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近代名人

2024-05-17 08:45

1. 安徽近代名人

  杨文会(1837~1911)字仁山。石埭夏村岭下杨家村(今属黄山市)人。清末著名佛学家。早年习儒学,并学天文、地理、历数、音韵等。曾任曾国藩部谷米局差事。1864年潜心佛学。1866年就职于江宁筹防局,与友好十多人募捐集资,创金陵刻经处,经营刻印佛经事业。1878年随曾纪泽出使英、法,考察政教,越数年又随刘瑞芬使英,考察制造技术诸学。在伦敦结识日本梵文学者南条文雄,经其帮助,从日本找回国内失传的经疏300余种,择要出版《汇刻古逸净土十书》等。后与英人李提摩太一起,将《大乘起信论》译成英语。清光绪间建屋于南京延龄巷为藏经板及流通之所。晚年注意培养佛学人材,办佛学常于刻经处,培养僧俗20余人。1910年任佛学研究会会长。致力于刻经事业50年,刻经三千卷。著有《等不等观杂 录》、《佛教初学课》、《十家略说》等。门下俊才有谭嗣同、桂柏华、章太炎、孙少候、 黎端甫、梅撷芸、李澄刚、蒯若木、欧阳渐等。

  周 馥(1873~1921)字玉山。建德(今东至)人。曾任李鸿章文牍,为李器重。1877年署永定河道。1881年署津海关道。183年兼署天津兵备道。中法战争爆发后,奉命赴渤海口编练民 舶团练,协助李鸿章办理洋务达30多年。参与筹建0北洋海军,开办海军学校,设立天津电报局、开平煤矿等,迁直隶按察使。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任职前敌营务处,跋涉安东 、辽阳、摩天岭之间,调护诸将,收集散亡,转运军需,马关议和后,自请免职。1899年复任四川布政使。次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调任直隶布政使 ,并入京处理教案。1901年李鸿章病死,遂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次年任山东巡抚 。曾留京与外国交涉撤销天津都统衙门,归还津榆铁路,事竣赴山东任所。值黄河决口,组织官民,筑堤防堵。1904年任两江总督,1906年任闽浙总督,未任,旋调两广。次年以老告归。1917年张勋复辟,被委任为协办大学士。卒后谥悫慎。著有《易理荡参臆言》、《负喧闲语》、《玉山诗集》、《周悫慎公全集》。

  吴汝纶(1840~1904)字挚甫,一作挚父。清桐城(今属枞阳会宫乡)人。其父吴元甲为1851年举人,曾被曾国藩聘为家庭教师。汝纶少年家贫力学,早著文名。1864年中举,次年成进士 ,授内阁中书。留佐曾国藩幕府,继入李鸿章幕,掌管奏议。历官深州、冀州知州,在两州开办书院,亲为讲授。曾在冀州兴修水利。后辞官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1902年被张百熙荐举以五品衔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力辞不就。五月赴日本考察学制,写成《东游丛录》。九月回国,请假回故里扫墓,并筹办桐城小学堂于安庆抚署。次年病卒于家中。擅长散文,为桐城派后期作家。治学由训诂以通文辞,于群经子史、小学音韵深有研究。著有《易说》 、《写定尚书》、《尚书故》、《夏小正私笺》、《深州风土记》、《吴挚甫文集》、《吴挚甫尺牍》、《吴挚甫先生函稿》、《桐城吴先生日记》、《李文忠公事略》、《桐城吴先生全书》、《桐城吴先生遗书》等。

  杨月楼(1844~1889)名久昌,派名久先。清咸丰间随父到北京天桥卖艺,被徽居名角张二奎收为弟子,使习武生。初在上海搭班,隶丹桂园。所演《安天会》等猴戏。动作灵活如猴, 有“杨猴子”之称。后至北京,隶春台班。1876年复至上海开鹤鸣园。不久,回北京隶三庆 班,为“京剧鼻祖”程长庚器重,以三庆班事相托。1882年程长庚去世,接掌三庆班。曾为 慈禧太后演出,在京、沪享有盛名。1888年入升平署,供奉内廷,兼领三庆班。其文武兼长 ,尤以演孙悟空出色。擅长《芭蕉扇》、《五花洞》、《蟠桃会》、《长坂坡》等戏。

  孙多森(1867~1919)字荫庭。其父曾任江苏记名道、南京洋务局总办。家资臣富。1885年中秀才,继办贡生,捐候补同知。1898年2月在上海创办国内第一家华商面粉厂——阜丰面粉 公司,任总经理。其兄孙多鑫任协理。1901年升候补道,任上海电报局帮办。1905年与聂之 台等筹建上海商务总会,任会董事兼副会长。翌年去天津,接替病故的孙多鑫,与周学熙共 同经营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矿务公司,任两公司协理。1908年又兼北京自来水公司协理。次年任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兼直隶出品协会协理。翌年任直隶劝业道,不久遭弹劾,遂辞职,仍任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矿务局公司协理。1911年12月清廷内阁和议代表去上海议和。翌年奉派任安徽实业司司长,旋被免职。同年9月,任北洋政府国家银行事务所会办,旋应邀筹办中国银行,任筹备主任。1913年4月被任命为中国银行总裁。同年6月被解职,奉袁世凯命任 安徽省都督兼民政长,因皖革命党人抵制而离院。不久又奉命任赴日本实业调查专使。回国后在北京发起组织中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任总裁。1914年任参政院参政、全国农工银行筹 备处筹备员。是年又与周学熙创办通惠实业特种公司,任临时总裁。翌年筹办中孚银行,任总经理,相继在北京、汉口、上海设分行。1918年银行开办国外汇兑,为我国第一家特许经营外汇的商业银行。病故于天津。著有《直隶实业汇编》。

  程家柽(1874~1914)字韵荪、豫荪、下斋。出生书香世家,清末秀才。19岁考入武昌两湖书院。1899年选送日本官费留学。结识孙中山。加入“兴中会”与秦力山等人先后组织成立“ 励志社”、“恳亲会”、“青年会”。创办《译书汇编》和《国民报》宣传革命,反对满清 统治,并参加“拒俄”、“拒法”反帝爱国运动。1903年秋,潜回国内,策动革命。清廷始 以高官厚禄收买,继以“逆竖倡乱”罪名,斥令两湖书院开除其学籍,取消官费留学资格, 并悬赏缉捕,遂再渡日本。1905年与宋教仁、田桐等在东京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导, 任编辑长。同盟会成立,杂志更名为《民报》,为同盟会机关报。曾被选为同盟会外务科负责人。1906年回国,先后任京师大学堂教授、邮传部主事。次年遭袁世凯缉捕,避逃日本。 1909年载泮摄政,应陆军部之聘,回国编纂陆军教科书,与程梦余筹创办《国风日报》。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授予幽燕招讨使之职,后改授安徽省军政府高等顾问。1913年,在《国 风日报》上发表《袁世凯黄梁梦》一文,檄讨袁世凯复辟。“二次革命”失败,潜入北京, 与熊世贞等密谋刺杀袁世凯,事泄被捕,于翌年9月23日就义。

  吴 樾(1878~1905)字梦霞,后改孟侠。清桐城(今属枞阳高甸乡)人。12岁起参加童子试, 屡试不第。1900年离家入沪,次年北上保定,曾任职于某县应局。1902年入保定高等师范学堂。在校受反清革命书刊影响,思想由改良主义转向革命,欲暗杀清廷朝臣以促进革命。1904年冬结识革命党人赵声、杨笃生,由杨监誓,与马鸿亮等人加入组织,组成“北方暗杀团 ”,任支部长。杨笃生将其介绍给光复会会长蔡元培。1905年7月16日,清廷宣布派载泽、 端方等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吴樾决定改变行刺铁良为炸出洋考察的五大臣。9月24日饰作随从,登上五大臣列车。因机车与列车相接撞击,引爆炸弹而牲。著有《暗杀时代》、《意见书》。

  范传甲(1873~1908)1904年到安庆,投入武备练军,与柏文蔚等组织“同学会”。后选入工程学校,送南京讲武堂学习。回安徽后,任工程队队长,密谋反清革命。后至南京,与赵声等结识,准备联合发动起义。1908年清廷调集湖北第八镇、江南第九镇、安徽第三十一混成 协新军在安徽太湖会操,值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云。遂与熊成基约定在安庆起义。11月19日夜,熊成基从城外炮营发难,率军进逼城下。传甲在城内应援未成,被捕牺牲。

  施从云(1880~1912)字燮卿。弱冠投军,选送入保定将弁学堂。历任排长、督队官。1910年新军第二十镇成立,任第七十九标第一营管带。与王金铭、冯玉祥发起组织“武学研究会” ,秘密鼓吹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力劝统制张绍率部起义未遂。次年1月,与王金铭 发动滦州起义,宣布滦州独立,成“北方革命军政府”,被推为总司令,王金铭任军政府都 督,被推为总司令,王金铭任军政府都督,率军登车西进,准备进攻天津。1月4日与清军激 战于雷庄附近,清军诡称议和,将其诱捕杀害。

  宋玉琳(1879~1911)又名予琳,定建候。同盟会员,“岳王会”安庆分会负责人之一。15岁凤阳府童子试案首,补博士弟子员。1907年春,就学于安庆巡警学堂,参与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安徽巡抚恩铭未遂被捕,翌年释放。十一月九日,参加“岳王会”,为新军马炮营策划起义,再次失败。1909年往南京联络同志再谋起义。翌年秋,回安庆复考入高等巡警学校。 1911年约江淮革命志士97人赴广州。任黄兴部粮官。参加广州起义,攻打督署,失败被捕。 刑讯时,言词激昂慷慨:“安庆之役,吾应死而不死,将有以报吾死友,今日者可以死矣” 。声色凛然不可犯。就义后遗骨葬于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张汇滔(1882~1919)名维藩,字孟介。正阳公学毕业后,入安庆武备学堂,后入清廷新军,与熊成基、柏文蔚等组织“同学会 ”。因宣传革命,引起清廷注意,乃逃往上海。1905年东渡日本,入监警学校,后加入孙毓筠在日组织的“阳明学社”。不久,加入同盟会。次年 回国,在寿州组织“信义会”。1908年农历三月十王日,拟乘四顶山庙之机举义,事泄,改变计划。后在寿州组织农会活动。1909年与王庆云等在寿州组织团练。1911年光复寿州后, 成立淮上军司令部,任副司令兼参谋长。率第三路军北上,光复各州县。倪嗣冲兵分两路向淮上军攻,汇滔率部分头突围,牺牲惨重。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临大总统,汇滔任副参军长。1913年3月回皖组织讨袁皖军,准备起义,失败后回上海,再渡日本。1919年由日回沪,被倪嗣冲派人刺杀。

