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有一基本养老金调整

2024-05-13 09:27

1.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有一基本养老金调整

机关事业单位2019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完退休审批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符合上述条件,但在2019年12月31日以前死亡或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退休人员除外。增加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2020年1月1日起执行。
调整办法有(一)定额调整,每人月基本养老金增加46元。(二)挂钩调整1.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10月1日及以后退休的人员。按照企业退休人员挂钩调整办法调整。一是以本人2019年12月经社保经办机构核定的基本养老金为基数增加1.2%;二是与缴费年限挂钩,缴费年限15年及以下的每满1年增加1元,超过15年的年限每满1年增加2.5元。不足1年按1年计算。2.机关事业单位2014明年9月30日及以前退休人员。以本人2019年12月的基本养老金为基数增加2.7%。
适度倾斜1.高龄退休人员(1)满70周岁且不满80周岁的人员,每月增加35元;(2)满80周岁且不满90周岁的人员,每月增加65元;(3)满90周岁及以上的人员,每月增加105元。对退休人员年龄周岁计算的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31日。2.艰苦边远地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类至六类地区每月分别增加10元、20元、30元、40元、60元、80元。

法律依据:《关于2020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从2020年1月1日起,为2019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19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有一基本养老金调整

2.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怎样调整

A人社部2015年工资调整方案解读: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变化一、此次改革主要有两方面的变化。1、改变了制度模式。原来的制度模式是单位保障,即单位自己管自己的退休人员。现在则变成一种社会化的制度安排,每个单位不管人多人少,都按照同样标准缴费,然后形成一个基金用于支付退休人员待遇。这样,单位退休抚养比不平衡的状况就被分散掉了,成为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2、改变了待遇确定机制。即养老金的计发法。原来的计发法参照两个因素,一个是以退休前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计发基数;另一个是按工作年限分档,如10年以下、20年、30年、35年。在同一个十年段内是无区别的,如21年和29年、31年和34年没有区别。改革后,这个机制变为按照缴费年限和缴费的工资来计算,体现了一个导向——缴费越长待遇越高、缴费水平越高待遇越高。二、改革后待遇水平究竟是高了还是低了?每个人要按照文件规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计算。从政策设计上看,改革的原则是“增量改革”,即通过增量进行结构的调整和机制的转换;而不是做减法,即待遇降低以后再改革。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待遇水平都会有所增加,至少是不降低;在职的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以后,现时收入也不会减少。三、退休待遇的变化与计算(图片可以放大)A

3.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与企退人员统一吗?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2019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明确从2019年1月1日起
为2018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
总体调整水平为2018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左右

此次调整,继续统一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
定额调整体现社会公平,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调整标准基本一致;
挂钩调整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使在职时多缴费、长缴费的人员多得养老金;
适当倾斜体现重点关怀,主要是对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群体予以照顾。

此次调整是国家继2016年以来,连续第四年同步安排、统一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措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退休人员的亲切关怀,预计将有1.18亿名退休人员受益。
各地区将按照国务院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审批后抓紧组织实施,尽快把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与企退人员统一吗?

4.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

  国家人社部与财政部最近发出《关于2016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总体调整水平为2015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6.5%左右,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办法。
  挂钩调整体现为“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激励机制,与缴费年限、基本养老金水平等因素挂钩,并适当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倾斜予以照顾。
  近段时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在按照这个通知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实施细则,预计正式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还需要耐心等待,但养老金提高部分都是从2016年1月开始补发的,敬候佳音。

5. 事业单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继续提高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提高10%
 
   ,国内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由55元提高到70元。推进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缴费率。
 
   从1月1日起,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也将再提高10%,预计将使近8000万退休人员受益。据测算,到底,经过连续上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明显提高,由2004年的月均647元提高到目前的2000多元,增长了2倍多。其中,最高的北京市已超过3000元。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也将实现“11连涨”。
 
   人社部、财政部此次出台的《关于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称:经国务院批准,从7月1日起,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即在原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上增加15元。提高标准所需资金,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事业单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继续提高

6.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企业工作退休养老金如何算?

