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介绍

2024-05-17 01:44

1.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介绍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是南朝齐词人谢朓所写的一首五言诗。诗中表达了自己倦于行旅的感情,同时也表示愿意远离嚣尘的都城去过隐居的生活,表达出诗人远害避祸的思想。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介绍

2.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原文及赏析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朝代:南北朝
     作者:谢朓
      原文: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注释 
     1、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之,到。宣城,在今安徽宣州市。板桥,板桥浦,在离建康不远的西南方,《文选》李善注引《水经注》:“”水上经三山,又湘浦(一作幽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江又北经新林浦。
     2、江路:长江的水路。句:写诗人逆水向西南而行。
     3、永:长,远。毛传:“永,长。”
     4、归流:归向大海的江流。
     5、骛(wù务):奔驰。如,骛置,以马疾驰传递。骛行,疾驰。引申为追求。如,好高骛远。
     6、天际:天边,指江天相接处。
     7、归舟:返航的船,这里指归向京城的船。
     8、江树:江边之树。
     9、摇摇:.心神不定貌。
     10、屡:副词,屡空,经常贫乏而一无所有。屡复,多次告白,后用以指贫穷、衣食不继。;
     11、禄情:怀恋俸禄。
     12、协( xié):会意。从办,从十。办,亦声。协,表示同力。十,表示众多。合起来表示众人同力。本义,和睦;融洽。
     13、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14、嚣尘:亦作“嚻尘”。 喧闹扬尘、这里指喧嚣的尘世。
     15、赏心:.心意欢乐。
     16、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刘向《列女传》卷二载,陶答子治陶(古邑名,在今山东)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独抱儿而泣,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猪)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等待)死耳。"一年后,答子之家果以盗诛。玄豹,颜色黑中带红的.豹。此以玄豹为喻,说自己外任宣城,远离京都是非之地,可以全身远害。
      创作背景 
     齐明帝建武二年(495)的春天,谢朓外任宣城太守,从建康乘船,逆长江西行,这首排律就是在乘船作的。诗的题目明确告诉人们,是到宣城去,从新林浦出发,向板桥方向走。

