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多少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4-05-10 16:18

1. 到多少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致力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重大成果,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方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建设的新高地。
是近14亿人口大国创造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时代伟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18年圆满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仅增量部分在全球经济体经济总量排名中就列第15位。

扩展资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临严峻的挑战。2019年和2020年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的冲刺阶段,冲刺阶段尤为艰难,需要提气加油,更需要努力抵御各种干扰。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老矛盾交织,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叠加,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慢,有效投资增长乏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坚决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

到多少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什么时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提出时间为1979年12月6日,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
“小康社会”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的意义
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保证全面小康的“成色”,全面小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扎实基础。
共同富裕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目的所在,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20年。
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不仅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创造了人类减贫历史上的世界奇迹,使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中国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体系深刻蕴含着人类的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创造性地提供了世界治理的中国方案。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

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什么时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提出时间为1979年12月6日,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
“小康社会”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的意义
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保证全面小康的“成色”,全面小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扎实基础。
共同富裕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目的所在,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什么时候?

2021年。
2021年7月1日 庆祝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举行。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什么时候?

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

  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
  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报告从以下五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六点要求: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2、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3、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4、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
  5、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6、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完善民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总的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三、增强文化: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使之深入人心;
  2、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3、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实现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4、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元素,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要使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
  四、提高生活水平: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这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普遍提高的重要标志;
  2、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育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3、就业更加充分,这是民生之本得到保障的具体体现;
  4、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这是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体现;
  5、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这是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必然要求;第六,社会和谐稳定,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必要前提。
  五、社会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要在以下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1、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使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初步建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3、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着减少;
  4、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

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

小康社会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提出的。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概念,先实行小康的思路是正确的。小康社会是完全地集成了法家管子的治理方式“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这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的经济发展让每一个主体的生活水平相对来讲是越来越好;每一个主体的自由度、权利、人权状况才会越来越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