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可燃冰的勘探情况怎么样?

2024-04-28 02:40

1. 国外可燃冰的勘探情况怎么样?

勘探项目和勘探现状
1968年,以美国为主的深海钻探计划/大洋钻探计划(DSDP/ODP)始于正式实施这项钻探计划是1975年开始的国际大洋钻探项目的前身,1985年大洋钻探计划正式实施。可燃冰深海钻探计划的目标包括太平洋大陆边缘、南墨西哥滨海带、中美洲海槽、危地马拉滨海带;大西洋大陆边缘、布莱克外海岭、美国东南滨海带以及墨西哥湾等。可燃冰大洋钻探计划的目标是太平洋大陆边缘、秘鲁—智利海沟,还有美国东南陆隆区布莱克海岭等地区。
1968年,美国在布莱克海脊实施了针对可燃冰的深海钻探并通过保压岩心取样器获得了可燃冰实物样品,由此推测出布莱克海脊26000平方公里范围的可燃冰储量可满足美国今后105年的需要。我国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1988年4月签署谅解备忘录,正式以六分之一成员国的身份加入大洋钻探计划。
阿拉斯加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项目
从1983年起,在美国能源部资助下,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前功联地质部联合进行了阿拉斯加地区已知水合物气藏的资源潜能评价。该项目第一阶段主要是对描述阿拉斯加北部水合物现状的一些已有数据进行评估,并分析了控制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的地质条件。1988,该项目睥第一阶段正式完成。第二阶段工作的现场研究包括温度测量和钻孔重力测量、露头和井眼取水样分析,露头和井眼取地质、地球化学样品分析,第二阶段是前段工作的继续。第二阶段的工作初步建立了描述该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成因模式、埋藏深度、厚度和区域分布及资源量等参数,为今后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目前,有关阿拉斯加地区水合物气藏的产状、开采技术和经济评价等研究仍在继续。
日本开发天然气水合物计划
日本为缓解依赖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局面,希望早日开发本国近海的气水合物资源。1994年,日本开发天然气水合物计划正式实施,由日本通产省地质调查局再加上10家石油公司共同进行,计划年投入3000万美元。当时该计划主要内容是:
?1996年完成对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勘探;b?1997年完成阿拉斯加示范井;c?1999年在南海道海沟和鄂霍茨克海打勘探井;d?2000年开始开采气水合物。
该计划进展比较顺利,至今已在日本周边完成了高分辨率的地震调查;在南海海槽的局部地区完成了三维地震与大地热流测量等,先后钻井6口,成功采集到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圈定了12块远景矿区,总面积达44000平方公里;其中在南海海槽静冈县御前崎近海计算了天然气水合物储量达7?4×1012立方米,等同于日本140年消耗的天然气总量。目前,以日本为主导在加拿大西北部永久冻土带的马更些三角洲已经完成了以工业性开发天然气水合物为目的的实验井。日本直望在2018年对其海域气水合物资源实施商业性开发。
四国联合国际合作项目
该项目是的德国、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四国的合作项目。其中以德国休斯教授为首他们对东太平洋卡斯卡迪亚聚合边缘的水合物海岭,用较小考察船(如德国太阳号)进行了利用多项高科技手段的综合考察和采样站位的选择。他们分别在1996年和1999年用巨大抓斗在约800米水深下的海底浅表沉积物处抓取了大量的层块状气水合物。另外,还有一些小结核和小块状气水合物。1999年,他们还用多管重力取样器取到几个包含气水合物的50~150厘米长的重力岩心柱。

国外可燃冰的勘探情况怎么样?

2. 中国可燃冰勘查试采的历程是怎样的?

中国可燃冰勘查试采,从20年到60天完成了中国海域可燃冰勘查试采的“赶超记”60天的背后,是20年的艰辛追赶历程——与国外相比,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起步晚、起点低,中国海洋地质科学队伍是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世界先进水平的赶超。


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领导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负责实施南海可燃冰勘查试采工作,广泛吸收国内外优势力量,在南海水合物勘查、试采、成藏地质理论研究、技术装备研发等发挥了主导作用。自1999年开始,历经前期调查(1999~2001年)、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2002~2010年)、勘查与试采国家专项(2011年至目前)三个阶段,通过近20年的攻关,我国创新集成了具有南海特点的水合物综合探测技术体系,初步形成了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控矿、找矿理论,建立了南海水合物资源评价、区带评价及目标预测理论和方法,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突破和开拓性创新成果,实现了从国内空白到领跑世界的跨越发展。

