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王阳明被人们过誉了吗?

2024-05-08 09:08

1. 你觉得王阳明被人们过誉了吗?

倘若以“立德、立功、立言”作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那王阳明毫无疑问的做到了,他确实是五百年来最完美的人物之一。只是,今天许多人喜欢王阳明,仅仅是因为被当年明月“忽悠”了,但本身对于王阳明的思想和学说完全不知。如果阳明先生发现自己今天之所以广受赞誉不是因为《传习录》而是因为《明朝那些事》,他老人家一定会觉得自己被过誉了。其实,我想说明的意思是,王阳明首先是个在自身所处的环境下,尽力“做个圣贤”的人,他的努力、他的成就,是足以震铄古今的。至于如今有点被偶像化,恐怕非其所愿。我自己对于《传习录》的理解实际上也比较浅显,只能算是读过,未必能洞悉其旨,在此只是希望对阳明先生感兴趣的同学,无论是通过何种渠道对其人产生了兴趣,都去读一读他的作品,或许这样可以对这位五百年一遇的奇才有个更全面的了解。

你觉得王阳明被人们过誉了吗?

2. 王阳明是不是被今人高估了?

我相信,很多人说起王阳明,第一映像都是初中那个我去看花花才在,我不去花就不存在的中国唯心主义的鼻祖呢,那么到底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关于他的详细资料网上有,在这个互相联网时代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我第一次了解他是从明朝那些事开始(有没有一样的啊^_^),也是初中那会,当时只是觉得这个人好厉害,也仅仅是认为他是一个在古代很聪明的人,第一次真正想要去了解他还是当我知道很多近代大文人都受其影响,甚至有人为其改名时,那是我便想,一个古人,凭什么能够至今影响现代人,尤其还是一个唯心的人,不查还好,一查吓一跳。此人成就确实多,也在当时确实脱颖而出。
后来我甚至在贴吧看到王阳明吧,以及好多关于他的微信和QQ群,他的思想我不是很了解,或许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如今很多人对他的追捧是否过了头?
世界总是向前发展的,当我在书店像一个文质彬彬的眼镜书生问起时他回答道,无论古时多么优秀的思想都必须服从现在的社会发展,以前我们束缚思想,以为利于统治,当然,在那时确实是这样,结果人类无法克服大自然的灾害,后来我们放开束缚,结果又害怕人类自己毁掉自己,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放不下以前所接受的种种,甚至有人还在想法设法传给自己的孩子,有什么用呢,从古诗到古文,在我看来就是可笑的,这些东西应该只给那些研究历史的人去用,现代的思想先进的很多,为什么不从这里去学习,而偏偏要去从古时去抽丝拔茧的找”,我无言以对,因为瞌睡了。
王阳明的心学影响了不止一代人,时至今日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究竟应不应该将其发扬光大,这或许是个问题。最后。附上其诗一首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
古洞瑀荒僻,虚设疑相待。
披莱历风磴,移居喜幽垲。
营炊就岩窦,放榻依石垒。
穹窒旋薰塞,阿坎仍扫洒。
卷帙漫堆列,樽壶动光彩。
夷居信何陋,恬淡意方在。
岂不桑梓怀,素位聊无悔。
童仆自相语,洞居颇不恶。
人力免结构,天巧谢雕凿。
清泉傍厨下,翠雾还成幕。
我辈日嬉偃,主人自愉乐。
虽无棨戟荣,且远尘嚣聒。
但恐霜雪凝,云深衣絮薄。
我闻莞尔笑,周虑愧尔言。
上古处巢窟,杯饮皆污樽。
沍极阳内伏,石穴多冬暄。
豹隐文始泽,龙蛰身乃存。
岂无数尺榱,轻裘吾不温。
邈矣箪瓢子,此心期与论。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 《传习录》

3. 王阳明是不是被今人高估了?

