形成自己的那个网,来对抗现实的网。
         这本书,虽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就是这样一本书,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有时候,用精神病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更能去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观后感

2. 如何评价电视剧《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网友评价电视剧符合原著,演员表演有血有肉,场景极其贴近现实,孩子的失踪和剧情发展非常吊胃口,让人欲罢不能。但是悬疑剧之外引发的思路是非常多的。
 我看到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内心是非常压抑,在看这个电视的整个过程中,整个人都是非常沮丧和沉重的,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三个家庭和孩子的关系,让我感到非常压抑的事情就是三个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他们给孩子的爱已经上升到窒息的感觉。

这部电视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就是莫莫不能在自己的家里养自己喜欢的小狗 ,当我看到这一个片段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孩子对于小狗的热爱,但是父母却剥夺了孩子对于小狗的宠爱,家里无论如何都不让他养宠物,我觉得这一件事情对于小孩子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更令人窒息的行为,就是孩子的家长给他在休息的时间也排满了各种各样的课程,让孩子得不到片刻的休息和放松,作为一个成年人来讲,这样满满的安排,我都觉得我自己会压抑,甚至会得抑郁症,更何况是这么一个小孩子呢

这部电视剧说实话,演得非常深入人心,这些年经济环境非常的不好,每个家长的压力也非常的大,所以他们把自己的期待,更多的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希望自己更多的努力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更优质的生活,所以他们替孩子做一切决定,替孩子决定孩子的人生和想法,这一点看上去是让人感觉充满了爱,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的权益,虽然现在经济压力各个方面都是非常大的,但是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多多听取孩子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不然孩子的内心永远是压抑和扭曲的。

3.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电视剧剧情 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由乐视网出品,宋本中导演执导,钟盛远执笔的一部网络剧。这是香港首部4K网络剧,该剧由陈小春,应采儿,李灿琛,陈国坤,柯有伦等领衔主演,是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讲述了一群精神病患者如何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世界,与世界互动的故事。 
 
 2、《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记录了生活在世界上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人。以独特的视角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或者是天才的真正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在剧中出演的每个人只需要将自己那个“最不正常”的那一面表现出来就行,这让每个演员都表示只要自然演出就行了。 
 
 3、在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那么一种叛逆,又有谁能说一定是正常人呢?从精神病人了解这个世界,或许现在你认为他们是疯子,但是他们做到了我们没有做到过的事情。没有人能说天才不是疯子,疯子不是天才,他们都有独特唯一的一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电视剧剧情 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4.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电视剧作者是谁演的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2010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铭。
该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亦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
电视剧 由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网络剧网罗了香港当红演员陈小春、应采儿、李灿琛、陈国坤、钟丽缇、关智斌、林俊贤等人共同演出。
该剧于2015年11月13日每天中午12:00乐视网首播

5. 读《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有感

   读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会有哪些感想呢?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有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如果有一个疯子坐在你左边,一个天才坐你右边,你会更靠近哪边呢?正常人的答案几乎全是右边,我的答案也是一样。但当我读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我决定坐中间。作者高铭是个十万个为什么,什么都要问为什么,他问周围的正常人,在你看来,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呢?他们并没有认真的回答,因为他们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他们更多的是忙于事业,爱情、家庭。失望的作者决定带着复杂的心态,开始接触这个特殊的群体,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
    作者高铭是我看到最勇敢的作者,他花了4年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机构,对“非常态人群”进行近距离访谈,创造出这本书。
    你听过一个笑话吗?有一个精神病人,整天什么也不干,就穿着一身黑雨衣举着一把花雨伞,蹲在院子里潮湿黑暗的角落,就那么蹲着,一天一天的不动,架走他他也不挣扎,一旦有机会还穿着那身行头,打着花雨伞原位蹲回去,那是相当的执着。很多精神医生都看过了,都说没救了,但有位心理学家,他不说什么,只是穿的和病人一样,也打了一把花雨伞和他蹲在一起,一个礼拜后,终于有一天病人主动开口了,他悄悄的往心理专家那里凑了凑,低声问“你也是蘑菇吗?”
    作者也碰到过这样的患者,作者也问那个心理医生,一样装着陪那个整天观察花花草草石头的人一起观察,他们最后交流了起来,那个患者尽发现了石头也有生命,蚂蚁是个细胞。当我读完这篇《生命的尽头》时,我很惊讶那个患者的思维和她那对万物的观察。她将蚂蚁族中,蚁后、幼蚁、工蚁命名为了“松散生命”,她将蚂蚁家族比作为“人们的细胞运动”,这也许是科学家观察不到,想不到的,因为一个正常人不会去留意路边的石头有生命,也不会去认真的观察蚂蚁,我不禁想到了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人们也曾认为法布尔是个疯子,因为他也如那患者一样一有闲暇时间便对花草发呆,但当法布尔著成《昆虫记》时,人们非常惊讶,不再认为法布尔是个疯子。那些名人中“疯子”并不少,梵高、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因为他们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他们有着与常人不同的世界观。
    我想,这位患者也会成为一名著名的学者。疯子中有许许许多多名人,我想他们应该变自己对精神病患者的看法,应去倾尽他们,他们不是我们骂的对象,他们只是想法、世界观点、看待整个世界的方面不同,我们应去倾尽他们关爱他们。
    朋友,跟我一起来倾尽这些疯子吧,当我们坐在天才和疯子中间时,我们不在去靠近天才,而是坐在他们中间!朋友,请改变你对精神病患者的看法,其实他们很善良,朋友,请留意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天才还是疯子,你都会观察到他们的优点。
     我精心推荐 

