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或许我们连乌合之众都算不上

2024-05-20 00:29

1. 乌合之众:或许我们连乌合之众都算不上

前一段时间,看了最近几年很畅销的《乌合之众》。
  
 简单来说,《乌合之众》讲的是普通人从众心理的产生、演变和行为。
  
 然而,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读着读着,我仿佛陷入了一种奇怪的思想怪圈:我相信我、我身边的人、我认识的人应该都是乌合之众,我们虽然有主见,但那主见是别人引诱给我们的;我们虽然有个性,但那个性都是无法真正发声的;我们虽然有自由,但那自由都是我们自以为是的。
  
 而乌合之众呢,起码据作者所言,应该是能够聚沙成塔的,他们单独的一个个体是不能成事的,但是一旦聚集起来,并且有了核心思想和“领袖”,那么这群乌合之众就将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在这一点上,我甚至觉得我们连乌合之众都算不上。或许生活虽然困难,但我们仍然安于现状,不是没有人在引导、在发声、在鼓吹,但我们并不会被聚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所谓的主见,但是我们却有另外一种生活的真理在我们的心中坚实地扎着根——不是严重事,即使关己,也不参与。
  
 我们不是所谓的顺民,而是我们大多数人在抱怨着生活和社会,但却安于现状。
  
 没错,我们是各自为阵的,我们只是聚焦自己的生活,我们也只甘愿在自己的生活里释放自己。
  
 如今,网络的自由和现实的隔阂已经成为了我们最最常见的话题。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后面,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样的生物。一扇门、一面墙,你可能居住十年,不知道对门邻居的姓名。
  
 虽然我们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但我们无力更改。一两个人的想法很快会被淹没在人潮之中,会被生活的琐碎和工作的压力揉碎。所以很简单,我们还是会继续这样活着。
  
 似乎这种情况下,的确需要一个有力的政党来主持大事,很棒,至少在危机面前,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遏制了病毒的扩散;在和平面前,国家仍在奋力进取,跻身世界先列。
  
 身为大国百姓,我很知足;身为普通百姓,我仍需努力。
  
 无论是乌合之众也好、不是也罢,我相信当有一天真正需要我为国家出一份力的时候,我应该是能够站出来的。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社会心理学/【法】古斯塔夫·勒庞/1895)
  
 简介: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乌合之众:或许我们连乌合之众都算不上

2. 你知道什么是乌合之众吗?


3. 《乌合之众》我们难道都是乌合之众?

‍‍大多数人都应该经历过这样的情形--在一个会议上克制自己,没有说出自己的意见,而是一言不发,点头同意种种动议,毕竟你不想做那个持异议的捣蛋鬼。同时你对你的异议也没有充足把握,其他人也不傻啊,他们全都意见一致,那就不吭声吧。

如果人人这样做,就会出现团体迷思——一群智慧的人做出愚蠢的决定,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误以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共识,从而做出他们每个人在正常情形下都会拒绝的决定。这是从众心理的一种特殊情况。

‍‍团体迷思(英文:Groupthink,亦作团体盲思、集体错觉)是一个心理学现象,指的是团体在决策过程中,由于成员倾向让自己的观点与团体一致,因而令整个团体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进行客观分析。

一些值得争议的观点、有创意的想法或客观的意见不会有人提出,或是在提出之后,遭到其他团体成员的忽视及隔离。团体迷思可能导致团体作出不合理、甚至是很坏的决定。部分成员即使并不赞同团体的最终决定,但在团体迷思的影响下,也会顺从团体。
‍‍

《乌合之众》我们难道都是乌合之众?

4.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出处: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5.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
  
 勒庞的着作,书中勒庞认为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的聚合为特征,并且一旦人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就湮没了,群体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表现出情绪化、低智商等特点。
  
 这是这本书的开头简介,我也正是因为看到这种鲜明而又强烈的观点特意买了本回来读,通读全书之后发觉这本并不是很厚的书确实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和特殊的意义。
  
 
  
  
 代译序第一句引用了《韩非子。外储说》中的“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一下子从法国回到了中国文化,不得不说在这些伟大的思想方面,思想家们的观点出奇的一致。
  
 这本书写的有些极端,但是正如作者自身所说,想要得到群体的注意,就必须刻意突出强调自身的观点而否认其他。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作者这篇文章的局限性就否认这篇文章的价值,至少乔治米徳、奥尔波特和罗伯特莫顿等心理学泰斗们对于勒庞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谈谈书中的主要内容,一共分为三卷,第一卷是群体心理,第二卷是群体的意见与信念,第三卷是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勒庞认为,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是盲目和低级的,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也非常荒谬,“单独一个人的时候绝对不会做这种事情”。
  
 很明显勒庞对群体是持讽刺态度的,但是又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群众容易煽动并且为了所谓的共同理想而随时准备牺牲性命”推动了历史和时代潮流的发展。
  
 作者经历了着名的法国大革命事件,从中深刻体会到了这些道理。勒庞还阐述了群体领袖和他们的说服方法。
  
 
  