王阳明作为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又是明代官场上的中流砥柱,甚至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两个半圣人之一。
要知道另一个被称为圣人的是孔夫子,这肯定是毫无争议的。
那么王阳明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让他竟有能力和孔子相提并论呢?
少年勤学怀凌云之志
王阳明名守仁,出生在一个富贵显赫之家。王阳明出世前一日,他的祖母梦见云雾间有一个天神抱着一个孩子,在一片乐音之中降临到凡间。家里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所以自小就对王阳明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王阳明从小就显得与别的孩子不同,他喜欢读书、思考问题。当别的孩子在呼朋引伴、打闹嬉戏的时候,他总是捧着一本书在角落里专心致志地读着。很显然,富贵之气并没有把他变成一个纨绔子弟,反而为他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可是不幸的是,他的母亲在他幼年时早早的去世了,他从小就失去了这个世界上最爱他的人,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沉痛的打击。苦难或许是无法改变的,但是面对苦难的态度是可以改变的。王阳明在经历过一段悲痛的日子后,没有继续沉沦下去,他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更加勤奋地学习知识。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不仅博学多识,而且心怀大志。曾经他和老师探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一般人都认为科举考试最重要,可是王阳明却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科举考试、升官发财,而是要做一个圣贤的人。


用豁达的心态面对不如意的世界
王阳明虽然才识渊博,但是一开始在科举考试上并不顺利。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之后,一点也不灰心丧气。当时有人看他才思敏捷,于是让他做《状元赋》,他拿起笔后胸有成竹、轻轻松松地就完成了。
之后他参加第二次科举考试,仍然没有中举,他的父亲怕他想不开,于是劝导他,告诉他没准下一次就能考上了。可是他还是没有一点难过,反而过来劝导父亲,说自己丝毫不为没有考上为耻,反而为自己没考上但是不难过而骄傲。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过程艰难一些,但是结果总是好的。王阳明在第三次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顺利地踏上仕途。


其实不管结果如何,王阳明在气度上面已经赢了很多人了。落榜时他没有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落寞失意,登榜时没有范进中举的狂喜自满,这不就是古人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君子之为吗?
他在准备考试之余还亲自实践了朱熹“格物致知”的道理,为此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可是他却发现朱熹所言“格物致知”有解释不通的地方,于是自己苦心孤诣穷究事物之理,发展心学。后来他的学说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在国外也是广泛传播,无形中甚至推动了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发展。


仕途不顺引来杀身之祸
怀着远大的抱负进入官场以后,王阳明发现这里并不像他所憧憬的那样。官场中黑暗势力盘根错节,有人口是心非,也有人欺上瞒下,忠臣未必能得到重用,小人反而常伴君侧。尤其是以太监刘瑾为首的宦官,他们手握大权,尽进谗言,可是没有人敢招惹他们。
刘瑾私自逮捕了众多贤良忠贞之士,所有人都敢怒不敢言。此时王阳明却再也按捺不住气愤,他不顾一切地站了出来,揭露、痛骂刘瑾的种种罪行。
可是他的力量还是太过于薄弱了,刘瑾不仅没有受到惩罚,王阳明却被刘瑾贬官到了贵州一个偏远、艰苦的地方。阴险狡诈的刘瑾在王阳明被贬的路上派人追杀他,好在王阳明福大命大,跳入水中躲过一劫。


经历过杀身之祸后,王阳明并没有消沉。安定下来以后王阳明一面在当地谨慎为官,做了很多造福百姓的事情。另一面他开始深刻地反省着自己,或许他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他的做法还是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危险。
错的不是他,但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知道自己的仕途还长,想要走得更长远,就必须找到如何在官场生存的方法。
被贬的几年间他一直在悟道,暗中蓄积力量,等待有朝一日东山再起。
复官之后军事才能开始显露
王阳明复官之后不久,刘瑾就被人设计除去,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恶人一定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经过几年的沉淀和悟道,王阳明已经有了异于常人的谋略和胆识。兵部尚书王琼十分欣赏王阳明的才华,向皇帝多次举荐他,王阳明因此被提拔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正德十一年,因为南中地带常常有盗贼流窜,王阳明决定亲自前往平定。王阳明到达南中以后首先并没有急于抓捕盗贼,他发现当地官府中很多人都私通盗贼,向盗贼传递信息,这给抓捕贼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于是他先在官员中追捕私通盗贼之人,查到这些人以后并没有了杀他们,而是让他们做卧底打探盗贼的消息来将功补过。这一招给他平定贼乱带来很大帮助,不仅获得了敌人的情报,而且收买了人心。


王阳明深谙领兵用兵之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总是能读懂敌人的心思,而且用兵诡谲,常常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他假装失败撤退,却在敌人最为放松的时候立即出兵反击,杀得敌军一点准备也没有。敌人们对王阳明大为恐惧,士兵们对王阳明敬佩万分。
在王阳明的带领下,为患南中十年之久的盗贼之乱终于被平息下去。
后来王阳明又相继平定了几次叛乱,每次都大获全胜。如此看来,王阳明被称为圣人也不是没有道理,无论是在心学还是在军事上,他都有着远超常人的见解、谋略。
这样有雄才伟略之人有着坚韧不拔的志气,拥有过人的天赋又愿意刻苦钻研,这也难怪他会被称为圣人了!