  我是一名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单位改革精减人员,我准备去企业工作。我在原单位已经工作了20多年,如去企业工作到退休,养老金该咋算?黑龙江省鸿运鸿运同志:
  就你提出的此类问题,2001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
处理意见的通知》(劳社部[2001]12号)是这样规定的:职工由机关事业单位进入企业工作之月起,参加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交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原有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退休时按企业的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其中公务员及参照和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单位工作人员在进入企业并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根据本人在机关(或单位)工作的年限给予一次性补贴,由其原来所在单位通过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转入本人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安排。
  黑龙江大庆市法院景龙春兰远望

7. 2017年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什么规定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和人社部、财政部的规定,当前,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计算办法如下: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
其中,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实际平均缴费指数×实际缴费年限)÷缴费年限。
2、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3、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中人”,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办法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 
以广东省为例: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1.2%)。

2017年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什么规定

8. 这次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是国家哪号文件

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是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一部份,各省自定,大同小异,你可以参考看看山西官方文件,《关于山西省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山西省省属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办法》、《施绩效工资补充说明》。
山西省省属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办法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山西省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晋政办发[2011]74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要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增强活力和提高公益服务水平为导向,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工资水平合理决定机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为目的,通过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统筹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分配关系,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分配制度,促进事业单位创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建立和完善与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
2、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着眼社会收入分配全局,针对事业单位特点,合理确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水平,形成事业单位与其他社会群体以及事业单位内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工作人员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 
3、实行总量调控,内部搞活。对事业单位核定一定的绩效工资控制总量,单位在核定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办法自主分配。
二、实施范围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四个实施意见的通知》(晋政发[2006]47号)规定,实施人员为列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范围的省属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
三、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
(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综合考虑单位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岗位结构和各级岗位核定总量参考标准核定。各级岗位核定总量参考标准根据省级机关工作人员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标准确定并适时调整。 在并事业单位各级岗位(职务、技术等级)核定总量参考标准见附表一。
对经费来源不同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
(1)无收入的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年绩效工资总量计算办法为:年绩效工资总量=本单位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总额+∑(本单位各岗位人数×相应岗位核定总量参考标准×12)。
(2)有收入的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和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按照无收入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1.2倍核定。
(3)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按照无收入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1.3倍核定。
对知识技术密集、高层次人才集中、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重点支持、具有行业特殊性的事业单位,在按上述办法核定总量时,可以适当高出一定幅度,但应进行报批。
(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每年3月底前核定一次,除确因机构、人员和工作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等特殊情况,原则上当年不作调整。
(三)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由单位填写《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表》(见附表四),按单位隶属关系经主管部门审核,自收自支单位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批,财政拨款和财政补助单位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审批。
四、绩效工资分配
(一)事业单位要将用于分配的绩效工资总量划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
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具体项目、标准和发放方式,由单位根据考核结果自定。基础性部分与奖励性部分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单位经费来源的不同按5:5至7:3掌握。
(1)经费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执行统一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按核定总量参考标准的70%确定。在并事业单位各级岗位(职务、技术等级)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见附表二。
(2)经费由财政补助或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基础性绩效工资的项目、标准由单位自定。
(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考核的指导。事业单位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要依据考核结果,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倾斜。
(三)事业单位要制定具体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制定分配办法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分配办法须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在本单位公示,报单位主管部门批准。
(四)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绩效考核要纳入主管部门的考核范围,其绩效工资在核定的本单位总量内,由单位提出意见,报主管部门批准。单位主要领导的绩效工资水平,原则上不高于本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平均水平的2倍。
五、相关政策
(一)这次实施绩效工资同清理核查津贴补贴结合进行。单位通过自查,摸清收入来源、支出去向、帐户情况和津贴补贴实际发放水平,取消资金来源不合规的项目。实施绩效工资后,除按国家规定发放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特殊岗位津贴、政府特殊津贴和改革性补贴(与我省规范机关工作人员津贴补贴后同口径保留项目)继续按规定标准发放外,一律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以外发放任何形式的津贴补贴和奖金。
(二)实施绩效工资后, 2006年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前按原规定发放的年终一个月基本工资的奖金及工资构成中津贴比例按国家规定高出30%的部分(不含特殊岗位原工资构成比例提高部分),不再另行发放。
(三)经批准受聘到两个岗位的人员,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岗位工资执行同一岗位的标准。
(四)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初期、见习期、学徒期、熟练期间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本人初期、见习期、学徒期、熟练期满确定岗位工资的岗位标准执行。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单位确定。
其他新进入事业单位的人员,按新聘任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
(五)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规范事业单位离休、退休、退职人员补贴。规范后,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分别执行统一的补贴标准,同时保留按国家规定可以计入离休、退休、退职费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特殊岗位津贴、政府特殊津贴和改革性补贴(与我省规范机关工作人员津贴补贴后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同口径保留项目),停止发放原规定的其他各项补贴。
离休人员、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并符合劳人险[1983]3号文件规定条件退休的工人,继续执行现行规定标准;其他退休人员,执行统一的补贴标准。在并事业单位各级岗位(职务、技术等级)退休人员补贴标准见附表三。
退职人员补贴标准,按同岗位(职务、技术等级)退休人员补贴标准的70%执行。
省级机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补贴标准调整时,同步调整事业单位离休、退休、退职人员补贴标准。
(六)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离休、退休和退职生活费的基数,工作人员从离休、退休、退职的下月起,停发绩效工资,改按离休、退休和退职人员标准发放补贴。
(七)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或参照公务员管理前享受事业单位待遇的退休人员,执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标准。
(八)各市、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地方税务局等垂直管理单位所属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退休、退职人员,执行各市、县(市、区)实施绩效工资的相关标准。
驻省内太原市外的省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退休、退职人员,执行单位驻地所在市、县(市、区)实施绩效工资的相关标准。其中,区市同城的,执行设区市的标准。
驻省外省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退休、退职人员,执行驻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退休、退职人员的标准。
所在市、县、区实施绩效工资之前,暂按现行政策执行。
(九)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继续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的通知》(晋政办发[2009]93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关于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的通知》(晋政办发[2010]112号)执行。上述两个文件规定不明确的,按本文规定执行。
六、经费保障与财务管理
	(一)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按现行资金保障渠道,分别由财政和事业单位负担。依据单位经费来源的不同和现行津贴补贴、奖金的实际发放水平,采取不同的负担办法。
在职人员:无收入的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全部由省财政负担;有收入的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不高于无收入的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部分,由其收入负担40%,财政负担60%,高于无收入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部分,单位自行负担;财政补助事业单位(不含各类医院),不高于无收入的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部分由其收入负担95%,财政负担5%,高于无收入的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部分,单位自行负担;医院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行负担。
离休人员、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并符合劳人险[1983]3号文件规定条件退休的工人:按现行政策执行。
退休人员:无收入的财政拨款事业单位财政全部负担;有收入的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和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由其收入负担15%,财政负担85%;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行负担。
(二)各单位必须按《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库〔2006〕48号)的规定设立绩效工资会计科目,用于核算本单位发放的绩效工资,其他科目一律不准再核算发放津贴补贴。                                                                                                                                                                                                        
七、组织实施
这次实施绩效工资,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具体实施。各单位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好落实。要注意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工作人员提高认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本实施办法从2010年1月1日起实行。
实施绩效工资补充说明

