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官网入口:https://jwc.zcmu.edu.cn/

2024-05-07 01:28

1.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官网入口:https://jwc.zcmu.edu.cn/

浙江中医药大学 教务处官网入口: https://jwc.zcmu.edu.cn/ 
 
   
 
  浙江中医药大学 是以中医中药为优势特色学科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始创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 浙江大学 旧址;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2月更名为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年9月富春校区(滨江学院迁建工程)投入使用,开启两校区办学模式。学校占地千亩,总建筑面积逾47万平方米。
 
 学校下设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举办1所独立学院(滨江学院)。拥有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和2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技术、基础医学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设本科专业31个,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五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123人(含独立学院),其中本科生14042人、硕士生2178人、博士生273人、学历留学生630人。
 
 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自主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一批高层次人才。现有在职教职工(校本部)1300余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3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拥有教育部“*”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特色专业14个,国家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一批教学平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两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中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生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些年毕业生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全力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学、中药学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获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建设项目A类3个、B类6个。建有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以及国家中医药科研重点实验室、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一批科创平台。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0项。主办《 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报》《浙江临床医学》2种学术期刊。先后与省内外10余个市(县、区)以及浙江省国贸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
 
 学校发挥中医中药特色优势,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英国、捷克等3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90余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先后聘请50余位外国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南非西开普大学建立孔子学院,在罗马尼亚、以色列、白俄罗斯建立海外中医中心。学校是首批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首批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建有浙江省来华留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基地,招收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境)外学生。
 
 进入******,学校将秉承“求本远志”校训,坚持“学生为本、学术至上”理念,弘扬“大医精诚、锐意创新”精神,致力于建设以中医中药为特色,多学科协同发展,优势突出,具有国际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官网入口:https://jwc.zcmu.edu.cn/

2.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http://jwc.ahtcm.edu.cn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安徽中医药大学简介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2005年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2016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分别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医学、中药学专业试点认证。
 
 学校现占地总面积1269.68亩,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个校区。分别坐落于合肥市前江路1号、梅山路103号、史河路45号,寿春路300号。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653.10万元。图书馆藏书近201.5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9.35万册),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药标本中心储藏了15万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是全国医药院校珍藏标本最丰富的标本馆。新安医学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373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1376人)。现有16个二级学院(部)(含3所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工4400人(含附院),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718人。国医大师2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5人,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生导师47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9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5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教师28人。有来自国内外的55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2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5个,22个专业列入一本招生),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国内一流学科B类项目1个、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B类重点学科12个。有7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23个安徽省中医药重点专科。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永恒主题,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坚持“弘扬新安医学,培育中医人才”的办学特色,在扎实做好专业教学基础上,注重传承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2位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十二五”以来,新增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9门省级精品课程,先后获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
 
 学校注重办学特色的彰显,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举办新安医学教改实验班,建立临床客观结构化考试中心。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创业基金;开展“百人获奖、千人参与、万人受益”的大学生知识技能竞赛和“挑战杯”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2010—2015年学校共有学生200余人次在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领域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和奖励80 余项。学校曾被授予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近五年以来,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4%以上,连续获得安徽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或“标兵单位”称号。
 
 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强校战略,积极促进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540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安医学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安徽省高品质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及精准扶贫示范研究”等国家级项目近200项,取得研究成果31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省科技奖一等奖3项)。现有10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安徽省中药材科技产业战略联盟。学校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特别贡献奖”。
 
 学校不断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能力不断增强。学校与黄山、亳州、六安、桐城、庐江、绩溪、舒城、太和等10余个市县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华润三九、江苏康缘、亿帆鑫富、海南海力、广州一方、安徽济人药业等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有亳州济人药业等40余个产学研合作基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积极为政府在出台有关中医药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咨询,学校在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建设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一附属医院是全省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首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是国家第三批重点建设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是一所国内外有影响的以“肝豆状核变性诊治”为优势的专科医院,国医堂是一所为广大患者以纯中医方式为主要医疗手段的医疗单位,其都成为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
 
 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个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1994年获准招收国外留学生,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硕士、学士学位以及临床研修。与美国、瑞典、新加坡、日本、韩国及港澳台地区的院校开展学者互访和学生交流活动。
 
 在59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以“至精至诚、惟是惟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层次齐全,中医药特色鲜明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安徽中医药大学是985大学吗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电话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哪里 
 