1998年12月,以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为契机,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开始在南海寻找可燃冰。
2002年,我国批准设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专项,正式拉开了我国大规模、多学科、多手段开展海域水合物资源调查评价的大幕。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专家介绍,专项实施10年,成功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多手段综合调查方法,在南海北部多个区域,有力证实了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存在。
专项实施期间,我国于2007年4月至6月,实施了南海水合物首次钻探,并在神狐海域钻获高甲烷含量的水合物实物样品。这也使得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4个在海底钻获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
从2011年开始,我国启动新的国家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与试采专项。2013年5月至9月,我国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实施水合物钻探,钻获了大量块状、脉状、分散状等多种类型的水合物样品。

2015年3月至5月,我国使用自主研制的“海马”号4500米级非载人遥控潜水器,在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发现了海底巨型活动性“冷泉”,被命名为“海马冷泉”,随后通过大型重力活塞取样器直接在“海马冷泉”区海底浅表层采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凸显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
2017年3月始,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从5月10日试采点火,截至7月9日,试采实现60天连续产气,累计产气超过30万方,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

3. 各国加大对可燃冰的勘探,我国大概有多少可燃冰?

大家都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能源问题,随着环境的变化很多的国家都开始寻找新的能源,希望可以用清洁能源来替代传统的能源。已经有一部分国家在这个领域做得非常好了,新的清洁能源的发现让很多的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可持续的发展。而我们国家作为一个非常重视环境的保护的国家,在清洁 能源的发展上面,也是超过了很多的国家。这不,中国又一领域实现领跑,不仅国人可受益千年,西方也想借此分杯“羹”。

首先要知道,这是关于可燃冰开采的。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很多的国家都在致力于对可燃冰的开采。此外可燃冰又被大家称之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非常那个特殊的能源,比起煤炭来说要更加的清洁,燃烧之后产生的主要是水跟二氧化碳,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气体,可燃冰的热值要比石油还要高很多,利用价值也要比石油高,世界范围内可燃冰的储量相当的庞大,总的储量就算是用上千年的时间都没有任何的问题。

据中国经济新闻报道,“蓝鲸一号”钻井平台就是我国一个非常大的开采可燃冰的平台,我们为了可以实现对可燃冰的顺利地开采,专门的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最终确立了一套非常完善的体系。钻井平台上的整个过程都井然有序,而且在可燃冰进行试采之前我国在很多的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在试采时对大气、海水、海底和井下进行了全方位的监控,并且还对甲烷还有二氧化碳等气体进行实时的检测,防止出现任何的异常,当时还让水下机器人“海马号”抵达海底,查看海底的情况。

这次的泥质粉砂型可燃冰开采非常的成功,同时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例一次采取这样的方法进行开采。从蓝鲸一号”上看过去,我们可以看到正在燃烧的火炬,水幕将平台跟火炬隔开了,为了保证平台上面的工作人员的安全,燃烧的火炬就是工作人员从海底200米的地方开采上来的天然气,这次的成功并不会让大家停下脚步,接下来大家还会对周围海域的环境进行监测,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为之后的开采保留下珍贵的数据资料。

很多的国家都知道可燃冰的成功的开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在美国就曾在墨西哥湾进行开采项目,不过当时在试采过程中因为出砂技术存在问题,导致了整个项目的失败。此后日本又再次的宣布他们的可燃冰的试采正式的开始,但是后来又因为同样的一个问题导致了没有继续的出气,这么久的时间里日本都没有放弃,很多的国家对于可燃冰的开采都在稳步的进行,只不过在这项技术的掌握上面我们国家要发展比其他的国家好很多,甚至是要比美国都还要好很多。也正是这样,在得知我国实现突破后,不少西方国家都看向我国,想要分一杯羹。

可燃冰开采的难度很大,如果没有相关的技术做支撑的话根本就没有办法实现成功的开采,我们国家的成功试采就证明了我们在技术的掌握上做得已经是相当好了,落实到开采上面是我们下面应该做的,我们会进一步的推动可燃冰的产业化的进程,尽快的让可燃冰大量的投入使用。

各国加大对可燃冰的勘探,我国大概有多少可燃冰?

