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山歌的介绍

2024-05-14 22:13

1. 新化山歌的介绍

新化山歌是一种主要流传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的汉族民歌。新化山歌内容广泛、调式古老、风格独特、音韵简朴、结构多变,音乐特色鲜明,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句式长短有致,俚俗方言衬词较多,说唱风味很浓。山歌以口头创作、传唱的方式生存于汉族民间,其曲调、节奏、结构、句式都很自由,音调依新化方言按字行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族民间文化艺术。2006年新化山歌列入首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新化山歌被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化山歌的介绍

2. 新化山歌的代表作品

 正月里一朵好花搭信无信叫郎来姐呃,正月里要拜年二月里发水种秧田三月里清明挂白纸四月里秧老要插田我哪有闲工看姣莲……这首三十余行的情歌大意是:已是情窦初开的山村少女,从正月到十二月搭信给情郎,向心爱的人传递火辣辣的爱情信息,可是,爱调口味的情哥总是巧妙地回答:八月晒谷要回仓,我哪有工夫看姑娘。这是个喜剧式的情歌,害相思的村姑大胆而热烈,勤劳的小伙子机智而幽默。这从劳动生活中所摄取的情境,抒发的汉族民间爱情,像一幅展开的民俗生活画,给人无穷的遐想。古典诗歌从《诗经》至唐诗、宋词,皆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但在创作过程中,生活的原型被反复锤炼和筛选,许多专业文人的作品虽已达到纯美的境地,却远离了生活的本真,因而曲高和寡。而作为口头文学的新化山歌也少不了乡村歌手的加工和提炼,而这种自由随意式的创作,依然凸现出生活的本真。他们所勾勒出的诗情画意,弥散山野的清香,更易于被民间所接受和喜爱。 屋前屋后莫唱歌恐怕大户人家子女多老姐听见犹小可小姐听见绫罗不织听山歌娘骂女,贼婆情绫罗不织听山歌女骂娘,老莫严山歌凡是古人传山歌大意:古代乡村大户人家多子多女。威严的母亲,拘于传统礼节,以误了织绫罗为由,不许未婚的小女听有伤风化的山歌;可是,这位青春美丽的少女,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情,她巧妙的反驳:山歌本是古人传。这首山歌,善于从平常的家庭生活的矛盾冲突中剪材,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严母”和“巧妹子”两个乡村女性的形象。勇敢的爱情,最终会战胜善伪的礼教。这铺陈的诗化情节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凸现了世俗化的审美特征,更富有勃勃的生命力。  梽木叶子开花碎渣渣恋姐还要恋十七、八十七、八姑娘三股辫子压地扫玉石金簪满脑插满脑插,满脑插插过全头樊梨花……这是一幅梅山村姑的工笔肖像画。十七、八的姑娘,长得象盛开的梽木叶子花;三股乌黑的长辫子落地扫,玉石金簪插满头,美得象古代的巾帼英雄樊梨花。“梽木叶子花”的意象是美的,姑娘妆扮成“樊梨花”的比喻是美的,这种追求改善物质条件而取悦于心上人的心理渴望,是美轮美奂的。正因为这种民俗特色和世俗化了的意象、比喻,才是新化山歌的艺术手法,推陈出新,醇香醉人。 在新化山歌中,可俯首拾得新颖别致的比喻和意象,特别是反映粗野的世俗化生活的比喻和意象,更为出彩。姐——你十指尖尖是我郎的糖包饼一对奶子是我郎的饼包糖两手弯弯是我郎的龙凤枕一身四体是我郎的竹花床腿部弯弯是我郎的磨刀石罗裙脚下牡丹花是我郎的耍花身这是一首典型的陶情山歌,山歌的内容是否有伤风化暂且不论。不容置疑,它反映男欢女爱的比喻和意象——如:“糖包饼和饼包糖、龙凤枕和竹花床”等,既高度生活化,又鲜活生动,达到了较高的愉悦效果。由此看来,世俗化了的比喻和意象,最能体现民间歌手的天才。“歌谣是民间性情之响”,情歌更能完美体现。古梅山人那种粗犷、剽悍、真率、朴实,在山歌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新化地区的方言,是梅山文化的基石,是汉、瑶、苗、侗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土、野、逗、俏”地域语言风格。这种民族化、世俗化的特色语言,更添新化山歌的野趣和神韵。 门前送到后门转眼泪汩汩进绣房一来走到床边拍三板骂你木匠师傅冒良心别人的花花床两人困我咯花花床上困姐一个人二来我走到花花席子拍三板骂你篾匠师傅冒良心别人的花花席子两人困我咯花花席子困姐一个人三来走到花花被子上面拍三板骂你弹匠师傅冒良心别人的花花被子两人困我咯花花被子盖姐不盖郎四来走到花花枕头上拍三板骂你裁缝师傅冒良心别人的花花枕头成双对我咯花花枕头成单冒成双…… 这首情歌的方言俗语很有梅山特色,如:眼泪——读“俺沥”。汩汩——泪汪汪的意思花花——漂亮的意思我咯——我的意思。困——睡觉的意思。冒——没有的意思。《小小姣莲小小情》,是描述一位思郎情切、又野又痴、又俏又逗的乡村妹子,她从天黑到三更没有盼到幽会的心上人,于是她忧伤地骂床、骂席、骂被又骂枕。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阳雀子叫了的黎明前,把情哥骂来了。这首充满地地道道梅山土话的山歌,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一位痴心妹子的人物形象,真实而细腻地表达了她一唱三叹的情感落差和对情爱的执着,使敢爱敢恨的辣妹子跃然纸上。新化山歌,世俗化的审美情趣,是梅山民间歌谣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有待大家共同挖掘。 

