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面临风险,为何鲍威尔称美联储必须保持稳定?

2024-05-16 22:19

1. 美国经济面临风险,为何鲍威尔称美联储必须保持稳定?

因为一旦保持不住了,那么带来的后果美国真的很难承受。现在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开始变慢,如果现在不能保持稳定,那么美国经济很有可能会垮台。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周五发表讲话称,现在美国经济运行良好,但是同时也指出美国经济面临了不少的风险,美联储必须竭尽全力保证经济稳定。“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充分共享经济机会,经济也面临一些风险,但是在整体上,正如我想说的,情况还是不错的,”鲍威尔说道,“我们的工作是尽可能保持经济处于良好水平”。鲍威尔认为,一旦利率过低,如果出现衰退,就不会有多少降息空间。

在鲍威尔发表言论的那天,美国非农就业报告显示在9月新增非农就业者为13万人,低于市场预期的14万人。在7月和8月新增就业者合计一共5万人后,7到9月三个月内的月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2万,是七年来的同期新低。今年前九个月的月均新增就业数为16万,同比少增6万人。这表示美国今年的整体就业增长趋势在不断减慢。备受市场与美联储关注的薪资类通胀指标表示,现在平均时薪增速不佳,9月环比零增长,同比增长2.9%,又创去年7月以来最低增速。不过鲍威尔讲话并没有提及9月非农就业报告。他认为,美国当阶段的经济正面临更长期的挑战。

现在美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许多人无班可上。为了美国的未来,美联储只有保持住现在的稳定,才有发展的机会。

美国经济面临风险,为何鲍威尔称美联储必须保持稳定?

2. 历届美国总统都无法干预美联储货币政策,那么谁能影响

历届美国总统都无法干预美联储货币政策,那么谁能影响美联储呢?
美国总统虽然贵为最高行政长官,却不能直接干预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制定。因为,美联储由国会授权,独立于美国政府。但这并不意味美联储完全不受外界影响。要不美联储历届主席为什么都是犹太人?
无论是美国总统,还是华尔街大财团,对美联储可以施加间接影响。

美联储保持独立性
美联储的决策制度、人事安排都设计精巧,确保了美联储的独立性。美联储与美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是“Check and Balance(制衡监督)”。
美联储体系包括设在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和分布美国各地区的12个联邦储备银行。美联储的核心管理机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由联邦储备局的7名执行委员和12名联邦储备银行主席组成,共同制定加息等货币政策。
7名执行委员任期长达14年,横跨数届总统及国会议员任期,且7名委员任期交错到期,以确保其不受选举政治影响。

谁能影响美联储
美联储独立于美国政府,不受其控制,但不意味着它不受后者影响。美国政府掌控着美联储的人事任命大权监督权,7名执行委员必须是美国总统提名并经国会同意。特朗普上任后,赶走了耶伦,启用鲍威尔当美联储主席。
美国财团也会对美联储间接施加影响。网上有一种流传很广说法,说罗斯柴尔德等八家是美联储的最大股东,控制美联储。这种简单粗暴的阴谋论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事实上,美国财团影响的是地方储备银行。根据欧文格拉斯法案,美联储12家地区储备银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它们的股权,由各地区的会员银行根据其资产比例认购。根据《美联储的秘密》一书披露,纽约联储的大股东分别是花旗、大通曼哈顿、摩根信托、汉华、汉诺威,而众所周知,这些大银行的背后,多少都有着华尔街财团的影子。

3. 全球央行年会上鲍威尔称仍将大幅加息,强力抗击通胀,如何看待这一表态?

面对全球经济出现的加速衰退现象,在全球央行年会上,著名的专家鲍威尔将会实施这样的政策,也就是将会继续大幅加息,并且通过这样的形式来直接对抗通货膨胀问题,那么,对于这样的一种政策和态度,相信大家可能并不是特别了解,那么该如何看待这一表态呢?其实,对于鲍威尔的这种态度,也是为了能够尽早的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对全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所以,在美国当地进行大幅加息的举措,虽然会导致一定程度经济的波动,但是这样可以尽早在全世界范围内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但是,这样的一些措施也导致世界上很多顶级富豪的资金出现了大幅的下跌情况,所以对于这一表态来说,是为了全世界的经济平衡和稳定,牺牲了一小部分人的经济。还有这种态度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态度,也说明了他们想要解决这种问题,所以这些方法也是在目前各个专家通过各种方法的对比和了解之后选出的比较有力的方法,所以说这样的态度,我个人认为还是非常值得支持和赞扬,毕竟一个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是在积极的想办法,而不是破罐子破摔,所以对于这种态,度其实也就是为了挽回自身国家的经济颓势以及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对于这样的表态,也是一种长痛不如短痛的做法,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制止和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那么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是处于生活困难的状态,所以,这样的举措和态度,其实只是对于美国以及其他经济发达国家的短期经济影响,长期来看,这样的政策和举措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是牺牲了部分家庭和企业的经济利益来保证整个国家的正常发展,所以对于这一表态,我个人认为是一种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面对大是大非的情况下,个人利益可能并不是非常重要,还是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全球央行年会上鲍威尔称仍将大幅加息,强力抗击通胀,如何看待这一表态?