读《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有感

6.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         这是一本努力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书籍。作者别出心裁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各种精神病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他们的经历。
        这是一本有魔力的书,他使人们深刻的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和这些精神病人究竟有怎样的区别?
        书中不乏有一些古怪离奇让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比如说一个男人坚信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而对她们充满了畏惧,又比如说一个女人自称曾经被外星人绑架过,还有为了变成天才而接受开颅手术的狂人等等。但引起我最多关注的,还是那些与本书名称相呼应的案例——与天才们有着一线之隔的疯子。
        这些人,说是疯子也不为过。他们有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想法和坚持,有些特点几乎可以用荒诞来形容。他们有的像是蛊惑人心的邪教教主,有的像是蹲在路边以为自己是蘑菇的痴呆,有的像是沉浸在自己幻想世界里的空想者,还有的,拥有谁也不相信他们会拥有的能力。除了最后一种人难辨真假以外,其余的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强大而牢不可破的世界观,你甚至无法用现在已知的理论去辩驳他那看似荒诞却又逻辑严密的推理,这也是很多人去治疗别人的精神疾病结果自己却被带上歪路的原因。很多这样的案例带给我巨大的震撼,我承认他们的观点很荒诞很偏离实际,但是不得不否认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着严密的逻辑,甚至与现实的世界接轨,你无法去辩驳,去纠正他。看过这本书,你会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同情与敬仰,就好像是为了不让这种太过出格的世界观在这个社会上散播开来,我们把他们单独的隔离开来,否定他们的观点,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一切,将他们称呼为——疯子。
        是的,我们否定了他们,但是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在那里,一个被隔离开来的地方。里面最让我心痛的是两个孩子的案例,他们两个都是天才,只是天才的成分中夹杂着灵异。一个在物理方面有天赋的孩子自称能够感觉到四维虫子,所以不断的在物理学上探索,想探索这种超越三维的非物质性生物。另一个孩子拥有极高的智商,但是能看到好运和厄运的颜色,并且经常做一些不被父母理解的举动。其实不是这样,作者努力跟她沟通之后发现她的这些举动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有着比成年人更多的思考。
        智多近妖,我常听人说起这样一个词。聪明的让周围的人不寒而栗,大概指的就是这种人了吧。我不奢望这些人能够得到解脱,跟我们一样正常的生活,我只希望那些拥有极高智慧的人们别再因为不被人们所理解或者接受就被定义为疯子。
        精神病人和我们眼中的世界不同,但是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欢乐与悲伤,有着自己的心理活动,请给他们一些尊重,尊重他们的思考,尊重他们的信仰。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2】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关于精神病人的世界的书。它并不是一本介绍精神病人生活或者治疗的书,而是一本关于精神病人异于常人的世界观。这是一本极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访谈录,作者通过多次接触二十多个精神病人,了解他们的世界观,根据笔录和录音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的独特深刻的所思所想。
        当大家听到精神病人时,就会想起那些行为怪异,冷血残酷,疯疯癫癫的人。这就是精神病人吗?先前我以为是,后来读这本书时我才发现,有时天才和疯子真的只是只差一步,精神病人之所以被判为患有精神疾病,只不过是他们的世界观与我们正常人(在我们看来我们是正常人,在精神病患看来我们才是不正常)的世界观不一样,与主流的世界观不一样,而我们正常人难以接受他们的世界观,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把与我们正常世界观不一样的人界定一个圈,把他们围起来。
