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创造了”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是真的吗?

2024-04-28 04:21

1. 阿里巴巴“创造了”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是真的吗?

其实这3000万的数据已经是2016年的时候了,在2019福布斯全球CEO大会现场,福布斯媒体集团主席兼总编辑史蒂夫福布斯跟马云进行了长达45分钟的深入对话。其中就有谈到过去20年,马云带领阿里巴巴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数字经济体,为社会带来4000多万就业机会,也为全球小企业和年轻人打造了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

我国就业人群?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如果说阿里巴巴创造了3000万的就业人群,那就是每26个人里面有一个人是阿里巴巴给创造的岗位;如果是4000万人群,那就是每19.4人里面有一个是阿里给出创造的岗位,现实如此吗?

实际并非如此,阿里巴巴此举表述,无非是偷换概念而已,截止到2019年末,阿里巴巴集团自身的员工数量仅为103699人,与4000万的差距还有3990万人,那这个3990万人哪来的呢?阿里巴巴把电商平台的上的商家(含淘宝、天猫、饿了么等等)、快递小哥、外卖小哥、新零售(比如其参与的新华都、大润发等等)、滴滴司机(滴滴阿里也是参股的)等等一系类,通过其平台或者渠道赚钱的,都算为其提供的就业岗位,那现实如此吗?

显然并非如此,以商家为例,我并不是只在淘宝天猫开店,我在京东、苏宁、拼多多、亚马逊、唯品会、蘑菇街、当当等等平台上也有开设网站,同样的,我快递小哥也不是只送淘宝天猫的,其他平台的货我也送,难道其他平台也要把这些纳入其创造的就业岗位?那不是重复计算了吗?此外,很多商家本身就是有实体店在经营的,如果没有阿里这个平台,他们甚至可以依靠实体店存活得更好,这算阿里创造的岗位吗?显然不是。
实体打击
其实对于互联网经济的兴起而言,是好是坏,目前来说,还难以给予一个绝对的判断,虽然说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便捷了用户,也创造了快递、外卖等新岗位,但是其对实体行业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原来商品的利润是由无数的商家瓜分,现在要多增加一个平台瓜分,商家要嘛提高价格,要嘛只能降低品质。

或许有人会说,商家没有店租(可以开设在家里),这不是可以省出钱来吗?首先很少人会全赌在网店,不是实在线下完全撑不下去,没人会关闭店铺,一旦关闭了,命运完全掌握在平台上。
还有人会说,厂家不经过实体经销商店铺,直接网上按照经销商零售的价格售卖,赚的不是更多吗?比如原来批发给经销商是60元/件,直接按照经销商的零售80元/件在网上卖,这20元就不用让经销商去赚钱了,厂家不是赚得更多了吗?看起来确实如此,但是不经过实体经销商,一则你零售回款慢;二则阿里的平台是要赚钱,原来给予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其实很多你要被平台拿走(特别是不投广告,平台根本不推荐你);三是你要增加运营人员(客服、接单、打包、发货、退货处理等等);四是要额度增加运费,所以说现实中很多网上的售价并不会比线下来得便宜。

举个例子:衣服之类的可能还有版型和材质区别,不好判断,但以手机为例,就很简单了,同品牌同型号的,你看看网上售价与线下实体店的售价,基本不会有区别,甚至线下还更加便宜一些。
总结
资本都是逐利的,商人的话语听听就好,不用太过于迷信。

阿里巴巴“创造了”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是真的吗?

2. 马云宣称阿里创造了3000多万个就业机会,你觉得靠谱吗?

阿里巴巴成功背后的男人相信大家都知道是谁了,马云。这个在互联网圈叱咤风云十几年的人,前两年宣布从辞职阿里董事会辞职了,但他的事业并没有停止,包括盒马生鲜、蚂蚁金服、淘宝等平台都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在各自良好运营着,马云还曾经说过阿里创造了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可见其影响力之大。但是,就这一句话让很多人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你阿里一家公司何德何能创造这么多就业岗位呢,是不是有什么隐情,阿里带来的产业革新是不是也增加了失业岗位数量呢,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几点说说看:
一、说法是否有失偏颇其实马云说创造的就业机会,很大程度是扩大了计算的范围,也就是说,他说的阿里店铺工作人员,很有可能不仅仅为淘宝或天猫店铺工作着,还在京东商城或者苏宁这些平台上都开设有店铺,一开始没有淘宝或天猫他们也可能就是独立的商铺主人。而现在他们商铺经营得不好了,从老板变成了打工人,变成了配送员或者客服去了。其实他也并没有创造多少就业机会,而仅仅是让岗位进行了轮换,意思就是他做的事情仍然是中间环节的服务,让商品售卖形式从以前的线下逛街买买买变成了网上购物刷刷刷。

