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的介绍

2024-05-06 12:13

1. 正面管教的介绍

《正面管教》由2009年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美国)尼尔森书中讲述的主要就是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

正面管教的介绍

2. 关于《正面管教》

       当妈妈这么多年来,我发现身边有很多父母因为孩子的行为问题感到很沮丧。
  
  
        有父母采取严厉的管教方法,有父母采取娇纵的管教方法,不管方法如何,孩子依然出现很多行为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孩子的行为问题呢?最重要的的原因是来源于孩子这七项感知力和技能的丧失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
  
 4、内省能力强;
  
 5、人际沟通能力强;
  
 6、整体把握能力强;
  
 7、判断能力强。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其实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精力全用在了操纵别人、反叛和逃避上,他们怎么可能培养出成为有能力的人所必备的洞察力和技能来呢?
  
 
  
        关于孩子的教养问题,如果不解决,你即便使用再多有效的控制手段,也依然会因为孩子的行为问题而感到沮丧,所以,想要通过教养改变孩子的行为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远比专横的控制更为有效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那什么样的管教方法,才能让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呢?用简·尼尔森的话说,就是和善而坚定。和善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且在无条件的爱下,帮助孩子培养价值感和归属感。
  
 
  
        所以,在管教孩子之前,你必须问问自己,你管教孩子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书中就写到,她为了帮助更多的父母,正确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一种即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所以,如果你也想改变自己的管教方式,那么接下来的方法,或许可以改变你和孩子相处方式的转折点。
  
 
  
        那么简·尼尔森研究的正面管教方法是什么样的管教方法呢?简单来说,就是和善而坚定的管教方法,以下就是每个阶段需要用到的不同管教方法
  
 
  
 一、重新看待不良行为。我们对自己以及孩子的行为了解的越多,我们作为父母和老师就能更有效。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因失望而做出的行为有更多了解。
  
 
  
        正如鲁道夫·德雷克斯反复说过的那样,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分别是:
  
 1、寻求过度关注;
  
 2、寻求权利;
  
 3、报复;
  
 4、自暴自弃
  
 
  
        所有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作为大人,要记住并且能识别出孩子的错误目的,有助于你采用最有效的行动,来帮助孩子达到他们的真正目的: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并且记住,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
  
 
  
 二、当心逻辑后果。当我们使用逻辑后果这个词时,父母们往往把它误解为这是将他们的要求强加给孩子的一种新办法。这正是孩子们对逻辑后果的看法—经过伪装的惩罚
  
 
  
        对逻辑后果的误用远远多于它的有效使用,所以至少尽量不用,相反,自然后果,给孩子们提供了绝好的学习机会,只是大人不要插手干预。在运用得当的时候,孩子们就能从中学到有助于他们以尊重和有尊严的方式培养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大量东西。
  
 
  
 三、关注解决问题。当我们专注于解决问题时,孩子们就能学到如何与他人相处,并且拥有了面对下一个挑战的工具。并且当他们关注于解决问题时,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权力斗争也大大减少了。
  
 
  
        解决问题的主旨是,问题是什么以及其解决办法是什么?当大人肯花时间训练孩子,并且放手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施展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时,孩子们就能成为出色的解决问题能手,并且想出许多很有创意、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来
  
 
  
 四、积极的暂停。可以帮助孩子感觉更好(这样他们才能接通理性大脑),而不是让他们感觉更糟(这是一种错误的激励)在每个人能够足够冷静到接通理性大脑之前,专注于解决问题就不会有效,所以可以跟孩子一起布置积极的暂停区。
  
 
  
 其需要遵循的原则有:
  
 1、花时间训练,在使用积极的暂停之前,要和孩子谈谈它的好处,要将冷静期的价值,以及解决冲突之前要等待每个人感觉都好起来的重要性告诉孩子。
  
 2、让孩子们自己布置他们的暂停区,这是一个有助于他们心情好起来以便做的更好的小地方。
  
 3、事先和孩子们商量好一个计划。
  
 4、最后,要教给孩子,当他们的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方案,或者做出弥补。
  
 
  
 五、启发式问题。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与把后果强加给孩子有极大的不同。探讨要求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并且确定对他们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其最终结果是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后果
  
 
  
 六、有效运用鼓励。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鼓励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看时机,有时候,只有在一段冷静期之后,鼓励才可能被令人满意地接受。如果你的鼓励不成功,可能是因为时机不对,认识到冷静期的重要性会增加你成功的机会
  