3. 新化山歌的历史渊源

据专家考证,新化山歌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以前的先秦,盛兴于7-13世纪(唐宋),流行于14-19世纪(明清)。新化是古梅山峒蛮的中心地带,10世纪前(宋代以前)为苗、瑶聚居地。至10-13世纪北宋开发梅山,汉族不断迁入,苗、瑶、汉多民族文化逐渐融合。在勤劳耕作之余、喜庆节日、婚娶祭丧之时,梅山先民常以山歌抒发感情,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代表作——新化山歌。

新化山歌的历史渊源

4. 新化山歌的表现内容

新化山歌内容广泛,品种繁多。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风俗歌、陶情歌、儿歌等。劳动歌有猎歌、樵歌、渔歌、田歌、挖山歌、采茶歌及各种劳动号子。风俗歌如《资水滩歌》长达600多行,对资水滩多水险及沿岸山川地理、土产山货、风俗人情、船工生活作了生动的描绘。风俗歌如《闹洞房》、《打四门》、《劝赌歌》等,显得热闹、诙谐。有些风俗歌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如《养女莫上锡矿山》、《资江十八滩》等。时政歌有《骂歌》、《颂歌》等。山歌中数量最多、最脍炙人口的是被称为“陶情歌”的情歌。这类歌,从男女相识、初恋、相思、定聘到结婚以及婚外情等都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反映了年轻男女对封建礼教的诅咒反抗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此外还有表现历史和民族的《峒事歌》、《宗师歌》以及生动活泼的《儿歌》。

5. 新化山歌的主要特征

1、古朴、原始性特征。新化山歌不论长篇短制,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提取生活的原型,构造诗化的情节和故事。2、丰富多样性特征。新化山歌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六个大类:(1)劳动歌。包括田歌、猎歌、樵歌、渔歌、采茶歌、伐木歌、滩歌、夯歌、号子等。田歌中的数量最多,一系列的劳动过程都有山歌。(2)生活歌。(3)仪式歌。(4)时政歌。(5)情歌。(6)历史传说歌。在表现形式和行腔特点上,除平腔(包括高腔)外,还有花腔、弹腔、波罗腔、滚板腔以及锣鼓山歌等多种演唱风格和表现形式。不管哪种山歌,起音都比湘南的客家山歌、湘西的盘歌、洞庭湖区的荆楚山歌都高,往往是一人起头众人和,歌声抬得山转水动。在句式结构上,有四句头、六句头、八句头和长段,也有七字式、五字式和长短相间式,演唱起来更是趣味无穷。3、文学艺术性特征。新化山歌虽系汉族民间歌手的口头创作,没有过多的加工雕饰,但作者却巧妙地运用了诗歌中赋、比、兴、夸张等艺术表现手法。如:“小小菜园隔块墙,丝瓜苦瓜栽两旁。郎栽苦瓜苦想妹,妹栽丝瓜思想郎”(以物比人);再如:“板栗子开花一根线,去年想你到今年,去年想你犹小可,今年想你忘插田,耽误阳春大半年”(以物起兴);又如:“去年同哥喝杯茶,香到今年八月八,不信请到房中看,床头一朵茉莉花。送郎送到石山窝,手板捧水给郎喝,我郎喝了手板水,天干三年不口渴”(夸张)。这些手法的运用,使新化山歌达到了很高的文学艺术境界。

新化山歌的主要特征

6. 新化山歌的表现手法

新化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异常丰富。像《诗经》一样,每一种手法几乎都是赋、比、兴的综合运用。与《诗经》相比,新化山歌更富有地域特色、民俗特色、泥土特色。世俗化了的比喻和意象,鲜活生动,易于吟唱相传。新化山歌是民间文学中一支奇葩,其歌词讲究韵律,讲究比兴等传统的诗歌手法,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句式结构上,由一个上下句组成,巧妙地在它的第二句(下句),甚至第三句、第四句都不甩腔收尾,而是或压缩节奏或句尾不落在稳定的主音上,使它的段落结构自由到可由任何句数组成。有四句头、六句头、八句头和长段也有七字式、五字式和长短相间式。在歌词押韵上,与古诗词也略有差异,不注意平仄,它不仅在句式的头、尾都押有韵脚。在中间的字也押有韵脚。既有规律又自由放纵,又添加了俚俗的语气。在歌词的故事情节表现上,幽默率真,描写细腻。每一首新化山歌都描述了一个通俗故事,且一波三折,委婉动人。表现出的文字语言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在语言的修辞上,多引用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另外,还有较多的语气衬词,如呜啊、哇呜、喔火火、嗨嗨、哈哈、呵呵等语气衬词,有时衬词还使用模仿动物的声音。还有一些山歌,它对历史故事、戏曲故事、神话故事及神话和历史人物也借鉴很广,如:盘古开天地、南海观世音、孟姜女、梁山伯、祝英台等。

7. 新化山歌代表性作品

查来的资料,供参考:
    新化山歌是一种主要流传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的汉族民歌。新化山歌内容广泛、调式古老、风格独特、音韵简朴、结构多变,音乐特色鲜明,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句式长短有致,俚俗方言衬词较多,说唱风味很浓。代表作品有 《十二月望郎》、《屋前屋后莫唱歌》、 《梽木叶子开花碎渣渣》、 《三根丝线两根青》、 《小小姣莲小小情》等。

新化山歌代表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