3.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原文及赏析

    原文: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译文: 
    船走水路与江水背向而行,而流水却知入海而归。
    浩淼水天之际能够认识出返归之船,云雾之中能分辨江岸的树。
    船在摇荡,困倦惆怅之心也在摇荡,这种孤独的远行已非一次。
    虽然为得朝廷赏识而高兴,但又怎能比得上遁迹僻远之地的情趣。
    世间喧嚣从此远隔,庆幸得到这种机会。
    虽然没有玄豹深藏远害的资质,但也终于能够隐于南山的雾中。
     注释: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之,到。宣城,在今安徽宣州市。板桥,板桥浦,在离建康不远的西南方,《文选》李善注引《水经注》:“”水上经三山,又湘浦(一作幽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江又北经新林浦。
    江路:长江的水路。句:写诗人逆水向西南而行。
    永:长,远。毛传:“永,长。”《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归流:归向大海的江流。
    鹜(wù):通“鹜”,奔驰。如,鹜置,以马疾驰传递。鹜行,疾驰。引申为追求。如,好高鹜远。
    天际:天边,指江天相接处。
    归舟:返航的船,这里指归向京城的船。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梦寐伫归舟,释我吝与劳。”
    江树:江边之树。
    摇摇:.心神不定貌。《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毛传:“摇摇,忧无所愬。”孔颖达疏:“《战国策》云:楚威王谓苏秦曰:寡人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薄。然则摇摇是心忧无所附著之意。”心情恍惚貌。
    屡:副词,屡空,经常贫乏而一无所有。屡复,多次告白,后用以指贫穷、衣食不继。;
    禄情:怀恋俸禄。
    协(xié):会意。从办,从十。办,亦声。协,表示同力。十,表示众多。合起来表示众人同力。本义,和睦;融洽。《书·尧典》:“协和万邦。”传:“合也。
    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三国魏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支伯,登箕山以揖许由。”
    嚣(xiāo)尘:亦作“嚻尘”。喧闹扬尘。《左传·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杨伯峻注:“嚣,喧闹。尘,尘土飞扬。”宋曾巩《灵岩寺兼简重元长老二刘居士》诗:“更闻雷远相从乐,世道嚣尘岂可干。”,这里指喧嚣的尘世。
    赏心:.心意欢乐。南朝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诗:“含情尚劳爱,如何离赏心?”宋邵雍《同程郎中父子月陂上闲步吟》:“必期快作赏心事,却恐赏心难便来。”令人心情舒畅的事。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刘向《列女传》卷二载,陶答子治陶(古邑名,在今山东)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独抱儿而泣,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猪)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等待)死耳。"一年后,答子之家果以盗诛。玄豹,颜色黑中带红的豹。此以玄豹为喻,说自己外任宣城,远离京都是非之地,可以全身远害。
     赏析: 
    全诗十二句分二层。
    第一层开头四句,写自已离开建康乘船逆流西行。第一、二句“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点明此行溯流而上,与江水相背而行,水长路远。谢朓的船第一站定是新林浦,由此出发。在赴宣城的途中有不少佳篇,又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侍停靠写的。新林浦、三山的在建康西南,离京邑不远,宣城也在建康西南,所以开头是说,江舟向西南方向行驶,水流却东北流去。此时诗人想,江水尚知道入海为归,而人却辞别故土而去。这时诗人对归海的江水感慨万千,羡慕不已。他又遥想,水流归海的途中正经过自已的家乡京邑,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永”与“鹜”不但形容了逆流而上与顺流而下的不同水速,而且融入了自已思念故乡的真情实感。第三、四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由近写到远,继续写江舟远行时的景物,表达自已不舍的眷念。江面上点点帆影,消逝在远方的天空,但它仍是归去的舟船,再向前看,远处江岸还有约隐约现的树林,那树林的深处,不正是我的家乡吗?一字一句,情真意切。诗人以“识”与“辨”两字写出自己当时回望故乡专注与眷念的心绪。
    前四句是写景,后八句是抒情。
    第二层后八句。诗的第五、六句“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摇摇,心神不定貌,这里是双关。一是写眼前涛涛的江水使船颠簸,摇晃不定。二是写当时的`心情。在离开京邑赴宣城前夕,南齐在一年(495)之内换了三个皇帝,其中之一就是谢朓充任中军记室的新安王,他仅做了三个月的皇帝。新安王登基之时,谢朓连迁骠骑谘议、中书诏浩、中书郎官职。明帝废新安王,谢朓官职虽未动,但他心有余悸。第二年就被外放出任宣城太守。这时的他心情复杂,他既对京邑留恋,又庆幸自已摆脱了纠葛。这两句巧妙地把由眷念故土转换成自我排遣。这是一个倒装句,说从前我孤游不止一次,回想起旅途行程,自已总是心神不定。这里借景抒情,诗家稼研“神来之笔”。
    第七、八句“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禄情,怀恋俸禄。欢喜、愿去做官领俸禄。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这两句是说又要当官,又做隐士,正合乎自已意向。隐居的志趣又合乎自已隐居的志趣。中国古代文人既要当官,又做隐士,最好是合二而一,在六朝以后渐成风气。而谢朓这次去宣城赴任,亦官亦隐,正好达到了这个目的。
    第九、十句“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作者自己说,从此我将离开这烦嚣的是非之地,赏心乐事从此开始了。这只是作者一种天真的想法,实际是不可能的;如有,也只能是公务入之外逍遥吟咏的散淡生活,并非真正的避世远遁。
    最后两句“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借用典故,一典多用,精当巧妙。据刘向《列女传》卷二载:“陶答子治陶(古邑名,在今山东)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独抱儿而泣,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猪)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等待)死耳。一年后,答子之家果以盗诛。玄豹,颜色黑中带红的豹。”诗人借用此典,说自已虽无玄豹的姿质,不能深藏远害,但这次去宣城,与南山雾雨一样隐敝。“玄豹姿”,喻自已虽为一郡之守,并无美德,也未必能治好此郡,但自已却深爱名声,绝不会做陶答子邦样贫污、弄贫国家的事。从字面意义看,是借外任隐遁远祸,但更深的意义是说自己将以淡泊心境处理政务。这还包罗了“既欢怀禄情”照应,让人看到了诗人乘舟向西南江路漫漫前行、最终隐没在云遮雾绕的远山深林之中的景象。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原文及赏析

4.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作者简介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刘宋王朝亲重,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与谢灵运同族,经历有些类似,时与谢灵运对举,亦称小谢,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初任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后在随王萧子隆、竟陵王萧子良幕下任功曹、文学等职,颇得赏识,为“竟陵八友”之一。公元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谢宣城之称。因告发岳父王敬则谋反事受赏,举为尚书吏部郎。后被诬陷死于狱中。现存诗二百多首,其中山水诗的成就很高,观察细微,描写逼真,风格清俊秀丽,一扫玄言余习。写景抒情清新自然,意境新颖,富有情致,且佳句颇多。明人辑有《谢宣城集》,今人郝立权有《谢宣城诗注》。

5.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创作背景

齐明帝建武二年(公元495年)的春天,谢朓出任宣城太守,从金陵出发,逆大江西行。谢朓溯流而上,出新林浦是第一站。诗人因得到朝廷赏识得意来到远离世间喧嚣之地而感到高兴,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创作背景

