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帅金融学讲义》读后感

2024-05-18 22:17

1. 《香帅金融学讲义》读后感

香帅老师,真名唐涯,著名金融学者,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她站在普通人角度,通过《香帅金融学讲义》这本著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各种金融学知识,帮助读者构筑起金融学知识体系,让金融成为每个普通人可以使用的工具,而不再是精英的专利。
  
 
  
                                          
 读罢此书,笔者有如下四点比较深的感受,与诸君分享:
  
 假设能坐上时光机器,倒回到10年以前,你手上有10万元现金,你会怎么安排这笔钱?
  
 1.存银行
  
 以长期定存利率来计算,10年后可以大约拿到18万元。
  
 2.买股票
  
 如果你买的是中石油的股票,10万元现在就变成了3万元;如果你当时10万元全部购买了腾讯股票,这笔钱现在就变成了360万元左右。
  
 3.买房子
  
 按照30%的首付比例算,10万元能买北京五道口某小区价值30万的房子。这笔投资现在价值330万左右,而且还在持续上涨。
  
 10年前的决策,10年之后深刻地影响了你的处境、生活和未来。
  
  也就是说,在金融世界里,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真理 。
  
 这个阶段消费欲望强,收入却不高,没多少余钱投资。但却拥有一个 最大优势 :拥有漫长的未来时间 。 
  
 金融工具恰好能实现资金在时间上的转化。房地产购置其实算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它给了年轻人以“未来时间换空间”的权力。
  
 那么,有人要说了,年轻人没有钱买房怎么办?
  
 那肯定是首先想方设法提高能力提高收入,同时学习投资理财,积极储蓄,尽早积攒第一桶金啊。
  
 对于年轻人来说,买房既是投资,又是储蓄。当然买房是门大学问,需要多研究多实践,一旦瞄准了,赶紧先上车。
  
 股票、期权投资都是壮年期资金配置的方向。这一阶段,一般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将资产配置多元化安排更为稳妥,提升抗风险和增值能力。
  
 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个人在具备一定的财力、对流动性的需求也不大时,才可能学巴菲特和芒格做长期投资。
  
 普通人投资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不同投资渠道,通过时间的复利来跳离贫穷老鼠圈。
  
 降低风险资产配置,提高国债这样的安全资产配置比例。同时要将流动性资产配比提升。
                                          
 梳理完这块,笔者不由感叹:
  
  对于任何普通人来说,不管处在哪个阶段,善用金融工具是通往人生自由的第一步。 
  
 大部分普通人活在财富无法自由的“老鼠圈”里,一生不能自拔。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普通人短视过往和未来,且不畏因果,只顾眼前一晌之欢。
  
 前一阵子在上海玩现金流游戏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现金为王。
  
 因为手里有一定的现金流,你才不会眼睁睁看着财富机会流失。
  
 同样道理,一个人在事业上也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 硬核思维 。在此前提下,你才能进一步借用 杠杆思维 和 复利思维 等。
  
 比如说创业去寻找风投和创投的帮助,风险共摊,别人肯定也是因为你有硬核专业能力,才能给你机会通过借力进一步撬动杠杆,创造更大价值。
  
  也就是说,杠杆是要靠自己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碰到的。 
  
 普通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被情绪和欲望所控制,容易追涨杀跌,被市场熊市和牛市的不同节奏所带动,甚至因此被轻易割韭菜。
  
 投资高手往往都是洞悉人性的高手,他们充分利用这个人性弱点在市场上狠狠地赚钱。股市永远是那5%的人, 在赚那95%的人的钱。
  
 这就是为啥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那么,我们普通人该怎么有效反人性本能呢?
  
 对此,知名学者吴伯凡老师提到过:在市场上,稀缺的不是技巧而是心法。
  
 他对此提出管理本能如下三种方法:
  
 李笑来老师提倡的冥想、反思和运动等提高元认知的方法其实本质也是在反本能,让自己更加 理性化 面对各种可能引发你情绪挑战的问题。
  
 曾国藩和富兰克林也曾对此时时写日记或者罗列清单,避免自己陷进去。
  
 谈完以上四点感受,读者衷心期待跟诸君一起持续进修金融知识,因为:
  
 金融知识的确是人生必备底层逻辑知识框架之一,越早修炼学习,越早受益;越早受益,越早有机会跨越实现人生自由啊!

