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2024-05-08 11:38

1.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传说在四千多年以前,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居住着许多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黄帝部落居住在中国西北部现今陕西省的地方,后来向东迁徙,最后定居在今河北涿鹿一带的山弯里,过着游牧生活。炎帝部落在今陕西省渭河流域至黄河中游一带活动。蚩尤部落又称为“九黎族”,居住在中国东部今山东、河南一带。这三个部落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曾在今河北北部一带,发生过数次大的战争。

  炎帝部落从渭河流域进入黄河中游以后,与蚩尤部落发生了长期的冲突。炎帝被蚩尤打败以后,逃到了河北涿鹿,投靠黄帝部落。后来,这两个部落联合起来,与蚩尤在涿鹿大战一场,蚩尤战败,被黄帝部落杀死,黄帝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史书上有名的“涿鹿之战”。

  黄帝对蚩尤部落成员采取安抚政策,留在北方的蚩尤部落成员就加入了炎黄部落。其他部落听说蚩尤已死,对黄帝佩服得五体投地,大家共同拥戴他为天子,黄帝就在涿鹿建都。

  打败蚩尤以后,炎帝部落要争做霸主,与黄帝部落又发生了大冲突。炎帝和黄帝这两个部落,在阪泉(今河北怀来一带)又大战一场,结果炎帝被打败,归服了黄帝部落。后来,他们的后裔就从河北一带向南发展,进入黄河流域,定居中原,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共同繁衍,互相融合,共同组成了中国中原地区的远古居民,奠定了后来华夏族的历史基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黄帝部落的力量比较强大,文化也比较高,原始社会劳动人民的许多发明创造都记在黄帝的名下,黄帝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以后这一部族逐渐发展,居住在中原地区原来不同祖先的居民,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子孙。春秋(公元前770至前476年)以后,这些居民自称为华夏族,到汉朝以后称为汉族。后世的汉族人就把黄帝尊称为自己的祖先,自称是“炎黄子孙”。

  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营建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是天下中心,故称为“中土”。而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又是华夏族,所以又把这地区称为“中华”。后来,华夏族和其他各族不断融合,华夏族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高度发展的华夏族文化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中华”便逐渐成为代表整个中国的名称,“炎黄子孙”也随之带有更广泛的含义。

  中华民族融合和形成的初期,与河北这块古老的土地及其居民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河北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也做出过自己的贡献。我们把河北这块土地称之为“炎黄子孙”的摇篮,不无道理吧!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2. 为什么称中华民族为炎黄子孙?

在我们神州大地这片热土上曾经有两个部落,他们的首领分别是炎帝和黄帝。在今天黄河中下游一带繁衍生息,经过无数次的战争、迁徙与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华夏民族,因而说我们都是炎、黄的后代,称之为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有两个"别称",一是"中华儿女",二是"炎黄子孙"(炎帝与黄帝的子孙,或者只说"黄帝子孙")。这两种称呼有时候可以通用,都是指的中华民族。但是大同之中又有小异,"中华儿女"之称是近代才出现的,其含义偏重于文化(是共同接受中华文化的群体);"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称古已有之,其含义偏重于血缘(有共同的祖先)。因此,有些少数民族可以接受"中华儿女"之说,不愿接受"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说。  一个民族的形成,首先是由于血缘。其次才是由于文化。在原始社会中,一群人能够长期生活在一起,大概总是一家人、一族人。以后这个部落发展壮大了,才会接纳血缘不同的人群参加。在世界上数以千计大大小小的各民族之间,有些民族特别重视血缘,认为血浓于水,在血缘上有排他性,很不容易接受外来的人群参加;有些民族重视文化,只要外来者接受了我们的文化,我们就欢迎他们参加,不加排斥。中华民族在形成之初就是一个由许多部落组成的复合体,以后在发展中也就表现出首重文化不太计较血缘关系的特点。  正因为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具有重文化轻血缘的传统,所以文化色彩较浓的"中华儿女"之称比起血缘色彩较浓的"炎黄子孙"之称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对"炎黄子孙"之称反对最力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1991年5月,我们在上海会晤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直指"炎黄子孙"之说违背史实,因为中华民族是多源的,既是多源,即无共祖(共同的祖先)。"炎黄子孙"之说,既不科学,又不利于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因此,他认为在学术研究工作中,在正式的场合里,不要使用"炎黄子孙"一语。  1996年8月,笔者到滇西少数民族地区参观考察,听到一些彝族学者提出了"中华彝族"的说法,觉得此说值得肯定,值得赞赏。因为其中的"中华"二字是指文化传承,"彝族"二字是指血缘关系,"中华彝族"就是接受了中华文化的彝族子孙,其含义既简单扼要,又十分周到。  由于"炎黄子孙"之说,涉及到中华民族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听惯了中华民族历史一元论。那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始祖是黄帝,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西北的黄土高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传播是以发源地为中心,然后向四方辐射。简言之,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始祖,一块发源地,一条母亲河,中华文明只有一个中心,逐渐传布四方。历史真相真是如此么?绝对不是。这个古史框架是由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建立起来的。当时的司马迁也并不能畅所欲言,他明知道出身东夷的伏羲与出身南蛮的神农都比出身于西戎的黄帝历史悠久,但是汉武帝自比黄帝,一定要以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也只好屈从,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些真实情况,希望读者"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来。  到了近代,我国的考古工作刚刚起步,著名的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著名的历史学家蒙文通先生就首先起来向中华民族历史一元论挑战,大胆指出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中华大地上至少已有三个民族集团互争雄长,各个集团对于创造中华文明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儒家的孔孟出身于东夷集团,道家的老庄出身于南蛮集团,中华民族并非只是炎黄二帝的子孙或者黄帝一人的子孙。  后来由于东南百越地区考古发现越来越多,中华民族的来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又由过去的三分法修正为四分法。不论三分也好,四分也好,中华民族历史一元论总是彻底推翻了的。  因此,用"炎黄子孙"或者"黄帝子孙"来代表"中华民族",是以偏概全,显然不妥。