  吴 谷(1883~1911)字春阳。合肥(今属长丰县)人。1903年组织“自强会”。次年春至上海 ,与高荫藻等创办青年学社,结识陶成章、宋教仁、黄兴筹人,加入军国民教育会。是年冬与万福华等密议暗杀安徽巡抚王之春,案发,东渡日本留学。1905年夏与孙中山、黄兴、廖仲恺等十余人发起组织同盟会,被推选为同盟会安徽分会主盟。发展大批安徽留日学生入会 。1905年冬回国,在合肥建立同盟会分支机构江淮别部(对外称“武毅会”)及外围组织“合肥学会”,次年去南京与赵声、倪映典等成立同盟会南京支部,并在弁目训练所发展熊成基 、范传甲等入会。武昌起义时,赴湖北会见都督黎元洪,议定鄂皖联合响应的计划,是年10月28日,在安庆召集会议,决定次日夜10时起义,因军事指挥胡万泰临阵逃脱,使计划失败 。遂去湖北、九江、与李烈钧说服九江镇军马毓宝起义。旋即率学生军东下,与各路大军攻克安庆,并于11月18日宣布安徽独立。光复后任民军经略,劝降清将李宝 ,因阻止路过安庆的九江黄焕章部队纵兵抢掠,被黄杀害。后追赠为陆军上将。

  倪映典(1885~1910)字炳章。合肥北乡吴店(今属长丰县)人。幼随父学医。1904年考入安徽武备学堂,不久加入岳王坐。毕业后至江宁,入江南炮兵速成学堂校科。结业后任新军第九镇炮兵队官,与赵声、吴 谷、柏文蔚等进行反清革命活动。后任第三十一混成协炮兵营管带,与熊成基等谋起义。事泄后逃避缉捕至广东赵声处。经赵声介绍加入同盟会,改名倪端 ,任新军炮队见习排长。1909年广东革命党人准备起义。次年2月因新军与警察局发生冲突 ,群情汹汹,他当机立断决定提前起义。2月12日,将管带齐汝汉击倒,率部攻城,因受伤 堕马被俘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韩伯棠(1892~1914)字宗堂,又字家铭,别号叶芬、笑恒、芍轩。1909年由安徽陆军学堂肄业,考入北平京师法律大学堂,后转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弱冠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 与彭家珍、赵铁桥等策动革命,事泄被捕。南北议和时被营救出狱。1911年11月,与杨雨昌 、张光培、黄之明刺杀袁世凯。后又与彭家珍、赵铁桥刺杀良弼。清帝退位后,与程饭牛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揭露袁世凯图谋恢复专制政体的阴谋。1913年奉孙中山令去上海,准备起义。3月去苏州,因叛徒沙子填告密而与钟鸣世等7人被捕。就义时书绝命诗一首“借债重重 已破家,是谁断送好中华”千秋自有董狐笔,撒手西归不理他。”

安徽近代名人

2. 安徽近代名人

杨文会(1837~1911)字仁山。石埭夏村岭下杨家村(今属黄山市)人。清末著名佛学家。早年习儒学,并学天文、地理、历数、音韵等。曾任曾国藩部谷米局差事。1864年潜心佛学。1866年就职于江宁筹防局,与友好十多人募捐集资,创金陵刻经处,经营刻印佛经事业。1878年随曾纪泽出使英、法,考察政教,越数年又随刘瑞芬使英,考察制造技术诸学。在伦敦结识日本梵文学者南条文雄,经其帮助,从日本找回国内失传的经疏300余种,择要出版《汇刻古逸净土十书》等。后与英人李提摩太一起,将《大乘起信论》译成英语。清光绪间建屋于南京延龄巷为藏经板及流通之所。晚年注意培养佛学人材,办佛学常于刻经处,培养僧俗20余人。1910年任佛学研究会会长。致力于刻经事业50年,刻经三千卷。著有《等不等观杂 录》、《佛教初学课》、《十家略说》等。门下俊才有谭嗣同、桂柏华、章太炎、孙少候、 黎端甫、梅撷芸、李澄刚、蒯若木、欧阳渐等。

  周 馥(1873~1921)字玉山。建德(今东至)人。曾任李鸿章文牍,为李器重。1877年署永定河道。1881年署津海关道。183年兼署天津兵备道。中法战争爆发后,奉命赴渤海口编练民 舶团练,协助李鸿章办理洋务达30多年。参与筹建0北洋海军,开办海军学校,设立天津电报局、开平煤矿等,迁直隶按察使。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任职前敌营务处,跋涉安东 、辽阳、摩天岭之间,调护诸将,收集散亡,转运军需,马关议和后,自请免职。1899年复任四川布政使。次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调任直隶布政使 ,并入京处理教案。1901年李鸿章病死,遂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次年任山东巡抚 。曾留京与外国交涉撤销天津都统衙门,归还津榆铁路,事竣赴山东任所。值黄河决口,组织官民,筑堤防堵。1904年任两江总督,1906年任闽浙总督,未任,旋调两广。次年以老告归。1917年张勋复辟,被委任为协办大学士。卒后谥悫慎。著有《易理荡参臆言》、《负喧闲语》、《玉山诗集》、《周悫慎公全集》。

  吴汝纶(1840~1904)字挚甫,一作挚父。清桐城(今属枞阳会宫乡)人。其父吴元甲为1851年举人,曾被曾国藩聘为家庭教师。汝纶少年家贫力学,早著文名。1864年中举,次年成进士 ,授内阁中书。留佐曾国藩幕府,继入李鸿章幕,掌管奏议。历官深州、冀州知州,在两州开办书院,亲为讲授。曾在冀州兴修水利。后辞官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1902年被张百熙荐举以五品衔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力辞不就。五月赴日本考察学制,写成《东游丛录》。九月回国,请假回故里扫墓,并筹办桐城小学堂于安庆抚署。次年病卒于家中。擅长散文,为桐城派后期作家。治学由训诂以通文辞,于群经子史、小学音韵深有研究。著有《易说》 、《写定尚书》、《尚书故》、《夏小正私笺》、《深州风土记》、《吴挚甫文集》、《吴挚甫尺牍》、《吴挚甫先生函稿》、《桐城吴先生日记》、《李文忠公事略》、《桐城吴先生全书》、《桐城吴先生遗书》等。

  杨月楼(1844~1889)名久昌,派名久先。清咸丰间随父到北京天桥卖艺,被徽居名角张二奎收为弟子,使习武生。初在上海搭班,隶丹桂园。所演《安天会》等猴戏。动作灵活如猴, 有“杨猴子”之称。后至北京,隶春台班。1876年复至上海开鹤鸣园。不久,回北京隶三庆 班,为“京剧鼻祖”程长庚器重,以三庆班事相托。1882年程长庚去世,接掌三庆班。曾为 慈禧太后演出,在京、沪享有盛名。1888年入升平署,供奉内廷,兼领三庆班。其文武兼长 ,尤以演孙悟空出色。擅长《芭蕉扇》、《五花洞》、《蟠桃会》、《长坂坡》等戏。

  孙多森(1867~1919)字荫庭。其父曾任江苏记名道、南京洋务局总办。家资臣富。1885年中秀才,继办贡生,捐候补同知。1898年2月在上海创办国内第一家华商面粉厂——阜丰面粉 公司,任总经理。其兄孙多鑫任协理。1901年升候补道,任上海电报局帮办。1905年与聂之 台等筹建上海商务总会,任会董事兼副会长。翌年去天津,接替病故的孙多鑫,与周学熙共 同经营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矿务公司,任两公司协理。1908年又兼北京自来水公司协理。次年任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兼直隶出品协会协理。翌年任直隶劝业道,不久遭弹劾,遂辞职,仍任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矿务局公司协理。1911年12月清廷内阁和议代表去上海议和。翌年奉派任安徽实业司司长,旋被免职。同年9月,任北洋政府国家银行事务所会办,旋应邀筹办中国银行,任筹备主任。1913年4月被任命为中国银行总裁。同年6月被解职,奉袁世凯命任 安徽省都督兼民政长,因皖革命党人抵制而离院。不久又奉命任赴日本实业调查专使。回国后在北京发起组织中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任总裁。1914年任参政院参政、全国农工银行筹 备处筹备员。是年又与周学熙创办通惠实业特种公司,任临时总裁。翌年筹办中孚银行,任总经理,相继在北京、汉口、上海设分行。1918年银行开办国外汇兑,为我国第一家特许经营外汇的商业银行。病故于天津。著有《直隶实业汇编》。

  程家柽(1874~1914)字韵荪、豫荪、下斋。出生书香世家,清末秀才。19岁考入武昌两湖书院。1899年选送日本官费留学。结识孙中山。加入“兴中会”与秦力山等人先后组织成立“ 励志社”、“恳亲会”、“青年会”。创办《译书汇编》和《国民报》宣传革命,反对满清 统治,并参加“拒俄”、“拒法”反帝爱国运动。1903年秋,潜回国内,策动革命。清廷始 以高官厚禄收买,继以“逆竖倡乱”罪名,斥令两湖书院开除其学籍,取消官费留学资格, 并悬赏缉捕,遂再渡日本。1905年与宋教仁、田桐等在东京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导, 任编辑长。同盟会成立,杂志更名为《民报》,为同盟会机关报。曾被选为同盟会外务科负责人。1906年回国,先后任京师大学堂教授、邮传部主事。次年遭袁世凯缉捕,避逃日本。 1909年载泮摄政,应陆军部之聘,回国编纂陆军教科书,与程梦余筹创办《国风日报》。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授予幽燕招讨使之职,后改授安徽省军政府高等顾问。1913年,在《国 风日报》上发表《袁世凯黄梁梦》一文,檄讨袁世凯复辟。“二次革命”失败,潜入北京, 与熊世贞等密谋刺杀袁世凯,事泄被捕,于翌年9月23日就义。