二、就业市场真实情况如何原来买一样东西的利润是被千千万万个线下商铺老板分配走的,有了互联网线上商城后,就变成了了卖货利润平台一家独享了,也造就了马云成为第一富豪。一定程度上互联网的出现消灭了很多工作岗位,当然也创造了一些,仔细看看线下商铺的不景气,满大街外卖和快递配送员们,就知道劳动力转换和原有工作岗位的变化多大了。

三、阿里是怎样一个存在阿里巴巴依旧是垄断者,所有垄断者都在绝对意义上消灭这劳动市场的岗位,对就业的积极意义不是太大,但他们还是改造了社会分工,同样有着不容小视的其他角度积极的意义。

对于马云宣称阿里创造了3000多万个就业机会,各位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3. 马云在创造阿里巴巴的时候,中国是处在一个什么就业形势下,或者说是那时候的互联网是什么形式,多谢!

 但他的梦想是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1999年他召集了属下的18个人,并花了2个小时和他们谈自己的看法。所有人都将钱拿了出来,一共是6万美元。于是他们开始创立阿里巴巴集团。他想打造一家全球性的公司,于是名称也取了个洋名。阿里巴巴很容易拼写,而且每个人都知道“芝麻开门”的故事,这是 1001夜里的阿里巴巴开启宝库的口令。
  阿里巴巴之所以能生存至今有三个原因,没钱、没技术、没计划。因此花每一分钱都很认真,办公室就设在他的房间里。2000年他们从高盛集团和软银集团获得了融资,之后阿里巴巴开始不断扩展。
  今天他们还留在中国是因为他们相信:着眼全球、立根中国是胜利之本。他们独立制定了自己的业务模式,关注点放在中小企业上,并未像很多其他中国企业一样复制美国的模式。他们关注产品质量,这就是“点击就能获得”的服务。
  他曾将阿里巴巴称为“1001个错误”,是因为扩张太猛,在网络泡沫时期不得不进行裁员。2002年他们剩下只够维持18个月的资金,网站的用户很多都是免费用户,他们不知道如何能赚到钱。因此他们开发了一种帮助中国出口商与美国公司做生意的产品,这个模式拯救了公司。到2002年底时,他们赚得了 1美元利润,之后每年的利润都在提高,现在阿里巴巴非常赚钱。
  从这些黑暗的日子学到的教训是,团队必须要有价值、创新能力和远见。此外,你不能放弃,在力量小的时候必须依靠智慧而不是蛮力。
上市之后
  上市是阿里巴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时机也很适当。这家B2B公司已经发展壮大、市场环境很好、组织管理有条不紊。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说明大陆公司同样能在香港上市,并能获得很高的估价和吸引全球投资者的兴趣。
  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允许消费者和企业在线处理任何类型的业务。他们已经与雅虎合作搜索领域,并推出了在线拍卖站点和在线支付系统。他希望为中国创造100万个工作机会,改变中国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网络市场。

马云在创造阿里巴巴的时候,中国是处在一个什么就业形势下,或者说是那时候的互联网是什么形式,多谢!

4. 马云是如何解决就业的吗

乌镇互联网今年是第四年,我每年都来,在乌镇,我们大家把这一年当中的经历和思考带到这里,在这里,我们分享对互联网、对未来的思考,每次会议都让我回去以后有很多的思考和分享,受益极其之大。
今天我想在这儿分享简单的三个观点和看法:
第一,过去20年互联网“从无到有”、未来30年,互联网将会“从有到无”。正是因为过去四年,我飞了很多地方、去了很多地方,向我遇到的每个人进行认真学习,在不断认真思考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互联网正在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次技术革命的影响力可能超过过去一切技术革命的总和。我们正在讨论网络空间深层次问题,尤其现在显得越来越有必要和越来越有意义。
未来30年数据将成为生产资料,计算会是生产力,互联网是一种生产关系。如果我们不数据化,不和互联网相连,那么会比过去30年不通电显得更为可怕。
未来30年,互联网将不再是互联网公司的互联网,互联网是所有人的互联网。如果说过去20年互联网从无到有,那么未来30年,互联网将“从有到无”,这个“无”是无处不在的“无”,没有人能够离开网络而存在。