4. 可燃冰的研究发展如何?开发、应用存在哪些技术难题呢?中国具备开采条件么?

可燃冰的潜力非常大。目前的数字是大约有6.4万亿吨的甲烷以可燃冰的形式分布在世界各处。要知道工业化以来人类到目前为止也只消耗了不到万亿吨的化石能源,并且甲烷的能量密度要高于煤炭和石油,可以说可燃冰如果实现经济性开采的确可以解决能源紧缺问题。
不过可燃冰的开采本身技术仍然很不成熟。一个原料能够被广泛应用,需要有合适的技术在可以接受的成本下被开采出来,如果开采成本太高,那么这个原料是无法进入市场的。可燃冰因为形成条件限制都位于深海,深海开采本身面临的技术难题就比较多,面临压力,腐蚀等等问题,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是很难的。目前可燃冰的开采研究还处于很早期的阶段,虽然有一些可选用的技术方案,但是这些技术都处于考察阶段,究竟是否可行还处于研究阶段,更没办法对其经济性做出完整的评价,同时开采本身的环境影响等等也缺乏足够的数据来进行判断。因为环境保护措施本身会影响到技术的最终选择以及成本,所以在人们了解这些情况之前,可燃冰是很难进入商业开采的。
除了深海开采本身面临的众多技术问题之外,可燃冰开采对环境影响的最大问题就是开采过程中的泄漏控制问题。甲烷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强很多,一旦发生大规模泄漏事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相关开采研究有很多都集中在泄漏控制上面。
基本上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是在可燃冰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距离最终应用还有很大距离。
国内这方面研究也有的,也有一些可燃冰资源,在技术研发方面并不落后多少。

5. 可燃冰的研究发展如何?开发、应用存在哪些技术难题呢?中国具备开采条件么?

可燃冰的潜力非常大。目前的数字是大约有6.4万亿吨的甲烷以可燃冰的形式分布在世界各处。要知道工业化以来人类到目前为止也只消耗了不到万亿吨的化石能源,并且甲烷的能量密度要高于煤炭和石油,可以说可燃冰如果实现经济性开采的确可以解决能源紧缺问题。
不过可燃冰的开采本身技术仍然很不成熟。一个原料能够被广泛应用,需要有合适的技术在可以接受的成本下被开采出来,如果开采成本太高,那么这个原料是无法进入市场的。可燃冰因为形成条件限制都位于深海,深海开采本身面临的技术难题就比较多,面临压力,腐蚀等等问题,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是很难的。目前可燃冰的开采研究还处于很早期的阶段,虽然有一些可选用的技术方案,但是这些技术都处于考察阶段,究竟是否可行还处于研究阶段,更没办法对其经济性做出完整的评价,同时开采本身的环境影响等等也缺乏足够的数据来进行判断。因为环境保护措施本身会影响到技术的最终选择以及成本,所以在人们了解这些情况之前,可燃冰是很难进入商业开采的。
除了深海开采本身面临的众多技术问题之外,可燃冰开采对环境影响的最大问题就是开采过程中的泄漏控制问题。甲烷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强很多,一旦发生大规模泄漏事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相关开采研究有很多都集中在泄漏控制上面。
基本上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是在可燃冰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距离最终应用还有很大距离。
国内这方面研究也有的,也有一些可燃冰资源,在技术研发方面并不落后多少。

可燃冰的研究发展如何?开发、应用存在哪些技术难题呢?中国具备开采条件么?

6. 陆域可燃冰的勘测

2002年,中国同时启动海域和陆域可燃冰的研究和勘探。2007年,在南海发现了可燃冰,储量约为185亿吨油当量。而陆域主要是在永久冻土区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勘探。2002年国土资源部在启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时,同步部署陆域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关调查研究工作,2004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组织开展资源远景调查和钻探技术研发,编制出中国第一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分布图,圈定了有利区带。2008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勘探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青海煤炭地质105队等精干队伍,选择成矿条件相对有利的祁连山南缘-青海省天峻县永久冻土区实施钻探工程,于11月5日发现并成功钻取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样品具有天然气水合物所具有的独特标志,这一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学术认定。在此基础上,国土资源部2009年又部署了一批钻探实验井,6月再次钻获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经现场红外热像仪检测证实为水合物的矿层,并经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拉曼光谱仪检测,显示出标准的天然气水合物特征光谱曲线,其特征与墨西哥湾实物样品和国合成样品完全一致。这是中国冻土区首次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也是全球首次在中低纬度高山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是继加拿大、美国、俄罗斯之后在冻土区发现水合物样品的国家。专家认为,中国在冻土区发现这一潜在资源,必将极大地开拓人类寻找新资源的视野,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型能源。中国此次在青藏高原的重大发现,证明了中国冻土区存在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同时也折射出中国可燃冰调查与研究的现状和实际水平。

