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仁的语句有哪些?

2024-05-04 22:42

1. 《论语》中关于仁的语句有哪些?

《论语》中关于仁的语句有: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摘自《论语·雍也篇》
解释: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摘自《论语·子罕篇》
解释:聪明的人不会困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摘自《论语·述而篇》
解释: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中。

4、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摘自《论语·述而篇》
解释: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达到仁,仁就到了。
5、巧言令色,鲜矣仁!摘自《论语·学而篇》
解释:花言巧语,满脸谄媚之色的人,很少会有仁爱之心!

《论语》中关于仁的语句有哪些?

2. 《论语》中关于仁爱的名句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以约失之者鲜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德不孤,必有邻。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3. 论语中关于仁的论述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引申为“爱人”(包含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一种道德观念.在《论语》中,孔子对“仁”的解释.尽管有许多不同,但“仁”的基本内容还是很明确的,这就是“爱人”.孔子极力鼓励人们“为仁”。仁”是孔子所倡导的道德理想的最高境界.《论语》中计有109次谈到“仁”,其核心,孔子认为是“孝悌”之道,所谓“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是对内,在自己家里.对外呢?那就是要“爱人”.怎样才能做到“孝悌”“爱人”?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换位思考.这就需要加强自身修养,要“克己复礼”,要具备“恭,宽,信,敏,惠”等好的品质,同时为人处事还要小心谨慎,待人以诚,要能够“成人之美”.孔子与其弟子多次谈到“仁”,却从未给“仁”一个明确的定义,而只是针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谈论“仁”的不同方面.正是这种不同角度的论述,表明“仁”的博大与内涵丰富.“仁”这样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崇高而理想的人生境界。

论语中关于仁的论述

4. 有关论语中“仁”“君子”的名言

【原文】
 4·1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注释】
 (1)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处:居住。
 (3)知:音zhì,同智。

 【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评析】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原文】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释】
 (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评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原文】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

【注释】
 (1)好:音hào,喜爱的意思。作动词。
 (2)恶:音wù,憎恶、讨厌。作动词。

 【译文】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评析】
     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一方面。当然,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原文】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评析】
     这是紧接上一章而言的。只要养成了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即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可以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善事了。

 【原文】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原文】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评析】
     孔子特别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尤其是养成仁德的情操。但当时动荡的社会中,爱好仁德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孔子说他没有见到。但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

【原文】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
     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评析】
     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德。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仁德的人就无法避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上,没有仁德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相似的。这从另一角度讲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原文】

5. 关于仁的论语

有以下的;1.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2.君子无终食之闲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5.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7.当仁。不让于师。8.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9.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10.克己复礼。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12.爱人。知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1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14.克。伐。怨。欲。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1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17.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8.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19.朝闻道。夕死可矣。20.吾道一以贯之。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21.予一以贯之。2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23.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5.德不孤。必有邻。26.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27.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关于仁的论语

6. 《论语》中关于仁爱的名句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以约失之者鲜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德不孤,必有邻.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7. 论语中关于仁的语句

论语中关于仁的语句如下:
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吸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吸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知者乐水,仁者乐;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好勇疾贫,乱也。人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5、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6、人之过也,各于其谠。观过,斯知仁矣。
7、知者不感,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8、之于仁也,于水火。水火,见蹈而死者矣,规蹈仁而死者也。
9、志赴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身以成仁。
10、唯仁二者能好人,能恶人、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期仁矣,不使不仁者加呼其身。有能一日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1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2、可以怀弘毅,任而道远。仁以为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远乎?
13、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4、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5、谁能出不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


论语中关于仁的语句

8. 论语中关于仁爱的名句

1、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2、子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6、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7、以约失之者鲜矣。
  
 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9、德不孤,必有邻。
  
 10、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