  吴 樾(1878~1905)字梦霞,后改孟侠。清桐城(今属枞阳高甸乡)人。12岁起参加童子试, 屡试不第。1900年离家入沪,次年北上保定,曾任职于某县应局。1902年入保定高等师范学堂。在校受反清革命书刊影响,思想由改良主义转向革命,欲暗杀清廷朝臣以促进革命。1904年冬结识革命党人赵声、杨笃生,由杨监誓,与马鸿亮等人加入组织,组成“北方暗杀团 ”,任支部长。杨笃生将其介绍给光复会会长蔡元培。1905年7月16日,清廷宣布派载泽、 端方等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吴樾决定改变行刺铁良为炸出洋考察的五大臣。9月24日饰作随从,登上五大臣列车。因机车与列车相接撞击,引爆炸弹而牲。著有《暗杀时代》、《意见书》。

  范传甲(1873~1908)1904年到安庆,投入武备练军,与柏文蔚等组织“同学会”。后选入工程学校,送南京讲武堂学习。回安徽后,任工程队队长,密谋反清革命。后至南京,与赵声等结识,准备联合发动起义。1908年清廷调集湖北第八镇、江南第九镇、安徽第三十一混成 协新军在安徽太湖会操,值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云。遂与熊成基约定在安庆起义。11月19日夜,熊成基从城外炮营发难,率军进逼城下。传甲在城内应援未成,被捕牺牲。

  施从云(1880~1912)字燮卿。弱冠投军,选送入保定将弁学堂。历任排长、督队官。1910年新军第二十镇成立,任第七十九标第一营管带。与王金铭、冯玉祥发起组织“武学研究会” ,秘密鼓吹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力劝统制张绍率部起义未遂。次年1月,与王金铭 发动滦州起义,宣布滦州独立,成“北方革命军政府”,被推为总司令,王金铭任军政府都 督,被推为总司令,王金铭任军政府都督,率军登车西进,准备进攻天津。1月4日与清军激 战于雷庄附近,清军诡称议和,将其诱捕杀害。

  宋玉琳(1879~1911)又名予琳,定建候。同盟会员,“岳王会”安庆分会负责人之一。15岁凤阳府童子试案首,补博士弟子员。1907年春,就学于安庆巡警学堂,参与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安徽巡抚恩铭未遂被捕,翌年释放。十一月九日,参加“岳王会”,为新军马炮营策划起义,再次失败。1909年往南京联络同志再谋起义。翌年秋,回安庆复考入高等巡警学校。 1911年约江淮革命志士97人赴广州。任黄兴部粮官。参加广州起义,攻打督署,失败被捕。 刑讯时,言词激昂慷慨:“安庆之役,吾应死而不死,将有以报吾死友,今日者可以死矣” 。声色凛然不可犯。就义后遗骨葬于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张汇滔(1882~1919)名维藩,字孟介。正阳公学毕业后,入安庆武备学堂,后入清廷新军,与熊成基、柏文蔚等组织“同学会 ”。因宣传革命,引起清廷注意,乃逃往上海。1905年东渡日本,入监警学校,后加入孙毓筠在日组织的“阳明学社”。不久,加入同盟会。次年 回国,在寿州组织“信义会”。1908年农历三月十王日,拟乘四顶山庙之机举义,事泄,改变计划。后在寿州组织农会活动。1909年与王庆云等在寿州组织团练。1911年光复寿州后, 成立淮上军司令部,任副司令兼参谋长。率第三路军北上,光复各州县。倪嗣冲兵分两路向淮上军攻,汇滔率部分头突围,牺牲惨重。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临大总统,汇滔任副参军长。1913年3月回皖组织讨袁皖军,准备起义,失败后回上海,再渡日本。1919年由日回沪,被倪嗣冲派人刺杀。 

  吴 谷(1883~1911)字春阳。合肥(今属长丰县)人。1903年组织“自强会”。次年春至上海 ,与高荫藻等创办青年学社,结识陶成章、宋教仁、黄兴筹人,加入军国民教育会。是年冬与万福华等密议暗杀安徽巡抚王之春,案发,东渡日本留学。1905年夏与孙中山、黄兴、廖仲恺等十余人发起组织同盟会,被推选为同盟会安徽分会主盟。发展大批安徽留日学生入会 。1905年冬回国,在合肥建立同盟会分支机构江淮别部(对外称“武毅会”)及外围组织“合肥学会”,次年去南京与赵声、倪映典等成立同盟会南京支部,并在弁目训练所发展熊成基 、范传甲等入会。武昌起义时,赴湖北会见都督黎元洪,议定鄂皖联合响应的计划,是年10月28日,在安庆召集会议,决定次日夜10时起义,因军事指挥胡万泰临阵逃脱,使计划失败 。遂去湖北、九江、与李烈钧说服九江镇军马毓宝起义。旋即率学生军东下,与各路大军攻克安庆,并于11月18日宣布安徽独立。光复后任民军经略,劝降清将李宝 ,因阻止路过安庆的九江黄焕章部队纵兵抢掠,被黄杀害。后追赠为陆军上将。

  倪映典(1885~1910)字炳章。合肥北乡吴店(今属长丰县)人。幼随父学医。1904年考入安徽武备学堂,不久加入岳王坐。毕业后至江宁,入江南炮兵速成学堂校科。结业后任新军第九镇炮兵队官,与赵声、吴 谷、柏文蔚等进行反清革命活动。后任第三十一混成协炮兵营管带,与熊成基等谋起义。事泄后逃避缉捕至广东赵声处。经赵声介绍加入同盟会,改名倪端 ,任新军炮队见习排长。1909年广东革命党人准备起义。次年2月因新军与警察局发生冲突 ,群情汹汹,他当机立断决定提前起义。2月12日,将管带齐汝汉击倒,率部攻城,因受伤 堕马被俘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韩伯棠(1892~1914)字宗堂,又字家铭,别号叶芬、笑恒、芍轩。1909年由安徽陆军学堂肄业,考入北平京师法律大学堂,后转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弱冠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 与彭家珍、赵铁桥等策动革命,事泄被捕。南北议和时被营救出狱。1911年11月,与杨雨昌 、张光培、黄之明刺杀袁世凯。后又与彭家珍、赵铁桥刺杀良弼。清帝退位后,与程饭牛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揭露袁世凯图谋恢复专制政体的阴谋。1913年奉孙中山令去上海,准备起义。3月去苏州,因叛徒沙子填告密而与钟鸣世等7人被捕。就义时书绝命诗一首“借债重重 已破家,是谁断送好中华”千秋自有董狐笔,撒手西归不理他。”

3. 安徽的历史名人

  管 仲 (?~前645) 名夷吾,字仲,谥敬仲。颍上县北管谷村人。春秋时杰出政治家。 出身贫寒,早年与鲍叔牙游,合伙经商,因母老家贫,常受鲍叔牙资助,成为挚交。齐襄公乱政时,助公子纠与公子小自争位,失败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治齐40年,对内政、经济、军事进行全面改革,制订一系列富国强兵方略。提出“仓 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把礼、义、廉、耻看作国之四维,以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特许于庶民中选拔人材,破格提升,重视奖勤罚惰。并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将行政组织同军事编制相结合,统一军政领导,增强国防力量。从此,国力大振。对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九合诸候,以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著有《管子》一书,共86篇,今存76篇。

  庄 子 (约前369~前286)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蒙(今属蒙城,一说河南商丘和山东曹县)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和梁惠王、齐宣王山时,与惠施是朋友。尝为蒙漆园吏, 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曾借贷于监河候。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妻死,鼓贫而歌。庄子为继老子以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对玄学、佛学、理学影响极大。所著文章,尤其是寓言,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笔锋犀利,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唐玄宗赐号为“南华真人”,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真经》,计52篇,现存33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内篇集中代表庄周思想;外篇、杂 篇则是以后庄子学派言论汇编。《史记》有传,蒙城有庄子祠,苏轼为之记。

  甘 罗 战国末期下蔡(今属颍上县甘罗乡)人。秦左丞相甘茂之孙。12岁为秦相吕不韦家臣。秦使张唐去燕国为相,唐因曾为秦昭王讨伐赵国,恐路讨赵国时赵王挟恨报复。吕不韦亲请张唐,仍不肯出使。甘罗别出奇讨,先以利害说服张唐,又逢愿为秦为大使赴赵,说服赵王,先割五城与秦,以广河间,再联秦攻燕,取得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30城,献11城给秦。由于是甘罗深受嘉许,封为上卿。死后葬于颍上城东35华里的颍水河畔,今穆岗子南侧。

  陈 胜(?~前208) 字涉。阳城(今属固镇县人,一说河南登封东南)人。雇农出身。 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戍渔阳(今北京密去西南),因洪水误期,按秦律当斩。遂与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县东南刘村集)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各地纷纷响应,队伍发展至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被推为王。旋派兵攻取赵、魏之地,又派周文率主力军进攻关中。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反扑,围攻陈县。陈胜率军反击 ,失利退下城父(今涡阳东南),为叛徒庄贾杀害。

  范 增(前277~前204) 西汉居巢(今巢湖市人,一说桐城)人。好奇计。秦末劝项梁立楚王后裔为怀王。秦军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为末将。后为项羽重要谋士, 辅佐项羽称霸诸候,被尊为“亚父”。封历阳候。屡劝项羽早除隐患,父掉刘邦,曾设“鸿门宴”,计不为项羽所用。后项羽中刘邦的反间计,疑增,削其权力,遂愤而离去,途中背发且疽病,至彭城而卒。今巢湖市有“亚父山”。

  英 布(?~前195) 秦时六县(今六安县)人。少受黥刑,又称黥布。初为骊山役徒,修筑秦始皇陵墓。秦末率骊山刑徒起义,响应陈胜、吴广。寻归附项梁,从项籍救赵,渡河击秦军,获巨鹿大捷。常为军中先锋,威震一时。秦亡后,项羽封其为九江王,都六(今六安 县城北)。楚汉战争中归汉,以淮南之众与韩信、彭越会师,灭项羽于垓下。封淮南王。汉 高祖十一年(前196),因韩信、彭越相继被杀,遂举兵反汉,战败逃亡江西,为长沙王吴臣诱杀。

  张 良(?~前189) 字子房。秦城父(今属亳州市)人。其祖为韩贵族。秦灭韩后,结交刺客,在博浪沙谋刺秦始皇未遂。后更改姓名,隐于下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 前208前,聚众归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韩王,良任司徒。韩王为项羽所父,复杂刘邦,为刘重要谋士。刘邦率军人咸阳,留恋宫廷生活,良与樊哙力劝刘邦封闭宫室府库, 还军霸上。楚汉战争时,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城、笼络韩信等策略,并主张追击项羽,彻底消灭楚军,皆为刘邦所采纳。曾与韩信整理编次春秋战国以来各家军事著作。 汉朝建立,封留候。