4. 美国实际GDP负增长,美媒称鲍威尔发表言论,美联储会否放缓加息?

美联储不会放缓加息,反而会进一步加大加息的幅度。
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美联储的加息操作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抗通胀作用,这个方式也可能会进一步导致通货膨胀的时间延长。如果情况确实如此的话,美联储可能会进行更大幅度的加息操作,这个操作虽然会显著遏制美国的经济发展,甚至有可能会导致美国的GDP进一步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但这个操作可以缓解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长期经济痛苦。
美联储不会因此而放缓加息。
在美国公布了自己的实际GDP之后,美国的实际GDP已经达到了负增长的程度,这意味着美联储的加息方式已经对美国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尽管如此,美联储依然表示会进一步加大加息的幅度,因为美联储并没有看到加息对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有明显的作用,所以美联储的加息幅度可能会直接扩大到125~150之间。
美联储会进行更为激进的加息操作。
虽然美联储已经进行了4次加息操作,但因为美国的通货膨胀依然在8%左右,如果美联储放缓加息的话,这意味着美国当地的通货膨胀可能会直接触达10%以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不能有效遏制美国当地的居民购买能力的话,美联储万象汇采用更为激进的加息操作,这个操作也会直接起到对抗通货膨胀的作用。但是之后,加息操作可能会对美国经济带来中长期的痛苦,这个痛苦甚至会导致美国的经济陷入到中长期的衰退当中,这个方式至少可以保证美国的经济发展不会因此而出现太大的问题。
总的来说,美联储的加息操作只会变得越来越严厉,并且没有放缓加息的预期。

5.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重申对加息保持耐心,不拒绝与特朗普会面

当地时间1月10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华盛顿特区经济俱乐部对话凯雷集团联席执行董事长David Rubenstein。 
  
 当地时间1月10日,在华盛顿特区经济俱乐部与凯雷集团联席执行董事长David Rubenstein对话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不会拒绝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但尚未收到会面邀请。
  
 在特朗普几个月来批评美联储加息后,白宫释放了总统与鲍威尔可能会面的信号。
  
 鲍威尔称,他还没有收到与特朗普会面的邀请,并认为拒绝邀请不合适。“总统与美联储主席之间确实会进行会谈。会谈往往很少见,”鲍威尔说。“我认为拒绝邀请并不合适。”鲍威尔表示,过去有过联储主席和总统会面,“我不知道哪位联储主席拒绝过邀请。”
  
 特朗普屡次公开批评美联储加息。美联储在12月19日决定2018年第四次加息,并预测今年还会有两次加息。特朗普因为对股市连续大跌不满,曾讨论过辞退美联储主席。
  
 鲍威尔1月4日表示,如果总统要求他辞职,他也不会辞职。鲍威尔安抚投资者称,决策官员们会仔细聆听金融市场传递的有关增长面临风险的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话前几分钟里,鲍威尔就四次提到“耐心”一词。
  
 “对于加息,我能说的是,我们会观望并保持耐心。” 鲍威尔强调,美联储有能力在利率问题上保持耐心,并体现出灵活性。“当前环境下,我们可以保持耐心和灵活,拭目以待形势变化,我认为我们正在等待和观察。”
  
 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显示,许多委员会成员表示,鉴于通胀压力减弱,美联储有能力对进一步收紧政策保持耐心。
  
 当Rubenstein问及,去年12月更新的利率预期显示大多数联储官员预计今年还将两次加息时,鲍威尔称,美联储在加息的具体次数上并没有特定“计划”。“没有任何预设的利率路径。”他说,美联储成员意见的多样性会带来更好的决策。他并未向美联储其他成员游说政策。
  
 鲍威尔称,2018年美国经济表现非常不错。诸多指标显示,劳动力市场非常强劲。金融市场在下行风险上的担忧言过其实,他并未看到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剧的迹象。预计通胀水平将保持在2%左右,经济增长2%-2.5%。“美国经济是稳健的,我主要担心的是全球增长。”
  
 鲍威尔称,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往往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也不会冲击到经济。他“非常担心”的是正在增长的美国政府债务,未来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将“显著”(substantially)低于当前水平,不过还高于过去的水平。
  
 鲍威尔还表示,中国经济增速已经放缓,但仍预测中国经济会稳健增长。如果关税摩擦促成关税下降,那将是好事。
  
 鲍威尔发表“鸽”派讲话后提振市场信心,美股三大股指齐涨,道琼斯指数涨幅超百点。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重申对加息保持耐心,不拒绝与特朗普会面