《香帅金融学讲义》读后感

2. 《香帅北大金融学》―金融的演化

本周的主题叫“金融的演化”。任何金融市场都是历史大环境的产物。中国和欧美的历史大背景决定了这两种现代金融市场演化的路径和方向都很不同。
  
 一、王的信用:中央货币财政体系
  
 这里重点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制度根源:秦汉时代开始的中央集权与“官山海”的国有经济制度,是中国金融制度的根源,我们称其为“中央货币财政体系”。
  
 这种制度确实有其优越性,比如,能集中国家资源,统一市场,促进商业流通,这也是我们中国的货币经济在早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但是这种制度的弊端也是特别明显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间信用脆弱。
  
  
 现代以后,尽管经历了不同的经济形态,但是这种“国家控制金融资源”的思路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比如说A股市场的设立就是为了“替国有企业解困”;比如说银行存款利率被严重压低,就是用来支持国家扶持的行业和企业。和历史一样,这种中央控制大量资源的制度设计虽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但也同样造成了民间信用脆弱的毛病,所以中国民间的金融需求被压抑,以各种面目(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各种资产泡沫)在灰色地带此起彼伏。
  
  
 最后老师问到了中国老百姓特别喜欢储蓄,自古就喜欢把银元存在缸里、埋在地下。爷爷奶奶们都喜欢把钱放在床下,塞进抽屉柜深处。这种现象是因为中国人特别抠门吗?
  
  
 其实我觉得应该说老百姓是更加愿意相信自己,当时是中央货币体系,王的信用也造成了民间信用脆弱,老百姓没有更好的选择。
  
  
 二、分权制衡:银行货币信用体系
  
 现代欧美发达的金融市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是从一个叫“圣殿骑士团”的机构起步的。他们一开始做财务托管和货币兑换的生意,后来慢慢从事储蓄理财业务,扮演起银行的角色,奠定了整个欧洲的金融基础。
  
  
 在骑士团衰落之后,欧洲其他信用机构逐渐形成以银行为中心的、分权制衡下的信用体系。而美国也凭借着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政治环境形成了“分权制衡”的行政体制和信用网络,延续了欧洲的金融传统。
  
  
 我们都知道,中国现在的互联网支付行业特别发达,支付宝、微信简直有横扫全球的趋势。但是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支付是依赖于金融体系的,也依赖于互联网的一个技术,为什么在一个互联网落后,金融也不发达的地方,反而“长”出了全球最牛的互联网支付体系呢?
  
  
 个人认为是中国不完善的环境给了互联网支付的机会,当然电商的大力发展更是为互联网支付提供了巨大的机会,第三方支付也大大解决了卖方和买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越来越多人对此信赖,所以互联网支付体系越来越壮大!
  
  
 三、金融市场的特征:信息不对称
  
 首先你要了解的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特征——信息不对称。
  
 因为金融市场交易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以天生是信息不对称的重灾区。所以消除信息不对称的“中介机构”在金融市场上就显得非常重要。
  
  
 银行需要对借贷者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由此降低了贷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 投资银行在财务、法律等方面非常专业,能够在企业上市、并购的过程中降低信息不对称。同时,信用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也在信息披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个人认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方人员对信息的掌握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有利的地位,而缺少信息的人员则处不利地位。那么中介机构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平时听得最多的金融中介机构还是券商和银行。“券商”——我们中国叫“券商”,国外叫“投资银行”,它对于消除直接融资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老师说了关于投资银行的例子。在《货币战争》里面听说过“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名字,其实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市场上特别著名、特别古老的一个投资银行,它对于撮合很多融资市场的交易,降低整个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中国的“吉利”去收购欧洲的“沃尔沃”,罗斯柴尔德银行就在中间起到了特别关键的作用。因为吉利是一家来自中国的草根企业,而沃尔沃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企业,当地收购的法规和我们也不太一样,而且他们的工会力量很强。
  
 罗斯柴尔德家族跟欧洲的很多企业都保持着密切的接触,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帮助吉利去跟沃尔沃的供应商、工会,还有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去消除交易中的不信任。另外,罗斯柴尔德的这个团队,还帮助吉利去疏通了当地的政府关系,进行知识产权谈判,甚至还为吉利安排了当地的融资。所以很多人都说,“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么一个经典的案例,如果没有罗斯柴尔德银行在中间的斡旋,是不可能完成的。从这里我们也就可以看出,投资银行或者券商在降低信息不对称,撮合金融市场交易的过程中间发挥的巨大作用。
  
