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是什么

2024-05-18 10:52

1. 禅茶一味是什么

禅茶一味一般指禅茶,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是一种境界。
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
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相关内容介绍:
禅茶一味:茶禅中的意境。
茶在中国的历史记载,自神农尝百草开始就广为中国人知晓,佛教东传后,修行的僧人更发现茶可提神,对于修行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便有僧人开始将茶道与佛道结合。
唐、宋以后饮茶的习惯在各个大、小寺庙里风行,古书记载唐宋的寺院里设有“茶堂”或“茶寮”,僧人们在此讨论佛理、禅道及饮茶,并在茶堂外悬挂“茶鼓”,击鼓以招僧众饮茶论佛理。
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禅茶一味是什么

2. 怎么理解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禅味?茶味?何味?

3. 何谓禅茶一味

佛教于公元前6——前5世纪间创立于古印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的传播与发展,到随唐时达到鼎盛时期。而茶是兴于唐、盛于宋。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自由曾被智积禅师收养,在竟陵龙盖寺学文识字、习颂佛经,其后又于唐代诗僧皎燃和尚结为“生相知,死相随”的缁素忘年之交。在陆羽的《自传》和《茶经》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可以说,中国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僧俗两方面都津津乐道,并广为人知的便是——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 
  1、“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 
  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静”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佛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 可以说,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在静坐静虑中,人难免疲劳发困,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朋友”。 
  其三曰“凡”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次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 
  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诗最妙: 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愿大家都作个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 
  2、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 
  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唐代《国史补》记载,福州“方山露芽”,剑南“蒙顶石花”,岳州“悒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等名茶均出产于寺庙。僧人对茶的需要从客观上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为茶道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1.高僧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或于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2.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及“戒、定、慧”三学的修习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有神韵。特别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观于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茶道美学对“物我玄会”境界的追求。 
  3.佛门的茶是活动为茶道的发展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参考。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写得很妙:“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院持续不断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规范茗饮礼仪等都广有帮助。在南宋宗开禧年间,经常举行上千人大型茶宴,并把四秒钟的饮茶规范纳入了《百丈清规》,近代有的学者认为《百丈清规》是佛教茶仪与儒家茶道相结合的标志。 
  3、“禅茶一味”的意境 
  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下面的四幅对联与四首茶诗很有趣,对理解“禅茶一味”的意境有一定帮助。 
茶联四幅 
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
——苏东坡 
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
半生盟素志,听泉我爱在山声。
——招隐寺内 
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
——洛阳古道一茶亭所书 
一卷经文,苕霖溪边真慧业,
千秋祀典,旗枪风里弄神灵。
——上饶陆羽泉联 
茶诗四首 
题德玄上人院
杜荀鹤(唐)
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
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
罢定磐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
我虽未似师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 
与茶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灵一和尚(唐)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北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失题
陈继儒(明)
山中日日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石枕月侵蕉叶梦,竹炉风软落花烟。
点来直是窥三味,心后能翻赋百篇。
欲笑当年醉乡子,一生虚掷杖头钱。 
茶与中国文化发展
赵朴初
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读了这几首茶诗、茶联,您能从“禅”中闻到“茶”香,能从“茶”中品出“禅”味么?

何谓禅茶一味

4. 什么是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一般指禅茶,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是一种境界。
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
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相关内容介绍:
禅茶一味:茶禅中的意境。
茶在中国的历史记载,自神农尝百草开始就广为中国人知晓,佛教东传后,修行的僧人更发现茶可提神,对于修行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便有僧人开始将茶道与佛道结合。
唐、宋以后饮茶的习惯在各个大、小寺庙里风行,古书记载唐宋的寺院里设有“茶堂”或“茶寮”,僧人们在此讨论佛理、禅道及饮茶,并在茶堂外悬挂“茶鼓”,击鼓以招僧众饮茶论佛理。
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5. 如何是禅茶一味?