6. 财经观察: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进一步推高美国股市

新华社纽约8月29日电财经观察: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进一步推高美国股市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日前在多国央行在线会议上宣布调整通胀和就业相关货币政策框架。这意味着为把通胀提升至2%以上,美国利率将在更长时间处于接近零的水平,并把实现和维持充分就业置于更为优先的位置。
  
 美联储这一决定在显著影响外汇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推高了美国股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28日在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后,收复了年初大跌时的失地;反映整个市场表现的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也显著上涨,首次站在3500点上方。
    
 瑞银集团财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资官马克·黑费尔表示,在美国通胀水平持续低于美联储目标之后,美联储将会把目标定在让通胀温和地超出2%一段时间。在这一框架下,美联储在通胀升至2%以上之前很可能不会收紧利率。
  
 黑费尔表示,美联储释放的流动性为股市上涨提供了支撑,在美国股市自今年3月份低点以来的上涨中,美联储贡献了其中的52%。超低的利率让投资者为一定量的股票盈利支付更高的价格变得合理,进而让股票估值进一步升高变得正当。
    
 在美国即将举行大选、秋季疫情可能反弹、财政刺激措施谈判仍处于僵局和地缘政治紧张的情况下,美国股市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处于高位的股市可能出现波动性加剧。
  
 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4.8,显著低于市场预期的93和7月份修订后的91.7。
  
 宏观经济研究机构MRB合伙公司表示,8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走低令人担忧。除非新冠疫情有医疗上的解决方案,否则经济重启将受挫,今后几个月将因学校开学和 社会 交往增多而充满风险。
  
 MRB合伙公司认为,近期经济风险和充满争议的大选叠加将令投资者对股市更加谨慎。过去三个月,全球除美国以外股市的表现已经好于美国股市的表现,这可能预示美国股市的领涨地位开始向其他国家股市转移。

7. 美联储鲍威尔:将采取合适措施维持经济扩张

金融界美股讯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二在演讲中表示,美联储将采取合适措施以维持经济扩张,将密切监控贸易动向的影响。
  
 从周二开始,美联储将在芝加哥召开为期两天、主题为“货币政策策略、工具及沟通实践”的会议。自从美联储在5月议息会议上针对利率问题释放出观望信号以来,这次的芝加哥会议是美联储一次重大会议。
  
 鲍威尔在演讲中还称,经济维持增长,失业率保持低位,通胀水平稳定。是时候重新考虑长期战略了。
  
 鲍威尔讲话之际,美债收复失地,十年期收益率回落至2.1%。美元指数走软。
  
 现在,投资者越来越相信美联储将在未来几个月内降低利率。美联储利率观测器显示,金融市场预期年底前该央行将至少两次下调25个基点。
  
 “我们现在的基本情景是,美联储将不得不在9月开始降息三次,”Evercore ISI分析师Krishna Guha和Ernie Tedeschi周一写道。“虽然我们认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尚未达成这一结论,仍有很大的可能性保持利率不变。”
  
 周一,FOMC票委、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已经公开地支持了市场的看法,表示在贸易冲突升级的背景下可能需要“尽快”降息。
  
 美国银行美国利率策略负责人马克·卡巴纳(Mark Cabana)表示,“市场越来越相信美联储将会降息。”“唯一的问题是什么时候降,降多少。”
  
 在美联储6月18-19日的议息会议之前,鲍威尔的讲话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美联储鲍威尔:将采取合适措施维持经济扩张

8. 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有哪些?何谈是剥削世界?

美元是国际货币,很多国家都把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就像黄金一样,当本国欠下外债,可以用美元还债。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就像国内的宽松货币政策一样,国内的宽松货币政策最终导致现在的恶性通货膨胀,人民手中的钱购买力大幅下降,人民的感受可能就和政府对美元的感受一样!由于美元在国际上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所以美联储就可以大量印发美元,美元的流通性很高,当然美元的流通是靠国际间的贸易来实现的。美国可以轻易将国内的通货膨胀转嫁的其他国家,这是其一。其二,美元的大幅贬值,给各国带来的损失也是十分巨大的!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又被称为“非常规货币政策”(no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众所周知,常规货币政策主要有三个政策工具:中央银行调整对商业票据的贴现率或对商业银行的贴现政策、改变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调节基准利率(通常指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自二战之后,贴现率和票据贴现政策早已不是美联储的重要政策工具了。经济萎靡不振之时,中央银行即使使用票据贴现政策来刺激经济,亦是杯水车薪,缓不济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派不上多大用场。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时期,银行金融体系皆如惊弓之鸟,忙于修复资产负债表,对发放新贷款、扩张信贷非常慎重。中央银行纵然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为零,深陷“去杠杆化”泥潭难以自拔的商业银行,亦不愿或没有能力扩张信贷。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