 我们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银行,那银行是怎么来降低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的呢?银行把我们所有人的钱收集起来,然后把它放贷出去,靠中间这个存贷差来赚钱。所以它一定要保证这个贷款能够收回来,才能赚钱。如果借了钱的人全都违约、跑路的话,那这家银行很快就破产了。所以,银行一定要对贷款人的资质、信用做特别详尽的调查,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的利润。因此银行具有一种动力,就是去给贷款人做出准确的评价。你的评价越准确,你提供的贷款人的信息越多,储户就越觉得安全,甚至愿意用低一点的价格把钱存在你的银行,也就是说银行提供的信息越准确,它就越赚钱。
  
 一方面,它可以拿到更低成本的资金;另一方面,它可以判断哪些人有能力承受更高的贷款利率,哪些人的违约率比较高,保证银行自己能有更高的收益。所以它在这个收集、分析、判断信息的过程中,就一点一点地降低了整个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然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把整个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都给降下来了。所以,我们老是说,银行在我们的金融体系里处于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就是因为它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替我们把整个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保证了我们金融市场的运行。不管我们从哪个维度来讲,你都可以看出,没有金融中介机构,金融市场是没有办法运行的,在金融市场这么一个天生具有信息不对称的地方,高度中介化是必然的趋势。

3. 关于银行的秘密——《香帅金融学讲义》读书笔记

上个周末跟几位朋友谈到养老金问题,想起来香帅老师的《金融学讲义》还没有读完,就把它添加到第2季度的书单里。计划大概一个周读一章,这个周读了第2章“银行:现代经济社会的血管”。发现自己虽然号称喜欢经济话题,但其实只是看了个热闹,鹦鹉学舌了一些自己根本就不理解的概念和观点。而香帅老师把底层的逻辑讲得非常清楚,学习到了这些知识,再遇到具体的状态,能不能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还需要慢慢练习。
  
 再说说读这一章的感受,带着计划读,不会看几页就停下来,而是会一口气读完,竟然用了将近2个小时(34页),感觉上与不做计划读相比效率更高,再整理一遍,印象更深。相对来说,学得更扎实一些。
  
 发现自己不能一段时间只读一本书,需要几本不同的书同时进行。这一周还开始读了《西南联大文化课》和《吴军阅读与写作》两本书,都刚开了个头。
                                          
 银行,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说,在历史上,寺庙、客栈、布庄、药铺都充当过银行的角色。为什么他们也可以充当银行?这一章讲了银行的前生今世,告诉我们他们跟现代银行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搭建起了社会的信用网络。
  
 欧洲民族国家的演化依赖于统治者,商人和银行家之间的伙伴关系。从文艺复兴开始,到16世纪之后的大航海时代,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接着是荷兰和英国,凭借最先进的资本市场和中央银行体系,成就了全球霸主的伟业。
  
 直到15 、16世纪,欧美居民对国家的概念还很淡漠。银行信贷体系和国家治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现代意义上“国家、公民、政府”概念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从人类400年的近代史来看, 银行信贷体系是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础,它就像一个城市的地下管道工程一样,不一定时时可见,但却支撑着整个城市的循环和呼吸。 
  
 难怪哈伯和凯罗米里斯感慨说“国家创造了银行,银行创造了国家”。
  
 法定货币是现代货币的灵魂,意味着现代货币是由国家赋予银行(比如中央银行)某种特许权力而发行的,支持货币的关键是国家信用。
  
 1944年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了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到1971年美元跟黄金脱钩,开启了信用货币时代。
  
 数字货币,如比特币在很多场景下都能完成货币的计价、支付,甚至价值储藏功能,但也正因为它是去中心化、去银行化的,在国家仍然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组织形式的大背景下,比特币要取代各国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可能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银行体系在现代经济运行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国家经常通过银行体系来调控整个社会的信用规模和经济冷热。其中,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基准利率是两个最重要的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涉及资金的量,而基准利率调整的是资金的价格,通过量和价两个维度的调节,国家也因此拥有了调控信用规模和经济冷热的能力。
  
 这两个工具的具体作用,我很喜欢书里的这样一个比喻:
  
 存款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化,通过银行体系的循环,会引起社会信贷规模的巨大变化。所以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就像控制水库闸门一样,会影响全社会的信用规模。
  
 如果说存款准备金率是用来调节资金量的,那么基准利率则是调节资金价格的。在农业生产中,如果用水成本太高,农民可能就宁可让土地荒芜。如果水量充足且价格低廉,农民可能就愿意多开垦一些荒地,多种一些庄稼。
  