 
  
 2、相互尊重包含:对你自己和他人能力的信任、对别人的观点以及你自己的观点的兴趣、承担起你对问题所应负责任的意愿
  
 
  
 3、改善,而不是完美。完美是一种极不现实的期待,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孩子们宁愿不做任何尝试,也不愿意因为无法达到一个大人或他们自己期待的完美而体验的挫折感。承认孩子的进步会鼓励孩子,并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
  
 
  
 4、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当你将85%的精力都用来认可并鼓励积极的方面,消极方面就会很快消失,而积极方面就会增长到100%。
  
 
  
 5、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方面。要从每个孩子的行为中寻找优点,并将其行为转向有贡献的方向。
  
 
  
 6、作出弥补。当孩子们做出了什么不负责任或者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时,给他们一个机会做一些能让被他们冒犯的人感觉好起来的事情,以此作为补偿。
  
 
  
 7、避开社会压力。当处于社会压力时,要离开旁边的观众。你自己走开,或者以尊重的方式请他人离开,以便你们能在私下里解决问题。
  
 
  
 8、安排特别的时光。当孩子们能期待和你的特别时光,他们会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他们会感觉他们对你很重要。
  
 
  
 9、花一些时间训练孩子。大人们往往期待孩子们去完成那些未经过适当训练的任务。花时间训练,意味着你的用词和期望要非常明确。
  
 
  
 10、日常惯例表。当孩子遵循惯例表做事情时,孩子越能自我照料,就越觉得自己能干,越能收到鼓励。并且你可以不必再唠叨
  
 
  
 11、教孩子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好时机。
  
 
  
        要“赢得”孩子,而不是凭你的力量“赢了”孩子。父母赢了孩子很容易,但是赢得孩子,才是最不容易做到的。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他们就会收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你是愿意当那个赢了孩子的父母,还是当赢得孩子的父母呢?希望以上的内容对你的育儿之路有所帮助

3. 《正面管教》

作者简.尼尔森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也是“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正面管教》这本书包括责任感、自尊心、归属感、价值感。
  
  本书讲了如何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改变父母的教育方式,开启孩子孩子的心灵。孩子需要鼓励,就如同植物需要水一样,鼓励讲究技巧,掌握好鼓励时机,让父母贴近孩子的心。看了这本书让我学到了与孩子的沟通技巧,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这本书在全球的销量累计超过600多万册,帮助了千千万万的父母解决了棘手的 育儿 难题。

《正面管教》

4. 《正面管教》

家长们常常指责孩子“不懂事”、“太调皮”,其实,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①寻求过度关注
  
 孩子们想要得到父母的关注,认为只有得到特别关注的时候,自己才是重要的。
  
 ②寻求权力
  
 孩子们觉得只有自己说了算的时候,才有归属感。 
  
 ③报复
  
 报复心理是想要父母受到和自己一样的伤害,以牙还牙。
  
 ④自暴自弃
  
 当以上三种都没用的时候,孩子们开始破罐子破摔了。
  
 想要赢得十几岁孩子的合作,特别注意不能想着控制他们,要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等过了青春期,孩子就不会那么叛逆了。家长需要知道的是,孩子们只是要寻找归属感或者价值感,需要鼓励和理解。
  
 针对以上4种原因,《正面管教》提出的建议分别是:
  
  
  
 ① 针对“寻求过度关注”,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叫孩子帮你削个水果,然后表示感谢。
  
  
  
 ② 针对“寻求权力”,家长首先要明白,不能强迫孩子,而是应该请求孩子帮助。像“吃早饭”的问题上,给孩子有限制的选择,并让他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说教、责骂等。
  
 孩子想要的权力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用在积极的方面,比如让孩子决定每天的吃饭时间、玩乐时间,当然,也要在合理的范围内。
  
  
  
 ③ 针对“报复”行为,一定要先去倾听孩子的观点,问问孩子感觉怎么样,受到了什么伤害。
  
 然后要对孩子做出弥补或者解释,安慰孩子,表达你对孩子的重视和爱。
  
  
  
 ④ 针对“自暴自弃”的行为,因为孩子一般会非常消极,父母能做的就是鼓励他,相信他并且表达出来。
  
 对孩子任何一点进步都要鼓励,慢慢地培养孩子的信心。关键是要耐心,要坚持。
  
  
  