一、实施绩效工资后,2006年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前按原规定发放的年终一个月基本工资的奖金及工资构成中津贴比例按国家规定高出30%的部分(不含特殊岗位原工资构成比例提高部分),不再另行发放。
二、取消违规的津贴补贴。各单位利用“小金库”资金、通过摊派向企业集中收入、违反规定利用政府非税收入等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一律予以取消;各单位超过规定范围和标准发放的改革性补贴部分,一律予以取消;未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人事部、财政部批准建立的机关工作人员岗位津贴,以及在国家规定之外自行扩大范围和标准发放的岗位津贴一律取消;各单位在清理规范津贴补贴中未按要求如实上报的津贴补贴,一律予以取消。
三、实施绩效工资后仍将保留的项目:
1、机关工作人员津贴、补贴(特殊岗位津贴)。包括警衔津贴、公安干警值勤岗位津贴、公安干警非工作日加班补贴、审计人员工作补贴、人民法院办案人员岗位津贴、人民检察院办案人员岗位津贴、司法助理员岗位津贴、纪检监察办案人员补贴、税务工作人员税务征收津贴、信访人员岗位补贴。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补贴。
(1)环境保护监测津贴、城市下水道工人岗位津贴、城市环境卫生工人岗位津贴、国家物资储备系统火炸药仓库及油料仓库职工作业津贴、农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毒有害保健津贴、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广播电视播音员津贴、广播电视天线工岗位津贴、县以下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干部岗位津贴、卫生防疫津贴、医疗卫生津贴、法医毒物化验人员保健津贴、艰苦广播电视台站津贴、艰苦岛屿作业津贴、地质勘探野外工作津贴、教龄津贴、护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特教补贴、林业系统有毒有害工作人员岗位津贴、殡葬岗位津贴、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岗位津贴。
(2)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府特殊津贴。
(3)93年工改保留津补贴: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及以下	正副厅	正副处	正科及以下	工勤人员	执行时间
106	101	101	98	106	101	98	96	1993.10
(4)独生子女费。依据:《计划生育法》、《山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5)93年工资改革特殊岗位原工资构成比例提高部分:地质测绘、地勘、水利等单位。
(6)卫生费。依据《女工保护条例》。
(7)离休干部护理费、省级干部自雇服务人员费用。
3、暂时保留的改革性补贴。
各单位上报的已经发放的规定标准和范围内的改革性补贴,即根据规范职务消费和推进福利待遇货币化改革发放的补贴暂时予以保留。补贴暂时保留的改革性补贴包括房补(提租补贴)、取暖货币化、公积金、医疗保险补助、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项目5项,具体发放标准仍暂按原规定执行。
4、暂时保留的奖励性津贴补贴。对按照《山西省文明单位管理办法》发放的精神文明奖暂时予以保留。 
附表一:
                  在并事业单位各岗位(职务、技术等级)
                  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参考标准