        在这本书里,很多都是一些精神病人对于世界的本质的一种看法。里面有一个精神病人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他称自己是另外一个宇宙的地球人。他支持多宇宙论,多宇宙论就是宇宙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举一个例子,假设让你回到五十年前杀死你的祖父,那么就不会有你的存在,但是没有你的存在,怎么杀死你的祖父呢?于是会有你存在的宇宙,也会有你杀不死你祖父的宇宙,也有你不存在的宇宙。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他来到我们目前存在的这个宇宙是通过精神传输。精神传输,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可能,但其实如果量子力学达到一定的高度,是可行的。此时此刻我们还能认为他真是一个疯子吗?可是他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证明,因为我们的技术没有达到这样一个程度,也不能接受他的说法,因为多宇宙论在物理届里还存在着争议。
        关于精神病人,我还觉得他们很可悲。这本书记载了一个可怜的人,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做一个可怕的梦,他梦见自己睡了很久很久,当他醒来的时候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包裹着他的是一种类似于鸡蛋薄膜的物质,他凭着生存本能撑破物质,走出来时发现是一个陌生的房间,他逃到房外,看到都是十间一模一样的`房间,里面同样有鸡蛋膜一样的物质,可是里面包裹着的确实已经干瘪的死尸,再走出这一层,才发现他正在一只大船上,周边都是一望无际的海,没有任何生物,他哭了,哭得嘶声裂解,,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很绝望。这一篇目就叫《孤独的守望者》。那种无所不在的孤独,不是寂寞,吞噬着仅有的一丝灵魂,无法解脱,只能承受,直到崩溃。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一种难过的感觉,甚至觉得可怕的。它颠覆了我对精神病人的看法。其实精神病人的思维是如此的开阔,想象力如此的丰富,并且比正常人更优秀的是他们能够不断思考世界的本质,他们的知识如此的深厚,甚至能提出量子力学,相对论等深厚的学术研讨。他们表达他们的世界观时,绝大部分不是疯言疯语完全听不懂,而是非常具有逻辑性。正是如此我才觉得可怕,从逻辑上讲,虽然他们很主观,但是并没有明显的漏洞来让我们推翻,我们会在潜意识中认可这些东西,会不自觉的改变我们的世界观和社会观。此时让我迷惑的是,他们是真天才还是莫名其妙的疯子?
        最后我觉得书中以为精神病人说的话很有意思,于是摘抄了下来:“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有一天你认为我疯了,其实是你疯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3】         以前阿秀曾经跟我提到过这本书,我貌似也看见她在我电脑里也下过这本书,当时我也没在意。后来也托她的福,张章同学把这本书交到了我手里!当然当时的使用权不属于我,后来因为些原因最终使用权还是属于我了。照这么回忆其实我跟这本书还挺有缘,若不是我在莫大的东台大润发超市巧遇张章同学三次,这本书也不会到我手里啊!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作者采访精神病人时的故事。通俗的说,就是以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这个,我们不断质疑的世界。
        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质疑这个世界,例如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活着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等等一系列的质疑!我们正常人也许只是从表面分析一下。而精神病患者往往会偏执于他们所执著的事,把一些微小的事放大化的来看,以至于做出些极端的事情。所以在正常人的眼里他们病了,俗称“精神病患者”。
        书中提到有很多精神病医师因为长时间跟精神病患者接触最终他们也“病”了,也许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本来就存在些因素。因为长时间跟精神病患者接触他们内心里面的平衡点被打乱了,所以“病”了!其实天才与疯子只是一线之隔,关键在于内心里那个平衡点!
        书中有两个爱情故事。但是可以用一段文字说明。摘抄的。
        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
        婚纱在衣柜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苍老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为你
        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臆想症的老人,老伴逝去多年,依然认为他活着。
        第二个故事是一位丧偶的中年人,不断的学习生理等课程,为了复活爱人。
        感触很深,然后静默不言。
        ’‘’‘’‘’‘’‘’‘’‘ 书中有一段是讲“角度问题”。一个女“患者”说在工作外她会是个孩子,她喜欢这个新鲜的世界,而不是去习惯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必须跟别人一样的态度!这个女人其实没有问题,反而是认为她有问题的人才有问题。不是每个人都习惯墨守成规,孩子是最好的列子。不是所有大多数人认为对的事情就是对的,大多数人认为错的事情就是错的!而那个“大多数“的界限往往让我们思想上有限制了,所以渐渐的我们也就习惯了!
        书中结尾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

