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存款15万,退休金3500,可以安享晚年吗?

2024-05-19 02:19

1. 65岁,存款15万,退休金3500,可以安享晚年吗?

 如果没有负担,没有拖累,没有啃老,自己则有医保,也有住房,这样的收入和存款,应当会过得不错。
   要知道,对一位老人来说,每月3500元过日子,已经算是不错了。即便在一线城市,对普通居民来说,也是可以了。而15万元,则可以作为应急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很幸福地享受晚年。
   当然,如果有人啃老,就永远没玩没了了。因为,对啃老者来说,是没有底线的,不把老人啃得血肉模糊是不会歇手的。这是特殊情况,没有这样的特殊情况,生活、 旅游 、文化,都能满足。
   祝贺题主。
     无特殊情况
   吃饱穿暖无忧
   随着时间的流逝
   货币贬值难免
   时间一长
   也许不够用
   故,到时候还需要子孙帮衬
   #五爱教育##凌远长著#
   正常生活,你的退休金足够了,如果不正常了,你有多少钱都不够?能否安享晚年,那是老天爷说了算,你还真做不了主?你信吗?
   老人存款15万是少了点,要知道现在的钱可不是二十年前的钱呢,2000年国家货币总发行量13.2万亿,到2010年发行72.6万亿,再到2020年总发行量到202万亿啊,足足多发了15倍多,也就是说现在15万还不如二十年前的1万元呢。   退休金每月3500元如果不在一二线城市生活开销还算一般过得去,当然不要跟每月一二万的高薪人士比,总比一亿多农民老人每月一二百元老人社保费的好很多吧。
     可以
   如果就一个老人自己生活,没有其他的负担,应该是可以安享晚年的。如果需要人照顾的话,那就比较困难了。
   
   在没有孩子啃老,没有大毛病的情况下,虽然这点存款有些少,退休金毎月结余不多,尚可安然度日。
   但是后面的事情很难预料,特别是物价、货币贬值和疾病等因素,都会对未来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数。所以,还得省着点过日子!
     
     
   
   
    决定你安享晚年最重要的因素是身体是否 健康 ,心态是否豁达。如果这两样都具备,有没有15万存款。都能够安享晚年。 
   如果再具备这几样,你的晚年生活超越安享妥妥的。来看看让人艳羡的晚年生活还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玫瑰] 有一个贴心贴肺的伴侣每天陪伴,护你周全。 
   他有多重要?你冷了他知道给你添衣;你饿了他一碗暖心暖胃的稀饭已备好;你累了他轻柔给你按肩按太阳穴;你烦心了他的各种开导,让你放宽心。
   世上有这样的伴侣吗?有的。我的老人公和我老人婆就是这样。他们65岁的时候,因为要给儿子买房,给女儿买车,存款花的一分不剩,但是他们的晚年生活让我们小辈羡慕不已。因为他们彼此陪伴,秤不离砣,公不离婆。
   [玫瑰] 一份让自己感兴趣的爱好傍身。 
   夕阳红的日子有好漫长,谁过谁知道。一分爱好陪伴,从天明到天黑,从春天到冬天,再漫长的时光,也不至于空虚无聊空伤悲。
   有些人喜欢阅读。每天花上一个小时在家高声朗读,不仅丰富了大脑还愉悦身心。
   有人喜欢养花种草。每天给自己心爱的花花浇水拔草,每天看着自己养的如此富有生命力的鲜花一天一个样的变化,那份好心情,可不是几个存款能够给的。
   有人喜欢干家务。每天温馨小家在自己精心拾掇下窗明几净,纤尘不染,这份洁净清爽真是愉悦身心。
   [玫瑰] 一个好身体,一份好习惯。 
   人活一辈子就是活的一份好习惯。饮食上的好习惯让自己远离三高;作息上的好习惯让自己精神奕奕;个人清洁卫生的好习惯让人神清气爽。
   身体好就是夕阳红的保证。一生远离医院的幸福感,可不是几十个存款能够比拟的。如果让世人在财富和身体 健康 二选一,相信很多人的选择和我一样, 健康 金不换。
   先就写这么多,因为这三样是我最看重的,欢迎友友评论区来补充你最看重的退休三大件是什么?
   
   前提是身体无大碍,绝对没问题。
   如你身体 健康 快乐可以维持你正常生活,如你身体患病吃药或患重病经常住院,那你这点钱是根本不够用。

65岁,存款15万,退休金3500,可以安享晚年吗?