  文 翁(前156~前101) 名党,字仲翁。西汉庐江郡龙舒(今舒城县)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开湔江口,灌溉繁县农田1700顷,发展水利事业和农业生产。同时建立学校,兴办教育,选送蜀郡俊秀之士张叔等18人去京师从博士学习,归属后教授生徒。公元前141年在成都城南建文学精舍讲堂,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良者为群郡县吏。

  桓 谭(前23~后56) 字君山。东汉市国相(今淮北市)人。年少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常与刘歆、杨雄等著名经学家辩析疑义。擅长音乐,喜弹琴。王莽时任掌乐大夫。汉光武帝 即位,谭受大司空宋弘举存,拜议郎给事中。因反对谶讳神学,极言“谶之非经”,被光武帝目为“非圣无法”,几遭处斩。后免死罪,出任六安郡丞,途中病死。时年70余岁。所著《新论》早佚,清人严可均《全汉文》存少数篇目。其哲学思想对后世无神论思想发展较有影响。卒后,相有冢。1987年淮北市在相山下修建“桓谭纪念亭”,置“桓谭纪念碑”。

  桓 荣 字春卿。生于西汉成帝阳朔鸿嘉年间(约公元前24~17)。谯国龙亢(今属怀远 县)人。东汉经学大师。据《续汉书》载:“荣本齐人,桓公之后,以谥命氏,迁于龙亢, 至荣六叶”。幼家贫,少赴长安求学,拜朱普博士为师,刻苦自励,15年不回家园,终成学 业。汉建武十九年(43)60余岁方为光武帝刘秀赏识,拜议郎,请其教授太子刘城市。荣将“ 浮辞繁长,多过其实”的40万字的《尚书》删减为23万字教育太子,深受宫廷及儒家推崇。 二十八年拜太子少博,三十年拜太常。永平二年(59)拜五更。不久封关内候。80余岁病卒。

  范 滂(137~169) 字孟博。汉汝南细阳(今属太和县)人。少励清节,为乡里所重。举教廉,任清诏使,晋光禄勋主事,迁汝南太守宗资属吏。刚正无私、不畏豪强,常结交太学生以反宦官。延熹九年(166)与李膺、杜密等受宦官诬隐入狱。次年释放。建宁二年(169)再次被宦官诬隐,死于狱中。

  华 陀(?~208) 又名旉,字元化。东汉末年沛国谯(今亳州市)人。幼好学,通晓五经,尤精医学。沛国相陈珪、太尉琬多次荐举他做官,皆拒绝。一生行医,足迹遍及豫、皖 、苏、鲁,后世誉为“神医”。发明中药麻醉剂——麻沸散,治肠胃积聚等病使用麻沸散, 给患者麻醉后施行腹部手术,是世界医学史应用全身摩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比西方早1600多年。其重视预防疾病,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又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与姿态,创造“五禽之戏”。功法流传后世,形成内容丰富、分支繁多之“导引学派”。曹操患头风症,多次请其医治,留做侍医,拒不从,遂为所杀。

  左 慈 字元放。庐江郡(郡治今潜山县)人。东汉末年著名方士。旧方志称其在“天柱 山精思学道,得石室丹经”。为曹操军吏时,常在酒宴中摄取菜肴作乐,曾当众多宾客之面 ,即时钓苏州松江鲈鱼,取得四川生姜,并寄语川中购缎人增加购数,灵验如神。郊行中, 手持醇酒一壶,肉脯一斤,自饮自嚼,可使随行百官皆醉饮。曹操欲父之,或入壁,或途中隐形,百捕不得。后不知所终。

  刘 馥(?~208) 字元颍。三国时魏沛国相(今淮北市)人。建安五年(200)为扬州刺史 ,单骑赴任,重建“合肥空城”,建立州治。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 创立学校,广屯田,兴修芍陂、茹陂、七门吴塘,灌溉稻田,高筑城垒,多积木石草苫,并养鱼养畜,积极备战。建安十三年(108),孙权率兵10万围攻合肥百余日,而不能破。
  三国魏晋:
  曹 操(1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含亳州市)人。少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20,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镇压黄巾起义 ,迁济南相,并扩充军人。初平三年(192)占据兖州,诱降青州黄巾军之一部,编为“青州 兵”。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兴办屯田,整训部伍。十三年,进位丞相。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割据势力,征服乌桓贵族,统一中国北方。赤壁之战中被刘备、孙 权联军击败。注重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二十一年(216)封魏王。4年后病逝于洛阳。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文学上也有较高成就,其诗今存20余首乐府诗。昂扬之精神,宏伟气魄与慷慨不平之感情,形成其特有的风格,对五言诗发展贡献较大。散文有40余篇。诗文皆为后世传诵。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周 瑜(175~210) 字公瑾。庐江龙舒(今属舒城县,一说今属庐江县)人。三国时吴国名将。出身士族。洛阳令周异子。建安三年(198)被喜术任命为居巢长。后投奔孙策。曾率两千余兵,相继攻破皖城、寻阳、豫章、户陵等地,助孙策在江东建立孙吴政权。策死,与 张昭同辅孙权,建安十三年(208)任前部大都督。曹操占领刑州后,统帅水军、步兵数十万 ,试图南下消灭东吴。周瑜与鲁肃审时度势,指出曹操冒险用兵四忌,亲率吴军与刘备联军 大破曹操于赤壁,又败曹仁于南郡。战后授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屯军江陵。十五年,领军 进取西蜀,因箭伤复发,(含江西峡江)。精于音乐,有误,周良顾”之语。长子主,拜都骑尉,早卒。次子业都尉,后封都乡候。

  小 乔 历史名媛。祖籍不详。东汉末,随父乔公(轶名)避曹操乱,定居于庐江皖县( 今潜山县)。建安四年(199)孙策、周瑜率军破皖城。策纳大乔,瑜纳小乔。今潜山县城北郊 有“乔公故址”和二乔倾倒妆残脂剩粉的“胭脂井”。

  桓 范(?~249) 字元则。三国时沛国要(今淮北市)人。有文才。建安(196~220)末入函相府,与王象等共撰《皇览》。延康元年(220)为羽林左监。明帝时曾任中领军、尚书、 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吏等。正如(240~249)间任大司农,为曹爽谋划,号称“智囊 ”。司马懿起兵讨魏时,范劝爽挟魏帝到许昌,爽不听。曹爽被司马懿所杀,范亦被诛,著 有《世要论》12卷,或称《桓范新书》。

  曹 洪 (?~232) 字子廉。曹操堂弟。操起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徐荣所败,洪以己马赠操,又将家兵千余人并募兵数千人,与操会合,使操军复振。后从征张邈、吕布,以功任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献帝都许,任谏议大夫。以征刘表有功,迁厉锋将军,封明亭 候。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候。明帝时,任后将军,更封乐城修,复任骠骑将军,卒谥恭。

  曹 仁(168~223) 字子孝。曹操从弟。少好弓马,汉末从曹操为别部司马。从破袁术 ,攻陶廉,擒吕布,平黄巾军,迎献帝都许昌,皆有功,以仪郎督骑封都亭候。从平荆州, 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周瑜来攻,仁令部将牛金出战,牛被围,仁率数十骑解围,众服其勇 。转封安平停候。曹操讨伐马超,仁任行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文帝即位,拜车骑将军 ,都督荆、扬、益诸州军事。进封陈候,任大将军、大司马。卒谥忠。

  鲁 肃(172~217) 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属定远县)人。出身土族,喜读书、好骑射。 曾赠三千斛米与居巢长周瑜,并结为友好,后被周瑜荐与孙权。孙权问以天下大计,肃道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立江东,以观天下”,为孙权敬重。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兵南下,肃与周瑜坚决主战,建议孙权联结刘备,共拒曹军,为孙权采纳。任赞军校尉,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任奋武校尉,代领其军。后拜汉昌太守、偏将军。从孙权破皖城,拜横江将军。善治军,长于文辞,思主弘远,《吴书》称其有过人之明。

  吕 蒙(178~219) 字子明。东汉汝南富陂(今属阜南县)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 ,代统领其部。从孙权征战,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孙权劝其 多读史书、兵书,遂发奋,后“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汉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卒,代领其军,奉命守陆口。二十四年,率主力抵襄阳、樊城,为大都督,直趋江陵,战 舰伪装商船,士卒扮为商人,昼夜兼程至公安,迫使蜀守将傅士仁归降,占领荆州。旋因病卒。

  曹 真(?~213) 字子丹。东汉市国谯(今亳州)人。曹操族子。少孤,为曹操收养。授虎豹骑。以镇压灵丘黄巾军有功,封灵寿亭候。建安二十二年(217),以偏将军从曹洪与刘备部战于下辩,升中坚将军,次年九月,领中领军。延康元年(220),为镇西将军,进封东乡候。黄初三年,任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后任中军大将军。七年,曹睿即位,受遗诏辅政,封邵陵候,授大将军。太和四年(230)升太司马,每次出征,与将士同甘苦, 军赏不足,动用家财,奖励士卒。后因病回洛阳。卒谥元候。

  曹 丕(187~226) 字子桓。即魏文帝。曹操次子。东汉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 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太子。曹操死,嗣位为丞相、魏王,旋代汉称帝,国号魏,都洛 阳。在位期间,效法汉文帝实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政策,制订“九品中正法”,使世族门阀统治开始确立。好文学,为当时文坛领袖。其诗“燕歌行”为现存最以早一首七言诗。所 著《典论·论文》为我国较早之文艺理论批评专著。现存诗歌约40首。有《典论》5卷、《 列异传》3卷,文集23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文帝集》。谥文帝。

  曹 植(192~223) 字子健。建安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弟。少聪敏,颇得其父宠爱,几次欲立其为太子,因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而失宠。初封东阿王,不久改封陈王。曹丕即帝位后,屡次将其贬爵徒封,郁郁不得志而终。其诗歌艺术性极高,对``五言诗发 展起极大推动作用。今传《曹子建集》10卷。