3. 中华民族为什么常称炎黄子孙

大约在4000多年以前,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住在中国西北部的姬水附近。当时,发明农耕和医药的天下共主炎帝神农氏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伐,战乱不断,于是黄帝就毅然担负起安定天重任。他率领他的部落采用战争手段,征讨那些不守规矩的部落,使得诸部落纷纷前来归附。最后形成了黄帝、炎帝、蚩尤三个大的部落。有一次,炎帝与蚩尤为了争夺黄河下游地区发生激战,炎帝战败向北撤退,跑到黄帝那里求救。三年间黄帝和蚩尤交战九次均未获胜,于是他决定先以德行治理百姓开始,整顿兵力,发展黍稷菽麦稻等粮食作物的生产,团结归附的各部落人民,把各部落的军队调集到一起,排成不同的方阵。每个方阵分别打出熊、罴、貔、虎等图像的旗帜,统一号令,与蚩尤展开决战,终于把蚩尤杀得大败。各部落见黄帝打败了凶恶的蚩尤,就都崇拜这个首领。据说祭告天地的时候,天空出现了黄色的大蚓大蝼,人们就说他是以土为德的帝,所以就称他为“黄帝”。为了加强与天下各部落的联系,他带人到处劈山开路,并定期巡视各地,问民疾苦,劝民农桑。黄帝手下有许多能工巧匠:羲和、常仪二人分别负责观测太阳和月亮;臾区观测行星;伶伦创制律吕(音乐);大挠创立甲子;隶首发明算数;容成综合以上六术,制作乐律和律历。黄帝还让伶伦、垂二人制造乐器磬和钟,沮育、仓颉两人造字,史皇作图,雍父造臼,夷牟造矢(箭),挥造弓,共鼓和货狄造舟等。据说黄帝活了110岁,死后安葬在桥山(今陕西黄陵县的桥山)。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黄帝是华夏的始祖,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中国人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为什么常称炎黄子孙

4. 为什么中华民族自称为炎黄子孙?

历史上黄帝曾经与平分天下的同母异父兄弟炎帝有过争斗,但因炎帝后裔蚩尤崛起,凶横残暴,炎帝请求黄帝帮助才打败了蚩尤,炎帝的部落也归顺了黄帝。这样,中原地区的部族有了共主。后人认为是黄帝繁衍生息了神州大地上的人们,尊他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称他为人文初祖。黄帝族和炎帝族的联合成为中国原始国家的基础,因此中华民族自称为炎黄子孙。

5. 为什么中华民族自称是炎黄子孙

“炎黄”分别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不同部落的首领。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炎帝是一位伟大人物,他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他创造木制耒耜,教

为什么中华民族自称是炎黄子孙

6. 为什么称中华民族为炎黄子孙

    导语:为什么称中华民族为炎黄子孙呢?它与中国的历史地理相关还是由于某些具有杰出贡献的人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炎黄”分别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不同民族的首领——炎帝、黄帝。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他们自西方游牧进入中原,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得黄帝族援助,攻杀蚩尤。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后来炎黄两族在阪泉(位于河北怀来县),发生了三次大冲突。黄帝族打败炎帝族,由西北进入了中原地区。
      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
      炎黄二帝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
       黄帝的贡献 
       在文化方面的贡献: 
      发明历数、天文、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纪年、文字、图画、著书、音律、乐器、医药、祭祀、婚丧、棺椁、坟墓、祭鼎、祭坛、祠庙、占卜等。
       在政治方面的贡献: 
      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全国共分九州;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共120个官位管理国家。
       在创作发明方面的贡献: 
      对农田实行耕作制,及时播种百谷,发明杵臼,开辟园、圃,种植果木蔬菜,种桑养蚕,饲养兽禽,进行放牧等。
      发明机杼,进行纺织,制作衣裳、鞋帽、帐幄、毡、衮衣、裘、华盖、盔甲、旗、胄。
      制造碗、碟、釜、甑、盘、盂、灶等。
      炼铜,制造铜鼎、刀、钱币、钲、铫、铜镜、钟、铳。
      建造宫室、銮殿、城堡、楼、门、阶、蚕室、祠庙等。
      制造舟楫、车、指南车。
      制造刀、枪、弓矢、弩、旗帜、号角、云梯等。

7. 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为什么?