                  岗位(职务)类别 岗位(职级) 标准(元/月)
                  专业技术岗位(职务) 一至四级(正高级) 2810
                  五至七级(副高级) 2360
                  八至十级(中级) 2000
                  十一至十三级(助理级及以下) 1500
                  管理岗位
                  (职务) 三级(厅级正职) 3360
                  四级(厅级副职) 3090
                  五级(处级正职) 2520
                  六级(处级副职) 2360
                  七级(科级正职) 2000
                  八级(科级副职) 1850
                  九级、十级(科员、办事员) 1500
                  工勤技能岗位(职务、等级) 二级(技师) 1975
                  三级(高级工) 1690
                  四级(中级工) 1500
                  五级(初级工) 1445
                  普通工 1445
                  附表二:
                  在并事业单位各岗位(职务、技术等级)
                  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

                  岗位(职务)类别 岗位(职级) 标准(元/月)
                  专业技术岗位(职务) 一至四级(正高级) 1967
                  五至七级(副高级) 1652
                  八至十级(中级) 1400
                  十一至十三级(助理级及以下) 1050
                  管理岗位
                  (职务) 三级(厅级正职) 2352
                  四级(厅级副职) 2163
                  五级(处级正职) 1764
                  六级(处级副职) 1652
                  七级(科级正职) 1400
                  八级(科级副职) 1295
                  九级、十级(科员、办事员) 1050
                  工勤技能岗位(职务、等级) 二级(技师) 1383
                  三级(高级工) 1183
                  四级(中级工) 1050
                  五级(初级工) 1012
                  普通工 1012
                  附表三:
                  在并事业单位各岗位(职务、技术等级)
                  退休人员补贴标准
                  岗位(职务)类别 岗位(职级) 标准(元/月)
                  专业技术岗位(职务) 一至四级(正高级) 2108
                  五至七级(副高级) 1770
                  八至十级(中级) 1500
                  十一至十三级(助理级及以下) 1125
                  管理岗位
                  (职务) 三级(厅级正职) 2520
                  四级(厅级副职) 2320
                  五级(处级正职) 1890
                  六级(处级副职) 1770
                  七级(科级正职) 1500
                  八级(科级副职) 1390
                  九级、十级(科员、办事员) 1125
                  工勤技能岗位(职务、等级) 二级(技师) 1485
                  三级(高级工) 1270
                  四级(中级工) 1125
                  五级(初级工) 1085
                  普通工 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