  
 面对群众,一群热血高涨的群众,领袖深谙其中奥秘,一声令下便让这些人愿意放弃一切去为之卖命。
  
 和鲁迅先生一样,勒庞也认为群众具有深厚的奴性,嚷嚷着崇尚自由,却愿意为了拿破仑或者凯撒大帝之类的人去厮杀。
  
 在和平民主与统治之间,群众口口声声追求的自由民主却完全变成了对凶残的统治者的崇拜,甚至认为这些统治者是伟大的英雄。
  
 
  
  
 作者还分析了犯罪群体、陪审团、选民和议会的特征,并且全部都持批判的态度,让人不禁觉得群体心理如此愚昧。
  
 同时,作者还提到了种族的问题,虽然没有进行种族之间能力高低的评价,却时刻流露出对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崇拜向往和对自身所处群体的失望之情。
  
 
  
                                          
 第一次读这本书,书中的很多观点和思想我还不能完全的理解和接受,但是弗洛伊德评价这本书的时候说它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着,极为精致的描述了集体心态”。
  
 我想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累积,我将更好地领悟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

乌合之众

6. 乌合之众

1.当我们悠久的信仰崩塌消亡之时,当古老的社会柱石一根又一根倾倒之时,群体的势力便成为唯一无可匹敌的力量,而且它的声势还会不断壮大。
  
  
 2.社会真理只能在“讨论中成长”。
  
 3.群体幻觉引起的激情和愚顽,激励人类走上了文明之路,在这方面人类的理性没有多大用处。因此在同人类的各种作为文明动力的感情-比如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的对抗中,理性在大多数时候都不是赢家。这也是那些高深莫测的哲学或科学观念在面对群体时,必须使她们低俗和简单的原因。
  
 4.大凡能够成就大业的领袖人物,他最重要的品质不是博学多才,而是必须“具备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力”,这是一种极为罕见,极为强大的品质,它足以征服一切。没有任何事情能阻挡它,无论自然,上帝还是人,都不能。
  
  
 5.群众就像女人,宁愿屈从坚强的男人,而不愿统治懦弱的男人,群众爱戴的是统治者,而不是恳求者,他们容易被一个不宽容对手的学说折服,而不大容易满足于慷慨大方的高贵自由,他们对用这种自由能够做些什么茫然不解,甚至容易感到被遗弃了。

7. 乌合之众

刚听了一本书《乌合之众》,深刻剖析了随大流的心理基础和危害。
  
 书中讲到一部电影叫做《消失的爱人》。电影的开头讲到女主人公突然消失。接着,有关部门在调查案件时发现,他们家的厨房的地板上有女主人的血迹,而且有故意擦洗过的痕迹。还有女主人的一本被焚烧了一半的日记本。日记本上记录着她被丈夫虐待的点点滴滴。
  
 随着调查的进展,他们发现男主角出轨女学生的事实。这种种迹象表明这位女主人极有可能已经遇害,而且凶手极有可能就是男主角。他为了跟情人私奔,杀害了自己的老婆。
  
 大部分人包括办案的人员以及社会人员都认为这个肯定就是情杀,而且是一口咬定。
  
 可是,随着故事的发展,这就是一起高明的转移视线的案件。原来,这是女主角为了报复出轨的丈夫,不惜用苦肉计,比如放血。来制造种种丈夫谋杀她的假象,来骗取大众的同情心。
  
 看来,客观的分析,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人云亦云,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找平衡点,很重要,它决定了你是乌合之众还是高人。

乌合之众

8. 乌合之众

时代的更迭,一次次的运动,社会的动乱,是群众思想意识的提高吗?群体性的行为,很多人喜欢从众,觉得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对的!但是又有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种书法,那么我们到底如何选择?
  
 记得一个故事,一个人早上上班的途中在一家橱窗前照看一下自己的影响,第二个人去排在他的后面,然后第三个,第四个,第一个人走了,但是后面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了!问为什么排队,不知道啊,看别人排我们就排了!说明了什么,人的群体性行为更多的时候没有所谓的理智可言!没有自己的性格,但这个群体的人的思想是统一的,他们都是因为看到别人排队了于是自己也跟着排队!
  
 大家不知道对会销有没有接触,会销的成交量会特别大,为什么呢?会销的时候是个群体,烘托氛围,有几个人带头,后续很多人一起跟着买,回来才发现自己买的是没用的东西,或者用了贵的钱买了差的东西?为什么会有一个专门的这样的销售方法呢?因为在一起的时候,特别容易受暗示性,容易轻信,容易被感动,情绪被煽动起来,理智就被丢在一边了!
  
 那这种销售的的原理来自于哪里?群体在一起的时候能接受的都是极简的思想,容易被形象的思维打动,比如图片,影像,简单的可以想象的画面,能引起震撼,感动之类的情绪效果可以叠加!就如同宗教信仰,西方有天堂,东方有极乐世界,科学证明不了真实存在,但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所以被群体一直信任,没有哪个时代人们的信仰被完全摧毁!
  
 群体既然没有独特的个性与思想,那么如何才改变了这个世界?其实改变世界的只是少数的拥有知识和思想的人,他们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给予群体一种新的思想,构造了一个新的想象的世界,利用群体的特性不断的扩散,最终达到摧毁旧文明,建立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