——答便牵人入火坑。
“禅茶一味”来由,百度百科谓此四字,系北宋高僧圆悟克勤所写,由日本茶道鼻祖荣西同《碧岩录》携往他乡,现藏奈良大德寺。此论不得旁证,不依。
而“茶禅一味”深入人心,却是实话。大抵“禅茶”一出,世人所见略同,然后心有戚戚,将这意味深长四个字,共同推波至江湖爆款地位。
茶禅合论,并不牵强。赵州禅师“吃茶去”话头,至今愈味愈永。茶圣陆羽长于寺院,又与名僧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尚且不是茶与禅最早的交集,西汉时吴理真,于蒙顶植七茶树,传闻其或为僧者,年久日深,追究不得,而后人心中,俨然已视其为佛茶之祖,宋孝宗封“甘露普惠妙济大师”,正是明证。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所录,开元时北人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后来,寺院索性设了茶堂,供僧人吃茶论道,召集饮茶有“茶鼓”,司茶人曰“茶头”。元代重订《百丈清规》即载有献茶于初祖达摩的仪轨。
再说日本,自留学僧最澄法师自唐带回茶籽种植,到荣西法师入宋修习回国后,撰汉文《吃茶养生记》,茶以一种贵族气质,在禅律二宗之中各自长养。
待武家政治占上风后,书院茶兴起,渐渐脱去禅院茶的形色,而后有直指性命的草庵茶,在精神上与禅相应得气,意图摆脱物质化的外在,回归本来面目,此风至千利休而集大成,流传至今。
这二千年来,茶禅得一味,这一味如何?
陆羽《茶经》写:“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茶之为用,如此如此。那茶之为体,又如何?窃以为,茶之为体,如禅。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而禅如何?不敢妄说,以个人感受,强为说之,则引偈三诗一:
"云冉冉,水漫漫,明月芦花君自看。"(雪窦重显)
茶汤是要吃入口的,迷不知吾所如,何不妨入乎其内,往更深的境界中去,亲自体会?西方人掌握一种技艺,还有一万小时理论,何况顿悟也须渐修,不吃它千百盅,不懂也该然。什么?不要“时时勤拂拭”,要“本来无一物”?可惜,我是无有那般根器了。
"银碗盛雪,明月藏鹭。"(洞山良价)
茶亦如此,一碗空澈,表里澄明。
"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长沙景岑)
院主问,和尚到什么处去?答如是。身心悠然者,触眼明媚,处处是春。绿了芳草又落花,韶光暗换,本质是时间。问空间,答时间,时空之中,无滞无碍。
茶无定味,万般滋味,皆从一叶中变化来,烦恼亦如此。
喝茶必亲力而为,甘苦自知,无人能相替,修行亦如此。
茶有子丑寅卯,禅有甲乙丙丁,一一对应,执迷亦如此。
再一诗,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饮,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一种挂念,远可成菩提。
茶是禅的“教外别传”,菩提是茶的初心,见了自己与天地,还要见众生。

如何是禅茶一味?

6. 茶禅一味的介绍

唐人饮茶之风,最早始于僧家,“茶禅一味”的典故源自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宋代高僧圆悟克勤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来品味茶的无穷奥妙,挥毫写下了“茶禅一味”,其真迹被弟子带到日本,现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为镇寺之宝。南宋末年,日本茶道的鼻祖荣西高僧两次来到中国参禅,并将圆悟禅师的《碧岩录》以及“茶禅一味”墨宝带回日本,于1191年写成《吃茶养生记》一书,成为日本佛教临济宗和日本茶道的开山祖师。15世纪中叶,日本高僧村田珠光入寺学禅,师从大名鼎鼎的一休和尚。然而,珠光参禅念经常打瞌睡,医生建议他“吃茶去”,结果立竿见影。夹山八坪牛抵茶自宋至清一直被列为贡品,碧岩泉已有上千年历史,现在依旧诵珠如玉,泉水清澈,甘甜清冽,是煮茶的优质泉水,也是极有价值的矿泉水泉。据中国茶禅学会专家考证,夹山是“茶禅”、“茶道”的正宗源头。[2]

7. 茶禅一味是什么意思?

“茶禅一味”意思是说品茶就像参禅,是一个佛学的典故。典故源自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宋代高僧圆悟克勤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来品味茶的无穷奥妙,挥毫写下了“茶禅一味”,其真迹被弟子带到日本,现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为镇寺之宝。
茶道传入日本,茶禅一味成为日本茶道主要思想。安土桃山时期茶圣千利休将“侘寂”(wabi-sabi)引入茶道,结合茶禅一味,形成了如今日本茶道的基础。
茶道始于中国,发扬光大于日本。茶道与禅宗,殊途同归,而又相辅相成,故“茶禅一味”被视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

扩展资料:
“茶禅一味”的相关传说:
相传,当年禅宗初祖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已历九年仍未破壁。有一天,达摩祖师竟然沉沉睡去了。他醒来后,十分悔恨,割下自己的眼睑扔在地上。
没想到,扔在地上的眼睑竟然长成了一株茶树。达摩祖师摘取茶叶之后,以热水冲饮,从而消除了睡意,面壁十年后,终成正果,创立禅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禅一味


茶禅一味是什么意思?

8. 禅茶一味什么意思

禅茶一味一般指禅茶,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是一种境界。
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
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扩展资料:
禅茶一味:茶禅中的意境。
茶在中国的历史记载,自神农尝百草开始就广为中国人知晓,佛教东传后,修行的僧人更发现茶可提神,对于修行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便有僧人开始将茶道与佛道结合。
唐、宋以后饮茶的习惯在各个大、小寺庙里风行,古书记载唐宋的寺院里设有“茶堂”或“茶寮”,僧人们在此讨论佛理、禅道及饮茶,并在茶堂外悬挂“茶鼓”,击鼓以招僧众饮茶论佛理。
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其实回归原本,生活是种感觉,泡茶、品茶也是种感觉,所以泡茶并无坊间几分钟、水温几度的制式条规,而是讲求心要沉淀、专注于茶本身,泡茶者中途不言,掌壶、倒水动作轻柔,如对万物的掌握。
品茶者采少喝、多品的方式喝茶,也就是慢吞吞、细细品,呈现一种文雅、放松的“茶禅”意境。
茶禅的意境可说是贴近自然的,端看“茶”中文一字结构,发现“人”在草木之间,才能平衡发展“茶”,很有在原野大自然之感,而人在安和、放下、轻松、享受的环境下,说话就会轻柔、柔顺,待人处事也就进退得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禅茶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