6. 谢跳《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中的“板桥”即板桥浦,在今( 

谢跳《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中的“板桥”即板桥浦,在今( )。 
  A.扬州市西南 
  B.镇江市西南 
  C.南京市西南 
  D.马鞍山市西南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谢跳《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中的“板桥”即板桥浦,在今南京西南。参见教材P192。 
  本题知识点:谢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7.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南北朝: 谢朓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译文: 
    船与江水背向而行,江水尚知入海为归,人却辞别旧乡而去。
    水天相接处能够认出返归之船,云雾之中也能分辨江畔的树林。
    旅途疲倦,人只能随着江舟的颠簸摇来晃去,这样的孤旅已不是第一次。
    虽然为得朝廷赏识而高兴,但又怎能比得上遁迹僻远之地的情趣。
    世间喧嚣从此远隔,庆幸得到这种机会。
    虽然没有玄豹深藏远害的资质,但也终于能够隐于南山的雾中。
     注释: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wù)。
    江路:长江的水路。句:写诗人逆水向西南而行。永:长,远。归流:归向大海的江流。鹜:通“鹜”,奔驰。如,鹜置,以马疾驰传递。鹜行,疾驰。引申为追求。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天际:天边,指江天相接处。归舟:返航的船,这里指归向京城的船。江树:江边之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lǚ)。
    摇摇:心神不定貌。心情恍惚貌。屡:副词,屡空,经常贫乏而一无所有。屡复,多次告白,后用以指贫穷、衣食不继。
    既欢怀禄(lù)情,复协(xié)沧洲趣。
    禄情:怀恋俸禄。协:会意。从办,从十。办,亦声。协,表示同力。十,表示众多。合起来表示众人同力。本义,和睦;融洽。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嚣(xiāo)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嚣尘:亦作“嚻尘”。喧闹扬尘。这里指喧嚣的尘世。赏心:.心意欢乐。
    虽无玄豹(bào)姿,终隐南山雾。
    玄豹,颜色黑中带红的豹。此以玄豹为喻,说自己外任宣城,远离京都是非之地,可以全身远害。
     赏析: 
    全诗十二句分二层。
    第一层开头四句,写自已离开建康乘船逆流西行。第一、二句“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 ”,点明此行溯流而上,与江水相背而行,水长路远。谢朓的船第一站定是新林浦,由此出发。在赴宣城的途中有不少佳篇,又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侍停靠写的。新林浦、三山的在建康西南,离京邑不远,宣城也在建康西南,所以开头是说,江舟向西南方向行驶,水流却东北流去。此时诗人想,江水尚知道入海为归,而人却辞别故土而去。这时诗人对归海的江水感慨万千,羡慕不已。他又遥想,水流归海的途中正经过自已的家乡京邑,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永” 与“ 鹜”不但形容了逆流而上与顺流而下的不同水速,而且融入了自已思念故乡的真情实感。第三、四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由近写到远,继续写江舟远行时的景物,表达自已不舍的眷念。江面上点点帆影,消逝在远方的天空,但它仍是归去的舟船,再向前看,远处江岸还有约隐约现的树林,那树林的深处,不正是我的家乡吗?一字一句,情真意切。诗人以“识”与“辨 ”两字写出自己当时回望故乡专注与眷念的心绪。
    前四句是写景,后八句是抒情。
    第二层后八句。诗的第五、六句“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摇摇,心神不定貌,这里是双关。一是写眼前涛涛的.江水使船颠簸,摇晃不定。二是写当时的心情。在离开京邑赴宣城前夕,南齐在一年(495)之内换了三个皇帝,其中之一就是谢朓充任中军记室的新安王,他仅做了三个月的皇帝。新安王登基之时,谢朓连迁骠骑谘议、中书诏浩、中书郎官职。明帝废新安王,谢朓官职虽未动,但他心有余悸。第二年就被外放出任宣城太守。这时的他心情复杂,他既对京邑留恋,又庆幸自已摆脱了纠葛。这两句巧妙地把由眷念故土转换成自我排遣。这是一个倒装句,说从前我孤游不止一次,回想起旅途行程,自已总是心神不定。这里借景抒情,诗家稼研“神来之笔”。
    第七、八句“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禄情,怀恋俸禄。欢喜、愿去做官领俸禄。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这两句是说又要当官,又做隐士,正合乎自已意向。隐居的志趣又合乎自已隐居的志趣。中国古代文人既要当官,又做隐士,最好是合二而一,在六朝以后渐成风气。而谢朓这次去宣城赴任,亦官亦隐,正好达到了这个目的。
    第九、十句“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作者自己说,从此我将离开这烦嚣的是非之地,赏心乐事从此开始了。这只是作者一种天真的想法,实际是不可能的;如有,也只能是公务入之外逍遥吟咏的散淡生活,并非真正的避世远遁。
    最后两句“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借用典故,一典多用,精当巧妙。据刘向《列女传》卷二载:“陶答子治陶(古邑名,在今山东)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独抱儿而泣,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猪)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等待)死耳。一年后,答子之家果以盗诛。玄豹,颜色黑中带红的豹。”诗人借用此典,说自已虽无玄豹的姿质,不能深藏远害,但这次去宣城,与南山雾雨一样隐敝。“玄豹姿”,喻自已虽为一郡之守,并无美德,也未必能治好此郡,但自已却深爱名声,绝不会做陶答子邦样贫污、弄贫国家的事。从字面意义看,是借外任隐遁远祸,但更深的意义是说自己将以淡泊心境处理政务。这还包罗了“既欢怀禄情”照应,让人看到了诗人乘舟向西南江路漫漫前行、最终隐没在云遮雾绕的远山深林之中的景象。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8.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作品原文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1江路2西南永3,归流4东北骛5。天际6识归舟7,云中辨江树8。旅思倦摇摇9,孤游昔已屡10。既欢怀禄情11,复协12沧洲13趣。嚣尘14自兹隔,赏心15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16。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