 家长应该记住这三条
  
 第一条,对待孩子,特别是孩子很淘气,让你头疼的时候,要始终抱有积极的心态、耐心、友善,不要惩罚孩子。
  
  
  
 第二条,要明白一点,是我们先让孩子失望,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才会很“淘气”,所以,承担起属于家长的责任吧!解决好自己的情绪,再引导孩子。
  
 第三条,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冷静期,然后分析孩子的需求,给孩子更多鼓励。
  
 正面教育的重点就在于,要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和帮助孩子上,特别是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要让他们学会自己选择最有帮助的方案,这样会极大地增加孩子的受尊重感和责任感。

5. 《正面管教》

核心观点:温和而坚定。
   执行过程:不管怎么样都要先同意孩子的感受,然后再坚持该坚持的原则。爱而非溺爱,更不能以为她好为理由进行惩罚。
   表扬和批评都不可取:父母给孩子的只应该是鼓励。
   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应该以独立的个体,相互尊重,用爱联系在一起的横向关系。
  
 四个步骤:
  
 父母和孩子都是要共同承担犯错的责任。
   父母要有勇气改变我们会为犯错而感到羞耻的信念。
  
 家长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道歉,接受错误,给孩子树立榜样。接受错误的三个步骤:
  
 (1)寻求过度关注
  
 (2)寻求权利
   虽然我们未必都要满足他们的要求,但是要接受孩子有愿望这个事实,告诉他们我们理解,并且告诉他你有权坚持自己的意见。
   当我们与孩子陷入权利的斗争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 马上撤出争斗,并主动说出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孩子,我觉得我们两个陷入到权利的争夺当中了,我想啊,你也感受到不舒服了。我想这样,我们两个先冷静一下。。。 
  
 (3)报复
   孩子其实在用报复的手段来掩盖自己所受的伤害。
   学会和孩子说话,而不是对孩子说话。
  
 (4)自暴自弃
  
 替孩子承担后果,孩子永远学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需要知道特权相伴的是责任。
  
 自然后果:
   指的是在家长没有干预的情况下,自然而然会发生的那些结果。
   家长经常犯的错误是 唠叨不停、羞辱、责难 ,其实我们应该做的是 同情和理解 。
  
 逻辑后果:
  
 关注解决问题能够营造出更好的教育氛围,关注问题是什么,解决方法是什么。强调的是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承担后果付出代价。
  
 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看一下正面管教里的家庭会议章节,学习相关技巧 
   会议流程
  
 自尊:能够让孩子意识到自我价值之所在。 教会孩子自我评价。
  
 一个人能够真心的关心同伴,并且真诚地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一步:教导他们依靠自己。

《正面管教》

6. 《正面管教》

这是一本由美国作家简•尼尔森所著的书籍,《正面管教》之所以说正面,是因为它教我们用正面的和善而坚定的信念教养孩子,也在于作者正面讲述教育的细节和执行,一步一步教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既不娇纵也不严厉。
   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教养方式,父母的发心都是希望孩子们能幸福,但这能否实现取决于孩子是否被培养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呢?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必须具备七项感知和技能。
   0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我能行”。
  
 0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0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04、内省能力,能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05、人际沟通能力,善于和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06、整体把握能力,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0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长久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生活技能,培养出责任感,孩子才能具备以上七项重要感知和技能,从而从容面对人生!

7. 《正面管教》

陈苏银#2022.01月14日#日精进#day491/1000)晴12°微凉 表现分10
  
  
 看到
  
  
 1.孩子并不是必然从寻求关注开始并依次过度到自暴自弃,那些更被动的孩子,如果受到无情的对待,也会因为其他原因而直接的相信自己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就有可能直接自暴自弃。
  
 2.史密斯太太对于三个孩子的的态度,带了两个孩子,只留了赛思在家,但赛思觉得妈妈不爱他,妈妈共情他的感受,与肯定了孩子的能力:在家也可以出去和朋友一起玩。斯密斯太太,然后鼓励孩子修高脚餐椅,并与孩子一起制定了怎样修餐椅的计划,这个举动让孩子与自己感情更好。
  
 
  
  
 3.对待十几岁的孩子
  
 许多作出不良习味的十几岁孩子的错误,目的是寻求权力报复和自暴自弃,还有其他的因素参杂其中。我们越要控制孩子,孩子就会越不屈,越是远离我们。赢得孩子合作的最好途径,就是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家庭会议和班会教他们有社会责任感并参与决策决策过程。十几岁的孩子通常在20岁以后重归父母的价值观,并且学会到脱离大人的监管之后,所必须的更重要的人生技能。
  