  嵇 康(223~262) 字叔夜。三国魏谯郡 (含濉溪县临涣)人。孤贫,及长与魏宗室结 为姻戚。官至中散大零星,世称嵇中散。博学多通,好老庄及气功。善鼓琴,工书画,与阮 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其哲学思想,主张“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 而任自然”之说,反对儒家繁琐礼教,在政治上表现为刚肠疾恶,锋芒笔露。其朋友山涛( 巨源)投靠司马氏任吏部尚书,劝康做官,愤与山涛绝交。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深为不满,因而直接触犯了利用礼教图谋纂夺的司马昭政治集团,被诬陷处死。今传《稽中散集》10卷, 另有画《狮子击象图》、《巢由洗耳图》等。

  王 蕃(227~266) 字元和。三国时吴国庐江郡(治今潜山)人。历任尚书郎、散骑中常侍等职。博览多闻,兼通术艺,在天文、数学领域多有成就。他根据张衡的浑天说和自己观察天象的经验,制作“浑仪”(即天球仪)。“浑仪”圆周为一太零九寸五分,灵巧而实用, 撰有《浑天仪图记》,分周天为365.25度,立黄道与赤道交角为24度(今测定为23.5度),为我国天文家作出重要贡献。在数学上,研究出圆周率为π=3.1555,为当时一项重要数学成 就。为人高尚耿直,名重一时。甘露二年(266)被吴主孙皓以“酒醉失礼”杀害。

  刘 伶(约221~292) 字伯伦。晋沛国(今淮北市)人。魏末曾任建威将军。晋武帝时对策,申述“无为而治”之义被黜。司马氏擅权,伶纵酒放浪以示对黑暗统治的满及对礼法的 蔑视。党乘鹿车;携壶酒,使人荷锹相随,道:“死便埋我”。与阮籍、嵇康等合称“竹林 七贤”。有《酒德颂》较革教员。另有诗《北芒客舍》等。

  恒 温(312~373) 字元子。彝子。年轻时“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曾为琅琊太守 ,尚明帝长女南康公主,拜驸马都违法,迁徐州刺史。继任荆州刺史,封安西将军。晋永和 二年(346)率兵西伥,直指成都,收复蜀地,威名大振,升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永和十年(354)率步骑四万,自浙川以征关中,发江陵水军,水陆并讲,连败前秦军。十二年, 任征讨大都督,统领司、冀、州军事。二次北伐,抵伊水,与姚襄距水面战,大败姚军、收 复济阳。封南郡公。后加授并、司、冀三州都督,不受,加封侍中大司马,太和四年(369) 任平北将军,领徐、兖二州刺吏。率兵五万,第三次北伐,进攻前燕。粮道被前秦断截而败归。威安元年(371)前秦符坚率兵攻晋,屯兵洛涧。温率兵自广陵迎敌,大破秦军。后废司 马奕,立司马昱,掌朝中大权。有文集20卷传世。

  桓 伊 字叔夏,小字子野。东晋 (今濉溪县临涣)人。桓景之子。初为大司马参军, 授淮南太守,进督豫州十二郡和扬州之江西五郡军事,任建威将军、历阳太守等。与谢玄共 破王鉴、张蚝等,以功封宣城县子。又进都督豫州诸军事、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与谢玄 、谢琰在淝水之中大败符坚,以功封永 县候,进号右军将军。太元九年(384)后,迁都督 江州、荆州十郡、豫州4郡军事,任江州刺史,征拜护军将军。善音乐,为江左第一,并以 吹笛著名。杜牧《润州》诗中有“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之句。琴曲《梅花三 弄》即据其笛曲改编。卒于官,赠右将军,加散骑常侍,谥号烈。

  戴 逵(约325~395) 字安道。东晋谯郡 (今濉溪县临涣)人。后居会稽剡县。博学多能,“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少时曾以白瓦屑和鸡蛋汁作郑玄碑,时称绝妙。曾就学于范宣。所画人物、山水、走兽“情韵连绵,风趣巧拔”,“荀勋、卫协之后,实为领袖”( 谢赫《古画品录》)。《历代名画记》著录其画作《阿谷处女图》、《孙绰高士像》、《胡人弄猿画》、《董威辇诗图》、《濠梁图》、《孔子弟子图》、《金人铭》、《三马伯乐图 》等。擅长雕刻及铸造佛象。首创干漆夹 雕塑法。曾塑“五世佛”,与顾恺之壁画“维摩诘象”和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送来的玉佛,并称“三绝”。毕生以艺术创造为乐,不趋荣华 ,远避权贵。太衬王闻其善鼓琴,使人召之,逵曰:“戴安道不为王门怜人。”孝武帝“ 束帛”聘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固辞不就,远去吴地避之。另著有《释疑论》、《竹林七 贤论》2卷(已佚)、《闲游赞》、《水赞》、《琴赞》、《高兴赋》、《流火赋》、《酒赞 》等。 何尚之(382~160) 字彦德。南朝宋庐江县(今霍山)人。少轻薄,及长,以操行见称 。与谢混相知。初为临津令,补刘裕府主簿。从征长安,以功赐爵都乡侯。宋文帝时任尚书 令。孝武帝时官至左光初,开府议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造玄武湖,劝阻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莱、瀛州三山,以免劳民伤财。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讲学,一时四方名士 纷纷慕名而来,谓之“南学”。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南北朝:  何尚之(382~160)字彦德。南朝宋庐江潜县(今霍山)人。少轻薄,及长,以操行见称 。与谢混相知。初为临津令,补刘裕府主簿。从征长安,以功赐爵都乡侯。宋文帝时任尚书令。孝武帝时官至左光初、开府议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造玄武湖,劝阻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莱、瀛州三山,以免劳民伤财。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讲学,一时四方名士纷纷慕名而来,谓之“南学”。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何敬容(?~549) 字国礼。南朝梁庐江潜县(今霍山)人。出身世家,20岁时,选尚齐武帝女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入梁后,历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太子洗马、中书舍人、秘书丞、杨州尚书、官至宰相。任吴郡太守时,为政勤恤民隐,辨讼如神,视事4年,治为天下第一。任宰相时,善理政,改变了宋以来崇尚玄学、清谈文义、不问政务的颓 废风气。后因妾弟费慧明夜盗官米,为其解脱,被劾免职。复官不久,侯景攻入建康,他被围于台城,次年卒。
  五代十国:
  朱 温(852~912) 原名朱全忠。砀山人。唐乾符四年(877)与次兄朱存参加黄巢起义。黄巢建 立大齐政权时任州防御使,后叛巢降唐,破巢军,唐昭宗赐名为“全忠”。天复元年(901) 晋封为梁王。唐昭宗赐号“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天佑 四年(907),杀唐朝末帝李 , 代唐称帝,改名晃,建都汴,国号梁,为后梁太祖。乾化二年,(912)被其子朱友珪惨杀。 葬于河南伊阙县,号宣陵。

  朱友贞(888~923) 后梁末帝,朱温子。朱温即帝位,封为均王,任左天兴军使、东京 马步军都指挥使。梁乾化二年(912)郢王朱友珪杀死其父朱温,即帝位,朱友贞为东京留守 、开封尹。次年,与赵岩等密谋推翻朱友珪 。凤历元年(913)即帝位。36岁卒。

  杨行密(852~905) 初名行愍,字化源。唐末庐州合肥(今长丰县)人。唐末起兵据庐州 。中和三年(883)任庐州刺史。后又击败毕师铎和秦彦,杀宣州刺史赵鍠 。龙纪元年(889)任 宣州观察使。景福元年(892)又杀孙儒,入扬州,任淮南节度使,占据淮南、江东等地。后 迁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复二年(902)受封为吴王,天佑二年(905)卒。
  宋:
  陈 翥(982~1061) 字凤翔,号虚斋,别称闭户先生。出生于世宦之家。14岁入庠, 不惑之年,“盾破功名”,将自家数百亩山地用作泡桐的生产和研究,写成中国和世界上 最早论述泡桐的专著《桐谱》,对泡桐的种类、习性、种植、采伐、用途等都作了较为全面 的介绍。著作甚多,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儒、释、道、农、医、卜算,计26部、182卷。 曾纂修《陈氏宗谱》。现仅有《桐谱》传世。

  包 拯(999~1062) 字希仁。宋庐州合肥(今合肥市)人。天圣间举进士,历任大理监 事,建昌知县,转和州税监、天长知县、端州知州。迁殿中丞、监察御史。后任天章阁待制 、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嘉 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 严峻,杜绝吏奸,不畏权贵。其事迹为旧小说和戏曲取为题材,流传日广,被作为“清官” 形象,为历代民众所称颂。遗著有《包孝肃奏议》。中华书局于1963年出版了《包拯集》。 梅尧臣(1002~1060) 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让子。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询荫调河 南主簿。与钱惟寅、欧阳修为忘年交。历任德光、建德、襄城县令,监湖州税。召试赐进士 出身,改太常博士,补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预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 所作诗歌深远古淡,间出奇巧,对宋代诗风转变影响极大。著有《宛陵集》60卷、《唐载记 》26卷、《毛诗小传》20卷、《孙子注》13篇、《续金针诗格》等。

  高太后(1032~1092) 乳名滔滔,即宣仁太后。宋英宗皇后,神宗生母,高琼曾孙女, 高遵惠之女。其弟高士林,涉猎经史,颇有才干,长期任内殿崇班,英宗欲提拔之,拒。神 宗继位,念其舅家皆勋臣名半,欲为其营建府第,高亦不许,神宗多次劝说,始允赐高家一 远离望春门外空地,而一切费用全由其付给。哲宗9岁继位,高以太皇太后名义听政,任用 司马光,文彦博为相,废除王安石新法,割安缰、葭芦、浮图、米脂四寨给四夏。

  李公麟(1049~1106) 字伯时,宋宁熙二年(1069)举进士,历南康长恒尉、泗州录事参 军、御史检法至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辞官还乡,先后稳居春秋山、龙眠山等地,号龙眠 居士。好古博学,长于诗,工书法,尤擅长绘画。其画法受顾恺之影响,又师法于吴道子, 所创“扫去粉黛,淡毫轻墨”的白描画法对后世影响极大。亦善画山水,间有花鸟杂画之作 。南宋机师古、元代赵孟 、张渥、至明、清的仇英、丁云鹏、陈老莲、肃云从等著名画家 ,无不祖述其白描画法。主要作品有《西园雅集图》、《罗汉图》、《揭钵图卷》、《五百 应真图》、《考经图卷》、《五马图》、《龙眠山庄图》等。