王阳明是不是被今人高估了?

4. 你看过王阳明吗?


5. 王阳明被人们过誉了吗?

在某些方面可能有过誉之嫌,但在某些方面人们可能还未完全认识到他的价值。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
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起家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嘉靖八年十一月(1529年1月9日),逝世,时年五十七。明穆宗继位,追赠新建侯,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
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 [28]  。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王守仁天生有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王守仁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
他的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离开余姚,移居绍兴。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

王阳明被人们过誉了吗?

6. 王阳明被人们过誉了吗

古今中外对王阳明的评价 

王阳明文治武功,勋业卓著,堪称一代名臣。明隆庆二年(1568),诏赠新建侯(此前,正德十六年即1521年已被封为新建伯且立牌坊),谥文成,颁铁券。穆宗在券文中说:“两间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联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关于王阳明客观评价,大多是至高的。 
《明史》评:“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

他的同乡、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称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史学家、文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清初学者魏禧说:“阳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

清代著名学者王士慎说:“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日本学者高濑武次郎在《日本之阳明学》中说:“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

章太炎说:“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

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在随身携带的一颗印章上刻着“一生低首拜阳明”七字。

钱穆把王阳明的《传习录》归为七本“中国人所必读的书”之一。

郭沫若在《王阳明礼赞》中说:“王阳明对于教育方面也有他独到的主张,而他的主张与近代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说:“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廖若晨星。三国时代曹操、诸葛亮都能打仗,文才也好,但在文化的综合创建上毕竟未能俯视历史;身为文化大师而又善于领兵打仗的有谁呢?宋代的辛弃疾算得上一个,但总还不能说他是杰出的军事家。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王阳明一直被人们诟病的哲学在我看来是中华民族智能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够有资格给予批评的人其实并不太多。请随便听一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是多高超的悟性,多精致的表达!我知道有不少聪明人会拿着花的 ‘客观性’来愤怒地反驳他,但那又是多么笨拙的反驳啊!又如他提出的 ‘致良知’的千古命题,对人本如此信赖,对教条如此轻视,甚至对某种人类共通规范的自然滋长抱有如此殷切的期盼,至少对我来说,只有恭敬研习的份。”