 4.回顾
  
 消除孩子不良行为动机的最佳途径,就是找到一种积极的方法,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大多数人在面对一个正在做出不良行为的孩子,是很难有积极的心态。
  
 大多数人不能充分理解自己的不良行为导致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因为他们不愿意为自己在这一出戏中扮演的角色是承担责任,怎么会是自己的不良行为引起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呢?实际上呢,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归咎于他人,是迈向解决冲突的一大步。
  
 极少数人能以正面鼓励回应孩子不良行为,大人往往遭到孩子的拒绝,正因为孩子在需要鼓励的时候,却往往无法接受鼓励,只要在一段冷静之后再次尝试,刻意练习。

《正面管教》

8. 《正面管教》

[美]简·尼尔森
  
        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
  
 一、正面的方法
  
 二、几个基本概念
  
 三、出生顺序的重要性
  
 四、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五、当心逻辑后果
  
 六、关注于解决问题
  
 七、有效地运用鼓励
  
 八、班会
  
 九、家庭会议
  
 十、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自律),40多年前源于美国,在全球68个国家得以传播,且稳步发展。
  
       正面管教以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由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和琳﹒洛特博士开发并完善,应用于家庭教育,融入了100年来心理学关于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科学研究的结论。
  
  1、严厉型 ——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过度控制,有规矩没有自由,没有选择。
  
  2、娇纵型 ——没有规则,有自由但没规矩,无限制的选择。
  
  3、正面管教型 ——一起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规则,和善与坚定并行,有权威,有规矩也有自,有限制的选择。
  
       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教养方式,父母的发心都是希望孩子幸福,但这能否实现取决于孩子是否被培养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
  
  ①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 ——“我能行”。
  
  ②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 ——“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③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 ——“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④内省能力强: 能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⑤人际沟通能力强: 善于和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⑥整体把握能力强: 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⑦判断能力强: 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1、愤恨 (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 (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 (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 (Retreat)
  
 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建立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正面管教理论指出,父母和老师们应该坚持: 和善与坚定并行 ,以互相合作为基础,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能力。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而贯穿整个教养过程的则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带给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
  
        关于正面管教,我们不仅要知道 “怎样做” ,更应明白 “为什么要这样做” 。阿德勒关于孩子及教育的相关基本概念,是我们必须使用正面管教的根本原因。
  
 1、孩子是社会人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3、孩子首要的目的就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5、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
  
 6、平等
  
 7、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8、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①承认(Recognize)——“我犯了一个错误!”
  
 ②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③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所谓“赢了” 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 ;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认同或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觉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以上过程的根本。
  
       孩子的信念,基于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理解。对出生顺序影响的了解,能增进你对孩子特定观念的理解,是走进孩子内心的一个途径。
  
 排行最大的孩子
  
        在家中排行最大的孩子,很可能认为自己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必须成为第一或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责任、领导者、专横、完美主义、挑剔、有条理、好胜、独立、保守等等词汇,是人们对老大固有的印象。不过,并非每一个老大个性都完全相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排行最小的孩子
  
        排行最小的孩子常常善于利用自己的魅力来激励别人为他们做事,本身富有创造性、爱玩儿。受到娇纵的老小,当别人不照顾他时,他就会认为不公平,被伤害。有些老小会选择另一种信念,认为自己必须赶上并超越所有前面的人,以证明自己的价值。长大后,成为非常卓越但仍在企图证明自己价值的人。
  
 排行中间的孩子
  
        中间的孩子常常会觉得自己受到挤压,既没有老大的特权,也没有老小的好处。他们容易认为,自己必须在某些方面与人不同,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价值。表现为成功欲望过强或不充分发挥能力,成为“社交蝴蝶”或“含羞草”。他们大都比兄弟姐妹更随和,同情弱者。
  
        另外,独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也有许多因素会造成例外,比如性别,老大和老二性别不同,极有可能两人都成为老大式性格,而非按照出生次序分别形成老大、老二性格。比如年龄差距大于4岁,彼此之间干扰影响较小。又比如家庭氛围,推崇竞争氛围的家庭,孩子的差异会增强,反之,亦然。
  