7. 陆域可燃冰的开采难题

由于海域可燃冰在海底瞬间释放时会产生巨大压力,极易破坏海底生态环境,一直是困扰和束缚世界各国在海底开采可燃冰的难题。因此专家认为,陆域可燃冰的开采前景较海域乐观。但是,环保仍然是可燃冰开采的难题。有专家认为,海域“可燃冰”开采至少要等到30年后,而陆域“可燃冰”开采也需要等到10至15年以后。而另有专家认为,可燃冰的实际开采还比较遥远,必须进一步认识可燃冰对自然的作用,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和碳循环等。据“可燃冰”项目负责人之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青海煤炭地质105队队长、总工程师文怀军介绍,可燃冰像固体酒精一样可被直接点燃,一立方米可燃冰就可释放出164立方米天然气。可燃冰,在常温和常压环境下极易分解释放甲烷,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环境灾难,需要以最安全最有效的手段开采和储存。“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对环境变化非常灵敏的地带,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大规模的开采必须考虑环境保护的成本。”文怀军说。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有关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863项目、973项目已经启动,相关调查及开发技术研究也已纳入国土资源部“十二五”规划,与加拿大、德国等国际合作正在推进。专家认为,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彻底搞清陆域可燃冰的赋存条件、形成机理和分布特征,加快可燃冰的勘查、评价、开发和相关研究。如今,虽然已经发现青海木里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但家底究竟如何并不清楚。“仅仅是发现有这一矿种,至于究竟有多少量,还不知道。这里的冻土区有,不代表其他的冻土地区都有,即便是有,多少也可能不同,因此,距离开发还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文怀军介绍说,木里地区的新发现实际是煤层气的水合物,其成矿机理大致是:煤层气向上溢散,而上面有冻土层的覆盖,煤层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组分除了甲烷,还有少量乙烷、丙烷等气体,是一种“新型可燃冰”,非常值得研究。

陆域可燃冰的开采难题

8. 我国大肆开采的可燃冰,在将来会应用于哪些方面?

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频繁的开采下,地球的资源也面临被开采殆尽的境地。就在这个时候,人们在深海中发现了一个叫作可燃冰的物质,它看起和冰非常像,其实它是甲烷和水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它就可以燃烧。可燃冰的产生是由于深海里的细菌分解有机物时产生甲烷,这些甲烷在深海里低温高压的环境中凝结成冰状物,它的密度非常高,1立方米燃烧释放出的能量就是164立方米天然气产生的能量,因而它的利用价值非常高。目前,我国已经在南海开采可燃冰,相信它在未来会得到极大的运用。鉴于它的性质,我认为将来可燃冰可以运用在家庭燃气中,也可以用于发电,甚至可以用作汽车能源。


可燃冰在家庭燃气运用方面大有可为。燃气是每个家庭每天都必须用到的东西,我们做饭、洗澡都需要用到天然气来提供热量,加热食物和水。1立方米可燃冰燃烧产生的热量是1立方米天然气的一百多倍,只要我们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将可燃冰制作成输送到每个家庭的气体,那么可燃冰就可以大大减少我们对天然气的依赖。可燃冰燃烧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也十分友好,是一种清洁能源。


可燃冰可以运用于发电。我们现在还有火力发电厂,人们通过燃烧煤得到能量发电。不过,燃烧煤给环境带来了各种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将可燃冰用于发电,取代煤成为发电的供能物质。除了发电,现在市场上大火的新能源汽车,可燃冰也可以为其提供能量。



总之,可燃冰在未来的用途会非常广,小到人们的生活,大到高端产业都可以看到可燃冰的身影。