2. 53岁存款1350万,想彻底退休,可以吗?

我觉得你这种情况有点理想化,一个人是否想要彻底退休跟自己的存款数额其实没有必然关系。
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成本不同,这就意味着每个人所需要退休的金额也不同。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即便一个人的存款只有200万元,这个人也可以选择撤离退休,更不要提1,350万了。
一、1,350万确实可以彻底退休。
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的话,1,350万是一笔天文数字。如果你有1,350万的存款的话,这就意味着你的可支配现金是1,350万。即便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1,350万也可以满足很多人的养老需求了。即便你的生活成本相对比较高,1,350万基本上可以完全覆盖。
二、200万就可以让一个人彻底退休。
如果我们总是拿自己和一线城市的人做比较的话,1,350万确实不是一个大数字。如果我们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做比较的话,只要一个人有200万的存款,这个人就可以有非常好的退休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人是否能够退休跟自己的存款数字没有关系,跟自己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预期有很大的关系。
三、我的个人建议是什么?
我建议你重新评估自己的生活成本和基本的物质需求,在没有谈到这些因素之前,别人也很难通过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衡量你的退休所需金额。如果你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相对比较低的话,1,350万可以让你过非常好的生活。如果你的心理预期非常高的话,不管你有多少存款,你都会觉得自己存款的数字要少于别人,真的会因此而郁郁不忿。

3. 现在45岁有30万存款,这笔钱存银行15年,60岁退休时够养老吗?

45岁如果有房有车还有这30万存款,算是比较不错的了,即使有房贷和车贷要还。很多家庭到45岁虽然有房有车,但是存款都很少,能超过30万的不多。45岁离退休还有15年时间,那么这30万存款存银行15年总共会有多少钱,够不够养老呢?

利息有多少主要看选择什么银行,什么样的理财产品,当前全国银行总共有4000多家,理财方式多种多样。安全性最高收益率最低的是国有银行,安全性较低但收益率最高的是2015年刚出来的民营银行。如果追求安全性那么选国有银行,以国有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为例,三年期大额存单收益率普遍在4%左右,如果不采用复利计息的方式,那么每年的收益有30万*4%=12000元,15年总的利息就有18万,加上本金总共有48万;采用复利计息15年的本息总和有54万左右。如果是追求收益性,按照民营银行5年期智能存款收益率5.45%计算,不采用复利计息的方式,那么15年的本息总和有54.5万,采用复利计息15年的本息总和有66.5万。

我们以15年后最高的本息总和66.5万为例,60岁退休时66.5万到底够不够养老。我们看一下2018年全国的消费水平是什么样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112元,增长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24元,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我们就以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来计算,一个人一年的消费支出是26112元,夫妻两人一年的消费支出就是5.2万左右,中国当前的人均寿命是77岁左右,也就是还有17年的时间,假如17年间的消费水平保持不变,那么这17年总共要花5.2万*17=88.4万。
从上面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即使这66.5万是放到现在,而且未来17年的时间消费水平还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都不够花,更不用说15年后的消费水平够两个人养老了。那假如是一个人养老够吗?
我们还是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例,一个人一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是2.6万,17年总的消费总额是44.2万,从当前的消费水平来好像是够了,但是这个数据是17年的消费水平未涨的情况。假如未来17年每年按照当前实际增长4.6%来计算,再加上17年间货币贬值速度来看,即使是一个人也完全是不够养老的,更不用说15年后的消费水平。

综上所述,单纯靠现在30万存款准备用在15年后养老是不够的,当然如果现在每个月有按时缴纳社保,未来靠着每个月的养老金和手里的存款,应该足以应付15年后的退休生活。

现在45岁有30万存款,这笔钱存银行15年,60岁退休时够养老吗?