       什么是不良行为?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此时唯一的选择只有权力争夺或退却,而无法沟通)。
  
  孩子的目的 :寻求过度关注(操纵别人为自己奔忙或得到特殊服务)
  
  家长或老师的感觉是 :心烦;恼怒;着急;愧疚。
  
  想采取的行动: 提醒;哄劝;替孩子做他已经会做的事。
  
  孩子的回应: 暂停片刻,很快回到老样子,或换成另一种打扰人的行为。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 唯有得到特别关注或特别服待时,我才有归属感。唯有让你们为我团团转时,我才是重要的。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 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转移孩子的行为。安排特别时光,建立日常惯例。花时间训练孩子。召开家庭会议或班会。默默地爱抚孩子。设定些无言的暗号。
  
  孩子的目的: 寻求权力。
  
  家长或老师的感觉是 :被激怒;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被击败。
  
  想采取的行动: 应战;投降;希望自己正确。
  
  孩子的回应: 变本加厉;屈从而内心不服;看家长或老师生气觉得自己赢了;消极对抗。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 唯有当我来主导或控制,或证明没有谁能主导得了我的时候,我才有归属感。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 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并请孩子帮助你。既不要开战也不要投降,而是撤离冲突,让自己冷静下来。坚定而和善。不说,只做。决定你该做什么。让日常惯例说了算。培养相互的尊重。给予有限制的选择。在设立一些合理的限制时得到孩子的帮助。坚持到底。鼓励。引导孩子把权力用在积极的方面 。召开家庭会议或班会。
  
  孩子的目的: 报复(以牙还牙)
  
  家长或老师的感觉是 :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
  
  想采取的行动: 反击;以牙还牙;心想“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孩子的回应: 反击;伤害别人;毁坏东西;以牙还牙;行为升级,或换另一种武器。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 我得不到归属,但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 不要还击,要从报复循环中退出来。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孩子冷静下来。猜测孩子因为什么受伤,表达同情和理解。坦诚地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反射式倾听,启发式提问。“你看起来很伤心。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了吗?”如果你造成了伤害,用矫正错误的3R。
  
  孩子的目的: 自暴自弃(放弃,且不愿别人介入)
  
  家长或老师的感觉是 :绝望;无望;无助;无能无力。
  
  想采取的行动: 放弃;替孩子做;过度帮助。
  
  孩子的回应: 更加退避;消极;毫无改进;毫无响应。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 我不相信我能有所归属,我要让别人知道不能对我寄予任何希望。我无助且无能;既然我怎么都做不好,努力也没用。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 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小步前进。停止批评。鼓励任何一点点的积极努力,关注孩子的优点。不要怜悯。不要放弃。设置成功的机会。交给孩子的技能,释放该怎么做。真心喜欢这个孩子。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鼓励,鼓——鼓励。召开家庭会议或班会
  
 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观念,但是有两条线索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孩子的错误目的。
  
  第一条线索: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 
  
 如果你感觉到以上类型对应的情感反应,孩子的错误目的就有可能识别出。虽然很多成人都说自己的情感反应是愤怒和沮丧,但事实上,这是对最初感觉的第二反应。受到威胁、伤害或无能为力,都会让人有非常无助的感觉,以致于我们很快用愤怒作为第二回应把它们掩盖起来。愤怒至少让我们有种虚假的力量感。问一问自己,愤怒和沮丧背后是什么感受,对照以上类型。
  
  第二条线索:当你要求孩子停止行为时,孩子的反应。 
  
 对照以上类型,你就能懂得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一旦懂得,大人就会乐意去鼓励孩子,而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
  
 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
  
 按照对应的情况鼓励孩子。请注意,同一个行为可能代表着所有四种错误目的,并且,次序也不是必然从寻求关注开始,依次过度到自暴自弃,被动的孩子受到打击,很有可能直接就进入自暴自弃。
  
  对待十几岁的孩子 
  
 十几岁孩子不良行为的错误目的,不同于以上常规归纳,有着更多因素。其中,同龄人压力对十几岁的孩子极其重要。此时,同龄人的认可比大人的认可更重要。而且研究表明,此时,大脑的额叶前部可能有迅速地发育,十几岁的孩子常常把周围其他人的身体语言误解为挑衅行为。因此,养育十几岁的孩子时,必须格外注意表达清晰,而且不要妄加猜测。赢得他们的最好方式,是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管教,大多是让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便之后做得更好。很长时间内,家长们都认为唯有惩罚可以达成这个效果,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正面管教中有一个工具叫逻辑结果,因为与惩罚有些许形式上的相似,在实际应用时经常被家长们误用,作为惩罚的伪装。逻辑后果区别于自然后果,需要家长的介入。
  