 同样的道理, 降低基准利率(降息)就是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刺激经济,而提高基准利率(加息)则是要抑制投资消费行为,给经济降温。 
  
  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都和过度降息刺激经济的政策有密切关系。 
  
 调节基准利率,就是通过调节资金价格,影响人们的投资消费意愿,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这个逻辑本身是自洽的,而银行体系具有杠杆效应,一旦利率调整幅度过大,市场预期被彻底扭转,就可能在相反的方向上形成反馈效应:比如加息的力度过大,经济容易收缩过猛,引起“旱灾”;降息尺度宽了,又可能导致“大水漫灌”,产生资产泡沫。所以,加息、降息的力度和节奏很难把握。
  
 中央银行是绝对的系统中枢。它管控着货币发行的闸门,更是市场的最后贷款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之一竟然是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 大萧条之所以从美国蔓延到英国,德国,最终升级为世界大战。是因为中央银行没有作为市场的最后贷款人发挥作用。同样是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实际上比1929年的大萧条还严重,但是全球主要央行果断协同救市,积极充当“最后贷款人”,很快阻止了危机的蔓延。
  
 之前几乎人人都用的余额宝就是一只货币基金。其实到2019年7月,我国114家金融机构一共推出了730只货币基金,总规模差不多达到了7.74万亿元。
  
 货币基金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仍然实施利率管制。根据Q条例,活期存款没利息,定期存款的利息则设有上限,所以老百姓的储蓄意愿非常低。
  
 从1978年到1999年,美国货币基金占存款的比例从1%直线上升到63%。一大半美国老百姓都去买货币基金,不在银行存钱了,这正是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银行存款大搬家,史称“金融脱媒”。 
  
 中国并没有像美国一样发生银行存款大搬家的情形。2013年至今,居民的储蓄存款总额一直是上升的。截至2019年6月,我国货币基金仅占存款总额的3%左右,在整个中国金融体系里还只是沧海一粟。
  
 从收益的角度来看,货币基金收益率主要取决于银行间货币市场的利率。
  
 换句话说,想知道什么时候买货币基金更好,只要看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什么时候更高就行了。
  
 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动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市面上资金流动性充沛,银行间货币市场的利率就下降;反之,市面上资金流动性紧张,银行间货币市场的利率就上涨。
  
 很多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只是一个通道,银行往往会收取1%~2%的通道费用,对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则没有监管义务,如果融资计划失败,银行是不负有保本责任的。
  
 资管新规以后,银行就没有固定收益的保本理财产品。
  
  一般人要怎么判断某个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度呢? 总结而言,有以下几种技术和策略。
  
 很多内容都是摘抄,很多概念和比喻可以不时地拿出来分析当下的某一个现象,也算是“学习”中“习”的部分。

关于银行的秘密——《香帅金融学讲义》读书笔记

4. 《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摘抄046|复盘:“金融世界观”模块知识重点

  金融的第一定理——时间的价值:    金融是时光机。利用金融,合理配置资源,可以在年轻没钱的时候提前过上好生活,年老时也能获得更多的流动资金,老有所依。
    金融的第二定理——资金的集聚:    金融是扩大器。它将散落的资金快速、有效地累积起来,数百倍地放大和重新配置社会财富,甚至能左右战争进程。
    金融的第三定理——风险的共担:    金融是保护伞。金融让我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在地域和时空上被打破了。
    金融加工的原料是时间:    金融是买卖未来的“商人”。不管是利息、房贷,还是股票、债券,不同的金融工具,风险与收益可能不同。
    金融交易的货物是未来:    金融市场交易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未来”,因此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金融解决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    银行、投行、华尔街的工作,就是解决金融领域的信息不对称,可以称它们为“金融中介”——搜集分析信息,尽可能消除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从中获利。
    本节课带给我的思考: 
   金融世界观,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的素养。
   金融的三大定律:
   时间的价值——普通人合理配置资源,幸福舒服的度过一生。   资金的聚集——“集中力量办大事”最具有代表性的显现。   风险的共担——学会借助平台,尽可能减少自己的风险。
   金融,可以帮助你最大限度的杠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   金融,可以帮助你最快的、最大限度的实现你的未来。
   对于现在的你来说,还有什么比学好金融更重要的吗?

5. 《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摘抄071I个人融资——你的个人信用,很值钱!