  方 腊(?~1121) 旧名朕。出身贫苦,以种田和箍桶为业,曾到浙江青溪县(今淳安) 帮工。因不堪花石纲之扰,利用明教组织发动饥民“仗义而行”。宋宣和二年(1120)秋,在 浙江青溪漆园(今淳安叶家村洞源)中誓师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建立农民政 权。同年十一月下旬在青溪、息坑全歼两浙都督蔡遵、颜坦所部5000余人。十二月三日集中 2万人马攻克睦州,旋又连克歙县、休宁、杭州。半年内攻占6州52县。宋王朝派童贯率15万 军队镇压,义军因兵力分散、又因洪载等人叛变,接连失利,杭州、青溪相继失守,后退守 帮源洞。三年四月下旬,宋军攻入帮源,因叛徒告密,方腊等义军将领被俘,八月在汴京就 义。余部在吕师襄等人领导下转战温州、台州等地,直至次年秋。

  吕本中(1084~1145) 字居仁,号紫微。世称东莱先生。宋寿州(今属寿县)人。吕好问 之子。初授承务郎。宋元符(1098~1100)中任洛阳主簿。宣和六年(1124)任枢密院编修官。 靖康元年(1136)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中书舍人。八年,任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敢 直谏,因忤秦桧被罢官,提举太平观。卒谥文清。其诗深受江西诗派影响。小词俚俗清新。 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著有《东莱先生诗集》20卷、《紫微诗话》、《童蒙训》2卷、 《官箴》。

  宗 杲(1107~1163) 字县晦,号妙喜,原姓溪。南宋高僧。13岁入惠云寺,次年为衲 于郡中景德寺。后持行,向张商英求铭。张称其为“英爽衲子”,字“妙喜”。宋宣和六年 (1124),在汴州参谒禅师园悟克勤。禅师道:“薰风向南来,殿阁生微凉”。遂豁然领悟。 得园悟许可,与之分座讲法,以雄辨闻名。绍兴七年(1137),居径山能仁寺。十一年,因不 满秦桧投降金人和议政策,被诬与张九成“谤讪朝政”,夺去衣牒,充军衡州、梅州、福建 洋屿等地。二十六年赦免,恢复僧服,往明州阿育王山。三十二年,孝宗闻其名召对,赐名 “大慧禅师”,并御书“妙喜庵”三字赐之。后在云居山唱看话禅,开禅宗参话头之先。圆 寂后谥“普觉”,

安徽的历史名人

4. 安徽的历史名人

  先秦两代:管 仲 (?~前645) 名夷吾,字仲,谥敬仲。颍上县北管谷村人。春秋时杰出政治家。 出身贫寒,早年与鲍叔牙游,合伙经商,因母老家贫,常受鲍叔牙资助,成为挚交。齐襄公乱政时,助公子纠与公子小自争位,失败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治齐40年,对内政、经济、军事进行全面改革,制订一系列富国强兵方略。提出“仓 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把礼、义、廉、耻看作国之四维,以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特许于庶民中选拔人材,破格提升,重视奖勤罚惰。并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将行政组织同军事编制相结合,统一军政领导,增强国防力量。从此,国力大振。对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九合诸候,以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著有《管子》一书,共86篇,今存76篇。

  庄 子 (约前369~前286)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蒙(今属蒙城,一说河南商丘和山东曹县)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和梁惠王、齐宣王山时,与惠施是朋友。尝为蒙漆园吏, 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曾借贷于监河候。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妻死,鼓贫而歌。庄子为继老子以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对玄学、佛学、理学影响极大。所著文章,尤其是寓言,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笔锋犀利,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唐玄宗赐号为“南华真人”,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真经》,计52篇,现存33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内篇集中代表庄周思想;外篇、杂 篇则是以后庄子学派言论汇编。《史记》有传,蒙城有庄子祠,苏轼为之记。

  甘 罗 战国末期下蔡(今属颍上县甘罗乡)人。秦左丞相甘茂之孙。12岁为秦相吕不韦家臣。秦使张唐去燕国为相,唐因曾为秦昭王讨伐赵国,恐路讨赵国时赵王挟恨报复。吕不韦亲请张唐,仍不肯出使。甘罗别出奇讨,先以利害说服张唐,又逢愿为秦为大使赴赵,说服赵王,先割五城与秦,以广河间,再联秦攻燕,取得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30城,献11城给秦。由于是甘罗深受嘉许,封为上卿。死后葬于颍上城东35华里的颍水河畔,今穆岗子南侧。

  陈 胜(?~前208) 字涉。阳城(今属固镇县人,一说河南登封东南)人。雇农出身。 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戍渔阳(今北京密去西南),因洪水误期,按秦律当斩。遂与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县东南刘村集)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各地纷纷响应,队伍发展至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被推为王。旋派兵攻取赵、魏之地,又派周文率主力军进攻关中。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反扑,围攻陈县。陈胜率军反击 ,失利退下城父(今涡阳东南),为叛徒庄贾杀害。

  范 增(前277~前204) 西汉居巢(今巢湖市人,一说桐城)人。好奇计。秦末劝项梁立楚王后裔为怀王。秦军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为末将。后为项羽重要谋士, 辅佐项羽称霸诸候,被尊为“亚父”。封历阳候。屡劝项羽早除隐患,父掉刘邦,曾设“鸿门宴”,计不为项羽所用。后项羽中刘邦的反间计,疑增,削其权力,遂愤而离去,途中背发且疽病,至彭城而卒。今巢湖市有“亚父山”。

  英 布(?~前195) 秦时六县(今六安县)人。少受黥刑,又称黥布。初为骊山役徒,修筑秦始皇陵墓。秦末率骊山刑徒起义,响应陈胜、吴广。寻归附项梁,从项籍救赵,渡河击秦军,获巨鹿大捷。常为军中先锋,威震一时。秦亡后,项羽封其为九江王,都六(今六安 县城北)。楚汉战争中归汉,以淮南之众与韩信、彭越会师,灭项羽于垓下。封淮南王。汉 高祖十一年(前196),因韩信、彭越相继被杀,遂举兵反汉,战败逃亡江西,为长沙王吴臣诱杀。

  张 良(?~前189) 字子房。秦城父(今属亳州市)人。其祖为韩贵族。秦灭韩后,结交刺客,在博浪沙谋刺秦始皇未遂。后更改姓名,隐于下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 前208前,聚众归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韩王,良任司徒。韩王为项羽所父,复杂刘邦,为刘重要谋士。刘邦率军人咸阳,留恋宫廷生活,良与樊哙力劝刘邦封闭宫室府库, 还军霸上。楚汉战争时,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城、笼络韩信等策略,并主张追击项羽,彻底消灭楚军,皆为刘邦所采纳。曾与韩信整理编次春秋战国以来各家军事著作。 汉朝建立,封留候。

  文 翁(前156~前101) 名党,字仲翁。西汉庐江郡龙舒(今舒城县)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开湔江口,灌溉繁县农田1700顷,发展水利事业和农业生产。同时建立学校,兴办教育,选送蜀郡俊秀之士张叔等18人去京师从博士学习,归属后教授生徒。公元前141年在成都城南建文学精舍讲堂,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良者为群郡县吏。

  桓 谭(前23~后56) 字君山。东汉市国相(今淮北市)人。年少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常与刘歆、杨雄等著名经学家辩析疑义。擅长音乐,喜弹琴。王莽时任掌乐大夫。汉光武帝 即位,谭受大司空宋弘举存,拜议郎给事中。因反对谶讳神学,极言“谶之非经”,被光武帝目为“非圣无法”,几遭处斩。后免死罪,出任六安郡丞,途中病死。时年70余岁。所著《新论》早佚,清人严可均《全汉文》存少数篇目。其哲学思想对后世无神论思想发展较有影响。卒后,相有冢。1987年淮北市在相山下修建“桓谭纪念亭”,置“桓谭纪念碑”。

  桓 荣 字春卿。生于西汉成帝阳朔鸿嘉年间(约公元前24~17)。谯国龙亢(今属怀远 县)人。东汉经学大师。据《续汉书》载:“荣本齐人,桓公之后,以谥命氏,迁于龙亢, 至荣六叶”。幼家贫,少赴长安求学,拜朱普博士为师,刻苦自励,15年不回家园,终成学 业。汉建武十九年(43)60余岁方为光武帝刘秀赏识,拜议郎,请其教授太子刘城市。荣将“ 浮辞繁长,多过其实”的40万字的《尚书》删减为23万字教育太子,深受宫廷及儒家推崇。 二十八年拜太子少博,三十年拜太常。永平二年(59)拜五更。不久封关内候。80余岁病卒。

  范 滂(137~169) 字孟博。汉汝南细阳(今属太和县)人。少励清节,为乡里所重。举教廉,任清诏使,晋光禄勋主事,迁汝南太守宗资属吏。刚正无私、不畏豪强,常结交太学生以反宦官。延熹九年(166)与李膺、杜密等受宦官诬隐入狱。次年释放。建宁二年(169)再次被宦官诬隐,死于狱中。

  华 陀(?~208) 又名旉,字元化。东汉末年沛国谯(今亳州市)人。幼好学,通晓五经,尤精医学。沛国相陈珪、太尉琬多次荐举他做官,皆拒绝。一生行医,足迹遍及豫、皖 、苏、鲁,后世誉为“神医”。发明中药麻醉剂——麻沸散,治肠胃积聚等病使用麻沸散, 给患者麻醉后施行腹部手术,是世界医学史应用全身摩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比西方早1600多年。其重视预防疾病,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又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与姿态,创造“五禽之戏”。功法流传后世,形成内容丰富、分支繁多之“导引学派”。曹操患头风症,多次请其医治,留做侍医,拒不从,遂为所杀。

  左 慈 字元放。庐江郡(郡治今潜山县)人。东汉末年著名方士。旧方志称其在“天柱 山精思学道,得石室丹经”。为曹操军吏时,常在酒宴中摄取菜肴作乐,曾当众多宾客之面 ,即时钓苏州松江鲈鱼,取得四川生姜,并寄语川中购缎人增加购数,灵验如神。郊行中, 手持醇酒一壶,肉脯一斤,自饮自嚼,可使随行百官皆醉饮。曹操欲父之,或入壁,或途中隐形,百捕不得。后不知所终。