7.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最近在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其实很久之前就知道这本书。但是当时我以为又是一本类似于鸡汤文的书,所以没有看过,直到昨天看到了关于这本书的书评。
  
 对于精神病我身边没有,也没有去了解过,所以对这样的一个群体还是抱着一种偏见,觉得那都是一群脑子不好使的人。可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对他们又有了新的认识,我发现这群人不是脑子不好使,是脑子太好使了!
  
 他们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对某一件事研究或者执着到了发狂的地步,这可不是脑子不好使能有的,我都觉得不是他们不正常,而是他们处于我们这个混沌复杂的社会,太过于独特纯粹,而被孤立了。
  
 书里面有许多的想法我觉得非常的好,举例一章《苹果的味道》。主人公对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参禅的故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于是自己也尝试着去闭关冥想。他隔绝了外界所有的干扰,手机关机,甚至把电闸都拉了,只为了体验一下那种无法言状似是而非的“感觉”。
  
 起初肯定是难以忍受的,但好在扛过去了,在过去了48小时之后,他慢慢的开始平静下来,也开始有了一些其他的感觉。而这里在他说来,是思想上开始透明,对自己有了一个“存在”的认知。
  
 我们都知道自己是存在的,可是在这个社会生活的久了,外界的一切都在慢慢改变你自己,你的迷茫你的困惑,你慢慢的变得浑浊,扪心自问,你有多久没有好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而在去除了这些思想上的负担“杂质”之后,你才能感受到自己,也就是他说的“存在”。
  
 他在感受到“存在”之后,精神也得到升华,对自己过往看不透的事情看透了,想不清的事情想清了。而在这之后,也就是精神的后面还有一层模糊的东西,他还有没有体会到,也无法说清,但总之他也算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相信了或许古人为了参透佛法,真能闭关数年之久。
  
 我对他关于佛的理解也很感兴趣,而且与我的想法有些不谋而合,所谓的佛就是“我”,这个“我”是本心的意思,遵从本心,为善去恶,就是佛,何处都可修行。
  
 那么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被当做精神病呢?就是因为众人不理解他的想法,他的所作所为超出了普通人所为的范畴。他失踪了一个月,家里人疯了一样的找他,最后警察找到他时,发现他在家里光着屁股打坐,这对别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事情,而他自己说,本来打算修行两周,可没想到居然过了这么久,在冥想状态下时间的观念也淡了。
  
 当时我看这章的时候,说实话我很羡慕他的那种感觉,甚至还有许多人也想尝试一下。这算不算与古人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8. 浅谈观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体会与感想

      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原著是在高考过后,之前语文老师向我们推荐,有同学也说好看,当快递员把书送到我手中的时候,我跟自己说我要看看这本书到底有多神奇。然而在看过几篇后我就爱不释手了,其中的观点实在是让我脑洞大开,我很想知道后面还有些什么不可思议的东东。一波又一波新奇大胆的想法看得我头皮发麻,心有悸动,可是好奇心驱使我花两天时间看完了整本书,长舒一口气,只想说它带给我的不只是震撼,也更新了我对世界的看法,就像书中所说,“这个世界是有无数面的不规则体”,我们不能被思维限制了思想。
  
        书中的一些经典语录,我附在了后面,到时大家可以看看,文本带给我们的冲击力远胜过由它改编的电视剧,因为文本原始而直接,但改编的电视剧也有亮点,接下来我就谈谈我看到的一些亮点。
  