  自然后果 
  
 自然后果是指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站在雨中,就会淋湿。不吃东西,就会饿。这里不允许借题发挥。比如,孩子总是忘了带午餐,你可以尝试不再给孩子送去,让他体验忘带午餐饿肚子或只能找同学分享的后果。但是,不要试图说教“我早就告诉过你了……”。
  
 注意,有些情况不宜采用自然后果。比如,危险,妨碍到他人,或孩子不在乎结果时。
  
  逻辑后果 
  
 逻辑后果不同于自然后果,它要求大人或其他人介入,决定哪种后果能为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体验,鼓励孩子选择负责任的合作。区别逻辑后果和惩罚的,是它的4R准则。
  
  1、相关 (Related) 指后果必须是与行为相关的。
  
  2、尊重 (Respectful)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且应该和善而坚定地执行;而且对所有相关人员都是尊重的。
  
  3、合理 (Reasonable) 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借题发挥,并且从孩子和大人角度看都是合理的。
  
  4、预先告知 (Revealed in advance)是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他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的是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思路从关注惩罚转向关注解决问题。
  
  关注解决问题的主旨是: 问题是什么以及其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对此,有关注于解决问题的3R1H原则,和逻辑后果的4R非常相似,只多了一项H。
  
 1、相关(Related)
  
 2、尊重(Respectful)
  
 3、合理(Reasonable)
  
 4、有帮助(Helpful)
  
 在试图解决问题之前,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冷静,让大脑从“原始脑”切换到“理性脑”,而 “积极的暂停”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和孩子沟通合作,在家里设立积极暂停区,遵循以下四项指导原则。
  
  1、花时间训练。 在使用 “积极的暂停”之前,要和孩子谈谈它的好处,将“冷静期”的价值,以及解决冲突前要等每个人都好起来的重要性告诉孩子。
  
  2、让孩子们布置他们的“暂停”区——这是一个有助于他们心情好转以便做得更好的小地方。 和孩子一起做头脑风暴,提出一些期间帮助他们心情好转的活动,比如读书、玩玩具、休息或听音乐,为暂停区起一个他喜欢的名字。
  
  3、事先和孩子商量好一个计划。 
  
  4、要教给孩子,当他们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 
  
  1、不要预设答案。 如果你对孩子应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预设答案,你就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正是这些问题被称为启发式问题的原因。
  
  2、如果你和孩子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 要等你们两个都平静下来。
  
  3、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 让你的智慧指导你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且要表达出你的同情和接纳。
  
 鼓励是本书的焦点
  
  时机 
  
  相互尊重 
  
 相互尊重包含以下的态度:
  
 1、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信任;
  
 2、对别人的观点以及自己观点的兴趣;
  
 3、承担起你对问题所应负责任的意愿。
  
 成人教授孩子这些的最好方法是以身作则。
  
  改善,而不是完美 
  
 为了改善而努力,而不必期待完美。完美是一种极不现实的期待,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
  
  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 
  
  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 
  
  鼓励与赞扬 
  
 会议可以为大人和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学习和实践合作、相互尊重以及专注于问题的解决等民主程序,是培养孩子七项重要感知力和技能的最好途径之一。
  
 在学校,这种会议表现为班会。孩子们在会议上会学到正确的表达、开阔的思路、倾听的技巧、记忆的技巧、客观思考的技巧以及自己选择造成的逻辑后果。
  
 班会的目的应该是教孩子们相互尊重、相互致谢、专注于问题的解决方案、筹划班级活动。老师应该花时间把有效班会的八大要素教给学生。包括:
  
 1、围成一个圆圈
  
 2、练习致谢和感激
  
 3、设立一个议程
  
 4、培养沟通技巧
  
 5、懂得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6、角色扮演和头脑风暴
  
 7、分辨人们之所以做一件事情的四个理由
  
 8、专注于非惩罚性的解决方案
  
 老师要格外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技巧。要放弃控制,邀请孩子合作。为孩子做出榜样,习惯于问一些启发式问题。要为一些问题承担责任。要客观,不要评判。寻找每个行为背后的积极意图。
  