4. 退休金3000存款50万够养老吗

法律分析:对于大部分退休人员来说,每月3000元足够维持基本生活开销。如果夫妻俩都有3000元,那么总体来说还是够花的。与年轻人相比,退休人员已经不太追求新事物了,日常花费一般不会太多,医疗可能是最大的开销,不过企业退休人员通常都有职工医保,还是能省不少钱的。再加上手里还有50万元存款,紧急支出一般还是够用的。另外,退休时养老金虽然只有3000元,但养老金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养老金会随着物价水平调整,目前已实现17年连涨,也就是大家不用自己靠理财收益抵消物价上涨带来的养老金购买力水平下降,国家会自动弥补这部分。而且养老金采取终身发放制度,会一直发放下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衍生问题:办理退休需要什么资料1、职工档案。2、职工养老保险手册。3、二代身份证原件。4、企业职工退休核准表。办理退休手续流程:1、到社保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预约,按预约时间和窗口排队办理退休审核手续; 2、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立的窗口办理退休审批手续。 3、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符合退休条件的,请带退休审批表、本人身份证到个人缴费窗口修改基础信息,确认缴费情况。 4、到指定银行办理养老金代发借记卡。 5、办理完退休手续的次月底到社保局基金审核科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计算表》。

5. 55岁存款多少够养老

亲,很高兴为您解答:  55岁退休要存多少钱才够养老答:五十岁,如果能够拥有100万左右的存款,可能就不太焦虑了。现在的生活中,如果能够拥有100万左右的存款,在三四线城市可以说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很强了。人到50岁了,人生过半,可以说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这时候一个是要保重身体,还有一个就是要有适当的储蓄了,要为自己退休的生活做好准备,也要适当考虑一下孩子的未来发展能够给予的支持了。如果拥有100万元,现在可以先进行比较安全的理财,这样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而且等到未来要用的时候,这100万也可以拿出来用,这样心里面还是会比较有底气的。而且,才50岁,肯定还要继续工作努力赚钱,一般来说攒下来的钱越多,那么未来应对风险的能力就会强一点,然后可能焦虑也会稍微少一点。

55岁存款多少够养老

6. 退休金3000存款50万够养老吗

法律分析:对于大部分退休人员来说,每月3000元足够维持基本生活开销。如果夫妻俩都有3000元,那么总体来说还是够花的。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并且累计工龄满十年的;(二)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累计工龄满十年的,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累计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准予退休。"

7. 退休金3000存款50万够养老吗

 法律分析:对于大部分退休人员来说,每月3000元足够维持基本生活开销。如果夫妻俩都有3000元,那么总体来说还是够花的。与年轻人相比,退休人员已经不太追求新事物了,日常花费一般不会太多,医疗可能是最大的开销,不过企业退休人员通常都有职工医保,还是能省不少钱的。再加上手里还有50万元存款,紧急支出一般还是够用的。另外,退休时养老金虽然只有3000元,但养老金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养老金会随着物价水平调整,目前已实现17年连涨,也就是大家不用自己靠理财收益抵消物价上涨带来的养老金购买力水平下降,国家会自动弥补这部分。而且养老金采取终身发放制度,会一直发放下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退休金3000存款50万够养老吗

8. 六十岁后,三十万存款够养老了吗?

我觉得不够。60岁,如果你能活到80岁,那么就还有20年的时间可活。20年,除去物价上涨的因素先不考虑,30万存款,平均一年可以花1.5万元,再平均到每个月,就是1200块每月,每天就是40块。如果只是吃饱穿暖,应该还是可以勉强支撑得下去的。只是吃的穿的就不要太讲究了,只是生存而谈不上生活,更谈不上什么品质生活了,毕竟除了吃穿,家里还会有其他支出,比如:水费电费煤气费之类的,也是不小的开支呢。

还有,人老了,只有饭吃就可以了吗?显然不行。身边的很多老人,平日里花销最多的,不是吃饭的钱,而是吃药的钱!人老了,哪有不生病的,如果你只是一点小病,那倒也还好说,如果是长期的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的那种,又或者突然来一个重大疾病呢?那就别说30万花20年了,很有可能一场病下来都不够用。也许有人会说,有医保啊,没错,是有医保,但医保也不是什么都能报的,也不是百分百都给报的。再说,一旦生了大病,除去医院的药费,生活上也要特别讲究了吧?还要请人护理吧?总之,花钱的地方多了去。

再者,你如果有子女,有孙辈,他们会不会打你养老金的主意?又或者你看到他们过得不容易,你会不会不忍心,又自己主动把钱拿出来支援他们呢?当然有子女是最好的,既使没有钱了,或者是生病了,至少还有人会管你,不至于让你孤苦无依,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养儿防老”吧。

我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了,老年人口的比例也是越来越高,如何养老,这是一个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严肃话题,跟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息息相关,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