  刘 馥(?~208) 字元颍。三国时魏沛国相(今淮北市)人。建安五年(200)为扬州刺史 ,单骑赴任,重建“合肥空城”,建立州治。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 创立学校,广屯田,兴修芍陂、茹陂、七门吴塘,灌溉稻田,高筑城垒,多积木石草苫,并养鱼养畜,积极备战。建安十三年(108),孙权率兵10万围攻合肥百余日,而不能破。
  三国魏晋:
  曹 操(1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含亳州市)人。少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20,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镇压黄巾起义 ,迁济南相,并扩充军人。初平三年(192)占据兖州,诱降青州黄巾军之一部,编为“青州 兵”。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兴办屯田,整训部伍。十三年,进位丞相。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割据势力,征服乌桓贵族,统一中国北方。赤壁之战中被刘备、孙 权联军击败。注重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二十一年(216)封魏王。4年后病逝于洛阳。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文学上也有较高成就,其诗今存20余首乐府诗。昂扬之精神,宏伟气魄与慷慨不平之感情,形成其特有的风格,对五言诗发展贡献较大。散文有40余篇。诗文皆为后世传诵。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周 瑜(175~210) 字公瑾。庐江龙舒(今属舒城县,一说今属庐江县)人。三国时吴国名将。出身士族。洛阳令周异子。建安三年(198)被喜术任命为居巢长。后投奔孙策。曾率两千余兵,相继攻破皖城、寻阳、豫章、户陵等地,助孙策在江东建立孙吴政权。策死,与 张昭同辅孙权,建安十三年(208)任前部大都督。曹操占领刑州后,统帅水军、步兵数十万 ,试图南下消灭东吴。周瑜与鲁肃审时度势,指出曹操冒险用兵四忌,亲率吴军与刘备联军 大破曹操于赤壁,又败曹仁于南郡。战后授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屯军江陵。十五年,领军 进取西蜀,因箭伤复发,(含江西峡江)。精于音乐,有误,周良顾”之语。长子主,拜都骑尉,早卒。次子业都尉,后封都乡候。

  小 乔 历史名媛。祖籍不详。东汉末,随父乔公(轶名)避曹操乱,定居于庐江皖县( 今潜山县)。建安四年(199)孙策、周瑜率军破皖城。策纳大乔,瑜纳小乔。今潜山县城北郊 有“乔公故址”和二乔倾倒妆残脂剩粉的“胭脂井”。

  桓 范(?~249) 字元则。三国时沛国要(今淮北市)人。有文才。建安(196~220)末入函相府,与王象等共撰《皇览》。延康元年(220)为羽林左监。明帝时曾任中领军、尚书、 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吏等。正如(240~249)间任大司农,为曹爽谋划,号称“智囊 ”。司马懿起兵讨魏时,范劝爽挟魏帝到许昌,爽不听。曹爽被司马懿所杀,范亦被诛,著 有《世要论》12卷,或称《桓范新书》。

  曹 洪 (?~232) 字子廉。曹操堂弟。操起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徐荣所败,洪以己马赠操,又将家兵千余人并募兵数千人,与操会合,使操军复振。后从征张邈、吕布,以功任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献帝都许,任谏议大夫。以征刘表有功,迁厉锋将军,封明亭 候。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候。明帝时,任后将军,更封乐城修,复任骠骑将军,卒谥恭。

  曹 仁(168~223) 字子孝。曹操从弟。少好弓马,汉末从曹操为别部司马。从破袁术 ,攻陶廉,擒吕布,平黄巾军,迎献帝都许昌,皆有功,以仪郎督骑封都亭候。从平荆州, 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周瑜来攻,仁令部将牛金出战,牛被围,仁率数十骑解围,众服其勇 。转封安平停候。曹操讨伐马超,仁任行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文帝即位,拜车骑将军 ,都督荆、扬、益诸州军事。进封陈候,任大将军、大司马。卒谥忠。

  鲁 肃(172~217) 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属定远县)人。出身土族,喜读书、好骑射。 曾赠三千斛米与居巢长周瑜,并结为友好,后被周瑜荐与孙权。孙权问以天下大计,肃道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立江东,以观天下”,为孙权敬重。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兵南下,肃与周瑜坚决主战,建议孙权联结刘备,共拒曹军,为孙权采纳。任赞军校尉,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任奋武校尉,代领其军。后拜汉昌太守、偏将军。从孙权破皖城,拜横江将军。善治军,长于文辞,思主弘远,《吴书》称其有过人之明。

  吕 蒙(178~219) 字子明。东汉汝南富陂(今属阜南县)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 ,代统领其部。从孙权征战,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孙权劝其 多读史书、兵书,遂发奋,后“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汉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卒,代领其军,奉命守陆口。二十四年,率主力抵襄阳、樊城,为大都督,直趋江陵,战 舰伪装商船,士卒扮为商人,昼夜兼程至公安,迫使蜀守将傅士仁归降,占领荆州。旋因病卒。

  曹 真(?~213) 字子丹。东汉市国谯(今亳州)人。曹操族子。少孤,为曹操收养。授虎豹骑。以镇压灵丘黄巾军有功,封灵寿亭候。建安二十二年(217),以偏将军从曹洪与刘备部战于下辩,升中坚将军,次年九月,领中领军。延康元年(220),为镇西将军,进封东乡候。黄初三年,任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后任中军大将军。七年,曹睿即位,受遗诏辅政,封邵陵候,授大将军。太和四年(230)升太司马,每次出征,与将士同甘苦, 军赏不足,动用家财,奖励士卒。后因病回洛阳。卒谥元候。

  曹 丕(187~226) 字子桓。即魏文帝。曹操次子。东汉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 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太子。曹操死,嗣位为丞相、魏王,旋代汉称帝,国号魏,都洛 阳。在位期间,效法汉文帝实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政策,制订“九品中正法”,使世族门阀统治开始确立。好文学,为当时文坛领袖。其诗“燕歌行”为现存最以早一首七言诗。所 著《典论·论文》为我国较早之文艺理论批评专著。现存诗歌约40首。有《典论》5卷、《 列异传》3卷,文集23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文帝集》。谥文帝。

  曹 植(192~223) 字子健。建安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弟。少聪敏,颇得其父宠爱,几次欲立其为太子,因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而失宠。初封东阿王,不久改封陈王。曹丕即帝位后,屡次将其贬爵徒封,郁郁不得志而终。其诗歌艺术性极高,对``五言诗发 展起极大推动作用。今传《曹子建集》10卷。

  嵇 康(223~262) 字叔夜。三国魏谯郡 (含濉溪县临涣)人。孤贫,及长与魏宗室结 为姻戚。官至中散大零星,世称嵇中散。博学多通,好老庄及气功。善鼓琴,工书画,与阮 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其哲学思想,主张“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 而任自然”之说,反对儒家繁琐礼教,在政治上表现为刚肠疾恶,锋芒笔露。其朋友山涛( 巨源)投靠司马氏任吏部尚书,劝康做官,愤与山涛绝交。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深为不满,因而直接触犯了利用礼教图谋纂夺的司马昭政治集团,被诬陷处死。今传《稽中散集》10卷, 另有画《狮子击象图》、《巢由洗耳图》等。

  王 蕃(227~266) 字元和。三国时吴国庐江郡(治今潜山)人。历任尚书郎、散骑中常侍等职。博览多闻,兼通术艺,在天文、数学领域多有成就。他根据张衡的浑天说和自己观察天象的经验,制作“浑仪”(即天球仪)。“浑仪”圆周为一太零九寸五分,灵巧而实用, 撰有《浑天仪图记》,分周天为365.25度,立黄道与赤道交角为24度(今测定为23.5度),为我国天文家作出重要贡献。在数学上,研究出圆周率为π=3.1555,为当时一项重要数学成 就。为人高尚耿直,名重一时。甘露二年(266)被吴主孙皓以“酒醉失礼”杀害。

  刘 伶(约221~292) 字伯伦。晋沛国(今淮北市)人。魏末曾任建威将军。晋武帝时对策,申述“无为而治”之义被黜。司马氏擅权,伶纵酒放浪以示对黑暗统治的满及对礼法的 蔑视。党乘鹿车;携壶酒,使人荷锹相随,道:“死便埋我”。与阮籍、嵇康等合称“竹林 七贤”。有《酒德颂》较革教员。另有诗《北芒客舍》等。

  恒 温(312~373) 字元子。彝子。年轻时“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曾为琅琊太守 ,尚明帝长女南康公主,拜驸马都违法,迁徐州刺史。继任荆州刺史,封安西将军。晋永和 二年(346)率兵西伥,直指成都,收复蜀地,威名大振,升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永和十年(354)率步骑四万,自浙川以征关中,发江陵水军,水陆并讲,连败前秦军。十二年, 任征讨大都督,统领司、冀、州军事。二次北伐,抵伊水,与姚襄距水面战,大败姚军、收 复济阳。封南郡公。后加授并、司、冀三州都督,不受,加封侍中大司马,太和四年(369) 任平北将军,领徐、兖二州刺吏。率兵五万,第三次北伐,进攻前燕。粮道被前秦断截而败归。威安元年(371)前秦符坚率兵攻晋,屯兵洛涧。温率兵自广陵迎敌,大破秦军。后废司 马奕,立司马昱,掌朝中大权。有文集20卷传世。

  桓 伊 字叔夏,小字子野。东晋 (今濉溪县临涣)人。桓景之子。初为大司马参军, 授淮南太守,进督豫州十二郡和扬州之江西五郡军事,任建威将军、历阳太守等。与谢玄共 破王鉴、张蚝等,以功封宣城县子。又进都督豫州诸军事、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与谢玄 、谢琰在淝水之中大败符坚,以功封永 县候,进号右军将军。太元九年(384)后,迁都督 江州、荆州十郡、豫州4郡军事,任江州刺史,征拜护军将军。善音乐,为江左第一,并以 吹笛著名。杜牧《润州》诗中有“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之句。琴曲《梅花三 弄》即据其笛曲改编。卒于官,赠右将军,加散骑常侍,谥号烈。