  安徽中医药大学有几个校区 
 
  安徽中医药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安徽中医药大学招生办电话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生开学报到时间及入学考试军训转专业指南须知 
 
  安徽中医药大学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安徽中医药大学有什么专业 附招生专业目录 
 
  安徽中医药大学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

3. 浙江科技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浙江科技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浙江科技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 http://jwc.zust.edu.cn/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浙江科技学院简介 
 浙江科技学院的前身为成立于1980年的 浙江大学 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先后经历了 浙江大学 附属杭州高等专科学校、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等发展阶段,2001年8月更名为浙江科技学院。2003年10月,浙江省轻工业学校成建制并入。经过近40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省属本科高校。
 
 学校小和山校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西溪湿地畔,校园土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安吉校区位于拥有联合国人居奖美誉的竹乡安吉,土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自然优美,山明水秀,湖光鹭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张德江曾赞叹“真山真水,真是读书的好地方”。
 
 学校下设14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现有56个本科专业;拥有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7000余名;留学生1800余名,其中学历生120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8亿元,图书168余万册。
 
 学校拥有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学术水平一流、师德师风高尚、梯队结构合理的优秀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380余名,专任教师103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490余名,具有3个月以上海外学术经历教师比例占3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占38%以上,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为42%;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国家级知名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2人,省知名专家2人,省“*”1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87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9人,省优秀教师6人,省高校优秀教师4人,省高校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
 
 学校现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级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1个,省级一流学科6个。近几年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项30项,其中国家级科学技术奖2项,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80余个,发表论文430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和人文社科权威级学术期刊论文860余篇。
 
 学校坚持“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素养和社会责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以打造“卓越工程师的摇篮”为目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坚持质量立校。
 
 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中德合作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入选学校和“国家‘十三五’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现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项目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2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省高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2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十二五”优势专业4个,省级“十二五”新兴特色(国际化)专业10个,省级“十三五”优势专业2个,省级“十三五”特色专业6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
 
 近几年来,学校大力推进专业认证,已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4个专业通过“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认证,中德合作办学的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2个专业通过德国权威工程教育认证机构ACQUIN的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认证。
 
 学校学生在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中成绩斐然,近5年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3195项,其中国际奖77项、国家奖990项、省级奖2128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及薪资水平位居浙江省高校前列,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之路,始终把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形成了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学校与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美国、英国、日本、比利时、罗马尼亚等国(境)外的90余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各类国际合作交流项目120余项。
 
 尤其在中德合作方面,历史悠久,成果丰硕,是“中德论坛”基地建设单位,已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对德教育、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德国总理默克尔在G20杭州峰会期间对学校中德合作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德国前总统赫尔佐克、伍尔夫曾亲访学校。
 
 学校分别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法国赛尔齐•蓬多瓦兹大学、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合作举办了3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西海岸应用科技大学合作举办了浙江省首个本科层次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德工程师学院。学校先后在罗马尼亚、德国合作建立2所海外孔子学院,其中罗马尼亚的克鲁日巴比什-波雅依大学孔子学院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
 
 学校是浙江省开设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最多的高校之一,开设本科层次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10个,硕士层次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11个,2个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入选浙江省教育厅国际化专业建设项目。学校国际化总体水平位居浙江省硕博授权高校前列,入选“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是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试点认证高校、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奖学金项目资助院校、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资助院校和中国政府来华留学奖学金生招收院校。
 
 按照浙江科技学院第三次党代会设计的宏伟蓝图,学校秉承“崇德、尚用、求真、创新”之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核心,坚持应用型定位,彰显国际化特色,加快现代化步伐,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矢志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应用型大学。

浙江科技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4. 江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江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江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https://jwc.jxutcm.edu.cn/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江西中医药大学简介 
 江西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坐落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学校坚持“为国家改革发展服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弘扬“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校训,以“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近年,获全国和全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单位,入选“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校园占地面积2308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21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43.4万余册。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含独立学院7819人)。有二级教学院(部)15个,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拥有“国医大师”1人、*1人、全国名中医3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1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63人次,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5人次,省院士后备人选1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人,江西“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4人,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3人。
 
 现设有本科专业27个,涵盖医、理、工、文、经、管、艺等学科门类,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类别4个。中医学、中药学被列为江西省一流学科,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病)7个。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 3 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个,江西省一流专业7个。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资格, 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蒙药丸剂关键技术及工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3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各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