 债的本质就是信用杠杆。
   1 信用就是资产。一个人的信用就是你说出来的承诺的估值,信用越高,这个承诺的价值就越高。
   2 个人信用资本化的三大基石:完善的社会法律制度、完整及时的个人信用披露、一套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
   3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只有“王的信用”的人治社会,个人征信的信息也一直是分散隔离的,缺乏信用社会的基础设施。我们国家个人信用资本化的两个明显趋势:生活场景不断转换成信用分,违约的惩罚机制成本降低。
    本节课带给我的启发: 
   信用杠杆,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会帮助你变得更好;用的不好,会帮助你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信用就是资产。越往后,其价值越凸显出来。
   个人信用,就是一笔不小的资产,务必重视个人的信用。

《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摘抄071I个人融资——你的个人信用,很值钱!

6. 《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摘抄005 I 本周问答:如何做出金融决策?

 你要在理解人性的基础上理解宏观环境的变化,才能够把握未来的趋势。
   为什么金融有用,因为:
   它是一个风险-收益决策衡量的框架性思维,一个人要具有这种思维能力,才能保证在大的人生决策上,作出对的选择。
   它是一门对未来做资产配置的学问,它的一切都是基于对未来的计算、预测和分析。这是金融的一个根本特征。它不关心过去,它只关心未来。
   金融素养确实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素养,和你的专业、年龄无关。当然,年轻人就更应该学点金融了。
    本节课带给我的思考: 
   理解人性和理解宏观环境的变化,结合在一起,才能把握未来的趋势。   关于“理解人性”,我应该从哪些方面训练自己呢?   “理解宏观环境的变化”,该从哪里入手循序渐进的进行呢?
   不管是理解人性还是理解宏观环境的变化,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人话语背后或者事件背后的意义及可能的趋势。   记下来,经常回顾,持续完善,最终形成自己完善的认知体系。
   建立了完善的认知体系,金融素养才能带来好结果。一知半解的“金融素养”,千万要警惕。
   金融为什么有用?   1 它是一个“风险-收益”决策衡量的框架性思维;   2 对未来做资产配置。不关心现在,只关心未来。
   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不可能轻易获取的,自己就按照目前的节奏,一天一节课的节奏持续的思考,持续的复盘。

7. “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系列观感4_银行与理财

 这期我们仍然是围绕着我国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银行来讲解,主要讲解的是银行和你的财富管理非常相关的三个要点:
                                           重点讲解的是银行赚钱的主要方式,和我们国家银行盈利状况变化的逻辑。 首先,银行吸收的存款和放出去的贷款中间的利率差额叫做存贷差,是银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通过两个村子中间借贷关系的一个小故事,告诉你银行之所以能够赚取这么高的存贷差,是因为它能够低成本地以小聚多,转换资金的规模,然后还能够转换资金的期限和转换资金的风险,通过这三个转换,银行实现了存贷差的利益。
                                           其次,银行的盈利模式从躺着赚钱的黄金十年,变成银行分化显著的状态。背后的原因是,原来我们国家大部分银行都能赚钱,因为它们具有垄断性,国家一直处于经济高增速的状态,贷款的需求很大,等于是这种宏观政策和宏观背景下的产物。
                                           而现在利率市场化,经济增速也在下滑,所以导致银行业的利润下滑,只有那些吸收存款能力特别强、信用特别好的大银行,现在的日子才能过得比较滋润。
                                           这一课讲解了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面临的一个对手——货币基金。首先分享的是货币基金和银行中间关系,我告诉你,中国当前正在发生的货币基金的市场变化,和美国70年代的情形是很像的。
                                           货币基金它吸收的是老百姓的零钱,投向利率比较高的银行间货币市场,等于说货币基金帮助老百姓分享到了机构投资者的收益。
                                           由于它投向的是银行间市场,所以你会发现货基的收益率和银行间的市场利率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市场上闹钱荒,银行间利率市场的利率上升,货币基金的利率也会飙升。
                                           第3课,讲述了其实大家都在买的这些银行理财产品其实是影子银行的一部分, 而影子银行又是我们国家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博弈的结果。 
                                           银行钱多、受监管多,而其他的金融机构钱少、受监管少,所以它们中间就天然地有这么一个合作,银行有绕开监管赚取更多利润的冲动。比如说银行和信托合作,把钱投向房地产业;银行和基金、券商合作,把钱投向证券行业,都是影子银行体系的一个部分。
                                           影子银行体系,你很难用好和坏来评价,一方面它让这些资金投入到了投资效率更高的地方,客观上是起到了促使社会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的作用;但是另外一方面,由于它通道很长,又没有受到监管,所以中间的风险事件也 很多。最后讲解了这种理财产品的风险点要怎么把握。
   比如说 第一你要看产品的投向是不是清晰,第二看是不是银行代销,第三看募资方的信息, 这样去分辨这种产品到底是不是靠谱的。
                                           以上就是今天划重点的全部内容。我们每个人都会和银行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希望你能通过以上的知识点,真正地了解你身边的银行以及一些相关的财富管理工具。这些知识点的背后逻辑其实并不复杂,但也许能够帮助你真正地鉴别风险,帮助你自己的家庭进行理性的财富管理。