  戴 逵(约325~395) 字安道。东晋谯郡 (今濉溪县临涣)人。后居会稽剡县。博学多能,“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少时曾以白瓦屑和鸡蛋汁作郑玄碑,时称绝妙。曾就学于范宣。所画人物、山水、走兽“情韵连绵,风趣巧拔”,“荀勋、卫协之后,实为领袖”( 谢赫《古画品录》)。《历代名画记》著录其画作《阿谷处女图》、《孙绰高士像》、《胡人弄猿画》、《董威辇诗图》、《濠梁图》、《孔子弟子图》、《金人铭》、《三马伯乐图 》等。擅长雕刻及铸造佛象。首创干漆夹 雕塑法。曾塑“五世佛”,与顾恺之壁画“维摩诘象”和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送来的玉佛,并称“三绝”。毕生以艺术创造为乐,不趋荣华 ,远避权贵。太衬王闻其善鼓琴,使人召之,逵曰:“戴安道不为王门怜人。”孝武帝“ 束帛”聘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固辞不就,远去吴地避之。另著有《释疑论》、《竹林七 贤论》2卷(已佚)、《闲游赞》、《水赞》、《琴赞》、《高兴赋》、《流火赋》、《酒赞 》等。 何尚之(382~160) 字彦德。南朝宋庐江县(今霍山)人。少轻薄,及长,以操行见称 。与谢混相知。初为临津令,补刘裕府主簿。从征长安,以功赐爵都乡侯。宋文帝时任尚书 令。孝武帝时官至左光初,开府议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造玄武湖,劝阻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莱、瀛州三山,以免劳民伤财。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讲学,一时四方名士 纷纷慕名而来,谓之“南学”。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南北朝:  何尚之(382~160)字彦德。南朝宋庐江潜县(今霍山)人。少轻薄,及长,以操行见称 。与谢混相知。初为临津令,补刘裕府主簿。从征长安,以功赐爵都乡侯。宋文帝时任尚书令。孝武帝时官至左光初、开府议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造玄武湖,劝阻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莱、瀛州三山,以免劳民伤财。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讲学,一时四方名士纷纷慕名而来,谓之“南学”。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何敬容(?~549) 字国礼。南朝梁庐江潜县(今霍山)人。出身世家,20岁时,选尚齐武帝女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入梁后,历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太子洗马、中书舍人、秘书丞、杨州尚书、官至宰相。任吴郡太守时,为政勤恤民隐,辨讼如神,视事4年,治为天下第一。任宰相时,善理政,改变了宋以来崇尚玄学、清谈文义、不问政务的颓 废风气。后因妾弟费慧明夜盗官米,为其解脱,被劾免职。复官不久,侯景攻入建康,他被围于台城,次年卒。
  五代十国:
  朱 温(852~912) 原名朱全忠。砀山人。唐乾符四年(877)与次兄朱存参加黄巢起义。黄巢建 立大齐政权时任州防御使,后叛巢降唐,破巢军,唐昭宗赐名为“全忠”。天复元年(901) 晋封为梁王。唐昭宗赐号“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天佑 四年(907),杀唐朝末帝李 , 代唐称帝,改名晃,建都汴,国号梁,为后梁太祖。乾化二年,(912)被其子朱友珪惨杀。 葬于河南伊阙县,号宣陵。

  朱友贞(888~923) 后梁末帝,朱温子。朱温即帝位,封为均王,任左天兴军使、东京 马步军都指挥使。梁乾化二年(912)郢王朱友珪杀死其父朱温,即帝位,朱友贞为东京留守 、开封尹。次年,与赵岩等密谋推翻朱友珪 。凤历元年(913)即帝位。36岁卒。

  杨行密(852~905) 初名行愍,字化源。唐末庐州合肥(今长丰县)人。唐末起兵据庐州 。中和三年(883)任庐州刺史。后又击败毕师铎和秦彦,杀宣州刺史赵鍠 。龙纪元年(889)任 宣州观察使。景福元年(892)又杀孙儒,入扬州,任淮南节度使,占据淮南、江东等地。后 迁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复二年(902)受封为吴王,天佑二年(905)卒。
  宋:
  陈 翥(982~1061) 字凤翔,号虚斋,别称闭户先生。出生于世宦之家。14岁入庠, 不惑之年,“盾破功名”,将自家数百亩山地用作泡桐的生产和研究,写成中国和世界上 最早论述泡桐的专著《桐谱》,对泡桐的种类、习性、种植、采伐、用途等都作了较为全面 的介绍。著作甚多,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儒、释、道、农、医、卜算,计26部、182卷。 曾纂修《陈氏宗谱》。现仅有《桐谱》传世。

  包 拯(999~1062) 字希仁。宋庐州合肥(今合肥市)人。天圣间举进士,历任大理监 事,建昌知县,转和州税监、天长知县、端州知州。迁殿中丞、监察御史。后任天章阁待制 、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嘉 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 严峻,杜绝吏奸,不畏权贵。其事迹为旧小说和戏曲取为题材,流传日广,被作为“清官” 形象,为历代民众所称颂。遗著有《包孝肃奏议》。中华书局于1963年出版了《包拯集》。 梅尧臣(1002~1060) 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让子。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询荫调河 南主簿。与钱惟寅、欧阳修为忘年交。历任德光、建德、襄城县令,监湖州税。召试赐进士 出身,改太常博士,补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预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 所作诗歌深远古淡,间出奇巧,对宋代诗风转变影响极大。著有《宛陵集》60卷、《唐载记 》26卷、《毛诗小传》20卷、《孙子注》13篇、《续金针诗格》等。

  高太后(1032~1092) 乳名滔滔,即宣仁太后。宋英宗皇后,神宗生母,高琼曾孙女, 高遵惠之女。其弟高士林,涉猎经史,颇有才干,长期任内殿崇班,英宗欲提拔之,拒。神 宗继位,念其舅家皆勋臣名半,欲为其营建府第,高亦不许,神宗多次劝说,始允赐高家一 远离望春门外空地,而一切费用全由其付给。哲宗9岁继位,高以太皇太后名义听政,任用 司马光,文彦博为相,废除王安石新法,割安缰、葭芦、浮图、米脂四寨给四夏。

  李公麟(1049~1106) 字伯时,宋宁熙二年(1069)举进士,历南康长恒尉、泗州录事参 军、御史检法至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辞官还乡,先后稳居春秋山、龙眠山等地,号龙眠 居士。好古博学,长于诗,工书法,尤擅长绘画。其画法受顾恺之影响,又师法于吴道子, 所创“扫去粉黛,淡毫轻墨”的白描画法对后世影响极大。亦善画山水,间有花鸟杂画之作 。南宋机师古、元代赵孟 、张渥、至明、清的仇英、丁云鹏、陈老莲、肃云从等著名画家 ,无不祖述其白描画法。主要作品有《西园雅集图》、《罗汉图》、《揭钵图卷》、《五百 应真图》、《考经图卷》、《五马图》、《龙眠山庄图》等。

  方 腊(?~1121) 旧名朕。出身贫苦,以种田和箍桶为业,曾到浙江青溪县(今淳安) 帮工。因不堪花石纲之扰,利用明教组织发动饥民“仗义而行”。宋宣和二年(1120)秋,在 浙江青溪漆园(今淳安叶家村洞源)中誓师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建立农民政 权。同年十一月下旬在青溪、息坑全歼两浙都督蔡遵、颜坦所部5000余人。十二月三日集中 2万人马攻克睦州,旋又连克歙县、休宁、杭州。半年内攻占6州52县。宋王朝派童贯率15万 军队镇压,义军因兵力分散、又因洪载等人叛变,接连失利,杭州、青溪相继失守,后退守 帮源洞。三年四月下旬,宋军攻入帮源,因叛徒告密,方腊等义军将领被俘,八月在汴京就 义。余部在吕师襄等人领导下转战温州、台州等地,直至次年秋。

  吕本中(1084~1145) 字居仁,号紫微。世称东莱先生。宋寿州(今属寿县)人。吕好问 之子。初授承务郎。宋元符(1098~1100)中任洛阳主簿。宣和六年(1124)任枢密院编修官。 靖康元年(1136)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中书舍人。八年,任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敢 直谏,因忤秦桧被罢官,提举太平观。卒谥文清。其诗深受江西诗派影响。小词俚俗清新。 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著有《东莱先生诗集》20卷、《紫微诗话》、《童蒙训》2卷、 《官箴》。

  宗 杲(1107~1163) 字县晦,号妙喜,原姓溪。南宋高僧。13岁入惠云寺,次年为衲 于郡中景德寺。后持行,向张商英求铭。张称其为“英爽衲子”,字“妙喜”。宋宣和六年 (1124),在汴州参谒禅师园悟克勤。禅师道:“薰风向南来,殿阁生微凉”。遂豁然领悟。 得园悟许可,与之分座讲法,以雄辨闻名。绍兴七年(1137),居径山能仁寺。十一年,因不 满秦桧投降金人和议政策,被诬与张九成“谤讪朝政”,夺去衣牒,充军衡州、梅州、福建 洋屿等地。二十六年赦免,恢复僧服,往明州阿育王山。三十二年,孝宗闻其名召对,赐名 “大慧禅师”,并御书“妙喜庵”三字赐之。后在云居山唱看话禅,开禅宗参话头之先。圆 寂后谥“普觉”,

5. 安徽近代名人

张恨水、杨文会、周馥、吴汝纶、杨月楼、孙多森、吴谷、韩伯棠、戴安澜、孙立人、王亚樵、李经方、段祺瑞、徐树铮、卫立煌、邓稼先、周学熙、黄纬禄、任新民、徐谦、许世英、叶春善、柏文蔚、杨小楼、陈独秀、冯玉祥、胡适、陶行知、朱光潜、刘文典、黄宾虹、洪沛霖、方先觉、皮定均、陈乔年、陈延年、许继慎、赵朴初等

安徽近代名人

6. 安徽的名人

安徽古今名人目录:
胡锦涛   老子 曹操  庄子  周瑜 包拯 朱元璋  李鸿章  陈独秀  胡适  杨振宁  方苞   吴敬梓   刘铭传  胡雪岩  张良  戚继光  华佗
段祺瑞  冯玉祥  陶行知  詹天佑
(其中胡锦涛 老子  曹操  庄子  周瑜 包拯 朱元璋  华佗  陶行知  詹天佑最为出名)

胡锦涛: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主席。

7. 安徽近代名人

陈独秀,戴安澜,李鸿章,刘铭传,聂士成,丁汝昌,段祺瑞,段芝贵,倪嗣冲,徐  谦,许世英,冯玉祥等,想知道更多去买本安徽历史就都知道了,中考就用这本书,5分呢!

安徽近代名人

8. 安徽的历史名人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

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东汉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军事理论著作。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