7. 王阳明被谁评价过,怎么评价

徐渭: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守仁则‘以人掩其书’ 。
朱彝尊:诗笔清婉,书法尤通神,足为临池之模范。
王世贞:①伯安之为诗,少年有意求工,而为才所使,不能深造而衷于法;晚年尽举而归之道,而尚为少年意象所牵,率不能深融而出于自然。其自负若两得。   ②文章之最达者,则无过宋文宪濂、杨文贞士奇、李文正东阳、王文成守仁。  ③理学之逃,阳明造基。 ④王伯安如食哀家梨,吻咽快爽不可言;又如飞瀑布岩,一泻千尺,无渊渟沉冥之致。 
李贽:阳明先生在江西与孙、许同时,则为江西三忠臣。先生又与胡端敏、孙忠烈同举乡荐,曾闻夜半时有巨人文场东西立,大言曰:“三人好作事!”已忽不见,则在浙江又为三大人矣。且夫古之立大功者亦诚多有,但未有旬日之间不待请兵请粮而即擒反者,此唯先生能之。然古今亦未有失一朝廷即时有一朝廷,若不见有朝廷为胡虏所留者。举朝晏然,三边晏然,大同城不得入,居庸城不得入,即至通州城下亦如无有,此则于少保之勋千载所不可诬也。若英宗北狩,杨善徒手片言单词,欢喜也先,遂令也先即时遣人随善护送上皇来归。以余观之,古唯厮养卒,今仅有杨善耳。吁!以善视养卒,则养卒又不足言矣。此皆今古大功,未易指屈,则先生与于与杨又为千古三大功臣焉者也。呜呼!天生先生岂易也耶!在江西为三大忠,在浙江为三大人,在今古为三大功,而况理学又足继孔圣之统者哉? 
张岱: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沈德符:惟王文成以理学建安壤,遂开国封,固书生之希固书生之希构矣...乃知王文成真天植异禀,其用兵几同韩、白(韩信、白起),而见罗亦以良知余唾,妄希茅土,且兼十哲三良而有之,亦不知量矣。 
黄宗羲: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黄景昉:王新建(守仁)能用度外人,收罗甚富,如致仕县丞、捕盗老人、报效生员、儒士、义官、义民、杀手、打手等,皆在笼络奔走中,即土目亦为心死。大都眼高襟豁,从学问澄彻来。
魏禧:阳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
王士祯: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纪昀: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
张廷玉: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籓。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矜其创获,标异儒先,卒为学者讥。 
曾国藩: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邓之成:阳明以事功显,故其学最为扎实有用。
严复:①夫阳明之学,主致良知。而以知行合一、必有事焉,为其功夫之节目。②独阳明之学,简径捷易,高明往往喜之。
梁启超:①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具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②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章太炎:①文成以内过非人所证,故付之于良知,以发于事业者或为时位阻,故言‘行之明觉精察处即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行’,于是有知行合一之说。②文成之术,非贵其能从政也,贵乎敢直其身,敢行其意也。
孙中山: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蔡元培:明之中叶王阳明出,中兴陆学,而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
三岛毅:忆昔阳明讲学堂,震天动地活机藏。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
东乡平八郎:一生低首拜阳明。 
高濑武次郎: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
冈田武彦:修文的龙场是王阳明大彻大悟,并形成思想体系的圣地…阳明学最有东方文化的特点,它简易朴实,不仅便于学习掌握,而且易于实践执行。在人类这个大家庭里,不分种族,不分老幼,都能理解和实践阳明的良知之学。
胡哲敷: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 
郭沫若:王阳明对于教育方面也有他独到的主张,而他的主张与近代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他在中国的思想史乃至日本的思想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钱穆:①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的问题…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解决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②阳明以不世出之天姿,演畅此愚夫愚妇与知与能的真理,其自身之道德、功业、文章均已冠绝当代,卓立千古,而所至又汲汲以聚徒讲学为性命,若饥渴之不能一刻耐,故其学风淹被之广,渐渍之深,在宋明学者中,乃莫与伦比。
张岱年:阳明宣扬‘知行合一’,强调躬行实践的重要,更提出“致良知”学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独立思考具有深刻的意义。
近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关于王阳明的著作也越来越泛滥,想要找到合适自己的不容易,我最近在学王阳明思想,在ximalaya FM上找到一个觉得还不错的,属于王阳明心学馆的专辑,有兴趣的可以去听听

王阳明被谁评价过,怎么评价

8. 王阳明是谁?为什么能够名垂千古?

王阳明是明朝的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王阳明能够名垂千古是因为他的思想在国内外的广泛传播。
王阳明的家庭很好,他很聪明。但与一般学者不同的是,他只在文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更喜欢用实践来测试,这决定了他更关注国家的命运而不是科举考试。
28岁的王守仁在中国排名第十。明代对于官员教育的限制是非常严格的,没有进士想成为一名官员是非常困难的,而不做。王阳明有了这样一个好成绩,对于他的仕途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关于王阳明的军事成就,最常提到的是镇压宁王叛乱,但也有其他的故事。他的军事功绩也没有立即得到赞扬,但这一事件足以揭示他思想的本质。当宁王造反的消息传到京城时,他的大臣们都很震惊,皇帝也很高兴。


在王阳明的人生和哲学思想中,隆昌道家思想是非常重要的。王阳明意识到“有了这颗心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向外寻求。”也就是说,我想要的东西应该在内心寻找,而不是在外面。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心性”、“知行合一”、“良心”等学说。


其实很多人在自己的人生中也有自己的“顿悟”时刻,也就是他们突然明白了很多的人生道理,有时候这些道理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很多的变化,甚至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例如,当你上学时,你意识到,如果你学习好,一切都会好起来。


王阳明觉悟后,到江西做官,这正是宁王朱晨浩的叛乱。王阳明任江西赣南巡抚,负责守护土地。没有等待朝廷的命令,王守仁果断地镇压了叛乱,为朝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嘉靖即位后,封王阳明为新建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