另外对网络空间、对数字经济与其担心,不如担当。
这几年几乎全球弥漫着一种对新技术时代和技术的担心之中,担心机器会抢走工作机会,担心机器会控制人类,担心人类会毁灭在自己最伟大的发明之中。
200年以前,蒸汽机出现的时候,人们担心蒸汽机会取代我们的工作。100多年以前,当电力出现的时候,人们担心电力会带走很多工作。其实新技术不是让人失业,而是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让人不去重复自己,而是去创新,让人的工作能够进一步进化。
清朝时期,我们抵制铁路,担心沿线挑夫会失业,影响社会稳定,但是现在就有200多万的铁路工人。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船工人。互联网冲击报纸的发行量,但是送报的人却改成了送包裹,中国就有300多万的快递人员。所以与其担心、不如担当,与其担心技术夺走就业,不如拥抱技术,去解决新的问题。
我相信机器会让人的工作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更有创造力。过去30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30年,我们将把机器变成人,但是最终应该让机器更像机器、人更像人。技术的趋势不可阻挡,但是机器没有灵魂、机器没有信仰,我们人类有灵魂、有信仰、有价值观,人类有独特的创造力、人类要有自信、相信,我们可以控制机器。人类对自己大脑的认识不到10%,而这10%,机器是不可能超越人类的。
第三,在新时代、新机遇,数字经济将重塑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将会有新的模型,不仅仅是在中国,全世界都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新时代我们将面临新的问题,而同时又是新的机遇。
人类只有成为“命运共同体”,共建“命运共同体”,才能一起迎接新的时代和挑战。人类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是共同的,全球产业链一定会彻底变革,不是集装箱,而是小件快运,不是Made In China或者Made In America,而是Made In Internet,不是B2C,而是C2B。
更重要的是未来30年,制造业不再是带动就业的引擎,未来的制造业都将会是服务业,未来的服务业也必须是新型制造业。因为机器会取代大部分机械的工作,机器Learning、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一定会让机器人取代很多人的就业,而人类将会从事更有创意、更有创造、更有体验的工作,服务业一定会成为未来就业的主要来源。
全球化必须更加普惠,今天的问题不是全球化造成的,而是全球化不完善造成的。300年以前,贸易掌握在几个帝王手里,30年以前,贸易掌握在6万家大企业手里,未来贸易应该属于中小企业。过去是20%人的受益,未来必须是80%人的受益。全球化应该让这个世界更多的人有成就感、有幸福感、有获得感。
世界不仅仅需要G20,需要也不仅仅需要B20,世界更需要G200和B200。未来的跨境贸易不是一个国家生产的东西到另外一个国家去销售,而是互相要为对方创造就业、创造价值。
今天的互联网企业是时代的宠儿,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的机遇,也从来没有获得过如此的财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担当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巨大责任,时代给了我们技术的能力,我们唯有不断创新、不断创造新的技术和创新,与这个时代相匹配,我们应该靠创新赢得市场,要靠技术赢得利润,要靠担当、要靠共享、要靠普惠精神,才能赢得尊重。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只有共同起来,一起打造“共同的命运空间”,共同拥抱这样的技术,共同分享这样的技术和成就,人类社会才可持久发展。
第一次技术革命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技术革命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技术革命,也就是说第三次世界大战也将即将打响,但这不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这是一场我们携手对抗疾病、贫穷和气候变化的战争。
我认为人类共同的未来,所有的人类、所有的国家都应该联合起来,相信年轻人,而不是相信武器,我们要相信技术,我们要拥抱技术,我们不应该害怕技术会冲击我们昨天的既得利益和冲击我们习惯性的思考。我们应该主动拥抱技术,去进入到新的共享、普惠、绿色的时代,因为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会更好、才会更持久、才会更健康,谢谢大家!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