涿鹿之战,这是中国人都知道的一个著名历史传说。大约五千年前,中国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兴起于今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东夷部族蚩尤九黎族的势力不断由东方向西发展,北上中原,并与以黄帝为首的部落(华夏集团)发生了冲突。先是炎帝与蚩尤交战,炎帝不敌,之后请黄帝部族求援。于是炎黄和蚩尤这两股大势力为争夺适于牧猎和浅耕的地带,于涿鹿之野(今河北省涿鹿县)展开长期争战。黄帝先并吞炎帝的部落(一说炎帝部落逃至南方),再擒杀蚩尤。
由于黄帝得胜,所以站稳了中原,其后成为中原部族共主,其部族便是华夏族,后渐渐演变为汉民族的前身。

这是关于汉民族起源的经典说法,此说法有些特殊:其有神话成分,但并不完全是神话;有历史成分,但应当也不是全然的历史。这应该是远古时期,中华先民口耳相传而渐渐形成的故事,故事最初应该反映了某段历史,但后来经过长期的流传出现失真,形成了现在的版本。那么,今天的我们能否通过这些故事,推测历史的原貌呢?汉民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说说黄帝,黄帝是介于神话和历史间的一个人物,目前最早明确的关于黄帝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战国时期,其最早来源出自于战国中期的《尸子·神明》:“子贡问孔子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谋而亲,不约而成,大有成功,此之谓四面也。’”被认为是在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左传》与《国语》中,也有对黄帝的记载。至汉朝之后,传世文献增加,对于黄帝的记载也变多。

黄帝崇拜这一体系实际上是周朝缔造的
根据传说,黄帝成为中原共主后,其二十五个儿子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这些被分封的儿子后来形成不同的部落,而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这种说法的传说性质确实比较大:中国如此广大,怎么可能这么多部族的首领都是一家出的呢?根据推测,这种说法应当是周人所编纂的,周朝施行成熟的分封制,为努力构建各部族同源的价值观,所以在各部族所原本崇尚的传说中的领袖之前构建出“黄帝”这么一个角色,作为共同认同。

在这一体系中,中国的文明是“黄帝”缔造的
战国至秦汉阶段,大中国地区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黄帝世系”便被继承下来。至司马迁写《史记》,经过系统性的编纂,建立起以黄帝为五帝之首的历史系统,使黄帝成为诸王与诸侯众家的共同祖先,也成为中华民族所共同尊崇的一个历史人物。实际上,“黄帝”属于一个文化符号,其原型也许是上古时期的多个部落酋长的组合。“炎帝”和“蚩尤”也一样。
当然,出现这种现象并不稀奇,任何民族都不可能对自己远古的记忆有清晰的记载,毕竟当时连文字都没有。但这些起源传说也不是凭空编造,因为这些传说都是根据之前口耳相传的历史所演化出来的。结合现代科学分析这些史料,我们能推测出一个大概。

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为什么?

8. 为什么我们习惯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

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
中华民族有两个"别称",一是"中华儿女",二是"炎黄子孙"(炎帝与黄帝的子孙,或者只说"黄帝子孙").这两种称呼有时候可以通用,都是指的中华民族.但是大同之中又有小异,"中华儿女"之称是近代才出现的,其含义偏重于文化(是共同接受中华文化的群体);"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称古已有之,其含义偏重于血缘(有共同的祖先).因此,有些少数民族可以接受"中华儿女"之说,不愿接受"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说.
相传在上古时代,中国的黄河流域住着许多分散的人群.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联合起来组成了部落.黄帝和炎帝就是其中两个大部落的首领.那时候,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一遇到水旱灾,就得搬家.有一次,炎帝部落在搬家的时候,来到了黄帝部落占据的地方,他们看到那里条件很好,就决定长期住下来.
可是黄帝部落的人不愿意,结果双方互不让步就打起仗来.经过三次战斗,炎帝部落被打败了.炎帝向黄帝认输,表示愿意听从黄帝的命令.黄帝就答应了炎帝部落住下来的要求.黄帝的妻子亲自教给炎帝部落的人养蚕缫丝,黄帝让人把造车、造船的技术教给他们.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药送给了黄帝.他们相处得很好.后来,他们联合在一起组成了炎黄部落联盟,黄帝成了这个联盟的领袖.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就开始了.所以中国人就把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自称是“炎黄子孙”.
黄帝陵就在中国陕西省黄陵县的一座长满了苍松翠柏的山上,现在每年清明时节,都有许多海,内外炎黄子孙到那里去祭祖.
关于炎黄子孙的民间传说
【成语条目】炎黄子孙
【拼音】yán huáng zǐ sūn
【解释】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亦作“炎黄子孙”.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