 家庭会议和班会有很多相似的概念,之前《不吼不叫》中我们也详细讲述过家庭会议的具体进程。家庭会议应该每周一次,定下来就不轻易改变,决定要在全体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做出,内容包括对下周活动的讨论,结束前应该计划下周家庭娱乐活动,并且以全家人都参与的活动来结束。会议中的主席、秘书等角色要轮流担任。冰箱是张贴会议议程的理想之所,议程包括家人之间相互致谢、解决问题、计划家庭活动、家庭娱乐。
  
 家庭会议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挑战。比如,十几岁的孩子,可能权力之争和报复循环已经根深蒂固了。家庭会议刚好能够极大改善这个状况,只是父母要谦虚承认自己曾经的做法不管用,并且向孩子承认这一点。又比如,单亲家庭,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如果你内疚,那么孩子就会感觉悲剧正在发生。如果你接受现实,认为自己在尽力走向成功,孩子也会感受到这一点。
  
 当家庭会议作为一个传统,能提供给孩子幸福感、自信感、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
  
 我们从孩提时代开始,就积累了大量的潜意识,形成生活态度取向。大体上,生活态度取向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安逸、控制、取悦和力争优秀。
  
  安逸型 
  
 最担心:情感和身体上的痛苦压力;他人的期望;受人胁迫。
  
 相信以下能避免最担心发生:追求安逸;寻求关照;让别人感到舒适;怎么容易怎么做。
  
 优点:随和;很少所求;圆熟;同情;容易预测;和事佬。
  
 缺点:不能发展才智;追求个人成长;效率不高。
  
 收获意外的反应:厌烦;恼怒;不耐烦。
  
 造成结果:效率越来越低;没有耐心;缺乏自我成长。
  
  控制型 
  
 最担心:羞辱;批评;意外。
  
 相信以下能避免最担心发生:把握自己;把握局势;把握周围的人。
  
 优点: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坚持不懈;高效;守规则。
  
 缺点:僵化;没有创造力;冲动或社会隔离。
  
 收获意外的反应:反叛;抗拒;挑战;沮丧。
  
 造成结果:别人不愿与之交往或靠近;感到拘谨。
  
  取悦型 
  
 最担心:拒绝;抛弃;争吵。
  
 相信以下能避免最担心发生:讨好他人;积极型-要求别人认可;消极型-博取怜悯。
  
 优点:友善;折中;谦和;体谅;自愿。
  
 缺点:不考虑别人是否愿意被讨好;不关心自己。
  
 收获意外的反应:开始愉快,后来要求认可和回报。
  
 造成结果:对自己和他人都缺乏尊重;怨恨。
  
  力争优秀型 
  
 最担心:无意义;无关紧要。
  
 相信以下能避免最担心发生:做得更多;比别人好;保持正确;让自己更有价值、竞争力。
  
 优点:有见识;坚持不懈;社会责任感;能把事情做好;理想主义。
  
 缺点:工作狂;超负荷;太投入;把太多责任揽上身。
  
 收获意外的反应:觉得力不从心和愧疚;撒谎以避免评判。
  
 造成结果:招架不住;时间不够用。
  
 找出你的生活态度取向
  
 每一种取向的优缺点,都影响着我们作为家长的行为,当孩子从我们身上习得了我们的优点,极有可能也学会了对应的缺点。了解自己,承认可能存在的缺陷,你就能够承担起更多责任,想办法克服它,而不是表现得像个受害者。
  
 安逸型的大人如果能够让孩子在会议上参与制定限制、日常惯例、设立目标并一起解决问题,他们就能更加有效。
  
 控制型的家长,练习掌握如何给孩子提供选择、问启发式问题、让孩子参与决策,教养效果会更好。
  
 取悦型家长如果教会孩子及自己不再只关注别人的需要,照顾到自己,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要求,而又不期待别人与他们想的一样,就会受益无穷。
  
 力争优秀型的家长如果能够尽力抛开自己凡事都要正确并最好的要求,尝试走进孩子内心,去发现对孩子更重要的事,他们就会更有效。
  
 最后,当前正面管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相关的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在此,也要提醒广大书友,学习时注意甄选资质。
  
 结语
  
 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诸多评判、期望、指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寻找积极的方面,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可以、更应该采用的正确教养方式。
  
 爱孩子,爱自己,洞见缺憾,寻求第三选择,就是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