  一、 编剧大神啊 
  
        男主角高凯陪女主角天欣(高凯与天欣是情侣关系,要结婚了)上街买戒指不料发生车祸,天欣被撞得说不出话,修养好之后高凯鼓励天欣回公司工作,试图让她在熟悉的环境中找回说话的能力,可奇怪的是天欣获得了能看出每个人的真实面目的能力,正是如此她误伤了同事,天欣被告故意伤人罪,可她看到的是一个长着牛角面目狰狞的怪物,警方怀疑她是否患有精神病,藉由高凯表姐所在的精神病院检查,在此期间,院方利用天欣的这种能力医治好了很多精神病患者。这里就是要说的,案例有些是书中的,我不知道编剧是否看了相关资料,反正剧中找到了精神病患者得病的根源,并有效的解开了患者的心结。如果没有看相关资料,我不得不叹服编剧的脑洞。
  
  二、 神秘的“作者” 
  
        他是最大的变数,他是十足的恶魔,他是创造万物的作者,他做了脑颅穿孔的手术却没死,他还会用催眠术控制人心,最具颠覆的是他才是医师(后面会讲到)。
  
        在他这里最精彩的是他与量子力学讲师对辩的“多重宇宙的灵魂重叠论”,书中也提到过。听着挺抽象的,大概就是说,宇宙其实是由多个平行宇宙组成的,穿越这些是在多重宇宙的节点产生的,这些节点可能是任何时间,过去,现在,未来不是分开的,是一个整体。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有时候脑子里突然一闪,觉得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曾经经历过,而且感觉很真实,我从小时候到现在有很多次这样的经历,每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我都对自己说这是怎么回事,我不是来过这里吗,我们见过呀,这事我早就做过了。想着却不知道怎么回事,大人说好像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书中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不同平行世界的自己的灵魂重叠了,而肉身即是载体,一具身体两具灵魂,但这只是一瞬间的事,宇宙的能量运转让其不能停留太久。
  
  三、 最原始的三只小猪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一个靠着森林的村庄里,住了三只小猪,分别是猪大哥、猪二哥和猪三弟。他们听说森林里有个非常恐怖的传说,就是在某年的某个时候,大野狼会出来寻找猎物,他们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开始寻找材料,来加盖自己的房子。猪大哥非常偷懒,他找了一些稻草把房子铺起来,就结束了;猪二哥比猪大哥好一点,找了一些木材,钉在自己的房屋外面;猪三弟呢,他是最努力的一个,他找了很多的石头来坚固自己的房子。终于到了那一天,大野狼出现了,他慢慢,慢慢的走到猪大哥的房子,打了一个喷嚏,就把猪大哥的稻草屋给吹倒,大野狼立刻就把猪大哥给吃了。他拿了一把火走到猪二哥的房子前,把房子烧了起来,把猪二哥逼了出来之后,也把猪二哥给吃了。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他还是破坏不了猪三弟坚固的石屋,猪三弟还想了一个诡计,制服了大野狼,为了帮大哥和二哥报仇,猪三弟活生生的把大野狼吞下肚。
  
        这个版本是从十八世纪甚至更早的英国那边传来,那时候的童话故事,不会要求什么教育性或者正能量的东西,相反的,它充满着血腥、残酷甚至暴力的内容。
  
        目前较为流传的版本因针对儿童心理而修改过,将狼吃猪,猪吃狼的情节修改掉,变成三弟最后保护了大哥和二哥,并用巧计赶走大野狼。
  
  四、 无奈的真相 
  
        颠覆性的来了,其实本该想到的,天欣为了捡起滑落的戒指不巧被那个“同事”开车撞了,最后她不是患有肿瘤而是因抢救无效死亡,高凯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幻想天欣还活着,他去天欣的公司,那个同事是被他自己打伤的,那也不是他的表姐而就是当初救治天欣的那位医生,是她宣布天欣抢救无效死亡的,“作者”其实是治疗高凯精神病的医师,他的恶魔形象是由高凯沉溺幻想与医师拉他出来相互斗争产生的。
  
        讲到这儿,我就要吐槽编剧了,为什么这样啊,两人如此相爱碍着你什么事儿了,你就这么看不惯吗?!虽然这样让剧作的艺术层次上升了,无奈的悲剧也最撩人心,可这是对我们的折磨,本该在一起的,唉!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清·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