“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系列观感4_银行与理财

8. 现代社会个人应具备三种金融能力——《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复盘 之一

为什么要学习金融学?
  
 金融是这个大时代的势能,如果不借势,就会走得很艰辛。但是,对大部分非金融行业的人来说,学习金融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好:利用金融工具,降低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现在金融的时代,如果一个人的金融决策作错了,就会影响家庭和未来生活的安全感。比如说,如果这几年,你的家庭资产配置决策作错了,没买房,而去买了P2P产品,你可以想象,这会影响到你家庭未来好几年的财务状况。
  
 金融三要素:时间、杠杆和风险
  
 金融三能力: 理解企业决策;理解宏观金融时事;学会资产配置。
  
 如何理解金融的三要素与三能力这个框架?
  
 首先,考虑自己处在哪个时间节点,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处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你所在的行业,你的家庭背景,甚至你的个性,都决定了你对杠杆和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为了做好金融决策,就要有意识地培养三种能力。
  
 其中,“学会资产配置的能力”是结果,“理解企业决策”、“理解宏观金融时事”的能力是前提。
  
 为什么作金融决策要理解企业决策呢?因为现在所有的金融产品,不管是股票、债券、衍生品,或者是大宗商品,甚至是房地产,都和企业密切相关。
  
 比如买房子,你为什么要买大开发商(比如万科)的房子?因为它质量好,不确定性小,增长潜力大。同理,如果你要买房地产的股票和债券,你也是同样的需求。不确定性小,增长潜力大。
  
 那要怎么判断一个企业是不是不确定性小,潜力大呢?这就要求了解企业决策。理解企业决策的底层逻辑,构建一个框架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比如通过学习“公司治理的优劣”这一部分,就能够判断为什么不应该在獐子岛这样的企业上进行投机。
  
 理解宏观金融时事又有什么用?其实这一点更重要,因为所有的决策都不能脱离时代环境。我们这一代人的运气特别好,因为现在这个时代正是向上的趋势,你只要不抗拒时代,就可以顺风而上。但如果你生活在一个逆风年代,比如生活在战争年代,就要花很大的力气去跟时代博弈。
  
 顺风和逆风,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所面临的风险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趋势。
  
 除了趋势以外,周期也很重要。所谓周期就是围绕着趋势的上下波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趋势是整体向上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感受。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波动。比如,2008年以来有周期变动。2008年到2011年是繁荣扩张期,之后进入了调整期,2014年以后进入冷却期,然后到了2016年,又有一个小阳春,之后,2017年和2018年都是寒流期。股票、债券、房子、创业项目,你会发现,各种资产的价格都随着这个周期有很大的波动。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周期的规律,因为趋势虽然很重要,可是周期对个人决策更重要。
  
 一个周期大概是5到10年,所以,如果你踩错了周期时间,可能就把自己的机会给浪费了,被时间落下了。
  
 周期有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也和国家的宏观政策、国际的形势密切相关。比如金融严监管,金融去杠杆,特朗普上台……这些都会对周期产生影响。
  
 在理解企业、理解时事的基础上,就要做好资产配置。比如说,怎么理解风险,怎么理解自身的行为,怎么理解各种工具的作用和极限,然后在这些基础上,你再考虑自己,或者自己家庭,是适合房地产还是股票?适合放多少钱在债券?多少钱拿在手里?是否应该在海外投资?应该在什么时点回撤,什么时点all in?这才是真正的内化的资产配置能力。
  
 总结一句:金融决策能力一定是框架性的,一定要立足于时代,着眼于企业,这样才能反射到自身。
  
 这三种能力是相互独立,又是相连的。这一年的课程,香帅老师给出了一个基础框架,试图从企业自身和环境几个维度,构建一个完整的金融知识图谱,然后,在这个图谱的基础上形成金融思维,培养出真正内化的金融决策能力,然后真正地利用金融为自己、为家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